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

幾名大太監重新回到乾清宮正殿,本來要各自散去,但這個時候他們還是要做出一些商議,畢竟小擰子只是在司禮監掛職,他們擔心小擰子會亂了方寸。

張苑交待道:“小擰子,陛下的話你也聽到了,任何人不得泄露關於此番陛下迎娶沈小姐之事,若消息泄露的話,定要查個水落石出,看看到底是誰在欺君罔上!”

小擰子沒好氣地道:“還用得着你張公公來提醒?陛下的話,咱家幾時不遵從了?”

“那就好。”

張苑點頭,又看向另外三名司禮監秉筆太監,“陛下現在要迎娶沈家小姐,你們可有什麼好方案?”

最後幾人全都看向高鳳。

因爲皇后入宮便是高鳳負責打理,相對來說其對於所有流程都很熟悉,另外高鳳專門負責跟張太后接洽,這件事怎麼都躲不開。

高鳳臉上滿是爲難之色:“這到底不是……陛下的大婚吧?”

李興道:“這是自然,沈尚書的妹妹入宮,暫時只是做貴妃,說要當皇后那也是以後的事情不是?不過有沈大人撐腰的話,這位貴人在宮裡的地位,可能會比當今皇后……嘖嘖……”

因涉及非議皇室家事,李興適可而止,沒有深入說下去。

但在場都是宮裡的“老人”,自然知道宮內權力格局,雖說夏皇后是正宮,但那只是張太后跟李東陽等人爲朱厚照安排的婚事,要是朱厚照對皇后有感情的話,斷不至於到現在還沒圓房。

看起來是皇后,但其實跟被打入冷宮沒什麼區別,也就是因爲張太后認可這個兒媳,才讓夏皇后在宮中擁有一定地位,不然的話誰都不會理會一個在宮裡連皇帝面都見不到的國母。

沈亦兒則不同,雖然年歲小,但明擺着是朝中貴胄沈家出來的大小姐,沈溪在朝地位完全不是夏儒及其家族可比,這次婚姻也完全是政治婚姻,但凡沈亦兒進宮,必定前程似錦。

張苑道:“咱家對迎娶貴妃入宮之事,沒什麼經驗,這件事還是要交給你高公公幫忙打理。”

“這……不合適吧?”

高鳳顯然不願領這差事,因爲他知道這裡面水太深,畢竟他是張太后的人,要想在保守秘密的情況下將沈亦兒迎娶進皇宮,甚至連張太后也不能透露,回頭張太后問責起來,他很難在宮裡混下去。

李興笑道:“只有你高公公才合適,我們在這件事上都聽從你的安排便可,是不是……張公公?”

說話間,李興望向張永,想讓張永出言支持他。

張永帶着幾分憂慮道:“若此事爲沈大人知曉的話,我等不是很難交待?”

“怕什麼怕?”

李興不以爲然地道,“陛下已經明令讓我們不得泄露消息,也就我們幾人知曉,不能透露給任何人,包括太后和沈大人那邊也不能告知,難道有人敢違背陛下御旨不成?”

這話有點向高鳳施壓的意思,因爲都知道高鳳就是張太后的跟屁蟲,不管什麼事都不能隱瞞張太后。

張苑一擺手:“行了,這件事便如此定下來,由高公公負責統籌,誰都不能泄密,至於沈大人那邊暫時也不要告訴,就算回頭上奏反對時間上也來不及了。這件事必須在兩天內籌劃完畢。”

高鳳趕緊道:“兩天時間?光是擇佳期就不止兩日。”

張苑冷笑道:“有句話叫做擇日不如撞日,陛下催得那麼緊,還有時間給你找欽天監選日子?時間什麼時候都可,最重要的是早去提親,把婚事定下來,到時候沈大人想反對也做不到。明天陛下還要去探望謝閣老病情,咱家沒時間兼顧,事情就交給你們了!”

