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更快、更快、更快!

大唐這幾年在教育上的投入不可謂不大。

市舶都督府雖然把市舶稅上交給戶部了,但是朝廷也承諾把至少兩成的市舶稅作爲各年度的教育經費。

之前,李治掛着教育部長的職位,實際主持工作的是許敬宗。

自從李治被冊封爲太子之後,就卸任了教育部部長的職位,許敬宗順理成章的往上走了一步。

不圖錢的許敬宗,爲了今後的仕途,在教育發展上面着實投入了不少的心血。

到現在爲止,大唐每個道都至少有兩所書院,每個州縣都有自己的州學、縣學。

至於蒙學和小學的數量,更是比十年前翻了一倍都不止。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大唐的教育就已經很發達了,更加不意味着大唐的教育經費非常的充足。

相反的,越是推廣教育,越是發現還有許多的事情需要努力。

像是登州海事學院這樣的書院,在此之前就發展的比較緩慢。

畢竟,兩成的市舶稅,看起來很多,但是撒胡椒一樣的分散開來,其實一點也不多。

藉着這一次來到登州的契機,再加上美洲和澳洲都已經發現了,李寬自然希望大唐的造船業、航海業能夠更加進一步。

“沒錯,登州可以把航海學院打造成一所頂尖的書院,成爲登州府的一面招牌。如今,大唐已經有了不少有經驗的水手,有些人上了年紀之後,慢慢的就不是非常適合出海,或者說,有些人通過出海掙了一大筆錢之後,就已經不想出海。

對於這些具備豐富經驗的海員,我們要想辦法把他們利用起來,發揮他們的剩餘價值。得益於東海漁業在船上推廣識字學習,經驗豐富的海員普遍也都識文斷字,能夠勝任基本的教學工作。”

海員的工作,看起來很簡單。

但是其實很考驗經驗。

畢竟,這年頭的儀器可沒有那麼發達,很多東西都還要依靠人去判斷。

再加上海圖的繪製,也都要依靠船員們不斷的積累經驗。

不說其他的,單單把大唐周邊的海域的海圖詳細的繪製一遍,這就不知道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如果把這個目標放到全世界的所有海域,那需要的人力和時間就更加恐怖了。

“楚王殿下您說的太對了,登州如今還真是有一批早期在海上行走的海員,不出海之後就變得無所事事了。而許多想要成爲海員的人,卻是因爲毫無出海經驗,難以立馬勝任船上的工作。這就導致了許多新加入出海的船隊,拼命的從其他船隊挖人,搞的各個船隊之間的關係都比較緊張。”

李寬這是給自己送功勞,淳于難怎麼可能反對?

看看觀獅山書院如今在大唐、在長安城的影響力,如果登州海事學院能夠達到觀獅山書院一半的規模和影響力,那麼給登州帶來的好處就讓人笑得睡覺都睡不着了。

而淳于家的根就在登州,這裡發展的越好,也就意味着淳于家的發展也會越好。

“這樣吧,登州海事學院你可以分成幾個學科,包括船舶的駕駛、海圖的繪製、船舶的建造和船舶的設計,除此之外,你們可以跟市舶水師合作,研究海戰的戰術。等到形成一定規模之後,你再讓海事學院把各個學科進一步的細化,分解出更多的學科出來。

短時間內,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培養更多的海員,讓大唐各家趙造船作坊修建的船隻,不至於因爲沒有人駕駛和停在碼頭上面。”

大唐如今已經形成了登州、明州、泉州和廣州四大造船基地,再加上其他一些州縣的造船作坊,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幾十艘海船下水。

而伴隨着各個造船作坊規模的擴大,船隻下水的速度還會進一步的加快。

這個時候,數量的海員就成爲大唐向大海進軍的一個瓶頸了。

李寬讓淳于難好好的搞登州海事學院,首要目的就是解決這個瓶頸。

“楚王殿下請放心,下官一定按照您的吩咐,把登州海事學院開辦好!”

