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研討會

翁國英在家裡呆了幾天之後,省政府的調令來了,翁國英被調到省水利廳,將擔任省水利廳基本建設處的副處長。

這是一個破格提拔了,翁國英在清西縣水利局的時候,倒是有一個副科級的待遇,並沒有副科級的實職,就算是副科級實職,一下子被提拔到副處級的實職上來,也是連升兩級了,更何況他還不是副科級實職。

不過,以翁國英的才能心性,擔任這個副處長也是頗能勝任的。

基本建設處算是水利廳權力相當大的一個處了,它主要指導全省水利基本建設管理工作,負責省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法人及招投標活動的監督管理,指導全省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和建設監理工作。

另外,它還按規定負責水利工程質量檢測單位資質管理,擬訂全省水利建設工程定額,負責省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稽察和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驗收,指導水利建設市場的監督管理等等。

總之,這個處就是管理全省的水利工程建設的,凡是與水利工程相關的事情,它都管得着,這就可以看出,陸正弘爲什麼要把翁國英放到這個位置上來了。

他就是要用翁國英的剛直無私,來監督全省即將開始的江堤工程大建設。

雖然目前省裡還沒有就這個問題形成決議,可是對陸正弘來說,這是他接下來要極力推動的一件事情。

湖東全省大部分精華之地都在長江流域,事關數千萬老百姓的身家性命,陸正弘當然要盡全力去推動此事。

跟翁國英的調令同時到達的,還有一張何金燕的調令,她被調到了江城市郵電局,具體工作另行安排。

這張調令讓翁國英十分意外,也萬分感動,他知道,這肯定又是蘇星暉請陸正弘安排的,是爲了免除他的後顧之憂,讓他能全心投入工作。

翁國英沒有再給蘇星暉打電話道謝,他知道,蘇星暉對自己的大恩,不是簡單的道謝就能回報的,他只有努力工作來回報了。

何金燕高興得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纔好,她晚上跟翁國英商量,要把翁母也帶到江城去,她來照顧,翁國英心疼的說:“金燕,辛苦你了!”

何金燕道:“沒什麼,倒是你以後千萬不要工作得太拼命了,你太辛苦了,我心疼。”

翁國英心道,我怎麼能不拼命工作呢,不知道哪一天,大洪水就來了,不過,這話他當然不能跟妻子說,他只是輕輕的將妻子摟進了自己的懷裡。

翁國英夫妻花了幾天時間,辦好了所有的手續,整理了行李,帶上了母親和兒子,到江城上任去了。

翁國英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寫好的那篇文章交給了陸正弘,陸正弘馬上就安排將這篇文章發表在了內參上,這篇文章馬上就在省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有些人說這篇文章是危言聳聽,可是也有人說這篇文章有很強的前瞻性,非常有參考價值,應當引起重視。

省政府專門請來省內最有名的水利專家,包括江城水利學院的教授們,召開了一個研討會,專門研討翁國英的這篇文章,看看近幾年內是否真有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

在這其中,就有翁國英在江城水利學院的幾位老師。

這些水利專家們絕大多數都支持翁國英的觀點,只有少數幾位並沒有發表意見。

其實,翁國英的觀點本來也就有人提出來過,長江中上游這些年的水土保持工作做得太差了,而且這幾十年來圍湖造田的惡果也逐漸顯現,只要下暴雨,水便無處可去,只能是流回到長江裡,可是長江的江底日益增高,又豈能承受得了這麼多雨水?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當然,提出這個觀點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預測準了倒還好,如果預測不準,幾年也不來一次大洪水,那就容易被人說成是危言聳聽,妖言惑衆。

而且,圍湖造田這幾十年來一直是政府的一項得意政績,甚至是一項國策,因爲日益增長的人口壓力,政府提倡向湖水要田,這幾十年裡,光是湖東省都至少填埋了上百個小湖,幾個大湖的面積也大大縮水,農田增加了上百萬畝,養活了大批人口。

你現在說圍湖造田有問題,那不是否定了歷任政府的一項得意政績嗎?

