第247章 考驗

第二天,隴西方面的一位姓王的處長,帶着楚琛他們四人,來到隴西博物館找昨天那位秦教授。

楚琛他們來到博物館的時候,那位秦教授還沒有過來,因此,王處長就帶着四人在博物館裡轉了轉。

隴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大地灣文化、馬家窯文化、伏羲文化、周文化等等,都由此發育成長,而且隴西還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如此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遺存,也使得隴西位於我國文物大省之列。

而隴西博物館正是展示和了解隴西文化的一個平臺,這裡館藏豐富,收藏有歷史文物、近現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標本約三十餘萬餘件。

其中從白紀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到新舊石器時代的彩陶文化;從商周以來的青銅器陶瓷玉器,到漢唐的絲綢之路文明;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絲織品、繪畫等都有非常豐富的收藏。

這麼豐富的藏品,看的大家連呼不枉此行,特別是鎮館之寶“馬踏飛燕”,讓大家看的真是歎爲觀止。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1969年於出土於隴西。它是東漢藝術家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在中國雕塑史上代表了東漢時期的最高藝術成就。

整個作品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膘肥身健。體形勻稱,鬃毛整齊。四蹄堅韌有力。它頭微微後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後揚起,張開大口,好像正在嘶鳴一般。

而且藝術家匠心獨運,讓馬的後蹄踏在一隻飛燕上。

銅奔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後蹄上,怎麼能保持平衡?這是一個難題。藝術家有意使馬的頭和頸往後收縮,讓重心儘量後移。同時使踏燕的後蹄儘量前伸,讓馬的支撐點和重心正好在一條垂直線上。

再加上向前後伸出的兩條腿和揚起的尾巴。不僅使馬在整體上保持了平衡,而且使馬的造型更加優美。

這樣一來,以燕襯馬,讓飛燕與奔馬的速度有目共睹,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

如此大膽而奇妙的構思,浪漫的手法,精湛的工藝。讓楚琛他們欣賞過後,忍不住拍案叫絕。

楚琛他們觀賞完“馬踏飛燕”沒一會,工作人員就通知他們,秦教授已經到了。

楚琛他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一個房間,房間裡面擺放着許多文物。這些文物許多應該都是剛剛出土沒多久的。只見好幾位工作人員正在小心翼翼的清理着文物,他們的神情特別的專注,連楚琛他們進來,頭都沒有擡一下。

楚琛他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秦教授身邊。只見他正在欣賞着一件青玉勒子。

勒子,又稱“蠟子”。有圓勒子和方勒子兩種,是掛於胸前或腰間的玉飾,可單獨掛,也可與其他玉飾組合掛。

楚琛看到,秦教授手中的那件青玉勒子,表面有土沁,通體雕多組變形夔龍紋,兩端對鑽一細長孔用以穿戴,保存狀態完好。

觀飾紋的樣貌和雕刻手法,楚琛認爲這應該是一件戰國初期青玉勒子,聯想到這次的任務,再看到這件青玉勒子的坑口特徵和皮殼特徵,他覺得這很可能和之前那隻白玉鼎是一個坑口出土的。

沒一會,秦教授放下了手中的青玉勒子,指了指他面前桌子上的一些青銅器還有玉器,說道:

“小楚,我這裡的這些東西,都是我們根據線索收繳上來的,這些我們認爲應該就是和那件白玉鼎同時出土的,你不是看過那件白玉鼎嗎,那你能不能給我們鑑定一下啊!”

楚琛見秦教授讓他鑑定到也沒有反感,畢竟你一個毛頭小夥子,居然被稱爲專家,特別還是古玩這個特別需要時間來積累經驗的行業的專家,別說是秦教授,就算是楚琛沒有異能那會,對此也同樣不太會相信。

“秦教授,我先說個事兒,我鑑定是沒問題,不過我也只能根據東西的年代還有坑口和皮殼的特徵,把它們分類,至於到底是不是同一個坑口出土的,那我還真不敢保證就一定是。”

楚琛這麼說,也是有原因的,就以古玉來說,不同坑口,不同玉器,不同時代,所呈現的同一種顏色,彼此之間的深淺,明暗,新老,都不盡相同。這就是古玉真品的獨特性,不可同一性。

即使同一個坑口出土的一對玉器,仔細辨別,也有明顯的差異。只有同一爐、同一鍋、同一槽出品的當代仿品,纔會出現皮色大批相同的徵狀。

也正是因爲玉器的這種特徵,雖然同一個坑口出土的玉器的特徵有些相像,但爲了謹慎起見,楚琛還真不會說東西就一定是同一個坑口出土的。

聽楚琛這麼說,秦教授到也對楚琛的印象有些改觀,不管楚琛的文物的鑑定水平怎麼樣,至少他對文物的態度是嚴謹的,這種態度在研究文物的時候,可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呵呵,這沒關係,人無完人,我們又不是機器,稍微有一點出入,只要不是太嚴重也是可以的。”