張苑當起了甩手掌櫃,他跟小擰子一樣不想爲皇帝的婚事勞心勞力,畢竟二人職司在身,有的是理由推脫。

擔子就此落到了高鳳身上,他連反對的資格都沒有,只能委屈地接下。

……

……

高鳳回去後開始籌備皇帝迎娶新妃事宜。

他不敢跟張太后說,連沈溪跟皇帝間的矛盾也不能透露,甚至連皇帝回宮之事都當作不知道,一時間焦頭爛額。

朱厚照按照跟沈溪的承諾,翌日一早往謝府探病,此時在朝中引起轟動,沒人會預料到皇帝在這件事背後隱藏着跟沈溪結成姻親的“陰謀”。

朱厚照到謝府時,內閣另外三位閣臣聞訊趕到,雖然謝遷仍舊拿出拒不配合的態度,但楊廷和等人還是在皇帝面前把要上奏的事情詳細說出來。

這讓朱厚照很不耐煩。

朱厚照心想:“我是爲了讓某人留在朝廷,纔不得已落下臉來探望謝老頭,又不是要給你們做主,你們跑來說這些算幾個意思?”

皇帝不想搭理楊廷和等人,至於勸諫調邊軍入關和調京營平叛等事項,朱厚照只是隨口道:“……有事的話,自有司禮監跟你們溝通,朕今天是來探望謝閣老病情,沒時間與你們詳細商談,如果還有事,可以等中午朝議時再說。”

楊廷和等人這才知道原來當天還有朝會,對他們而言又算是一次不小的收穫,只要能跟皇帝溝通訊息,意見也就能上達天聽。

本來楊廷和還想當着皇帝的面提一些朝事,但知道稍後還有朝會後,也就緘口不言。

如朱厚照所言,皇帝到臣子家裡來是爲探病,而不是爲了商議朝事,如果打擾皇帝跟謝遷之間的見面,以及君臣間的關係修復,恐怕更是一種罪過,便暫時把事情壓下來。

楊廷和都不說,樑儲和靳貴自然更不會說了。

朱厚照進房探望謝遷病情。

謝遷沒有下牀,也不行禮,繼續躺在那兒閉上眼睛裝死,朱厚照坐在榻邊仔細打量一下,先看看謝遷的氣色,再看看胸口是否有起伏,以確定自己的首輔是否已經掛了。

最後發現謝遷始終沒有睜開眼,不知謝遷是在裝睡,起身道:“看來謝閣老病得不輕,朕回去後吩咐太醫過來診斷,希望謝閣老能早日康復,朝廷少不了謝閣老和沈尚書這樣的能臣。”

誇讚謝遷的時候,非要將沈溪捎帶上,這讓躺在那兒裝睡的謝遷很不爽,一口氣不順居然劇烈咳嗽起來。

朱厚照回頭看了一眼,見謝遷昏迷中還不斷咳嗽,大感意外,立即吩咐:“趕緊來人看看,謝閣老病情似乎有反覆……你們還杵在那兒作何?趕緊叫太醫去。”

他讓人查看謝遷的病情,自己則信步往門口而去,出去後還長長地舒了口氣,像怕傳染病情一樣。

“陛下。”

此時謝家剩下的兩位朝官,謝丕和謝迪穿着官員常服站在門口對朱厚照行禮。

朱厚照指了指兩人:“你們誰啊?”

張苑趕緊在朱厚照耳邊詳細解說一下,朱厚照露出恍然之色:“原來都是朝廷棟樑!”

之前連是誰都不知道,現在張口便說是棟樑,完全是口不對心。

朱厚照不知誰是謝遷的兒子誰又是謝遷的弟弟,大概看了一下面相,對相對年輕的謝丕道:“謝卿家乃是謝閣老的兒子,真是虎父無犬子……聽說你也在翰苑當差?哈哈。以後朕會好好提拔一下,讓你可以多爲百姓做實事。”

這話有多敷衍,皇帝身旁的太監很清楚,不過對謝丕來說卻是天大的恩賜,趕緊俯身行禮:“爲朝廷效命,乃微臣之責。”

朱厚照來謝府,只是爲了完成對沈溪的承諾,他對謝丕的能力並不瞭解,只知道這是謝遷的兒子,還是上一科的探花,誇讚一下就當是收買人心,卻未料這招用出來很好使。

朱厚照笑了笑,就在準備離開時,只見楊廷和跟靳貴等人重新出現在面前,楊廷和道:“陛下,工部尚書李鐩請求面聖。”

“工部尚書?”