淳于難雖然沒有完全理解海事學院對大唐的重要意義,但是李寬在乎這個事情,他只要知道這個就足夠了。

接下來,兩人在談了一些其他的事情,這次見面就算是結束了。

之後的幾天,都是李寬自己帶着程靜雯和武媚娘在登州各處轉悠。

“王爺,這是我們造船作坊按照您提供的方案製作的最新飛剪船,上個月剛剛下水,如今在進行各項測試。一旦型號確定,我們新的船塢之中,就會一口氣同時修建八艘新式飛剪船,讓登州到蒲羅中的航海時間,直接縮短到兩個月,甚至是一個多月。”

既然來到了登州,李寬要到自家的造船作坊轉一轉。

作爲大唐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造船作坊,這裡有超過五千名幫工日夜不休的勞作,爲大唐修建一艘又一艘的海船。

考慮到大唐今後需要經常從海外運輸各種物資回來,李寬迫切的想要提高海船的航行速度。

就像是去南美洲的希望港,之前李義協他們從長安城出發,幾乎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纔到達。

一來一回,什麼事情都沒有幹,一年時間就沒了。

這是讓人很難接受的速度。

當然,這也跟第一次大家不熟悉海況有關係。

但是,船速不夠,也是個硬傷。

所以東海漁業登州造船作坊的研發方向就變成了讓海船更快、更快、更快。

在此基礎上,再考慮更大、更穩。

“錢三,這最新式的飛剪船,航速可以達到多少?”

看着眼前這艘修長的海船,李寬眼中頗爲期待。

飛剪船是木船時代,航行速度最高的船隻。

東海漁業登州造船作坊一直都以生產飛剪船作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只是,飛剪船跟飛剪船之間,顯然也是有區別的。

眼前這艘掛滿了各種帆布的飛剪船,顯然充分考慮了航速要求。

“楚王殿下,經過初步的測試,這新式的飛剪船在順風的情況下可以達到三十五里每小時的航行速度,在逆風的情況下,也能保持二十里以上的航行速度。如果只是在大唐沿海行駛的話,基本上可以日夜不停的前進,半個月就可以從登州到達廣州。”

錢三作爲楚王府最早的一批造船匠人,如今已經算是造船界的泰山北斗級人物。

眼前的這艘飛剪船就是他負責設計的。

嗯,準確的說是他根據李寬的圖紙進行完善、設計的。

“日夜不停也要半個月才能到達廣州嗎?”

旁邊的武媚娘頗爲失望的插了一句話。

大唐太大了,如果登州到廣州需要半個月時間,那麼長安城到廣州就需要更長的時間。

畢竟,船隻從揚州進入大運河開始,航行速度肯定要比在大海里面要低的。

偏偏楚王府在廣州有着非常重要的利益,武媚娘每天都要關注那裡發生的事情。

“側妃娘娘,這船隻雖說是日夜不停的行進,但是白天和晚上的航行速度還是有所不一樣的。這也就是大家對大唐沿岸的海況比較熟悉,纔敢在晚上以較高的速度航行,如果放在南洋等陌生的海域,晚上基本上都只會保留三分之一的帆,讓船隻在海上慢慢的航行。除此之外,這也跟季節和風向有關係。如果一路都是順風,又沒有遇到什麼暴風雨,那麼十天時間,甚至八九天時間就到達廣州,也不是不可能。”

錢三趕緊在一旁解釋了一句。

這麼先進的飛剪船,要是楚王殿下和側妃娘娘還不滿意,那他可就要哭了。

“海試都還算順利嗎?有沒有什麼需要改進的?”

作爲一個過渡產品,眼下這個船速李寬覺得倒也基本夠用了。

十來天可以從登州到廣州,那麼到蒲羅中的話也就是二十來天的時間。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一個多月就可以到達齊王港,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可以到達永平港,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希望港。

夠用了!

後面的船速提高,就得靠蒸汽船了。

“非常順利!楚王殿下,這飛剪船的船身結構,簡直就是天生爲遠洋航海而生。雖然看起來修長,風一吹就要倒下一樣,但是其實這樣的結構在海上反而很穩。除非碰到特別巨大的颶風,否則根本就不用擔心船隻不穩的問題。除此之外,就是鋼纜的使用,讓風帆可以製作的更大,讓桅杆矗立的更高,爲船隻提供更強的動力。”

說到船隻的具體性能,錢三臉上立馬就沒有了那種畏懼,整個人變得非常自信。

他相信,自己主持設計製作的新式飛剪船,必將成爲大唐最經典的海船。

在這艘海船的基礎上,可以繼續製作噸位更大的船隻,也可以製作一些尺寸更小的船隻。

總之,只要市場上有需求,造船作坊就可以生產出相應的海船。

“建造船隻的木頭夠不夠?油漆夠不夠?”

