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迫在眉睫

三人剛剛走出景陽宮,畢自嚴就苦笑了一聲。

靖王一怔,看向畢自嚴道:“畢大人這是怎麼了?”

畢自嚴搖搖頭,他們三人是來興師問罪的,結果卻得了這麼一個差事……

畢自嚴沒有多說,轉身向文昭閣走去,文官一系陸陸續續進京,他現在是半點空閒都沒有。加上黃承元這麼一個‘程咬金’,京城短時間是不會太平了。

靖王看着畢自嚴的背影,又看了眼景陽宮,心裡暗自警醒。皇帝的帝王術是越來越嫺熟,今後得更加的小心翼翼才行。

黃承元這篇文章,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政見’,一些頑固的宿老自然憤慨難當,通過各種渠道痛斥黃承元。而另一些政治敏感的人,都心思叵測的想要藉此做點什麼。

對於崇禎以來非常穩定的朝局,很多人都不喜歡,想要亂一亂,也好渾水摸魚,撈得好處。

六部尚書,信王,靖王,甚至是平王都沒有逃過,不少人登門,嚴厲指責黃承元,指責他是‘離經叛道的異端’,‘妄圖壞大明禮法’,‘居心叵測的國賊’……

隨着今天朝報的普及,宮外漸漸的熱鬧起來。

一羣久在京城的文壇大家,名宿大儒帶領着一羣人將黃承元的府邸圍住,叫嚷不休,打門的,扔石頭的,破口大罵的比比皆是。

黃承元府邸內,廳房內,黃承元一口一個悶酒,已經喝了一整壺。

黃夫人坐在對面,一張嘴如同機關槍一樣數落個不停。

“說說你,到底抽什麼風,聽聽外面罵的多難聽!”

“夫妻洞房是不是要派人監督?”

“朝廷是不是查夫妻交合的姿勢,次數?擺的不對要糾正嗎?”

“你在家裡能對族老不敬,不尊父母……”

“祠堂是不是直接拆了了事……”

黃承元對這位夫人沒辦法,雖然出身大戶人家,可向來粗鄙,毫不知羞臊。

他又喝了一口,皺着眉頭不出聲。這件事,他也是受害者,朝報上登的與他寫的大有出入,這件事即便不是皇帝做的,肯定也是知情人。

這樣一來還讓他如何辯駁,怎麼爲自己申辯!?

同時,擺在他面前的,還有內閣剛剛傳達來的皇帝的要求,六部尚書、侍郎,九寺寺卿,以及進京的各位大人都要寫一道關於‘王法宗法’的奏本。

他要怎麼寫?

黃承元酒入愁腸,臉更愁,喝了一肚子酒,猛的站起來道“我去一趟吏部。”

黃夫人吐了半晌口水,大概也覺得累了,哼了聲,沒有理會黃承元。

其他接到內閣要求的官員,大部分都將這當成了一道‘策問’,這是上達天聽,皇帝要看的,紛紛絞盡腦汁,費盡心思的揣摩上意,要寫出一篇有理有據,花團錦簇的文章來。

另一小部分則頭疼,要在王法與禮法中選一個,怎麼選?

普天之下所有人的事情都得用‘禮’來衡量,‘禮法’往往都大過‘王法’,現在皇帝就是要論一個‘禮大’還是‘皇大’!

這個題目看似簡單,涉及的卻無比複雜,不論怎麼立意,都不能即滿足‘禮法’的要求,同時符合皇帝的心意。

從禮法上來說,皇帝也要尊崇,不能違背。可從君權來說,皇帝是天子,至高無上,自古以來的聖人都是皇帝封的,‘禮’從何來?

這是一個死結,明白的人心裡清楚,皇帝要找一把鑰匙,解開這個死結,讓他有‘大義’將權力觸及到以往碰不到的地方。

傅昌宗與周應秋聚在一起,兩人剛剛招待完進京的江.蘇,浙.江等地進京的巡撫,萬分頭疼的坐在院子喝茶。

“皇上真是選了個好時機……”周應秋長嘆一聲。皇帝選擇百官進京的時候扔出這個炸彈,就是要逼着這些封疆大吏表態,在外他們可以推脫,可到了京城,文武百官都在,怎麼還能緘口不言?

最重要的是,朝報現在的威力越來越大,遍佈天下,只要事先準備好,完全可以約定時間,將某件事同時傳遍大明!

他們在京城開了口,會如同颶風一般捲過大明,朝廷也就有了‘大義名分’,到哪時候,即便還有人想推諉也推諉不得!

