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畢自嚴講政

這個時候沒有鼓掌,孫傳庭話音落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畢自嚴。

畢自嚴已經六十多,兩鬢白髮縷縷,孫傳庭話音落下,手裡拿着一本厚厚的‘書’走上孫傳庭不遠處的那個‘講桌’。

這樣的形式,大明是第一次,所有人都一臉的‘呆滯’,靜靜的看着畢自嚴走到那裡,將書放下,攤開,低頭看了眼,然後擡頭看向前面的一干六部尚書,侍郎,各地總理大臣,巡撫,總督等等。

雖然儀程早熟爛於心,可到底沒有經歷過,畢自嚴站在那,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開始。

朱栩嘴角一直掛着微笑,看着氣氛有些僵硬,他開口道:“內閣總理天下政務,畢閣老要講的,是對我大明過去政務的梳理,也是對未來的展望,裡面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家注意聽,不管講到什麼都不要打斷,有什麼不同意見,記錄下來,等會兒咱們一起再商討,先聽畢閣老說……畢閣老,開始吧。”

一羣官員面面相窺,旋即連忙傾身,接二連三的道:“是。”甚至還有人站起來,看着場面又慌忙坐下。

畢自嚴對朱栩側身,又轉過來,輕咳一聲,又看了眼身前桌上的書,朗聲開口道:“自萬曆二十年以來,我朝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災情,持續至今,越發熾烈,民不聊生。在過去幾十年,緬甸入侵,倭寇擾邊,朝鮮三徵,蒙古寇關,建奴叛逆等等,邊境不寧,國內民生凋敝,朝堂黨同伐異,這些對我大明的國力以及體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衆人聽着,都板着臉,面無表情。

如果是以往,他們或許不覺得,但現在一個個的聽着,着實令人心驚。

畢自嚴目光也在衆人臉上搜尋,嘴上不停,道“自天啓以來,黨爭已無節制,朝臣節操不堪,視朝堂若玩具,將國政如兒戲,朝局敗壞,遼東糜爛,已無可制,樁樁件件都說明當前體制已不可持續,厄需改變。當今陛下登極以來,立志‘中興大明’,殫精竭慮,夙興夜寐,多年苦心,奮挽天傾,近年國政始見回覆,邊關暫得平定……然,國政之壞無以爲繼,必須鼎力革新,再塑國體,不容遲疑。自崇禎至今景正二年,朝局動盪,大政小制迭出,內閣歸之爲‘景正新政’……”

大廳裡的人安靜無聲,面色不動的聽着。

雖然畢自嚴的話未嘗沒有拍馬屁的嫌疑,但說的也是事實。

天啓年間也就是八年前的事情,在坐的都從那個時候走過來。當年的黨爭之烈,曠古未見,多少能臣賢士黯然離去,多少人明哲保身,緘口不言,又有多少在黨爭在爾虞我詐,以命相搏,落個悽慘下場。

最終,黨爭來來去去,國政益發敗壞,絲毫不見曙光,楚黨也好,浙黨也罷,東林,閹黨更不用說,早已陷入進去不能自拔,那些宏圖大願也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畢自嚴沒有給他們太多的時間,繼續道“‘景正新政’,內閣六部九寺等經過整理,歸納,總結爲‘士農工商’四部分。第一,‘士’,這一部分,涉及到國體,政局,選士以及軍政等等。政體,我大明皇帝統領軍政,是國家最高領袖,有權任免所有官吏,制定,修改,廢除一切法律……國體爲內閣六部制,內閣由皇帝交託,統領大明一切政務,內閣九人,六部尚書、侍郎由百官舉薦,皇帝任命……地方實行巡撫制,巡撫主理一省政務,督政院監察,大理寺斷獄,地方體制需進一步發展,深化,協調,完善……”

大明的體制,從建立之初就是各種集權,制衡,朝廷廢除了丞相,地方上也是三司掣肘,現在某種程度來說是‘倒退’。

內閣雖然有左右次輔,但畢自嚴現在承擔的也相當於‘丞相’的責任。地方上早已經廢除了三司,現在更是明確‘巡撫’負責制。

這些在座的都已經知道,只不過是用這種形式,明明白白的確定下來。

畢自嚴這些都是‘大而化之’,沒有細講,喝了口茶,道:“‘新政’計劃建立更爲全面的監察,考覈制度,以遏制權臣,黨爭出現,確保朝局平穩,國政順暢。同時將採取多樣化選士,避免科舉過於單一的弊端,對全才,專才並重,對於入仕,免調,升遷進行詳細,嚴格的規定,察舉,規範……”

