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三十八文錢一隻的登州大蝦

衣食住行。

說到吃,李寬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土豆、玉米、南瓜、花生和辣椒。

但是,如果提到衣,李寬想念的就是棉布了。

自己現在身上穿的是絲綢織物,雖然涼快是涼快了,但是吸汗性能並不好。

如果有一件純棉的衣服穿在身上,觸感應該會更好。

而在大唐,別說是棉衣了,就連“棉”這個字都還是不存在的。

如今,大唐只有可以用來填充被褥的木綿,根本就沒有棉花。

李寬也不知道棉花的原產地是在哪裡,曾經在長安城多番尋找之後,就放棄了。

如今,突然在自家的百草園裡面,發現了一片棉花。

這個驚喜,來的有點突然啊。

自己喜歡收集各種奇花異草放到百草園中種植,這是長安城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很多人以爲這是玩物喪志,是李寬有錢沒地方花,非得從胡人手中不斷購買各種稀奇古怪的種子。

只有李寬自己清楚,他是爲了能夠有機會發現一些大唐現在還沒有的花草樹木。

撒網撒了這麼久,今日終於有了收穫。

一下網到一條大魚,哪怕是以後什麼新的收穫都沒有,那也值了。

“靜雯,王府裡就只有這一小片棉花嗎?”

李寬強壓住心中的激動之情,想要確認一下到底是什麼情況。

這個棉花,按理來說,是不會在此時出現在長安的。

但是如果這是馬周從西突厥的胡商手中收集過來的,那倒也說的過去。

畢竟,西突厥如今的疆域也是非常廣闊,哪怕是後世很多中亞國家,如今也是在西突厥的統治之中。

可以說,西突厥是佔據着絲綢之路的要衝,是東西方交流的一個最主要的中間國家。

“王爺,就只有這些了。你知道的,百草園裡種植的新奇花草,種植面積都不會一下子就搞得很大的。怎麼,這些花有什麼問題嗎?”

程靜雯雖然也覺得眼前這些花朵長的還算美麗,但是也沒有到讓人多麼驚奇的程度。

而以她對李寬的瞭解,很明顯這花是有什麼特別之處的。

“沒有問題,不僅沒問題,相反的,種植這花,意義可大了。甚至可以說,馬周在涼州待了那麼久,功勞都比不上找到這花。”

“啊?”

聽到李寬這麼說,程靜雯愣住了。

涼州能夠有今日的繁華,馬周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

不客氣的說,整個楚王府的下屬,除了王玄策之外,可能就要數馬周的功勞最大的。

如今王爺居然說他的功勞還比不上找到這些白色的花朵。

●Tтkд n ●℃O

王爺也不是那種玩物喪志之人啊。

爲何會說出這種話來?

“君買,你立馬安排人快馬加鞭的去涼州,讓馬周大力收集棉花種子。”

棉花作爲後世最主要的農作物之一,作用巨大。

它不僅產量比較大,最關鍵是價格還便宜。

只要大規模的種植,完全可以解決大部分人的穿衣問題。

並且,除了製作衣服,棉花還有不少其他的用處。

即使在醫學上,她也有着自己的獨到之處。

爲了以最快的速度推廣棉花,李寬覺得付出再大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棉花種子?”席君買有點困惑的上前,“王爺,就是這種白色的花嗎?”

“沒錯,就是這種白色的花。馬周既然能夠在去年找到這些種子,涼州城裡十有八九應該是有些胡商種植。”

這個時候,應該還沒有人發現棉花的紡織功能,都是把它作爲一種觀賞花卉在使用的。

李寬猜測,涼州城的胡商家裡,應該也有人把它種在花園裡,作爲一種觀賞花卉。

要是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夠找到更多的種子,對於儘快實現大面積推廣,意義重大。

“王爺,這棉花,我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莫非它有什麼其他用處?”

