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外戚

劉修雖然兵力不足,可是面對三萬多羌人,他卻佔據了足夠的主動,幾乎是無日不戰,把羌人越追越遠,一直趕到隴西郡的大夏、枹罕一帶,。枹罕有一個叫宋建的也在這次造反之列,不過他沒有隨羌人四處搶劫,而是在枹罕建了一座白石城,佔山爲王了,自稱河首平漢王。羌人們被劉修追得無處可逃,大部分跑到枹罕投靠了這位河首平漢王。?

劉修聽說這個消息,氣得笑出聲來,心道老子不敢做出頭椽子,袁紹有四世三公的家聲爲靠山都不敢太囂張,你倒不聲不響的關起門來稱王了?當真是天高皇帝遠,天老大,你老二??

劉修派人給宋建送了一封信:交出羌人,束手就縛,我可以饒你一條小命,否則就憑你稱王這一點,我就可以殺你全家,夷你三族。?

不料,宋建比他更牛,派人回了一封趾高氣昂的詔書,上面還蓋着河首平漢王的璽,大意是說,漢家火德已衰,天下大亂,我宋建爲天下百姓着想,起兵稱王,護佑一方。羌人來歸附我,我怎麼能不顧他們的死活,把他交給將軍呢?將軍年少有爲,只是看不清天下大勢,明珠暗投了,如果能歸順我河首平漢王,我可以封你爲大將軍,一起爲天下蒼生造福。?

劉修徹底無語了,看過二百五的,沒看過這麼二百五的,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不過,劉修沒有真的急乎乎的去攻城。他手下只有七八千人,而且以騎兵爲主,野戰還行,要攻城可不行。再說了。有這樣的傻逼留在這裡,而且看起來實力還蠻嚇人的,他正好可以藉着這個由頭徵兵。於是劉修退隴西郡治狄道,一面等待閻忠和趙雲的消息,一面上書天子:隴西有人稱王了,我兵力不夠。正在徵兵,請陛下下詔征討並允許我徵兵。?

……?

“漢七營,羌七營?”天子將劉修的奏疏輕輕扔到案上,嘴角一挑:“這豎子現在牛氣了,志向不小啊。”?

“天子九鼎。諸侯七鼎,衛將軍其實也就是望封侯而已,不算過份,。”袁隗淡淡的說道:“衛將軍雖然出身不明,但先平北疆,後定涼州。這樣的功勞封侯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陛下又何必擔心。”?

天子眼神一緊。盯着袁隗那張平靜的臉,半天沒有說話,最後強笑了一聲:“司徒大人是嫌我的封賞太薄,所以劉修在要嗎?”?

袁隗不卑不亢的躬身施禮:“陛下多慮了,臣只是覺得如今正是用人之時,當君臣一心。不可橫生猜忌。劉修雖然年輕,卻善於用兵。將來前途不可限量。陛下如果因爲一些小事而對他生疑,或許會因此傷了國家棟梁。”?

袁隗越是爲劉修解釋。天子心裡卻是不高興。天子九鼎,諸侯七鼎,這是過去的說法,也就是說諸侯落天子一等。可是現在情況與過去不一樣了,天子下面還有王,漢家有制度,非劉姓子孫不得爲王。雖說劉修很可能是楚元王的後人,要封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袁隗不知道啊,他說這話就是故意挑撥,是在借題發揮,要拿劉修當擋箭牌。劉修要建七軍,那是僭越,如果不處置劉修,那以後袁紹要是也幹這事,你也不能說袁紹了。?

天子皺起了眉頭,對劉修這個時候搞出這事非常不爽,這不是給老子找麻煩嘛。?

司隸校尉楊彪咳嗽了一聲:“陛下,衛將軍雖說戰功卓著,可是他那學問……”楊彪搖了搖頭,表示不屑:“我聽說他在外面不怎麼說是盧中郎的弟子,反倒經常自稱是段熲的弟子,大概是覺得自己學問太差,可能會給盧中郎臉上抹黑吧。”?