有了質量,也需要數量。

不管是人員運輸,還是貨物運輸,大唐現在都需要大量的海船。

特別是蒲羅中的崛起,讓大唐跟南洋的溝通變得非常密集。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 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 衆 號【書友大本營】 免費領!

長安城數得上的勳貴,幾乎都將自己的產業發展到蒲羅中或者準備發展到蒲羅中去。

再加上李寬不間斷的使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刺激大家出海的熱情,大唐對船隻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保守估計,大唐要從一個陸上強國變成海上強國,至少還需要一萬艘的海船。

“有點緊張,但是也算是夠用了!登州的木頭商人,如今不僅從南高句麗砍伐適合造船的巨木,也大量的從遼東道運輸木頭來到登州。只是,由於造船作坊對木頭的需求太過旺盛,很多木頭沒有完全乾透就被拿去使用,最終可能會對船隻的壽命帶來一些影響。”

錢三沒敢說謊,老老實實的把情況給說明了。

一般來說,用來建造海船的木頭,最好就放在陰涼通風的倉庫之中陰乾幾年,這樣木頭裡面的水分徹底蒸發,製作的木船要是保養得當,用個十幾年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是,眼下的木頭,基本上都是被放在太陽底下曝曬,不到半年時間就開始進入到造船作坊,被加工成一塊塊船板。

這種情況下製作出來的海船,哪怕是保養得當,也很難超過十年的壽命。

十年以後,哪怕是船隻還能在海上漂,也就只能用在近海運輸,或者直接在內河上運輸。

因爲它已經經受不起大風大浪的摧殘了。

“短一點就短一點吧,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後面再考慮其他的。”

雖然有點遺憾,但是爲了速度,犧牲一點船隻的壽命,李寬覺得還是值得的。

時間就是金錢啊。

大唐沒有時間一直等下去。

“雖然現在的海船短了一些,但是過個三四年,情況立馬就會變好。登州已經有許多木頭商人,開始囤積一部分木頭,等到幾年後徹底風乾再賣給造船作坊。我們自己也修建了幾座碩大的倉庫,專門用來存放木頭。”

“好!不要怕花錢,需要多少木頭,大膽的去存儲!到時候我也讓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也安排一批人手專門去砍伐木頭,你只要安排船隻去鴨綠江江口碼頭運輸就行。”

雖然蒸汽機的研發已經接近成功,但是並不意味着船隻就立馬可以從木船時代進入到鐵船時代。

未來十年,甚至是未來二十年,木船絕對還會是主要的海船。

所以李寬自然是支持造船作坊多準備材料的。

反正這年頭的土地不值錢,多修建幾座倉庫,也花費不了多少錢。

但是,船隻的壽命如果能夠從十年變成十五年,甚至是從七八年變成十五六年,那個意義可就大了。

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家的海船,剛剛在水裡面跑了幾年,正是掙大錢的時候,卻說是不能用了。

“沒問題,我們現在使用的木頭,就有一半都是來自遼東。在遼東道的北面,有大量適合製作木頭的巨木,只要把木頭砍伐好,扔到江裡面之後,自然就會沿着江水往渤海里面流動,倒是剩下了不少的功夫。”

