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三四章 一唱一和(求保底月票)

謝遷的說辭,雖然未必盡善盡美,但依然獲得弘治皇帝的信任。

結果達到了,至於說的是什麼已經無關緊要,皇帝也希望聽到關於“韃靼人搶掠一番就倉皇北逃”的說辭。

謝遷因爲“勤於公事”跟皇帝冰釋前嫌,還因“慧眼如炬”,提前洞悉了韃靼人的動向而獲得皇帝器重,可謂一箭雙鵰。

就連李東陽也對謝遷刮目相看……謝於喬總算不再只是個能言善道只會耍嘴皮的閣臣,辦事能力愈發提高,已經能挑起內閣的大梁。

之後的午朝,朱祐樘對出席朝會的大臣說明三邊發生的緊急情況。謝遷的票擬內容,讓朱祐樘拿來作爲引子,身爲皇帝可不會承認這內容是經過內閣票擬而得出的結論,而是通過他“遠見卓識”而察覺端倪。

在場大臣雖然個個口稱“陛下聖明”,心裡卻在琢磨,這票擬出自誰之手?劉健?李東陽?謝遷?

內閣只有三位大學士,也就只有三種可能,最後看看皇帝問誰的意見就知道了。

果然,朱祐樘講完後,徵求了謝遷的意見:“……謝卿家,如今邊患既生,你有何見地?”

謝遷出列,恭恭敬敬向朱祐樘行禮,各部尚書、侍郎以及左都御史、五寺正卿等人都看着謝遷,心裡帶着幾分詫異:

“莫不會皇帝跟謝閣老唱雙簧?其實在事情發生前,宮裡並不知曉,只是找來這麼一份奏本,牽強附會說是從中預測到韃靼人犯邊?”

前面朱祐樘說了很多,但也給謝遷留下抒發己見的機會。

謝遷便將之前那通分析說出來,最後點明,韃靼人只是紙老虎,北撤前先來大明邊疆掠奪一番,大明兵馬只需固守城塞,待韃靼人撤兵時,出兵追擊,或者乾脆不予理會,等韃靼人撤遠後,再北上收復河套地區,把大明北部疆域一舉推進到賀蘭山、陰山一線,徹底扭轉不利的戰略態勢。

不是每個人都跟朱祐樘和謝遷這麼“樂觀”,也有人認爲韃靼人不會善罷甘休,他們的想法是……韃靼明知道大明集中數十萬兵馬枕戈待旦,還敢以幾千人爲單位的騎兵前來掠奪?

這是想搶了就跑,還是說來送死?

韃靼人腦子就這麼不好使?

謝遷發言結束,朱祐樘滿臉都是欣賞,旁人可不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說三道四,以前看謝遷跟皇帝有了嫌隙,但現在君臣和睦,好得似穿同一條褲子,誰敢站出來反駁謝遷,自討沒趣?

但朝堂內並非都是見風使舵之人,馬文升便出列,謹慎地稟告:“陛下,臣以爲,韃靼既犯我疆土,當制止其掠奪百姓,爭取在大明疆土內將其盡數剿滅,先平息三邊之隱,再趁勢出擊方爲上策!”

馬文升開口前,沒人敢發表相似的意見,但馬文升說出來後,很多人站出來附和,他們身爲天朝上國的臣子,自有風骨,憑什麼眼睜睜看着韃靼人犯邊而置之不理?非要跟謝遷所說的那樣等韃靼人撤走時再追擊?

“此事……”

朱祐樘在心裡捉摸了一下,開始傾向於馬文升的說辭。

謝遷用“遠見卓識”預料到這次戰事,還提出韃靼人搶完就會開溜,那爲什麼不直接跟韃靼人開戰,阻止韃靼人搶掠?

朱祐樘望向謝遷,“先生以爲如何?”

皇帝此時又是直接跳過劉健、李東陽這兩位名列謝遷之上的閣臣,也不問六部堂官,直接詢問謝遷,足見弘治皇帝對謝遷的信任和推崇。

謝遷有些語塞,他之前提出韃靼人搶完就會開溜,等韃靼人逃跑的時候再發起追擊,符合之前他上奏中“止戰”思想,但現在問他問什麼不能就地滅掉韃靼,而非要過後才追擊,這問題有些燒腦。

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在看着他,謝遷無法裝傻充愣,只能硬着頭皮道:“回陛下,老臣以爲,貿然於我疆土內開戰,實爲不智!”