朱厚照皺眉問道,“朕不是說過了嗎,有事的話等到朝議時再說,現在朕不想聽任何上奏。”

此時皇帝態度不那麼友善,讓楊廷和多少有些迴避,他不敢把皇帝徹底惹怒,若是朱厚照直接撂挑子不開朝議,這責任不是他能承擔的。

朱厚照道:“謝閣老病體違和,朕會給他假期在家慢慢靜養,內閣的事便交給樑大學士負責,朕不多過問,你們都在詹事府任過職,算得上是朝中老臣,應該不需要朕提點吧?”

朱厚照沒有把樑儲等人當做老師看待,只提三位閣臣在詹事府當過差,未表現出多少親近。

樑儲趕緊領命,但心裡卻很清楚皇帝只是在敷衍。

朱厚照又道:“有事的話,午朝時一併說,但朕不想耽誤太長時間,你們稟報時最好挑重點。如果有人對朕之前做的決定有意見,先且保留,事情既然已落實就不要再反覆,你們務必跟參加朝會的人打好招呼。”

“哦對了,沈先生那邊因爲一些事……也生病了,會休養一段時間,沒事的話不要去打擾他的清靜。”

本來楊廷和等人還在琢磨如何勸說朱厚照收回成命,放棄之前定下的出兵計劃,但聽了朱厚照的話後,知道就算開朝議,一些既定的事也沒法改變,反而可能會因爲觸犯龍顏受到責罰。

最後朱厚照提到沈溪時,樑儲、楊廷和和靳貴又覺得這件事多少跟沈溪有關,因爲沈溪面聖說了什麼只有兩個當事者知曉,就算小擰子都不知具體是什麼情況,外臣更不可能知道內情。

朝中本來就對沈溪這幾日迴避朝事有所議論,皇帝這番話後,議論必然更多。

朱厚照沒有說什麼告辭的話,徑直往謝府門口而去,謝丕作爲謝遷的兒子趕緊上前引路,送皇帝出府門。

小擰子緊隨皇帝身邊,張苑卻沒着急走,用一種似笑非笑的神色打量在場幾名重臣。

楊廷和過去問道:“張公公,昨日到底發生何事?爲何陛下會突然造訪謝府,還要舉行朝會?”

張苑道:“具體發生什麼誰知曉?不過即將發生的事卻很多,楊大人可知陛下昨夜已回宮?還有陛下接下來每天都會進行朝會……至於其中因由,諸位大人可要好好琢磨一下。”

楊廷和仍舊一片迷糊,樑儲和靳貴相視一眼,好像明白什麼。

張苑笑了笑,又道:“幾位,朝議時許多敏感的事情能迴避就儘量迴避,若提到出兵之事,別怪陛下翻臉無情……現在謝閣老和沈大人都不會出席朝議,出了事沒人能擔待,這是陛下連續舉行朝會的第一天,你們也不想最後鬧得不歡而散吧?”

楊廷和不知該如何應答,訥訥不言,樑儲則很識大體,拱手道:“張公公請放心,我等知道該如何做。”

“知道就好。”

張苑帶着一股傲氣,揚長而去。

……

……

張苑走後,楊廷和仍舊怔怔出神,有些事他沒想明白,心中鬱結難平。

至於樑儲和靳貴則更平和些,這會兒將注意力放在謝遷病情反覆上。

謝家人請御醫前來檢查過後,才知道不過是虛驚一場,謝遷不過是咳嗽兩聲,沒什麼大礙。

“謝老沒事就好。”

樑儲明顯鬆了口氣,道,“現在雖然謝老和之厚都不能上朝,但朝廷氣象要比以前好得多,陛下還宮便是一件大好事。”

楊廷和道:“陛下爲何有如此改變?”

樑儲驚訝地問道:“介夫,難道你沒聽出張公公的言外之意?應該是之厚昨日面聖時向陛下納諫的結果吧?”

靳貴跟着點頭,同意了樑儲的說法。

楊廷和則顯得難以理解:“張公公之前有表達過這層意思嗎?之厚昨日到豹房,來去匆忙,今日又不見他入衙當值,便說陛下態度改觀是之厚上奏的結果,也未免太過牽強了吧。”

楊廷和跟謝遷一樣對沈溪有偏見,所以無論樑儲說的是否實話,在楊廷和這裡都不想把功勞往沈溪身上推,涉及到他和謝遷的面子,絕不肯鬆半點口。

我們去進言非但沒見到皇帝,還被他派人趕回家,到現在謝閣老的病還沒好,沈之厚一去非但直接面聖,還讓皇帝做出這麼大的改變,意思是說我們跟沈之厚之間差距太大,朝廷都是由沈之厚來當家作主唄?