天子的臉色和霽了些,楊彪說劉修的學問差,就是爲劉修開脫,劉修要建七軍,未必就是諸侯七鼎之意,袁隗這麼說,有故意栽贓的嫌疑。“我聽說衛將軍的戰旗是朱雀,朱雀者,因火而生,失火則亡,這是拱衛大漢之意。朱雀七宿,第一宿井木犴便是天狼,臣愚笨,估摸着他這羌七軍大概是按照朱雀七宿所建。”?

“司隸言之有理。”太尉橋玄睜開了眼睛,頜首附和楊彪的意思:“朱雀南方火,涼州西方金,以朱雀七宿建羌七營,正是取火克金之吉兆,。張角生事,山東不安,如果能儘快撫定涼州,對朝廷來說也是好事,縱有些不妥之處,陛下安排飽學之人輔佐他一二便是,不能把事情擴大,以免涼州久久不平。萬一驃騎將軍不利,想抽調衛將軍增援也不行。”?

天子點了點頭,心氣兒解了些,自我解嘲的笑了一聲:“太尉說得有理,劉修那學問……的確不怎麼樣,你看這奏章寫得多粗疏,以前有劉表給他掌文墨,後來有伏完,這次伏完沒去,他便又出岔子了。看來等涼州事平之後,要逼着他到太學讀幾天書才行。”?

“陛下,那他會覺得很悶的。”司空唐珍適時的打了個趣。天子想到劉修坐在太學讀書,百無聊耐的模樣,不禁哈哈大笑。袁隗臉色不變,攏在袖子裡的手卻用力捏了一下,本想再說兩句,可是一想到還在關中的袁術,只得又忍了下去。橋玄一向與他不合,唐珍據說和劉修身邊那個小姑娘唐英子是親戚,他們幫着劉修便也罷了,可恨的是楊彪身爲袁家的女婿,居然也幫着劉修開解,這讓他非常不高興。?

他咳嗽了一聲:“陛下,涼州刺史周洪戰歿,朝廷至今沒有下詔褒獎,只怕不妥。再者,涼州刺史缺空得太久,所有的責任都落在衛將軍的肩上,似乎也不太方便。請陛下三思。”?

天子有些猶豫,他本來是想讓劉修兼領涼州刺史的,這樣做起事來也方便,可是現在劉修鬧出這麼一出,涼州刺史這個位置又有好幾個人盯着。如果硬要塞給劉修,只怕不妥。他輕輕的吐了一口氣:“這個朕已有安排,就讓左昌去吧,司徒府行個文,便也是了。至於周洪,爲國盡忠。馬革裹屍,也是難得的忠臣義士,自當嘉獎,司徒府擬個章程來。”?

袁隗本想在涼州安插一個自己的親信,可是一聽天子這麼說。他又把涌到嘴邊的話嚥了回去。他迅速在腦子裡想了一下,大漢國的大小官員,從縣令長開始,基本上他都是如數家珍,左昌雖然在政績上並沒有什麼突出之處。但是左昌有個弟弟叫左豐。是宮裡的小黃門,在太后身邊當差,想必是他通過太后向天子提出了要求,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和天子爭這個涼州刺史的位置了。更何況天子還同意用嘉獎周洪作爲條件,來換取他的支持,。?

“陛下聖明。”?

天子暗自冷笑。他當然知道袁隗不會真的以爲他是什麼聖明天子。只是這些事大家心裡有數就行了,沒有必要撕破了臉。?

“諸位。山東大亂,將如何處之?”?

橋玄躬身一拜:“陛下。臣以爲驃騎將軍尊貴,卻未曾經上過戰場廝殺,驟然付以重任,於國有敗軍之疑,於已有傷身之險,殊爲不妥。臣昧死,敢請陛下請驃騎將軍回洛陽,鎮守京畿,另任他們征伐山東。”?

天子擰起了眉頭,這橋玄還真是越老越倔啊,這當着衆人的面說驃騎將軍董重不行,也就是說我用人不當了。董重是沒打過仗,可是他只是坐鎮山東調度,又不是要他親自上陣搏殺,?有那麼嚴重嗎?難道他也想要這軍權??