朱栩一直默默的聽着,畢自嚴聽了他的話,講的是言簡意賅,沒有奏本上那麼複雜。

其他的官吏也都靜靜的,奮筆疾書的極少,因爲這些事情早前就商議過,現在就是正式的‘宣告’。

“農政在過去百年已經頹敗,雖然張居正致力於改革,但隨後並毀,且不夠徹底。‘新政’擬定,將全面的丈量我大明所有田畝,登記人口,重新分配土地,制定更爲合理,詳細,統一的‘農政’規劃。朝廷將加大對農政相關的投入……”

畢自嚴對於‘農政’看的極其重,開始長篇大論,從田畝,人口,賦稅,農具,耕牛等等,幾乎詳盡的在闡述‘農政’,包括了開荒,移民,甚至還講到了方式方法等等。

‘農政’現在是大明政務的一項重心,這是應對災情的一個最重要方式,上上下下沒有誰不關注的,反倒是朱栩,用的心思最少。

朱栩能理解畢自嚴等人的想法,或者說,在他們眼中,沒有比這件事更重要了,哪怕是邊患都次之。

衆人也都安靜的聽着,面色如常,沒有幾個人動筆記錄什麼。

足足半個時辰,畢自嚴才收住話頭,道“關於‘工’,皇上以及朝廷一致認爲,工匠也是我大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新大明,完善‘新政’的重要力量,朝廷將取消一系列的限制,歧視,區別等政策,永久性的取消賤籍,朝廷鼓勵工匠的發明創造,將一切有利於我大明發明的積極利用……”

對於‘工’的階級,畢自嚴並不想多言,這些政策也不是他設計的,甚至來說他是反對的,但是這些由不得他不說,是乾清宮那位硬生生的加入進來的。

他言簡意賅,很快就跳過這段。

每次說完一段,畢自嚴都會頓一下,彷彿給大家一個消化的時間。

五十多人都在看着聽着,畢自嚴的側重很分明,重點都大講特講,‘不重要’的極力少說,甚至一句帶過。

而接下來,就是最後的‘商’了。

大明上下,或者自古以來都是重農抑商,尤其是明朝這個時候,更是不能放縱商人,當大力打擊,保護農民。但偏偏是當今的皇帝,自潛邸就有個‘銅臭王爺’的外號,登基之後,背地裡叫他‘銅臭皇帝’的更是不知凡幾。

皇帝明顯是‘重商’,內閣之前的那個‘定策’已經被否,新稿他們這些巡撫還沒有看過,內閣會怎麼辦?