“好的。”

楚琛微笑着點點頭,而後就開始打量起桌子上的這些文物來。文物的種類還是挺多的,有玉璜、劍格、玉佩、青銅盉、青銅鏡還有琴鈕等等。

楚琛一件一件仔細的看了過去,這些東西之中,不乏精品,不過既然是秦教授的考驗,當然不會簡單,這些東西里面,除了有幾件根據種種特徵,不是一個坑口的東西之外,其中居然還有幾件是贗品。

更讓楚琛有些啼笑皆非的是,這中間居然還有一件銅啄。這件銅啄到也是真的,不過讓他失笑的是,銅啄主要流行於先秦時期的西南地區的滇國。

滇國是我國西南邊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國,其存在時間相當於戰國秦漢時期。戰國時期,滇國的冶金業成爲了該國的支柱產業,依仗豐富的礦產資源,生產了大量的青銅器。不僅包括日常所用的食用器、貯貝器也有各式各樣的兵器和禮儀兵器。

要說這件銅啄到也不錯,它整體呈“t”字形,刺細長,後端呈菱形,前鋒弧形,銳利便於啄刺。圓形銎橫向裝置,銎兩端立體圓雕兩頭肥碩的犍牛。牛四足穩立,雙角高揚,頷首直視,肩胛高聳,肥臀高翹,儼然一副威武昂揚之態。

牛是財富和威武的象徵,對於古云南滇國有着特殊的意義。此類牛形裝飾多見於滇國的青銅器,最爲熟知的是現陳列於滇南博物館的四牛鎏金騎士貯貝器。該器以華麗傳神的牛爲裝飾,表明其不再用於戰場啄殺,而成爲一種禮儀兵器。

不過,你說一件滇南的東西,中間還夾着一個巴蜀,怎麼可能會跑到隴西來?就算跑到隴西來了,但這東西明顯就是南方坑口的腐蝕痕跡,這也和隴西的氣候條件不一樣啊。

楚琛拿着銅啄,笑問道:“秦教授,這件銅啄不知道您是從哪裡弄來的啊?”

秦教授看到這件銅啄也是一愣,這不是前段時間,自己在古玩市場上買到的那件銅啄嗎?怎麼跑到這裡來了,不過他馬上想了起來,這裡面一些東西,是昨天晚上,叫自己的學生幫他拿的,估計他也沒注意看,就一股腦的拿了過來。

想明白了是怎麼回事,秦教授不由暗罵一聲那個學生,真是白跟着他學了這麼久,連南方坑口和北方坑口都沒搞明白,搞的現在,讓他丟了這麼大的臉。

“這個,哈哈,這應該是我的學生拿錯了。”秦教授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楚琛聞言微微一笑,到也沒有再說什麼,之後,他快速的把之前鑑定的結果分了分類,說道:“秦教授,好了,我的鑑定的結果就是如此。”

秦教授看到楚琛的鑑定結果,非常驚訝,沒想到居然會是全對。

要知道,這裡面有兩件東西是他打眼過的高仿,而且他也是研究了很久,才發現這兩件東西是高仿的,沒想到年紀輕輕的楚琛居然這麼快就看出來了,這實在讓他有些難以置信。

秦教授拿起一面青銅鏡,問道:“小楚,你怎麼就能肯定這件青銅鏡不對呢?”

楚琛呵呵一笑,說道:“其實很簡單,春秋戰國青銅器上出現整篇刻上去的銘文,但原刻的文字是當青銅器脫範不久科的,因古時無鋼刀,就用小輪子在銅器上琢磨出來的,所以字體比較光潔,只有琢磨痕,而無刀痕。”

“宋代以後很多在沒有銘文的青銅器上作僞銘紋,作僞銘紋是用刀刻的,一筆要刻上好幾刀,往往會留下刀刃的痕跡。這件青銅鏡確實仿的很逼真,但銘文上的刀痕,就揭示了它的本來面目。”

秦教授聽完楚琛的解釋,笑道:“哈哈,不愧是京城來的專家啊,哎,要是當初我也有你這樣的水平,就不會打眼嘍!”(未完待續。。。)