“驃騎將軍雖然沒上過陣,可這不過是些許流民生事而已,又不是兩國交戰,哪來的那麼多兇險。”天子擺擺手,打斷了橋玄的話,“縱使驃騎將軍不通戰事,可是皇甫嵩、袁紹和董卓都是久經沙場之人,難道憑他們三個,還不能蕩平張角那些烏合之衆?”?

橋玄還待再爭,天子卻已經拂袖而起,徑直出了大殿,把他們全扔在殿上。張讓從帷後走了出來,堆着一臉的笑,伸手道:“諸位,請吧。”?

袁隗不動聲色的欠身施禮,起身離開。唐珍也不肯多留,與衆人拱拱手,自行離去。橋玄長長的嘆了一口氣,無可奈何的站起來,慢慢的向外踱去。楊彪連忙上前扶着他,一邊走,一邊輕聲問道:“橋公,這件事……好象不太對啊。”?

“什麼不太對?”橋玄側過臉,掃了他一眼,沒好氣的說道:“陛下太掉以輕心了,他以爲那些流民不能成事,和往常的叛逆一樣,只要朝廷大軍一到,自然平息。可是陛下不想想,我朝立國一百五十七年,哪一次是八州並起?”?

“橋公說得有理,彪正是覺得形勢嚴重,陛下這麼處置,實在不太妥當,。雖說袁紹、皇甫嵩、董卓之輩都是能征善戰的名將,可是驃騎將軍……他可沒打過仗啊,讓他去統率諸軍,只會牽制諸將,不會有任何好處。”?

“何嘗不是呢。”橋玄唉聲嘆氣,連連搖頭:“陛下雖說解了黨錮,可是和士人之間的分歧還是沒解開,他對汝潁士人的猜忌心太重了,只好扶植外戚,可是外戚又何嘗不是禍害啊,先前的樑冀……”?

楊彪皺了皺眉,又提醒道:“橋公,恐怕不僅僅是扶植外戚,平衡朝中勢力這麼簡單吧?”?

橋玄這才注意到楊虝的意思,他停住腳步,轉身看着楊彪,“文先,你聽到了什麼?”?

楊彪搖搖頭,“我沒有聽到什麼,我只是覺得奇怪。宮裡的閹豎原先有不少人和張角來往甚密,這次張角起事,卻沒有聽到任何處置他們的消息,這未免有些太奇怪了。”?

橋玄眉頭一擰,也覺得非常詫異,天子這次的舉動似乎顯得太平靜了些。當初涼州大亂,而劉修還坐鎮關中,天子都大吃了一驚,怎麼這次八州並起,天子卻不當一回事??

“我聽說,張角當初入宮,曾經獻了幾個會房中術的巫女給陛下,如今張角已經成了逆賊,那幾個女子卻安然無恙。小子斗膽妄測,莫非陛下已經……”楊彪說到這裡,沒敢再說下去,謹慎的看了看四周。然後又直直的看着橋玄的眼睛。?

橋玄一驚:“你是說,陛下已經被他們的妖術控制住了?”?

“要不然怎麼解釋這件事?”?

“這麼說來,倒的確有些可疑。”橋玄越想越害怕,連手腳都顫了起來:“這可如何是好?”?

“天子沉迷已深,只怕不易提醒。”楊彪沉吟道:“是不是找幾個真正有道術的人來看看?”?

橋玄點點頭:“此事事不宜遲,當儘早操辦纔是,。”?

……?

天子信步出了殿。不知不覺的來到了椒房殿,他仰起頭,看着椒房殿的門楣,忽然笑了,舉步向殿門走去。門內的宦官連忙上前迎接。同時派人報告給大長秋呂強,呂強趕緊迎了出來,跪伏在地,口稱萬歲。?

天子停在他的面前,低着頭看了看。宮裡這麼多宦官。他對呂強的印象非常好。呂強不僅盡忠職守,不爭權奪利,不拉黨結派,同時也是宦官中比較有見識的一個。?

“呂卿,平身。”天子彎下腰,用手輕扶呂強的肩膀。呂強受寵若驚,連忙爬了起來。躬着腰站在一旁。天子慢慢向前走去,他緊緊的跟在後面。?

“呂卿。山東八州皆亂,流民聲勢浩大,你看……這當如何是好?”?