樑儲打了個哈哈,道:“咱去計較這些作何?陛下有改變就好,先趕緊探望過謝老的病情,回頭咱們還要去準備朝議,這年後第一次朝會,總該準備得更充分些纔是。”

楊廷和舒了口氣,道:“你們先回,我留在這裡,多陪陪謝老……有事的話,回到內閣再說。”

“那好,介夫你留下,我們先走了。”樑儲沒敢在謝府停留太久,畢竟內閣事務繁忙,不能長期沒人值守。

樑儲和靳貴走後,楊廷和回到屋子內,讓旁人先退下。

等房間裡只剩下楊廷和跟謝遷後,楊廷和才湊過去小聲道:“謝老,陛下已經走了。”

謝遷依舊沒有睜眼,甕聲甕氣地問道:“聽說陛下恢復朝議了?”

“是這麼說的。”

楊廷和並沒有驚訝謝遷突然開口,顯然二人之前有過溝通。

楊廷和接着說道,“似乎跟昨日之厚去面聖有關……今日之厚自己卻稱病不出,具體是何原因尚不知曉。”

謝遷嘆了口氣道:“陛下的心思不在朝事上,哪怕一時受激回到朝堂,也難以持久。不過有如此皇帝,做臣子的只能學着去適應,但凡有什麼事情,直接在朝議時提出來,別有所顧忌!”

楊廷和本來還想說什麼,但見謝遷態度堅決,只能嘆息接受:“在下知道該怎麼做。”

……

……

說是知道該怎麼做,但楊廷和卻未打定主意。

他有些爲難,如果按照朱厚照所說別對出兵之事發表議論,那就違背謝遷直諫的意思,好像謝遷忍辱負重便失去意義。

若是進言,又會影響君臣關係,皇帝很可能來日就不再舉行什麼朝議,一切都會恢復舊觀。

楊廷和這邊思慮如何才能找到折中之法,在他看來必須在這件事上有所堅持也有所妥協,關鍵是如何把握好一個度。

而此時沈溪則顯得心平氣和,留在府中安靜休養,當天上午來求見的人不少,但沈溪仍舊選擇不見。

一直到李鐩到來,沈溪纔不得不從內院出來。

李鐩將之前皇帝去探望謝遷病情,以及他去面聖而不得的情況說明,同時表達當日午朝的困難。

“……這造船經費,怕是不好調度,戶部根本拿不出太多銀兩造船,本來說由兵部負責,但現在之厚你在府中不出,這事怕是最終還是要由工部統籌。”

沈溪道:“缺多少經費?”

“陛下安排,先造十艘大船,預算爲五十萬兩,明顯不夠。”李鐩道,“就算是五十萬兩,朝廷也拿不出來,工部的大項支出中並無相應預算,若要將十艘戰船都造好……怕是沒有一百萬兩銀子不用想。”

沈溪搖頭道:“工部既然沒有這麼多銀子,預算也沒安排上,當然要跟陛下提出來,你找我無濟於事。”

李鐩道:“以前謝閣老的意思,造船不能動用朝廷府庫,大概意思跟之前對韃靼之戰一般,計劃外的項目就要預算外單列,意思是自行籌措。但這次畢竟跟上次不同,不是那麼迫切,我想問問是否可以讓陛下收回成命?”

沈溪想了想,搖頭道:“大概不能,陛下對於造船之事很熱衷,開頭造十艘,以後造上幾十艘都有可能。”

“唉!沒銀子還要造船,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李鐩顯得很無奈,“這工部年度預算審覈就已很成問題了,謝老卡預算卡得很緊,現在已過了審覈期,是否可以再跟陛下提增加預算的可能?這……會不會影響謝老對工部的觀感?”