第139章 買車偶遇第674章 聚源閣的交易會(中)第589章 緙絲掛屏第928章 補救第485章 魚腸劍(下)第123章 暗虧第748章 開始第506章 忌貪第1073章 認識嗎?第743章 明標拍賣(四)第1046章 竊賊第920章 交流會進行時第804章 琴絃第196章 消息第584章 碧犀第949章 挖個坑第260章 白玉筆洗第173章 舔犢第826章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下)第1032章 真正的寶藏(續)第986章 “爭奪”(上)第622章 絞胎瓷枕第723章 公盤暗標(一)第460章 早市(續一)第365章 以小博大(續一)第285章 開業第508章 影骨第247章 考驗第731章 禍不單行第1017章 出發尋寶第985章 卸磨殺驢第995章 極品核桃(續)第1141章 拖延第290章 黃翡第1050章 木版水印第109章 馬三第674章 聚源閣的交易會(中)第594章 救人(續)第287章 出名第810章 人選第182章 奇怪的畫(二)第547章 襲擊(上)第1033章 國寶的真僞第199章 意外收穫(中)第506章 忌貪第339章 大意(下)第99章 瘋狂的石頭(五)第316章 假作真(續)第522章 找到(續三)第42章 拜訪劉老第735章 三人比試(一)第244章 討說法第80章 劉老的認可第233章 春帶彩(續)第825章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中)第546章 砥柱銘(下)第1050章 木版水印第800章 劉思哲砸琴第273章 善後第423章 自暖杯第463章 做客(上)第729章 公盤暗標(七)第86章 古玩黑市(六)第896章 魏忠賢寶藏?第900章 古玩街市第853章 收網第711章 有意思第426章 遊覽第1053章 如願第1137章 並不完美的結局第919章 真假(續)第401章 心得第6章 趙學義第167章 面對第610章 掌眼(中)第278章 剔紅(續)第814章 司馬院長的激動和疑惑(續)第790章 莊園第431章 集市(五)第257章 緣由第673章 聚源閣的交易會(上)第164章 傻眼第356章 運輸第737章 三人比試(三)第292章 影青(續)第37章 吳可第148章 山區(二)第945章 金剛橛第693章 樂極生悲第1083章 是非不分第907章 法華瓷第447章 玉雕師傅第600章 天然金珍珠第927章 手稿丟了!第580章 青金石第521章 找到(續二)第28章 反思第64章 瓦當硯第1044章 出力不討好第152章 老校長的勸解
第139章 買車偶遇第674章 聚源閣的交易會(中)第589章 緙絲掛屏第928章 補救第485章 魚腸劍(下)第123章 暗虧第748章 開始第506章 忌貪第1073章 認識嗎?第743章 明標拍賣(四)第1046章 竊賊第920章 交流會進行時第804章 琴絃第196章 消息第584章 碧犀第949章 挖個坑第260章 白玉筆洗第173章 舔犢第826章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下)第1032章 真正的寶藏(續)第986章 “爭奪”(上)第622章 絞胎瓷枕第723章 公盤暗標(一)第460章 早市(續一)第365章 以小博大(續一)第285章 開業第508章 影骨第247章 考驗第731章 禍不單行第1017章 出發尋寶第985章 卸磨殺驢第995章 極品核桃(續)第1141章 拖延第290章 黃翡第1050章 木版水印第109章 馬三第674章 聚源閣的交易會(中)第594章 救人(續)第287章 出名第810章 人選第182章 奇怪的畫(二)第547章 襲擊(上)第1033章 國寶的真僞第199章 意外收穫(中)第506章 忌貪第339章 大意(下)第99章 瘋狂的石頭(五)第316章 假作真(續)第522章 找到(續三)第42章 拜訪劉老第735章 三人比試(一)第244章 討說法第80章 劉老的認可第233章 春帶彩(續)第825章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中)第546章 砥柱銘(下)第1050章 木版水印第800章 劉思哲砸琴第273章 善後第423章 自暖杯第463章 做客(上)第729章 公盤暗標(七)第86章 古玩黑市(六)第896章 魏忠賢寶藏?第900章 古玩街市第853章 收網第711章 有意思第426章 遊覽第1053章 如願第1137章 並不完美的結局第919章 真假(續)第401章 心得第6章 趙學義第167章 面對第610章 掌眼(中)第278章 剔紅(續)第814章 司馬院長的激動和疑惑(續)第790章 莊園第431章 集市(五)第257章 緣由第673章 聚源閣的交易會(上)第164章 傻眼第356章 運輸第737章 三人比試(三)第292章 影青(續)第37章 吳可第148章 山區(二)第945章 金剛橛第693章 樂極生悲第1083章 是非不分第907章 法華瓷第447章 玉雕師傅第600章 天然金珍珠第927章 手稿丟了!第580章 青金石第521章 找到(續二)第28章 反思第64章 瓦當硯第1044章 出力不討好第152章 老校長的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