呂強一愣,不假思索的答道:“陛下,流民四起,都是因爲貪官污吏太多。而之所以貪官污吏太多,都是因爲這些人出自權貴,不由正途,不知禮義廉恥,不體陛下愛民之心,肆意妄爲,無節制的搜刮民脂民膏,搶奪百姓賴以爲生的田地。若要平息民亂,只需奪了這些人的官,任用那些通曉聖人經義、能以德治民的官員……”?

天子細眉一挑,不快的打斷了呂強的話:“可是你要知道,如今強佔了大量土地的,正是那些以經學傳家的世族。”?

呂強一愣,下意識的仰起頭看着天子。天子臉色陰沉,眼中帶有煞氣,憤怒溢於言表。呂強遲疑了一下,又低下頭:“陛下,世家的確也佔有大量的土地,可是世家的財富是幾代人積累下來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難道這也不對嗎?那些不從正道取官的人,他們當官的目的就是爲了搜刮錢財,無所不用其極,對百姓的傷害遠遠大於世家。陛下……”呂強雙目垂淚,泣不成聲,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曹節在宮裡三十年,搜刮的財富超過世家,王甫子弟數人爲官,也不過數十年的時間,就擁有了數億資財,他們纔是真正的蠹蟲啊,。世家雖然說也有辜負聖人教誨的,但天下士人,卻絕大多數還是秉持節氣,這是光武皇帝養士百年的成果,不能在陛下手中一舉耗盡啊。”?

“胡扯!”天子大怒,站了身來,沉下臉喝道:“呂強,你太累了,回家好好休息一段時間!”說完,轉身就走。?

呂強大驚,看着天子急匆匆的背影,無力的歪倒在地。?

隨着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王楚出現在殿門口,一見呂強這副模樣,嚇了一跳,連忙趕了過來,厲聲喝道:“你們都沒長眼睛,不知道來扶一把?”旁邊的郎官們聽了,連忙走過來攙起呂強。?

“王夫人,請你轉告皇后,老臣奉陛下旨意,回家閉門思過。”呂張擦着眼淚,向王楚施了一禮,掙開郎官們的扶持,蹣跚着向門口走去。他的背馱得很厲害,彷彿一下子老了十歲似的。王楚見了,大惑不解,旁邊的郎官們連忙將剛纔的事向她轉述了一遍。不過呂強和天子開始說話的聲音並不大,他們只聽到後面天子的怒斥,對前面說了些什麼並不清楚。?

王楚非常擔心,轉身進了大殿,把郎官們的話向宋皇后轉述了一遍。宋皇后皺着眉,想了好半天,也想有想出所以然來。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對這些事,我也擅長,你都搞不明白,我自然是更不明白了。”?

王楚有些焦急的搓着手:“可惜長公主去了長安,要不然她至少要比我們清楚一些。”?

宋皇后想了想:“這樣吧,你出宮之後,去一趟車騎將軍府,把情況對我那弟媳說一聲,她爲人聰慧。也許能猜出點什麼。”?

王楚點頭答應,又擔心的說道:“涼州大亂,關中要錢沒錢,要糧沒錢,也不知道他現在是如何應付的。”?

宋皇后笑了笑:“你放心好了,衛將軍是個有辦法的人。天大的困難,他也能想出辦法解決,。你就不用替他擔心了,好生照料好那個胡姬,讓他安心的做事,這比什麼都好。”?

王楚笑笑。羨慕的說道:“風雪身子好呢,到底是在北疆苦寒之地長大的人,與我們這些中原女子大不相同。如今能吃能喝,身子壯實得像頭牛。”?

“那你可曾聽說胡姬年輕的時候都是身材窈窕的美人,年紀一大。再加上生了孩子。再美的女人也會變成牛?”宋皇后掩着嘴,輕笑了一聲:“阿楚,你最不用擔心的就是這個胡姬。”?

王楚不好意思的低下頭,輕聲嘀咕了一句:“皇后言重了,我可沒什麼好擔心的。”?

宋皇后含笑不語。?

王楚又說了一陣閒話,出了宮。直奔宋府,找到了曹鸞。曹鸞聽了她的來意。也百思不得其解。呂強一向不與人爭辯,就算說兩句不中聽的話。天子也知道他是出於忠心,一般不會與他計較,這次怎麼會突然發火,而且要呂強回府閉門思過??