也因此,要提出這個觀點的政治風險太大了,敢於提出這個觀點的人當然也就不多了。

現在,翁國英這個二愣子直接把這個觀點提出來了,這些水利專家們附和一下還是可以的,這樣擔的風險小多了,也能夠提醒決策的大佬們早做準備,未雨綢繆。

就這樣,省政府召開了幾次研討會,對翁國英的這篇文章進行了反覆的研討,最後終於形成了共識,認同了翁國英的觀點。

省政府也迅速形成了決議,要趁着這一次清陽市重修江堤,把全省的長江干堤進行重修加固,以防百年難遇的洪水爲標準,雖然這需要一筆不小的財政支出,可是在兩三年之間完成,財政壓力也就不是那麼大了。

蘇星暉每天都關注着這件事情,當他得知省政府的這個決議時,他長長的鬆了一口氣,如果把全省的長江干堤都進行重修加固的話,三年之後的大洪水所造成的損失就會大大減少,而幹堤決口的可能性同樣也會大大降低。

這應該是他重生以來做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了。

當然,這段時間蘇星暉也沒閒着,在十月份,彭家灣鎮的十萬畝左右的蔬菜,已經全部移栽完畢了,這十萬畝蔬菜,將給彭家灣鎮的老百姓帶來不菲的收入,也將給彭家灣鎮帶來巨大的GDP。

除了彭家灣鎮,彭家灣鎮周邊的數個鄉鎮也都在大面積的種植蔬菜,上俊縣總共的蔬菜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三十萬畝,到明年,光這三十多萬畝蔬菜就能給上俊縣帶來一億多的GDP,這在幾年之前,還是不可想象的。

十月中旬,清陽市的風暴也漸漸平息了,這一次的大風暴,讓清陽市以及清陽市幾個縣區數十名官員落馬,包括清陽市委書記、市長在內的多名市級領導被處分、調整位置。

省委迅速任命了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魯新華爲清陽市委書記,原清陽市副市長李駿爲清陽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其它空缺的職位也都迅速任命了補位的官員。

這些補缺的官員大部分都是從外地調來的,這倒也讓清陽市外地幹部一下子成了大多數。

要知道以前的清陽市,是整個湖東省本地勢力最強的城市之一了,清陽市的幹部,大多數都是本地人,清陽市的本地人十分排外,外地幹部在這裡十分受排擠,像李駿,他就是從外地調到清陽市的,他在清陽市就很難伸展拳腳。

現在這場大風暴讓清陽市的本地勢力損失慘重,這也是省委省政府希望看到的,以前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向清陽市調入外地幹部,可是都很難扭轉這樣的局面,甚至有一些調到清陽市的外地幹部都被清陽市的本地勢力給同化,成爲了本地勢力的一部分。

省委省政府當然不希望看到清陽市成爲一個獨立王國,這一次,他們藉着這個機會,也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讓省委省政府加強了對清陽市的直接管理力度。

魯新華上任之後,便着手展開了反腐倡廉的思想教育,召開了幾次全市中層幹部的大會,並且讓市委黨校組織短訓班,加強對全市幹部的廉政教育。

同時,魯新華也開始在清陽市各區縣大力推行幹部異地交流制度,對於清陽市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幹部異地交流制度還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遏止作用的。

就在去年的十四屆四中全會上,黨中央重申了幹部交流制度的重要性,不過在清陽市,這項制度執行的力度並不大,這讓清陽市拉幫結派、畫小圈子、拉小團體、任人唯親的現象十分普遍,爲了改變這種現象,魯新華將加大執行幹部交流制度的力度。

馬上就要到年底了,現在執行幹部交流制度,正當其時。

而李駿這些天都主要呆在了江堤上,在清陽市境內,有近兩百公里的江堤,這其中有一百多公里需要完全重修,還有一百多公里需要重修加固,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也需要龐大的財政開支,這對清陽市政府的新班子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幸好,清陽市的經濟還不錯,底子挺厚的,而省政府也將爲這次重修江堤工作撥一筆款子,因此,在兩三年間把清陽市的江堤重修一遍,還是做得到的。

現如今,重修江堤便是清陽市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了,李駿身爲代市長,對這項工作當然不敢怠慢,他要走遍清陽市這近兩百公里的江堤,做到心裡徹底有數,不出任何岔子。