一羣巡撫的目光在朱栩,畢自嚴的身上悄悄轉動。

朱栩依靠在椅子上,端起茶杯,輕輕喝了一口。

畢自嚴手裡的稿子是按照他的意思,司禮監寫的,畢自嚴原本的被他全部否了。

第1401章 傳旨倭國第1258章 絕無僅有的威勢第六百二十八章 攏網第1425章 朱栩來破局第三百一十三章 勝了第1476章 定調第五百九十七章 是人是鬼第九百六十八章 詭計第六百章 閹黨第1203章 攻守同盟第1465章 傅昌宗發飆第七百六十七章 南海定第五百八十一章 廷議開始第七百三十七章 插滿大明旗幟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蹭飯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朱栩的意外反應第1218章 歸程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由校昏迷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蹭飯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還需努力第兩百一十三章 廷推輔臣第六百一十二章 試探誰?第八百三十一章 冬夜帳暖第五百九十九章 危機顯露第1279章 女人間的對話第兩百三十章 魏忠賢的手段第三百三十六章 范文程之死第四百四十一章 反對聲第六百九十五章 新秩序第九百九十三章 要有個結果第七百二十章 坑道廝殺第六百一十三章 光明未來第三百三十二章 范文程的主意第九百三十一章 國企、國歌第五百三十八章 督政院是利器第五十九章 開業大吉第兩百七十五章 勸進第八百七十三章 禪房暖春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銀礦第一百四十五章 弔唁第六百一十九章 暴打惡少第1320章 最後的用處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凍結第六百一十四章 真相第兩百四十五章 今後都不用上朝了第八百四十九章 揍對第四百章 後金生亂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技淫巧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盡其然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的思想萌芽第八百一十章 閹黨東林合流第四百八十八章 撤出朝鮮?第1386章 伊達政宗的投誠第八百五十八章 亂急取其直第1481章 對皇子的安排第一千章 嚴厲的五條第1195章 上岸的危機四伏第1213章 演習開始第七百零六章 禁令禍起第九百零六章 敲打第九百四十四章 快速推進第三百七十章 鎮壓第1334章 勝敗之舉第七百零二章 開放型商業城市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改(求月票~)第兩百四十八章 劉太妃第一百三十二章 救人方法第七百三十章 黑夜奏對第一百四十五章 弔唁第五百一十章 打的說不出話第八百三十七章 該下猛藥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呵斥閹黨第四百零八章 火燒巡撫衙門第1447章 轉移危機第八百二十章 軍器局第七十九章 流言第三百四十一章 聯姻第四百四十八章 女神捕第一百五十八章 左光斗等認罪第1124章 議會談話第1478章 科技發展第七百零一章 笙歌處處第1403章 外交縱橫第七百六十九章 出使歐洲第一百七十一章 唯一的選擇第四百六十六章 寬衣解帶第一百零四章 趙南星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舊官員交鋒第四百三十一章 鬧市見聞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驚人相似的歷史第1143章 爭分奪秒第1163章 黃太吉境遇第九百五十一章 多爾袞入京第九百四十八章 畫餅第四百二十章 金兵突圍第1336章 要錢的天皇第三百五十七章 劍出鞘(求收藏~)第四百八十八章 撤出朝鮮?第七百四十章 捉住特使
第1401章 傳旨倭國第1258章 絕無僅有的威勢第六百二十八章 攏網第1425章 朱栩來破局第三百一十三章 勝了第1476章 定調第五百九十七章 是人是鬼第九百六十八章 詭計第六百章 閹黨第1203章 攻守同盟第1465章 傅昌宗發飆第七百六十七章 南海定第五百八十一章 廷議開始第七百三十七章 插滿大明旗幟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蹭飯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朱栩的意外反應第1218章 歸程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由校昏迷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蹭飯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還需努力第兩百一十三章 廷推輔臣第六百一十二章 試探誰?第八百三十一章 冬夜帳暖第五百九十九章 危機顯露第1279章 女人間的對話第兩百三十章 魏忠賢的手段第三百三十六章 范文程之死第四百四十一章 反對聲第六百九十五章 新秩序第九百九十三章 要有個結果第七百二十章 坑道廝殺第六百一十三章 光明未來第三百三十二章 范文程的主意第九百三十一章 國企、國歌第五百三十八章 督政院是利器第五十九章 開業大吉第兩百七十五章 勸進第八百七十三章 禪房暖春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銀礦第一百四十五章 弔唁第六百一十九章 暴打惡少第1320章 最後的用處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凍結第六百一十四章 真相第兩百四十五章 今後都不用上朝了第八百四十九章 揍對第四百章 後金生亂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技淫巧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盡其然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的思想萌芽第八百一十章 閹黨東林合流第四百八十八章 撤出朝鮮?第1386章 伊達政宗的投誠第八百五十八章 亂急取其直第1481章 對皇子的安排第一千章 嚴厲的五條第1195章 上岸的危機四伏第1213章 演習開始第七百零六章 禁令禍起第九百零六章 敲打第九百四十四章 快速推進第三百七十章 鎮壓第1334章 勝敗之舉第七百零二章 開放型商業城市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改(求月票~)第兩百四十八章 劉太妃第一百三十二章 救人方法第七百三十章 黑夜奏對第一百四十五章 弔唁第五百一十章 打的說不出話第八百三十七章 該下猛藥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呵斥閹黨第四百零八章 火燒巡撫衙門第1447章 轉移危機第八百二十章 軍器局第七十九章 流言第三百四十一章 聯姻第四百四十八章 女神捕第一百五十八章 左光斗等認罪第1124章 議會談話第1478章 科技發展第七百零一章 笙歌處處第1403章 外交縱橫第七百六十九章 出使歐洲第一百七十一章 唯一的選擇第四百六十六章 寬衣解帶第一百零四章 趙南星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舊官員交鋒第四百三十一章 鬧市見聞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驚人相似的歷史第1143章 爭分奪秒第1163章 黃太吉境遇第九百五十一章 多爾袞入京第九百四十八章 畫餅第四百二十章 金兵突圍第1336章 要錢的天皇第三百五十七章 劍出鞘(求收藏~)第四百八十八章 撤出朝鮮?第七百四十章 捉住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