傅昌宗笑了笑,道:“皇上決意南下,自然有些事情要在京城做完,這件事我倒是不擔心。我擔心的是政改。”說到最後,傅昌宗的神色肅了起來。

周應秋點頭,這次的會議,是針對過去崇禎數年革新的一次確認,徹底奠定大明的政局,同時還有對未來的一系列計劃,向天下百官闡明,齊心協力的向着同一個方向努力。

這是一場除舊迎新,繼往開來的大會,註定要載入史冊,重如泰山!

可會議之前,突然出現這件事,怕是羣臣都沒辦法安心討論政改了。

這件事,考驗的是皇帝對羣臣的控制力。

京城本就不平靜,軍改會議剛剛結束,武將們都在相繼離京,而各地的巡撫總督相繼入京,正是京城最熱鬧的時刻。

黃承元的文章本是小事情,可在有心人的竄動下,漸漸成爲京城街頭巷尾的談資,越來越變質,成了徹頭徹尾的謠言。

“你們聽說了嗎?朝廷不允許族老存在,要強行分家!”

“我聽說的不是,是朝廷要在各個族裡派遣細作,實際上是爲了催繳稅糧!”

“不是不是,我親眼看過黃巡撫的奏本,上面明明是要取締宗祠,不允許私自祭拜……”

“胡說八道,我聽說現在災情嚴重,朝廷不允許生孩子,生了也得給扔了!”

……

茶館酒肆,處處都這樣的議論聲,都是茶餘飯後閒的。

一干已經進了京的巡撫總督,都接二連三的想要進宮見皇帝。

從河.南巡撫趙晗,江.蘇巡撫錢龍錫,浙.江巡撫蔣德璟,貴.州巡撫王三善,山.西巡撫張瑞圖,山.東巡撫黃立極等等,都在宮門前被擋了,理由是皇上會改日集體召見。

屬於朱栩早年心腹的趙晗等人自然是有些失望的,不過這也算是‘例行公事’,既然皇帝不見,他們也有別的事情忙,開始在六部來回奔波。

各地都有各地的麻煩,需要朝廷六部幫扶,以前夠不到,現在進京自然要努力一把。

其他人則都是回到驛站,命人四處去打探京城近來的消息,以免信息錯漏撞出大事件。

阮大鋮,孫之獬雖然逼得靖王表了態,去宮裡找皇帝‘告狀’,可他們也不是隻有這一個手段,心有靈犀的四處走動關係,聯絡舊同僚,對剛剛進京的一些巡撫,總督也進行遊說,希望聯名上奏,彈劾黃承元!

一旦劾倒黃承元,就該是他們復起了!

這件事根本沒有放在朱栩心上,只是偶爾的小插曲,他如常的進行着他的工作。

眼下的重任,自然是政改,經過近五年的發展,大明新的政體已經基本形成,現在就需要朝廷進行一次正式的確立,昭告天下。

說起來簡單,實則很複雜,除開地方政體,中央朝廷也在變化,涉及的複雜程度,是軍改的百倍以上!

首先,朱栩要修改,完善大明律,再確定宗室,勳貴的地位,接着是內閣的地位,權職,然後是六部,涉及到財政,賦稅,人事,刑獄,司法,外加一個地位懸而未決的督政院。

其次還有惠通商行,十大糧倉等等!

這還是中央朝廷的,地方上涉及到巡撫的職權,總督的職權,三司衙門,還有就是田畝,商稅,海關,海貿……

儘管這些事情朱栩心裡都有底,也與畢自嚴以及六部尚書侍郎等都談過,可到了與天下百官開會的時候,朱栩還是要萬分謹慎,一個錯漏就能讓他多年辛苦化作流水!

朱栩桌上鋪着畢自嚴,傅昌宗,周應秋等人的奏本,他一個個的看,仔細推敲,將想法,心得,思慮都記錄下來,再完美的制度,細細追究都還是會有很多可以再商討的地方。

太陽落山,皇宮漸漸的亮起燈光。

朱栩還在看着,半點沒有鬆懈。

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宮娥輕步走進來,對着朱栩行禮,道:“皇上,夜深了,淑女讓奴婢問皇上今晚是否過去用膳?”

朱栩擡頭看去,直覺眼前一團漆黑,使勁的眨了眨,腦袋這才清醒過來,哦了聲才道:“嗯,今晚就不去了,你讓她找點休息。對了,過幾日冊封她爲才人,淑女太難聽了。”

這個小宮娥是李解語的貼身婢女,聽着朱栩的話一怔愕然,淑女難聽?皇上覺得難聽就跳過選侍直接就將她家淑女晉封爲才人?