“會不會是因爲張角的事,陛下心情不好,呂強正好觸了黴頭?”?

“不知道呢。”王楚思索片刻,又說道:“這段時間陛下沒有到椒房殿去。不過,我聽毛宗和盧慎說,陛下經常到太后宮裡去,和太后有說有笑的,好象沒有什麼異樣。”?

“有說有笑?”曹鸞冷笑一聲,“陛下莫非以爲驃騎將軍這次立功是舉手之勞?八州並起,流民百萬,這可不是一州一郡的叛亂,就憑驃騎將軍那點本事,如果能平定才叫怪了。”?

王楚苦笑一聲,勸阻道:“你可小聲些,這話要是傳了出去,陛下會以爲你是爲宋家叫屈。陛下是個孝子,想要扶植母族,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曹鸞忽然有些不耐煩起來,起身轉了兩個圈:“陛下春秋正富,他扶植太后一族,對皇后一族便是一個威脅。雖說未立太子,可是皇長子已經成年,陛下卻一直沒有立他爲太子的意思,那自然是屬意皇嫡子,。宋家才應該是外戚,只可惜宋家沒有傑出人才,坐視這大好機會,卻只能作壁上觀。”?

王楚沒有吭聲,董家也好,宋家也好,袁家也好,都想着立功封賞,爭取能成爲最強的外戚。宋家沒有傑出人才,只能倚靠自家夫君,可惜從曹鸞剛剛表露出來的牢騷中可以看得出來,曹鸞恐怕並沒有把自家夫君排在最優先的選擇。對了,曹操現在正在巴郡平叛,曹鸞自然是向着曹家的,她大概還是希望曹操能夠儘快平定巴蜀的叛亂,然後趕到山東來分一杯羹。?

唉,怪只怪夫君是個獨苗,不僅沒有兄弟幫襯,就連姊妹也沒有一個,如果宮裡有人,又何至於落到這個地位。好在自已生了個女兒,又與皇嫡子親近無間,將來入宮做了太子妃,再做了皇后,夫君自然便是大將軍。?

想到此,王楚又開心起來,笑盈盈的說道:“宋家雖然沒有傑出人才,可是有你這樣的女中豪傑,再有曹長水那樣的能臣,將來也不愁沒有助力。你又何必擔心呢,董家也只有驃騎而已,而驃騎也只是中人,根本算不上人才。要小心的,倒是袁貴人一家,四世三公,內外兼合,一旦這次平叛立了功,恐怕就算是驃騎將軍也治不得她。”?

“袁貴人?”曹鸞撲嗤一聲笑了起來,眼波一橫,“我可沒想過她。”?

王楚不解。?

曹鸞暗自笑了一聲,心裡莫名的有些得意。王楚雖然聰慧,能書會算,棋琴皆通,可是偏偏在政治上很膚淺,也不知道善於心計的劉修是怎麼會看中她,甚至不惜與天子大吵大鬧。難道就是看中了她的率真沒心機??

“陛下最忌諱的就是袁家這樣的世家,他無時不刻不想把着袁家打翻在地,再踩上一隻腳。袁貴人作爲袁家伸到宮裡的一隻手,只怕陛下天天想着的就是剁掉這隻手,又怎麼可能天天捂在手心裡。袁家倒臺之日,便是袁貴人到掖庭報到之時,我又何必擔心她?擔心她,不如擔心那個屠戶女呢。”(未完待續)?