程靜雯看到李寬鄭重的安排了人馬去涼州收集種子,好奇心更盛了。

“沒錯,長安城以前是沒有,這個名字是我給起的。嘿嘿,容我賣個關子,這棉花的用處,等過段時間,我再讓你見識見識。”

楚王府的暖棚,這幾年都沒有再擴大面積,李寬覺得又到了擴建的時候了。

爲了儘快的獲取更多的種子,加快棉花的生長週期就很有必要。

如果不使用暖房,一年只能種植一季。

除非李寬能夠搞到大量的種子,要不然大規模的推廣,至少要等到七八年以後。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李寬希望過個三四年,棉花就能在長安城開始大規模的種植。

然後再用兩三年的時間,在關中道、河北道和河南道推廣。

六七年以後,讓棉織品走入大唐尋常百姓家。

要完成這個任務,可沒有那麼容易啊。

些許暖房建設的成本,就不值得太過計較了。

“王爺,你這麼一說,我就更好奇了呢。”

程靜雯看到李寬居然賣關子,跺了跺腳,撒嬌着說道。

別看她已經是當孃的人,其實也就是二十週歲不到的妹子而已。

放在後世,還是個學生妹呢。

“對啊王爺,這棉花到底有什麼用處啊,我只聽說江南道和嶺南道有木綿花,聽說可以用來填充被褥。莫非這棉花也跟木綿花一樣,可以用來填充被褥嗎?”

晴兒也在一旁提出了疑問。

“猜對了一小半,這棉花,自然也是可以用來填充被褥的。但是它更大的用處,是製作布匹。”

對程靜雯和晴兒她們,倒也沒有什麼需要隱瞞的。

“製作布匹?”程靜雯一臉困惑,“夫君,聽說木綿是不能用來製作布匹的呀?”

“沒錯,木綿是不可以,但是棉花可以,這就是它最大的價值所在。不客氣的說,一旦棉花大規模的種植,麻布就可以退出歷史舞臺了。”

李寬的這個論斷,哪怕是程靜雯和晴兒對他非常信任,一時也是難以接受。

不過,只要知道自家王爺種植棉花不是玩物喪志之舉,就夠了。

“走,我們再去別處看看,說不準又有新的發現。”

李寬突然對自家的百草園充滿了興趣,自己只是小半個月沒來,就有這麼大的驚喜。

像是棉花,如果不是看到它開花的場景,李寬是認不出來的,自己前世又沒有種過棉花。

其他的東西也差不多,你可能認識某種花草在某個階段的模樣,但是換一個階段,你可能就不認識了。

就比如在後世,大米和小麥,吃過的人有無數,但是不認識它們幼苗的人,一抓一大把。

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奇蹟,李寬帶着小玉米在百草園轉了一圈,除了棉花之外,並沒有其他什麼特別的發現了。“王爺,房二郎離京的時候不是說過了嘛,奇花異草,南洋最多了,到時候船隊回來了,說不定就有很多驚喜了。”

程靜雯看李寬有點失望的樣子,便出言安慰。

去年的南洋之行,尉遲環他們把重心都放在了香料之中,其他的東西並沒有太多關注。

今年春天出發的時候,李寬專門叮囑了,讓他們在南洋留意一下各種稀奇的作物。

這一次的下南洋,船隊的主要任務是建設完善補給點,採集一些特別的蔬菜糧食種子,最後纔去香料島裝香料回來。

由於目的明確,航線清晰,應該等到入冬的時候就可以回到長安城了。

“算了,有這個棉花,驚喜就夠了。”李寬嘆了口氣,覺得還是先把棉花的事情搞妥當再說,“君買,你再派個人去涼州,跟馬周說,讓他了解清楚棉花的來源。如果知道確定消息的話,讓西北貿易專門派一個商隊出發,去到西域多搞一些種子回來。”

李寬想了想,覺得在涼州不一定有大量的棉花種子,可能去一趟西域,收穫會更大。

正好,也讓楚王府情報調查局的人馬往西突厥滲透一下,以備不時之需。

……

伴隨着一陣秋雨,長安城的炎熱有所下降。

這個夏天,給長安城很多人留下了許多不一樣的回憶,而製冰技術的傳播,讓不少行業悄然產生了變化。

點都德算是其中的受益者。

“吳公公,怎麼樣,我沒有騙你吧,這點都德的鹽焗登州大蝦,是長安城一絕吧?”