沈溪搖頭:“沒銀子只能向朝廷申請,瞻前顧後要不得,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嘛……朝議時提出來陛下會理解,至於謝老,難道他不明白工部不可能憑空造東西嗎?有多少銀子做多少事,這基本規則都不遵循,光靠施壓讓旁人屈從,實非仁臣之道。”

李鐩終於點了點頭:“我明白了,該要的銀子,還是要跟朝廷申請,否則沒法把差事完成。”

……

……

沒到中午,京師六品以上官員,包括各部侍郎、郎中、主事,三法司主副官以及屬官,寺司衙門的卿、少卿、參議、寺丞,以及翰林學士、侍讀、侍講,五軍都督府的勳貴和京衛指揮使司、京營將領已等候在奉天門外。

當天並非是在乾清宮內召見,而是一次大朝會,一切禮數都按照大朝來進行。

大臣到來後,三五成羣,議論紛紛,因爲他們猜想皇帝不會很早到來,自從正德登基以來,他們已習慣每次朝議都要先等候皇帝幾個時辰。

非到日落見不到皇帝,這幾乎已經是慣例,他們一點兒都不着急,對於朝中大部分文官武將來說,朝廷內太平無事,根本沒有他們關注的東西,只有高層纔會對什麼皇帝調邊軍入關,還有對調京營平叛,又或者倭寇肆虐海疆等事煩心。

奉天門外等候入見的大臣很輕鬆,在謝遷和沈溪沒出席的情況下,文官基本以樑儲、楊一清、洪鐘爲首。

閣臣以及翰林院的官員基本圍繞在樑儲、楊廷和周圍,至於六部以及鴻臚寺等衙門的官員則跟楊一清走得很近,三法司的人卻以左都御史洪鐘爲中心。

雖然朱厚照不管朝事,但朝廷人員架構在這兩年相對固定,除了因年老而致仕的外,其餘官員基本不用擔心自己會被降職,尤其是部堂以上級別的官員,他們在朝中的日子非常安逸。

至於武將那邊,則以張懋、朱暉等人爲中心,而這次關注的人中多了個永康公主的駙馬崔元。

一羣人議論紛紛,也有人在幾個圈子間來回走動,所說基本跟平時的差事有關,反倒是朱厚照的軍事調動、謝遷因怒而病、沈溪病休等事少有人提及……並非在場的人不關心,只是他們覺得當下商議這種事不合適,乾脆選擇性忽略。

眼看到中午,就在人們議論紛紛時,突然遠處一隊侍衛過來,但見張苑走在前面,身後跟隨的是朱厚照近來重用的邊軍戍衛人馬。

文官武將趕緊按照自己的衙門和官品回到位置上,不多時張苑到近前,朗聲道:“陛下駕到!”

衆人還沒反應過來,皇帝不應該在奉天殿前會見大臣麼?怎麼選擇在奉天門外議事?

他們不由想到,皇帝之前跟謝遷產生矛盾,也是在奉天門外發生,當時他們就對朱厚照會見朝臣的地點產生過懷疑,這次更讓他們覺得彆扭。

因爲這是皇帝的意思,他們沒法反對,不多時,就見到金碧輝煌的鑾駕往這邊過來了,這次連御座都沒準備,朱厚照直接讓人將他的鑾駕擡到奉天門前的臺階上,直接坐在鑾駕上沒下來,也沒起身。

“參見吾皇!”

樑儲和楊一清帶領文官武將上前行禮。

朱厚照顯得很隨和:“不用客氣,今日朝議,有什麼事可以跟朕說說……不過先說好,朕沒那麼多閒工夫,如果不是很着急,可以跟張苑說,回頭他會把詳細情況告知朕。”

皇帝的聲音不大,在空闊地帶他的聲音傳不了多遠。

但由於通知晚的緣故,今日與會文臣武將只有四百多人,分成十列站好,每列不過四十人,除了後排的人聽不清外,中前排的人基本明白皇帝在說什麼,對於朱厚照所用俚語,他們早就見怪不怪,這是個說話從來不兜圈子的皇帝,一向都是有事說事。

沒等大臣們有所表示,張苑便上前用相對尖銳的嗓子喊道:“陛下有旨,有事上奏!無事退朝!”