第254章 勢如破竹第358章 善後第6章 不過如此第322章 小郭嘉第278章 蠢事第622章 初戰第333章 駱曜第379章 進進退退第565章 打虎記(三)第103章 心思第89章 當年風雨第372章 撞鬼第507章 楚王府的大生意第464章 妙不可言第6章 不過如此第130章 老子要進城第544章 娃娃親第686章 黑鍋第328章 黑吃黑第332章 漢陽閻忠第78章 來者不善第513章 趁着年輕要瘋狂第574章 無賞之功第518章 劉備的領悟第185章 袁術的三斧頭第231章 以德服人第75章 常山趙第228章 鬼才第42章 虛驚一場第238章 功夫在詩外第400章 水渾了第588章 不祥之兆第324章 風起第486章 郭嘉的養成第400章 水渾了第209章 問計第156章 有深意焉!第722章 該來的總要來第306章 玄武營第752章 再戰葛城(下)第627章 田豐奪權第557章 西陵之戰(四)第123章 丘力居第666章 羨慕妒嫉恨第169章 欠薪第470章 劉焉的計劃第92章 挑撥生事第104章 射鵰手第233章 小題大作第87章 大丈夫刀法第683章 我不做霍光第525章 霸道之上是王道第284章 神話第266章 論衡第101章 挑火第125章 別在我面前裝純潔第388章 意外的勝利第83章 波斯貓第36章 別了,公孫瓚第195章 大公報第98章 惡人第403章 君臣一心第659章 不戰而降第156章 有深意焉!第688章 兼職馬賊第735章 生死之戰(上)第595章 抗詔又如何第234章 神譴第577章 退無可退第197章 軍校第404章 要做就做絕第362章 心病第112章 太平道與太平經第124章 鬥法第606章 真相(上)第234章 神譴第92章 挑撥生事第119章 難樓第307章 各懷鬼胎第432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51章 觀桃花而悟書第741章 東海麋竺第637章 攻城與攻心第617章 鬱悶的第一戰第444章 機會第146章 玄甲第719章 真醜第523章 未雨綢繆第464章 妙不可言第424章 合血秘術第409章 君子脫光光第35章 我掏,我再掏第101章 挑火第557章 西陵之戰(四)第29章 公孫瓚的雄心第516章 不諧之音第161章 清與濁的選擇第517章 突襲第262章 自相殘殺第388章 意外的勝利
第254章 勢如破竹第358章 善後第6章 不過如此第322章 小郭嘉第278章 蠢事第622章 初戰第333章 駱曜第379章 進進退退第565章 打虎記(三)第103章 心思第89章 當年風雨第372章 撞鬼第507章 楚王府的大生意第464章 妙不可言第6章 不過如此第130章 老子要進城第544章 娃娃親第686章 黑鍋第328章 黑吃黑第332章 漢陽閻忠第78章 來者不善第513章 趁着年輕要瘋狂第574章 無賞之功第518章 劉備的領悟第185章 袁術的三斧頭第231章 以德服人第75章 常山趙第228章 鬼才第42章 虛驚一場第238章 功夫在詩外第400章 水渾了第588章 不祥之兆第324章 風起第486章 郭嘉的養成第400章 水渾了第209章 問計第156章 有深意焉!第722章 該來的總要來第306章 玄武營第752章 再戰葛城(下)第627章 田豐奪權第557章 西陵之戰(四)第123章 丘力居第666章 羨慕妒嫉恨第169章 欠薪第470章 劉焉的計劃第92章 挑撥生事第104章 射鵰手第233章 小題大作第87章 大丈夫刀法第683章 我不做霍光第525章 霸道之上是王道第284章 神話第266章 論衡第101章 挑火第125章 別在我面前裝純潔第388章 意外的勝利第83章 波斯貓第36章 別了,公孫瓚第195章 大公報第98章 惡人第403章 君臣一心第659章 不戰而降第156章 有深意焉!第688章 兼職馬賊第735章 生死之戰(上)第595章 抗詔又如何第234章 神譴第577章 退無可退第197章 軍校第404章 要做就做絕第362章 心病第112章 太平道與太平經第124章 鬥法第606章 真相(上)第234章 神譴第92章 挑撥生事第119章 難樓第307章 各懷鬼胎第432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51章 觀桃花而悟書第741章 東海麋竺第637章 攻城與攻心第617章 鬱悶的第一戰第444章 機會第146章 玄甲第719章 真醜第523章 未雨綢繆第464章 妙不可言第424章 合血秘術第409章 君子脫光光第35章 我掏,我再掏第101章 挑火第557章 西陵之戰(四)第29章 公孫瓚的雄心第516章 不諧之音第161章 清與濁的選擇第517章 突襲第262章 自相殘殺第388章 意外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