小宮娥愣了一會兒,連忙大喜道;“謝皇上。”

朱栩嗯了聲,又低頭繼續看起奏本,細細的推敲,琢磨。

武英殿。

畢自嚴與孫承宗也不得閒的忙碌,孫承宗忙碌的是要推行、鞏固既定的軍改政策,而畢自嚴是爲接下來的‘政改會議’做準備,雖然已經準備兩個多月了,還是多有不足,尤其是近來各地官員陸續進京,他要忙的事情就更多了。

好不容易喘口氣,吃點飯,兩人還在討論着。

“孫大人,你覺得,關於政改,皇上是否還有別的打算?”畢自嚴喝着清粥,就着小菜道。

孫承宗喝的是雞湯,聞言搖頭道:“皇上的心思我哪裡猜得到,不過政改已然就在眼前,想必皇上不會又有突然的主意。”

兩人輔助朱栩日久,算是怕了,怕朱栩又在關鍵時刻搞突襲,讓他們應對不及。

比如軍改會議就完全出乎了孫承宗的設計,也大大的改變了他既定計劃,現在還在忙着收尾。

畢自嚴就着小菜,幾口就喝完了清粥,擦了擦嘴,看着孫承宗道;“那,政改,你怎麼看?”

孫承宗與畢自嚴分工非常明確,畢自嚴理政,孫承宗管軍。

孫承宗不是武人,更多的是文人、文官,他看着畢自嚴微微一笑,頗有些意味深長的道:“君者,制之源也。”

畢自嚴神色微動,細細琢磨這句話,然後輕輕點頭。

說到底,不管是政改還是軍改,都是出自皇帝的心思,皇帝如何看待這個國家,有着怎樣的期許,都會十分明顯的體現在政體上。

想要尋求一個穩定,合理,長久的政治體制,還需揣摩皇帝的心意!

“皇上應該還沒有休息。”畢自嚴擡頭看了看外面的天色,道:“我去找皇上再談談。”

關於政改,畢自嚴還有很多地方不明白,比如那個惠通商行要改爲皇家商行,主官掛三品銜,這個用意何在?比如重修大明律中關於‘財產權’的定義,比如那個稅務總局等等。

雖然皇帝向他解釋了不少,他心中還是有一些細節,需要認真的商討,斟酌。

朱栩也沒有想到畢自嚴這麼晚過來,但心裡頗爲欣慰,兩人來到偏殿,開誠佈公的近乎談了一夜。

直到天色微亮,畢自嚴恍然而覺,站起來擡手道:“皇上目光如炬,思慮長遠,臣有不及,慚愧之至。”

朱栩臉上也有了一點睏倦,擺手笑道:“師法古今,哪裡有誰能知天下事,凡是多論多議總歸是好的,畢師也切莫心急,朕就吃了這方面的虧,還是需循序漸進,方可不留後患,圓達通融。”

畢自嚴深以爲然,道:“臣明白,明日,不,今天臣會召集六部官員與靖王再做商議,有些律法細節,還要再嚴謹,長遠一些。”

朱栩頜首,用黃承元引起這場風波,他也是在有意強調大明律的地位。不管這次的結果如何,只要制定好的律法頒佈出去,朝廷終歸就有了大義在,真到了要做什麼的時候,任何人都找不到足夠的理由來指責朝廷,指摘皇帝。

凡是師出有名,才能無往不利!