跟皇帝一樣,朱厚照身邊這羣人也不是科班出身,張苑甚至連內書房都沒去過便當上司禮監掌印,皇帝有什麼話他直接用俚語說出,顯得不倫不類。

樑儲沒想過說什麼。

因爲皇帝對朝事不管不問,使得朝中有什麼事都各自想辦法完成,無法做出決斷的通過通政使司上疏,等謝遷或者張苑做出批示……在皇帝不問朝事時,張苑和謝遷屬於朝中兩個宰相,一內一外。

以至於謝遷病休時,樑儲自然而然認爲,有事的話可以由內閣自行處理,就算告知皇帝也沒太多助益,是否由皇帝親自硃批也不是那麼重要。

而一些本身無法由大臣決斷,涉及出兵等事,之前皇帝也都做出安排,而樑儲對於這些都沒有太大意見,作爲謝遷病休時皇帝指定的代理首輔,他不會跳出來跟朱厚照唱對臺戲。

但楊廷和的性格跟他不同,而且身上還揹負着謝遷的交託。

居於正中首位的楊廷和走出來行禮:“陛下,臣有本啓奏。”

“說。”

朱厚照本來跟楊廷和相隔就不遠,一擡手道。

楊廷和手拿笏板,恭敬地說道:“陛下,如今中原叛亂日甚,危及京畿,之前朝廷雖從宣府及京營調撥人馬平叛,仍未見起色,不如再從南直隸和湖廣等地調集人馬平叛。”

“嗯?”

朱厚照聞言不由皺眉。

謝遷和楊廷和對於皇帝從外地調兵平亂的舉動一直反對,使得朱厚照覺得,朝中文官應該不會同意讓他從別的地方調兵,而楊廷和的進言則跟他的想法截然相反,他直觀覺得背後有什麼陰謀詭計。

沒等朱厚照有所表示,張苑便先開口。

“陛下,楊大學士說的事,應該暫緩。朝廷調撥兩路人馬,配合河南巡撫等地方剿匪人馬平叛,尚未有進一步消息傳來,未必一定要從別的地方調兵,如今西南之地尚有叛亂,沿海也不平靖,此時徵調人馬北上,實在太過着急。”

楊廷和怒視張苑,似乎覺得對方沒資格在皇帝面前提意見,就算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在他眼裡也只是個打雜辦事的,朝廷大事需要君臣協商,而不能由一個皇家奴才摻和進來。

但朱厚照對張苑的意見很贊同,點頭道:“張公公所言在理,現在又非中原一處叛亂,朕已從宣府和京師調撥人馬往中原,這才過幾天?現在就說平叛不利,那豈不是說朕之前調動都是徒勞?等平叛情況奏報上來再說吧。”

在場大臣聽了朱厚照和張苑的話,都覺得很有道理。

至於楊廷和的建議,更像是擡槓,熟知楊廷和的人也知道他不太可能會支持從地方調動人馬往中原,除非是有一個強有力的指揮者,否則光是外地人馬在當地製造的混亂,就難以解決。

楊廷和卻不依不饒:“中原之地靠近京畿,勢必影響京城安穩,至於巴蜀之地叛亂不過是部族叛亂,地方可自行平息,不把所有精力放到中原叛亂上,屬主次不分。”

朱厚照聽到後臉上滿是不悅,甚至露出些許不耐煩的神色。

張苑道:“楊大學士,您所說主次不分之人,莫不是指陛下?陛下爲了早日安定四海,不但御駕親征西北,更是爲中原叛亂勞心勞力,親自制定出兵計劃,而汝等卻只是動嘴皮子,說主次不分,甚至在陛下安排後試圖進諫阻止,那敢問一句,楊大學士想到的更好的對策,就是從南方徵調人馬?”

皇帝跟大臣會見,一個太監站出來公然質疑閣臣,在很多時候都可看作不可理喻。

但從成化帝開始,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地位便逐漸突顯,到正德時,內閣大學士受到司禮監太監挾制,使得張苑可以在不經皇帝授意的情況下,直接站出來跟楊廷和對着幹。

楊廷和道:“若以兵部尚書沈之厚領兵,可速解中原之困。”

張苑冷笑一聲沒再說話,神色好像是在說:“我已經跟你打過招呼,讓你不要隨便提出兵之事,尤其不要去質疑陛下的決定,你卻專門對着幹,那誰也幫不到你了!”

朱厚照怒道:“朕說過多少次,不許隨便提以部堂領兵之事!你們是沒記在心裡是嗎?一邊說沈尚書在朝身兼兩部不合規矩,甚至參劾要讓他早些致仕,一邊卻在大明遭遇困難時讓他出徵……你們這算什麼?用着的時候給根骨頭吃,不用人的時候就給人一棒子?”