巢方和司膳太監吳起再一次坐在了一起,品嚐着美食。

吃貨和吃貨之間的共同語言,一般人是沒法理解的。

像是巢方,一個醫學世家,而吳起是一個連父母是誰都不知道的太監,按理來說,他們是沒有什麼共同語言的。

偏偏在美食這一塊,兩人就很聊得來。

“不錯,確實很不錯。我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吃到蝦。吃了點都德的鹽焗登州大蝦,感覺以後再也吃不下去別家的菜了。”吳起砸吧了一些嘴巴,很是滿意,“就是價格貴了一些,一隻最小的蝦也要三十八文錢,這一盤下來,一貫錢就沒了。”

自從使用硝石製冰實現了隨時隨地產冰的可能之後,李寬除了用來製作雪糕等各種冷飲和降溫之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把登州的海產品運點回來吃。

新鮮的生蠔、大蝦、大黃魚,還有金槍魚、海鰻、魷魚,李寬想起當初在登州府的日子,口水就忍不住留了出來。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荔枝是不好保存的水果,在沒有冰塊的情況下,唐玄宗都能從嶺南搞到荔枝回長安給楊貴妃品嚐。

如今自己從登州搞點海鮮回來,應該也不難。

這楚王府有海鮮吃了,李雪雁自然是第一時間就知道了。

再一打聽,還能這樣運輸,她立馬就讓點都德的掌櫃有樣學樣了。

繼白菜宴之外,點都德再一次推出了海鮮宴,算是徹底的奠定了它在長安城酒樓之中的地位。

哪怕是對面的五合居立馬跟進,那感覺也是差了一些什麼。

最關鍵的是,點都德的廚子總是能夠最快的瞭解到楚王府的新菜式,這給一些吃貨留下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這香煎黃花魚也很不錯,肉質細嫩,完全不是鹹魚可以比得上的。”

巢方很是滿足的夾了一塊黃花魚肉放到嘴裡。

“聽說楚王殿下去登州賑災的時候,親自帶着船隊出海捕魚,捕撈回來的就是大黃魚,解決了登州府的糧食危機。我之前以爲登州百姓都能吃得起的大黃魚,想必口感好不到哪裡去,沒想到居然是如此美味,實在是出乎人意料啊。”

吳起忍不住有點羨慕起登州百姓了。

這麼好吃的東西,他們居然可以用來當做飯吃。

這得有多麼奢侈啊?

“嗯,說起來,我們能夠吃到這海鮮宴,也還得多謝楚王殿下。要不是他發現了硝石可以製冰,登州府的海鮮哪裡有可能送到長安城來啊。”

巢方曾經幻想過很多次自己吃海鮮的場景。

但是他從來沒有想到會是今天這樣的場景。

特別是桌子中間那一大盤還墊着冰塊的生魚片,那是他以前壓根就沒有想過的吃法。

在此之前,能夠在海產屋買到大黃魚製作成的鹹魚,他就已經很滿足了。

“確實是啊,登州的海鮮,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

“吳公公,聽說過幾天,點都德會再推出一個牛肉宴呢,還真是期待呢。”

不管是隋唐還是宋明,耕牛對於中原王朝來說,都是屬於管控物資。

很多人可能會在電視或者小說上看到一副場景:

“小二,來一斤牛肉,一壺上等好酒。”

實際上,這是一種誤導,在古代,根本就沒有那麼容易吃到牛肉的,甚至吃牛肉還會犯法,哪怕這頭牛是你從小養到大的。

可以說,古時候的牛,地位不比後世的牛在阿三國的地位差。

作爲重要的耕種物資,除非你家的牛已經老得走不動了,或者不小心受傷了,那麼經過官府的批准之後,你纔可能把牛殺了。

所以,吃牛肉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絕對是一件一生都未必有機會的事情。

哪怕是巢方和吳起這樣的人物,也沒有吃過多少次牛肉。

也就是到了辮子朝之後,殺牛的事,政府纔沒怎麼管了。

“全牛宴?”