朱祐樘道:“哦!?這卻是爲何?”

不但皇帝想知道,連在場大臣個個也都想問個明白。

謝遷此時又開始發揮他能言善辯的特長:“如今我朝兵馬,配備火炮、火銃,兵精將廣,當以開闊之地交戰,但我朝境內溝壑衆多,火炮無法發揮其優勢,士兵?無法展開陣勢攻擊,如何揚長避短?反倒疆土內我百姓衆多,韃靼若以我百姓爲質,我大明將士必有所掣肘!”

“嗯。”

朱祐樘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

但問題是別人來自家院子搶劫,不把賊人就地幹掉,反而要等賊人劫掠完離開再去追擊,美其名曰這是爲了防止破壞自家的花花草草,說難聽點兒那就是窩囊。

朱祐樘就算鐵了心要打西北這一戰,可事關兩個國家間的戰爭,難掩他懦弱守成的性格,尤其是在他感覺身體日漸康復的情況下。

病似乎好了,一時半會兒死不了,如此兒子登基也就不急於一時,爲什麼還要冒着損失幾十萬兵馬的風險,去跟韃靼人開戰?

朱祐樘開始懷疑自己既定方針的正確性!

這是弘治皇帝之所以會跟謝遷冰釋前嫌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爲他先反思自己出兵似乎顯得有些冒失,轉而覺得謝遷的上奏很符合他的脾性,心裡對謝遷自然也就沒了成見。

當後來再聽說謝遷不辭辛苦熬夜通宵批閱奏本,並且發現隱藏在奏本表象下的蛛絲馬跡,進而得出韃靼人犯邊這一真相,朱祐樘有了臺階下,馬上便對謝遷禮遇有加,君臣迅速恢復以往彼此信任的和諧。

一切都有跡可循,但大臣們卻看得雲裡霧裡,怎麼這邊皇帝跟謝遷剛鬧彆扭,回頭君臣就親密無間了?

明明是皇帝自己鐵了心要與韃靼人開戰,怎麼聽說韃靼人犯邊就慫了,非要等韃靼人撤兵再戰?

謝遷不知道,他迫於無奈不得不進言的內容,會跟朱祐樘的想法不謀而合,這讓他迅速成爲皇帝最信任的肱骨之臣,別人對他的看法,不但有敬慕,還有一種排斥……老小子分明靠獻媚來獲得皇帝的信任!

……

……

午朝朝議在朱祐樘和謝遷這對君臣之一唱一和中結束,由始至終都少有人說話,即便有人發言,也都被謝遷的強勢表現所掩蓋,別人甚至不記得劉健和李東陽兩位閣老在朝議上是否有說過話。

似乎內閣只有謝遷一個人就夠了。

謝遷從來沒覺得如此隆寵於一身,幾天前出乾清宮時別人還是愛搭不理,這次他再出來,過來攀談的人將他團團圍住。

不過這些大臣可不是爲了攀關係,他們只是好奇,從謝遷遭到痛罵,被皇帝甩臉色到今天禮遇有加,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那份奏本的票擬是否謝遷擬寫?

謝遷又怎麼揣度到西北戰事?

謝遷完全是眼高於頂的姿態,別人跟他搭茬,他懶得回答,一副“我就是不說你們奈何我”的模樣。

謝遷不是不想在同僚面前爭臉,而是他的確說不出來,在皇帝面前那番說辭就讓他幾乎耗盡心力,這會兒再跟這些同僚編造謊言,感覺力不從心,還不如直接沉默裝深沉。

此時剛過中午,李東陽和劉健前往內閣辦公,謝遷被弘治皇帝特准一天假期,回家後好好休息……弘治皇帝感念謝遷“勤勉克己”,讓他回去好好休息,吃飽睡足再爲國效力。

但其實現在謝遷的精神比以往哪天都好,因爲昨晚他足足睡了六個時辰,現在就算讓他睡也睡不着,反倒因爲上午忙着到乾清宮,早飯沒吃,肚子餓得慌。

離開皇宮,謝遷直接乘坐馬車往安定門大街而去,準備尋家住在大興縣昭回靖恭坊的沈溪問個究竟。

謝遷心裡直打鼓,萬一自己的猜測是錯誤的,跟沈溪的判斷大相徑庭,而事實又跟沈溪預料的一樣,那後續怎麼跟皇帝交待?

