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一夜大火,風助火盛。

直到第二天清晨,火才滅了,其中的慘烈,更是讓人不忍直視。

空氣中飄散着肉香味,以及燒焦的味道,王審琦大意了,他忽略了這般場景對兵卒的衝擊力,連忙帶着軍隊,放棄了這座燃燒殆盡的營寨,回到了揚州城。

而李信則口捂着毛巾,看着零星小火的宋營,屹立在其前方,目視不動。

“死了多少?”李信眼眶微紅,一夜未睡,聲音都沙啞了不少。

“六千三百人,燒傷一千多人。”副將低着頭,神色黯淡。

“也就是說,一萬八百人,只活下四千人?”李信咬着牙,看着遠方的揚州城,壓抑着心中的憤怒。

他知道,如今到這個時刻,憤怒是沒有用的,只有儘可能的收尾,把軍心拾綴好,纔是最重要的。

“是的。”

“敵方守將是誰?打到現在,誰會相信他是叫王深之?讓射聲司好好的打探。”

李信重重地吐了口氣,這才繼續說道:

“此戰雖敗,但卻讓咱們長了教訓,宋人並沒有想象中的難麼容易,潘都督,比想象中更難。”

“而且,此次活着回來中,讓憲兵司進行甄別,軍紀如鐵,哪怕其活着,但只要違背了,就要接受懲戒,反正已經死了六千人,再死一些也無所謂了。”

“部署,如今士氣低落,再殺人,怕是引起軍心動盪啊!”副將憂心忡忡地說道。

“此次損失慘重,除了火災,就是軍紀被無視的禍,若是他們遵守軍紀,有序退出,最起碼能少死一半人。”

李信冷酷地說道:“我就是想要告訴他們,無論何時,軍紀必須得遵從,也必須聽從憲兵,這般死難,昔日牢固的軍律軍紀,憲兵的權威,已經蕩然無存,我需要重新幫它建立起來。”

“所以,人命,就是澆灌其的最好方法……”

副將聞言,瞠目結舌,這般冷血的話,他實在有些難以接受但卻不得不承認,其言語的正當性。

隨後,活下來的四千人中,又有一一千多人被同伴佐證違背軍律,甚至有人從軍中大夫的病牀上拖拉而來,被憲兵當衆處斬,以儆效尤。

一時間,原本的低沉、渙散的士氣,被畏懼所佔據,那些傷兵,敗兵們,再也不敢唉聲嘆氣,唯恐管不住自己的嘴,被斬首。

不過,李信也知曉,過猶不及的結果,所以,有了剛,自然就有了柔。

由於長江這條黃金水道,糧食自然不缺,所以唐軍依舊保持着一日三餐的習慣,炊煙生起,埋鍋造飯,乾飯醬菜,配合着魚湯,其間還有青菜豆腐。

雖然昨天打了敗仗,但一鍋熱騰騰的飯菜,讓士氣提升了不少,加上憲兵們的督促,軍心並沒有渙散。

李信則甚至連夜派人從金陵、潤州請來了幾百名道士、和尚,爲慘死的兵卒們進行超度。

所以,好吃好喝了一頓,又經過一番超度儀式,再經過之前的恐懼,所有人都安穩下來,鬆了口氣。

看到士氣的穩定,李信這才鬆了口氣,繼續吩咐輜重營,中午煮上魚肉,再用豆油炸一些小魚當零食發下去。

到了晚上,李信又讓人給每個兵卒添上一個煮熟的雞蛋,到了第二天,則又換成了雞腿,中午又添了肉湯,晚上,再煮上紅燒肉。

這般循環漸進,對於食物的期盼,取代了戰敗的影響,至此,一連數天,戰敗影響終於降到了最低。

李信這才鬆了口氣,等待着來自於浙江府的援軍,到時候,再去報仇。

“部署,射聲司傳來消息,經過畫像甄別,終於認出,其大概就是保信軍節度使王審琦。”

“王審琦?”李信詫異道:“其不在廬州嗎?”

隨即,他又醒悟:“沒想到宋人,竟然也玩這種把戲了,果真是無恥。”

“那廬州的又是誰?”

“射聲司言道並不清楚。”副將輕聲道:“宋人此次對於消息隱瞞地十分徹底,射聲司哪怕耗費大量錢財,都難以獲得消息,其,恐怕早就被射聲司忌憚頗深了。”

“哼!”李信不得不承認射聲司的厲害,豈止是宋人,他這個都督,也忌憚的很,生怕失聲說錯話,所以才越來越謹慎。

他言道:“咱們對射聲司依賴太深,一旦被遮掩,就容易吃大虧,所以,這次就是個教訓。”

他心中思量,我得上奏本給皇帝,這是大事,況且,這也能間接地解釋,甩鍋。

而在揚州城上,王審琦與李處耘一起,也觀察着不遠處小周城的境況。

由於軍營被毀,他轉回揚州城,但依舊掩飾着自己的身份,畢竟能有一點是一點吧。

所以,他一直稱自己爲王深之,李處耘也以王將軍稱之。

獲得一場勝仗,他威望大漲,即使是不知名的將領,也獲得不少的尊敬。

“小周城上,怎麼掛上了不少的人頭?”王審琦詫異道:“難道其在追究責任?”

“不大可能。”李處耘深思道:“若是如此,其軍心定然渙散,如此庸將,怎能擔任主帥,而且,還屈居侯爵。”

“李信此人,乃是南國國主李嘉的潛邸之臣,甚至是家奴出身,深得其信任,更是攻破江陵、金陵兩座重城,絲毫不在潘崇徹之下。”

“所以,其舉動,必然有所深意,只是咱們遠處旁觀,見不得真切。”

李處耘坐守揚州,早就把南方將領打探個清楚,李信自然不例外。

“哎,南國的射聲司,極爲出色,好生羨慕啊,咱們大宋要是有一個,不然咱們就知曉其情況了。”

王審琦搖搖頭,作爲將領,自然知曉刺探消息的重要性,他不無感慨道:“雖然咱們小勝一手,但揚州城內,卻有數不盡的密探,一舉一動都被唐人洞悉,真是防不勝防。”

“只有軍營,才能隔絕一二,這也是此勝的關鍵。”

“將軍所言極是。”李處耘苦笑道:“這射聲司這般的衙門,的確能省事不少,但若果真有,咱們怕是睡覺都不安生咯。”

“哎!”王審琦想起自己那外寬內忌的官家兄弟,不由得嘆了口氣。

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六百九十八章第三章雄心壯志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1182章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1196章第五百三十章小事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1284章誘惑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1231章開藥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七百五十三章江華灣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九百八十九章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1174章消磨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1143章柔情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1214章遺民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1175章談判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九百一十六章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1152章心思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八百五十四章殿試第1407章禪讓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九百六十四章第1355章山民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六百五十三章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六百八十七章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1175章談判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七百九十二章輜重營第1281章當家做主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五百六十章及時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1312章餘熱
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六百九十八章第三章雄心壯志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1182章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1196章第五百三十章小事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1284章誘惑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1231章開藥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七百五十三章江華灣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九百八十九章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1174章消磨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1143章柔情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1214章遺民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1175章談判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九百一十六章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1152章心思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八百五十四章殿試第1407章禪讓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九百六十四章第1355章山民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六百五十三章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六百八十七章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1175章談判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七百九十二章輜重營第1281章當家做主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五百六十章及時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1312章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