聽巢方這麼一說,吳起覺得自己的口水又要流出來了。

“對啊,從涼州來的。現在水泥路不是通了嗎,涼州四周又有大量的部落,養了不少的牛羊,點都德專門派了人手去涼州採辦牛肉回來呢。”

巢方作爲點都德的老主顧,知道的東西倒是不少。

“從涼州運輸牛肉到長安?還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啊。”

“是啊。聽說這也是楚王殿下帶的頭,現在長安城的好多勳貴都安排了商隊去涼州和登州,爲的就是這些美食。”

後世有錢人開個趴,生蠔必須是澳洲空運過來的,牛扒必須是幾個小時前倭國剛殺的,魚子醬是黑海的鱘魚籽……

長安城的勳貴們,在李寬的帶動下,也走上了一條不一樣的追求美食之路。

第1411章 楚王黨的應對第1234章 有錢掙的地方,就會有人涌入第836章 做的虧心事太多(祝新年快樂!)第1367章 誰也沒有想到第107章 三觀就是用來刷新的第1130章 唐元第1247章 攤上這種事情,無解啊第1529章 這是最好的時機?第1399章 底牌之一第162章 望眼欲穿第911章 大唐皇家錢莊的危機第91章 羊毛熱第905章 差點掉坑裡了第811章 不講武德的李寬第153章 用等重的銀子換第996章 驚訝與驚喜即將到來第644章 慶豐包子鋪第508章 明德門上的新東西第353章 多花錢是好事嗎?第59章 雞肋的獎勵第898章 抓小偷引出的困惑第28章 倭國人都去了國子監第348章 莫不成他還想學商紂王?第1330章 忙碌的新羅使臣第91章 羊毛熱第1205章 國內城的變化第75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350上章 盧家的動作第1384章 聯合對抗?第413章 我的武郎君,實在是太穩健了第906章 魚死網破?(加更,求訂閱!)第1306章 不是你想仿製就能仿製的第888章 太平洋一點也不太平第97章 豬肉有毒?第249章 東方平的憂慮第1613章 西行漫記第722章 最後的大招?第1181章 驚天秘密第1047章 誰的宣傳效果好?第1494章 不一樣的見面第1274章 寮人叛亂第1300章 產學研第294章 茶葉價格第389章 佔完便宜趕緊跑(再來個三合一的)第244章 不折手斷第809章 南北大不同第145章 釜底抽薪第967章 變化中的遼東道第477章 窮苦士子的春天來了第66章 意外的相逢第1350下章 新發現總是出於意外第56章 比對子我也不怕第350章 總有刁民在搞事第1508章 林邑書屋第553章 守城,我們是專業的第1336章 辭職炒股的賀昌毅第603章 別出心裁的小田切第678章 產業鏈的帶動作用第370章 武媚娘還有這個技能?第770章 誰能生擒李世民?第24章 惡人還要惡人磨第45章 大唐版維權第161章 人手不足第1059章 繼續宰肥羊?第782章 滿堂紅牙行第496章 李寬又要準備擼人家的羊毛了第1207章 罐頭的春天來了第959章 能夠做大商人的,臉皮都夠厚啊(求月票)第1611章 火炮初登場(求訂閱)第93章 低調回歸第212章 不一樣的名人第75章 威震西北第349章 跟風的人什麼時候都有第461章 有李寬的地方,就有大事第400章 這傢伙……送的是什麼衣服?第1427章 油鍋裡灑水第221章 不一樣的供暖第1592章 豐收的金山港(再來個大章,求訂閱)第966章 賣還是不賣?(繼續求月票)第454章 觀獅山書院附屬第一醫院第236章 斬首行動第493章 不一樣的品鑑會第265章 驀然回首第571章 一拍即合第237章 來去無蹤第155章 別樣的款待第520章 煩惱的人很多,原因各不相同第1059章 繼續宰肥羊?第1031章新的出海熱潮第831章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第586章 呂強的人生轉折第1341章 要慢牛第1017章 女王的末路第782章 滿堂紅牙行第229章 犯大唐者,雖遠必誅第69章 黎明時分第1516章 火柴第469章 格物書院號的榮光時刻第537章 熱鬧的渭水碼頭第251章 武照的人生低谷