只有把這項工作完成好了,他這個市長才能當得安穩啊。

第七百二十五章 成功的第一步第九百六十六章 高同光的試探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靳富強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回嶙山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下臺階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你推薦一個人選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很支持這個項目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消息?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趕緊開罰單第八百一十九章 一起去印刷廠看看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潘副市長第二十章 我願意幫你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齊學真第八百七十章 我不是他表哥第七百一十三章 他跟房縣長一起出去了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末日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第一次常委會第三十章 拜訪張縣長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崔文彬的謀算第六百六十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讓我兒子去實習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物價平穩第一百六十一章 全濟製藥第三百四十三章 今天晚上你就住這裡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陸續有來的投資商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消息?第九百五十八章 龐主任,你爲什麼打人?第兩千零二章 賈成國再次來訪第四百七十七章 田曉鵬的煩惱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溫國寧的行動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沒受“脅迫”吧?第一百零五章 初五去拜年第七百六十七章 調查組來了第兩千零九十五章 搬家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保證完成任務第八百六十六章 你們就沒有一點愧疚嗎?第兩千零六十四章 志同道合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救援隊第五百二十二章 多往市裡跑跑第三百零九章 幹部交流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經濟適用房的問題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讓我兒子去實習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能打折扣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建高鐵第八百零二章 幫一下王柳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市委書記人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誓詞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雪中送炭第九百二十六章 熱情的陳局長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副中心城市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有信心就好第九百二十六章 熱情的陳局長第二十二章 她怎麼來了?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第九百零一章 再生事端第兩百九十章 臨危受命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回家再說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接父母來過年第九十八章 抓小偷第三百三十三章 爺爺一定會喜歡你的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成功的發佈會第六百五十二章 創作熱情更高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農行要貸款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想見他一面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立威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上省委黨報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程公子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陸正弘臨危受命第兩千零二十六章 天公作美第四百零一章 侯光弼的邀請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事件發酵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蘇叔叔第四百章 投資什麼產業?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要徹查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爲什麼?第兩百七十五章 是你在搞陰謀啊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送份大禮吧第一千八百七十章 政策出臺第七百七十二章 氣暈了第九百四十六章 風波再起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大行動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閻顯華的邀請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內情第六百零三章 鎮裡買了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把凌珊珊灌醉了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剋星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希望我一筆生意都沒有第五百零四章 環保局發力了第九百九十一章 冒死上諫?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猛虎踞於前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太不夠朋友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又多了兩個兼職第三百五十三章 鐘鳴湖的來歷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您批評我吧第五百三十三章 張胖子請客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拔涼拔涼的第十七章 我自罰三杯第六百五十七章 心裡有一團火第八百零九章 經濟合作論壇
第七百二十五章 成功的第一步第九百六十六章 高同光的試探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靳富強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回嶙山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下臺階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你推薦一個人選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很支持這個項目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消息?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趕緊開罰單第八百一十九章 一起去印刷廠看看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潘副市長第二十章 我願意幫你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齊學真第八百七十章 我不是他表哥第七百一十三章 他跟房縣長一起出去了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末日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第一次常委會第三十章 拜訪張縣長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崔文彬的謀算第六百六十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讓我兒子去實習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物價平穩第一百六十一章 全濟製藥第三百四十三章 今天晚上你就住這裡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陸續有來的投資商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消息?第九百五十八章 龐主任,你爲什麼打人?第兩千零二章 賈成國再次來訪第四百七十七章 田曉鵬的煩惱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溫國寧的行動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沒受“脅迫”吧?第一百零五章 初五去拜年第七百六十七章 調查組來了第兩千零九十五章 搬家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保證完成任務第八百六十六章 你們就沒有一點愧疚嗎?第兩千零六十四章 志同道合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救援隊第五百二十二章 多往市裡跑跑第三百零九章 幹部交流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經濟適用房的問題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讓我兒子去實習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能打折扣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建高鐵第八百零二章 幫一下王柳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市委書記人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誓詞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雪中送炭第九百二十六章 熱情的陳局長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副中心城市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有信心就好第九百二十六章 熱情的陳局長第二十二章 她怎麼來了?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第九百零一章 再生事端第兩百九十章 臨危受命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回家再說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接父母來過年第九十八章 抓小偷第三百三十三章 爺爺一定會喜歡你的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成功的發佈會第六百五十二章 創作熱情更高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農行要貸款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想見他一面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立威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上省委黨報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程公子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陸正弘臨危受命第兩千零二十六章 天公作美第四百零一章 侯光弼的邀請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事件發酵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蘇叔叔第四百章 投資什麼產業?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要徹查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爲什麼?第兩百七十五章 是你在搞陰謀啊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送份大禮吧第一千八百七十章 政策出臺第七百七十二章 氣暈了第九百四十六章 風波再起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大行動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閻顯華的邀請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內情第六百零三章 鎮裡買了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把凌珊珊灌醉了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剋星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希望我一筆生意都沒有第五百零四章 環保局發力了第九百九十一章 冒死上諫?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猛虎踞於前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太不夠朋友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又多了兩個兼職第三百五十三章 鐘鳴湖的來歷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您批評我吧第五百三十三章 張胖子請客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拔涼拔涼的第十七章 我自罰三杯第六百五十七章 心裡有一團火第八百零九章 經濟合作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