畢自嚴這一次收穫良多,急需消化,沒有再多打擾便告退出了景陽宮。

朱栩也是學到了很多,命人將記錄好的談話內容拿來,又細細的看着,同時拿起筆一點點將心得想法都記錄下來。

不遠處的曹化淳與劉時敏對視,都暗自皺眉,近來皇帝都是這麼廢寢忘食的熬着,雖然年輕,可也不是辦法。

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世界賽跑第二十章 不好預感第一百零一章 借刀殺人第五百七十八章 魑魅魍魎第1218章 歸程第五百五十七章 鑄幣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亂之始(求收藏~~)第1187章 破局第1456章 抨擊儒學的開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風雲激盪第八百六十五章 大婚之日第七百一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1152章 殺機暗浮第一百四十四章 周建宗再下獄第六百八十三章 演武第九百六十六章 察哈爾第1328章 倭國難第一百三十章 鴻臚(第三更,求訂閱~)第五百零九章 共治朝鮮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京第九百二十六章 專利局(第二更)第1436章 烽火再起第八百零零一 ‘人質’交換第七百零五章 無所顧忌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技淫巧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兵鋒所向第兩百七十七章 處置藩王例第八百二十二章 火併第四百五十九章 閒不住的神捕第1277章 商潮第1498章 土地丈量隊第五百八十三章 立威給天下看第1308章 劇烈的人事變局第1177章第六百二十一章 磨刀霍霍第四百四十七章 張獻忠的初戰第1470章 炒地第七十五章 駱第六百三十六章 柳如是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判決之日第三百八十六章 金人不上當第1302章 畢自嚴真病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誰主誰次第二十五章 線索(求收藏~~)第五百三十章 收拾安南第八百八十九章 錢莊第1224章 震盪不休第三百六十章 福王死(求收藏,求票~)第九百一十三章 律法第1294章 未來首輔的魄力第兩百七十六章 晉王府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交鋒第1439章 歸來第六百五十三章 海上戰略第一百零五章 大議結束第一百二十二章 放行第九百八十五章 耳光響亮第五百五十四章 ‘順利’的廷議第1301章 大逆不道之言第三百二十章 坑殺第三百五十二章 翻天覆地第1353章 廝殺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陰謀不斷第九百五十七章 禮成第六百三十五章 文會的罵聲第五百四十八章 訓斥封疆大吏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送行秦良玉第八百二十五章 內閣與六部的鬥爭第七百八十章 雞蛋裡的骨頭第1389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1153章 大戰來臨第一百一十八章 換人(求收藏~)第七百八十七章 國之柱石第六百零三章 食堂敘話第三十三章 魏良卿(求收藏,求推薦票~)第六百一十五章 重修儒家經典第五十七章 戶部行動要提前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曹變蛟入京第七百八十章 農莊第六百二十九章 只欠東風第1507 世界視角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尚武第一百二十章 出手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九百一十五章 死諫第1176章 路演第1167章 黃太吉的信第五百九十章 三天時限第1273章 政治道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軍策第1175章 陰森森第三百八十二章 朱由檢心思第兩百四十章 君臣過招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參崴第九百六十六章 察哈爾第1270章 肅殺之氣(五千字大章)第1159章 磨了多年的刀第四百四十一章 反對聲第四百零四章 東林反對第三十一章 困獸
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世界賽跑第二十章 不好預感第一百零一章 借刀殺人第五百七十八章 魑魅魍魎第1218章 歸程第五百五十七章 鑄幣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亂之始(求收藏~~)第1187章 破局第1456章 抨擊儒學的開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風雲激盪第八百六十五章 大婚之日第七百一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1152章 殺機暗浮第一百四十四章 周建宗再下獄第六百八十三章 演武第九百六十六章 察哈爾第1328章 倭國難第一百三十章 鴻臚(第三更,求訂閱~)第五百零九章 共治朝鮮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京第九百二十六章 專利局(第二更)第1436章 烽火再起第八百零零一 ‘人質’交換第七百零五章 無所顧忌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技淫巧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兵鋒所向第兩百七十七章 處置藩王例第八百二十二章 火併第四百五十九章 閒不住的神捕第1277章 商潮第1498章 土地丈量隊第五百八十三章 立威給天下看第1308章 劇烈的人事變局第1177章第六百二十一章 磨刀霍霍第四百四十七章 張獻忠的初戰第1470章 炒地第七十五章 駱第六百三十六章 柳如是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判決之日第三百八十六章 金人不上當第1302章 畢自嚴真病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誰主誰次第二十五章 線索(求收藏~~)第五百三十章 收拾安南第八百八十九章 錢莊第1224章 震盪不休第三百六十章 福王死(求收藏,求票~)第九百一十三章 律法第1294章 未來首輔的魄力第兩百七十六章 晉王府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交鋒第1439章 歸來第六百五十三章 海上戰略第一百零五章 大議結束第一百二十二章 放行第九百八十五章 耳光響亮第五百五十四章 ‘順利’的廷議第1301章 大逆不道之言第三百二十章 坑殺第三百五十二章 翻天覆地第1353章 廝殺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陰謀不斷第九百五十七章 禮成第六百三十五章 文會的罵聲第五百四十八章 訓斥封疆大吏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送行秦良玉第八百二十五章 內閣與六部的鬥爭第七百八十章 雞蛋裡的骨頭第1389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1153章 大戰來臨第一百一十八章 換人(求收藏~)第七百八十七章 國之柱石第六百零三章 食堂敘話第三十三章 魏良卿(求收藏,求推薦票~)第六百一十五章 重修儒家經典第五十七章 戶部行動要提前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曹變蛟入京第七百八十章 農莊第六百二十九章 只欠東風第1507 世界視角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尚武第一百二十章 出手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九百一十五章 死諫第1176章 路演第1167章 黃太吉的信第五百九十章 三天時限第1273章 政治道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軍策第1175章 陰森森第三百八十二章 朱由檢心思第兩百四十章 君臣過招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參崴第九百六十六章 察哈爾第1270章 肅殺之氣(五千字大章)第1159章 磨了多年的刀第四百四十一章 反對聲第四百零四章 東林反對第三十一章 困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