皇帝的比喻可說非常粗鄙,道理卻說得很明白。

你們一邊攻擊沈溪擅權,一邊卻又在出事時讓沈溪出馬,你們是不是精神分裂了?

楊廷和還想繼續進言,陳述沈溪領兵的優越性,朱厚照一擡手:“關於沈尚書領兵出征之事,不得再提,這是朕的底限。如果誰想繼續跟朕作對,那他就早點回鄉去種紅薯,朕看他除了種地就幹不了別的。”

如果換作謝遷,一定會喋喋不休繼續進言,但楊廷和卻知道收斂。

發現皇帝態度不善後,楊廷和立即停止進言,低下頭好像在盤算什麼。

Www ▲Tтká n ▲℃O

朱厚照不耐煩地道:“如果老是這些破事,那朝會開來作何?每次都讓朕惹一肚子氣,還不如有事你們自己談,有了結果再跟朕說,或者你們拿不定主意的,朕直接做出決定,省去了跟你們廢話!”

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二六七二章 宣府見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一九一四章 暗中查探第一四七九章 超出認知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一三八五章 送行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二二一二章 首戰告捷第一〇三四章 一唱一和(求保底月票)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九六六章 交心第二四七二章 放權第一〇八五章 戰爭財(第一更,求月票)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一六〇六章 臭小子壞我好事第二一六六章 喪心病狂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二四〇二章 宴客第九九二章 犟驢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一四八一章 講官難當第七六八章 迎靈第一九二二章 連番籌劃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六四五章 飛來橫禍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一一三一章 姐妹花的歸宿(第三更)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五九八章 地理課(第一更)第一四一〇章 沒了脾氣第八五三章 刑獄行家(第二更)第二六〇章 相親和武舉(第四更)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五三九章 謝韻兒抵家(第四更)第一二二六章 勾心鬥角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二二九九章 特殊的合作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二六三七章 廢后?第一八七八章 面聖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四〇三章 又進囚牢(第一更)第一〇六四章 狼狽爲奸(第一更)第一五九〇章 如魚得水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一三九章又是大訂單第一一六五章 血戰(下)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場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三十八章 衙門有人好辦事第一四三七章 風光與落寞(第四更!)第一六七三章 首輔不好當第一一三八章 信使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五十六章 童言無忌第一六九二章 閹黨做大第一三六〇章 恩威並濟(求月票)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一〇一章 早熟的小蘿莉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七一八章 變法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七十九章 請人第一二〇二章 有肉吃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一六七章 講理不成反被揍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二三九一章 空衙第二三五八章 可能性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二九九章 奉旨出宮第二二〇章 載譽而歸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一二五七章 城上城下第四〇〇章 千里尋夫(第十更)
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二六七二章 宣府見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一九一四章 暗中查探第一四七九章 超出認知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一三八五章 送行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二二一二章 首戰告捷第一〇三四章 一唱一和(求保底月票)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九六六章 交心第二四七二章 放權第一〇八五章 戰爭財(第一更,求月票)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一六〇六章 臭小子壞我好事第二一六六章 喪心病狂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二四〇二章 宴客第九九二章 犟驢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一四八一章 講官難當第七六八章 迎靈第一九二二章 連番籌劃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六四五章 飛來橫禍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一一三一章 姐妹花的歸宿(第三更)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五九八章 地理課(第一更)第一四一〇章 沒了脾氣第八五三章 刑獄行家(第二更)第二六〇章 相親和武舉(第四更)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五三九章 謝韻兒抵家(第四更)第一二二六章 勾心鬥角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二二九九章 特殊的合作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二六三七章 廢后?第一八七八章 面聖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四〇三章 又進囚牢(第一更)第一〇六四章 狼狽爲奸(第一更)第一五九〇章 如魚得水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一三九章又是大訂單第一一六五章 血戰(下)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場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三十八章 衙門有人好辦事第一四三七章 風光與落寞(第四更!)第一六七三章 首輔不好當第一一三八章 信使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五十六章 童言無忌第一六九二章 閹黨做大第一三六〇章 恩威並濟(求月票)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一〇一章 早熟的小蘿莉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七一八章 變法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七十九章 請人第一二〇二章 有肉吃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一六七章 講理不成反被揍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二三九一章 空衙第二三五八章 可能性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二九九章 奉旨出宮第二二〇章 載譽而歸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一二五七章 城上城下第四〇〇章 千里尋夫(第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