謝遷最擔心的是韃靼人進犯後不肯撤兵,一直在邊關騷擾,與他預料的韃靼人搶完就跑的上奏不同。

到了沈溪家門口,感覺四周冷冷清清的,院門緊閉。

本來僕從要上前敲門,謝遷一擺手,示意僕人先退到一邊,下車後自己上前扣動門環。

雲伯從裡面打開門,此時院子里正有一些工人在搬搬擡擡,卻是沈溪想到家眷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回京,不如趁着這段時間,把家裡好好翻修一下,如此家眷回來後住得更舒服。

“您是……”

雲伯見門口站着這位氣度雍然,身上雖然僅着一襲直裰,但貴氣逼人,也可能是道行很深的儒者,他不敢開罪,畢恭畢敬地問道。

謝遷只來過沈溪府邸一次,雲伯老眼昏花,當時並不知道眼前這位就是謝遷,連謝恆奴入門時,謝遷也都未光臨沈府,所以雲伯跟謝遷並不相識。

謝遷道:“沈溪……嗯嗯,沈翰林可在府上?”

“沈翰林乃我家老爺,但現在他出去了,家中無人!”雲伯回道。

“不在家?他昨晚一宿沒睡,這會兒已經睡醒到處亂跑了?莫非要讓老夫白跑一趟?”謝遷冷聲喝問。

*************

ps:十二月一日第一更!

大爆發又開始啦,天子接着去碼字,等下應該還會送上一章!

求保底月票支持!

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二二三章 風花問月(下)第二一八〇章 出戰第七四九章 無解的局(第三更)第二二五二章 你們效忠誰?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計第八六〇章 是時候出手了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七二三章 陰謀(第四更)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二三〇七章 荒村帝王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二四六六章 牌局第二二六六章 你來當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一二九一章 檢閱三軍第二二八六章 隱秘不發第七十二章 給小蘿莉當先生第三八一章 娃娃臉的權臣第二一五七章 捱打第一九一二章 終於出手了第一六四一章 好日子到頭第一三八一章 羣龍無首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九七九章 折騰死人不償命第二〇七五章 海老大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二三〇九章 處處碰壁第一九七五章 面子問題第六十六章 林黛的紅樓夢第九六一章 大人真乃神人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一七三五章 殺回京城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一三四四章 擔心第二一一二章 進內廷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一七九九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二六二四章 太順了第二〇三七章 不一樣的賜食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別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一二九三章 獻首級第六六八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八三一章 自己送上門(第二更)第一〇四六章 監軍張永(第一更)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八五〇章 造訪衆香國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一五五六章 弘治託孤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八九七章 唐兄,很多人關心你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宮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三七四章 神秘的約見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第一七六章 你安心去吧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七七三章 找宮女生弟妹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一三二章轉變營銷思路第一五二五章 叫苦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五七一章 妾的問題(第七更,賀盟主)第二二四八章 國師之位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一二三五章 旌麾南指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
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二二三章 風花問月(下)第二一八〇章 出戰第七四九章 無解的局(第三更)第二二五二章 你們效忠誰?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計第八六〇章 是時候出手了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七二三章 陰謀(第四更)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二三〇七章 荒村帝王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二四六六章 牌局第二二六六章 你來當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一二九一章 檢閱三軍第二二八六章 隱秘不發第七十二章 給小蘿莉當先生第三八一章 娃娃臉的權臣第二一五七章 捱打第一九一二章 終於出手了第一六四一章 好日子到頭第一三八一章 羣龍無首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九七九章 折騰死人不償命第二〇七五章 海老大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二三〇九章 處處碰壁第一九七五章 面子問題第六十六章 林黛的紅樓夢第九六一章 大人真乃神人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一七三五章 殺回京城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一三四四章 擔心第二一一二章 進內廷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一七九九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二六二四章 太順了第二〇三七章 不一樣的賜食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別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一二九三章 獻首級第六六八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八三一章 自己送上門(第二更)第一〇四六章 監軍張永(第一更)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八五〇章 造訪衆香國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一五五六章 弘治託孤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八九七章 唐兄,很多人關心你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宮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三七四章 神秘的約見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第一七六章 你安心去吧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七七三章 找宮女生弟妹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一三二章轉變營銷思路第一五二五章 叫苦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五七一章 妾的問題(第七更,賀盟主)第二二四八章 國師之位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一二三五章 旌麾南指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