第1411章 楚王黨的應對第1234章 有錢掙的地方,就會有人涌入第836章 做的虧心事太多(祝新年快樂!)第1367章 誰也沒有想到第107章 三觀就是用來刷新的第1130章 唐元第1247章 攤上這種事情,無解啊第1529章 這是最好的時機?第1399章 底牌之一第162章 望眼欲穿第911章 大唐皇家錢莊的危機第91章 羊毛熱第905章 差點掉坑裡了第811章 不講武德的李寬第153章 用等重的銀子換第996章 驚訝與驚喜即將到來第644章 慶豐包子鋪第508章 明德門上的新東西第353章 多花錢是好事嗎?第59章 雞肋的獎勵第898章 抓小偷引出的困惑第28章 倭國人都去了國子監第348章 莫不成他還想學商紂王?第1330章 忙碌的新羅使臣第91章 羊毛熱第1205章 國內城的變化第75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350上章 盧家的動作第1384章 聯合對抗?第413章 我的武郎君,實在是太穩健了第906章 魚死網破?(加更,求訂閱!)第1306章 不是你想仿製就能仿製的第888章 太平洋一點也不太平第97章 豬肉有毒?第249章 東方平的憂慮第1613章 西行漫記第722章 最後的大招?第1181章 驚天秘密第1047章 誰的宣傳效果好?第1494章 不一樣的見面第1274章 寮人叛亂第1300章 產學研第294章 茶葉價格第389章 佔完便宜趕緊跑(再來個三合一的)第244章 不折手斷第809章 南北大不同第145章 釜底抽薪第967章 變化中的遼東道第477章 窮苦士子的春天來了第66章 意外的相逢第1350下章 新發現總是出於意外第56章 比對子我也不怕第350章 總有刁民在搞事第1508章 林邑書屋第553章 守城,我們是專業的第1336章 辭職炒股的賀昌毅第603章 別出心裁的小田切第678章 產業鏈的帶動作用第370章 武媚娘還有這個技能?第770章 誰能生擒李世民?第24章 惡人還要惡人磨第45章 大唐版維權第161章 人手不足第1059章 繼續宰肥羊?第782章 滿堂紅牙行第496章 李寬又要準備擼人家的羊毛了第1207章 罐頭的春天來了第959章 能夠做大商人的,臉皮都夠厚啊(求月票)第1611章 火炮初登場(求訂閱)第93章 低調回歸第212章 不一樣的名人第75章 威震西北第349章 跟風的人什麼時候都有第461章 有李寬的地方,就有大事第400章 這傢伙……送的是什麼衣服?第1427章 油鍋裡灑水第221章 不一樣的供暖第1592章 豐收的金山港(再來個大章,求訂閱)第966章 賣還是不賣?(繼續求月票)第454章 觀獅山書院附屬第一醫院第236章 斬首行動第493章 不一樣的品鑑會第265章 驀然回首第571章 一拍即合第237章 來去無蹤第155章 別樣的款待第520章 煩惱的人很多,原因各不相同第1059章 繼續宰肥羊?第1031章新的出海熱潮第831章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第586章 呂強的人生轉折第1341章 要慢牛第1017章 女王的末路第782章 滿堂紅牙行第229章 犯大唐者,雖遠必誅第69章 黎明時分第1516章 火柴第469章 格物書院號的榮光時刻第537章 熱鬧的渭水碼頭第251章 武照的人生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