這個年代,別說是遼東道北部了,就是在大唐的各個州縣,都還有許多巨木。

只是,這些巨木普遍都在深山之中,砍伐起來容易,運輸起來很麻煩。

所以登州這邊的造船作坊,纔會把主意打到遼東道。

第825章 風波起第362章 無以爲報,唯有……第92章 回京的契機第209章 三日內查明真相第120章 脫貧致富的思路第1574章 巨大的影響力第694章 大權在握第216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209章 錢從天降(五更奉上,求月票)第587章 麪包新語的最佳搭檔第1066章 這把刀是誰的?第1618章 阿帕奇見聞錄第1259章 陳斌的目標第438章 一查糧倉就着火第1447章 王爺,你說的是真的嗎?第375章 終究是打開了潘多拉盒子第1445章 都沒閒着第40章 突然就火了第779章 望風而降第902章 小康之家第1532章 看看他有什麼好建議?第896章 領導覺得你行,你就行第274章 算出來了第576章 朔州城的變化第137章 遍地開花第90章 這是慢熱嗎?第99章 天方夜譚第653章 別具一格的懸賞第588章 鬱悶的呂掌櫃第488章 一心向往大唐的小田切第279章 沒理由不賣第509章 李寬舉起了科學的大旗第676章 基建潮第1108章 大家都來抓飛蝦第533章 不一樣的邊塞風情第1180章 貴妃要下西洋第591章 哈梅迪的新生意第1435章 武媚娘開始行動了第83章 花樣繁多第453章 楚王殿下怎麼跟樹皮較上勁了?第464章 長安城百姓的新去處第1066章 這把刀是誰的?第1112章 佛道之爭第1590章 小玉米的大作第475章 考驗你能力的時候來了第1462章 要不要動手?第846章 聰明人太多,真的聰明?第396章 等的花兒都快要謝了第1602章 西州困局?第1078章 暴風雨來前的寧靜第70章 降維打擊第345章 不佔人便宜的李泰第902章 小康之家第21章 就這麼簡單第1247章 攤上這種事情,無解啊第774章 不一樣的分號第503章 一代女神醫的冉冉崛起第700章 誰說不能賣?第467章 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最近業績怎麼下降了?第63章 動靜搞大了第231章 行軍難第783章 安全問題,首當其衝第1040章 又是一文錢第479章 長孫皇后在追更第1150章 王有才的新任務第1327章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第1201章 天花不再值得恐懼第628章 再翻兩番?第1421章 立馬動手第1272章 財帛動人心第824章 船隊出發第109章 山雨欲來第736章 孤注一擲的金勝曼第94章 父子對話第1129章 大唐皇家錢莊代金券第645章 微服私訪記第1618章 阿帕奇見聞錄第575章 棉花與養蜂人第1311章 推動歷史前進的輪子(求月票)第1435章 武媚娘開始行動了第608章 物美價不高第111章 看完這章就吃第840章 終究是邁出了這一步第1174章 利潤表第1076章 簡單粗暴的對應方法第1186章 刷新李祐的認知第217章 居然真的完工了第75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73章 冬天裡的火鍋第1309章 賈比爾多治病第1440章 各自的心思第892章 投資的風向標第1040章 又是一文錢第981章 青雀葡萄酒的另類價值第229章 犯大唐者,雖遠必誅第137章 遍地開花第1526章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第33章 哪裡都有攀比第1468章 朕也有點失望啊第458章 是誰再次躺着中槍了?
第825章 風波起第362章 無以爲報,唯有……第92章 回京的契機第209章 三日內查明真相第120章 脫貧致富的思路第1574章 巨大的影響力第694章 大權在握第216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209章 錢從天降(五更奉上,求月票)第587章 麪包新語的最佳搭檔第1066章 這把刀是誰的?第1618章 阿帕奇見聞錄第1259章 陳斌的目標第438章 一查糧倉就着火第1447章 王爺,你說的是真的嗎?第375章 終究是打開了潘多拉盒子第1445章 都沒閒着第40章 突然就火了第779章 望風而降第902章 小康之家第1532章 看看他有什麼好建議?第896章 領導覺得你行,你就行第274章 算出來了第576章 朔州城的變化第137章 遍地開花第90章 這是慢熱嗎?第99章 天方夜譚第653章 別具一格的懸賞第588章 鬱悶的呂掌櫃第488章 一心向往大唐的小田切第279章 沒理由不賣第509章 李寬舉起了科學的大旗第676章 基建潮第1108章 大家都來抓飛蝦第533章 不一樣的邊塞風情第1180章 貴妃要下西洋第591章 哈梅迪的新生意第1435章 武媚娘開始行動了第83章 花樣繁多第453章 楚王殿下怎麼跟樹皮較上勁了?第464章 長安城百姓的新去處第1066章 這把刀是誰的?第1112章 佛道之爭第1590章 小玉米的大作第475章 考驗你能力的時候來了第1462章 要不要動手?第846章 聰明人太多,真的聰明?第396章 等的花兒都快要謝了第1602章 西州困局?第1078章 暴風雨來前的寧靜第70章 降維打擊第345章 不佔人便宜的李泰第902章 小康之家第21章 就這麼簡單第1247章 攤上這種事情,無解啊第774章 不一樣的分號第503章 一代女神醫的冉冉崛起第700章 誰說不能賣?第467章 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最近業績怎麼下降了?第63章 動靜搞大了第231章 行軍難第783章 安全問題,首當其衝第1040章 又是一文錢第479章 長孫皇后在追更第1150章 王有才的新任務第1327章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第1201章 天花不再值得恐懼第628章 再翻兩番?第1421章 立馬動手第1272章 財帛動人心第824章 船隊出發第109章 山雨欲來第736章 孤注一擲的金勝曼第94章 父子對話第1129章 大唐皇家錢莊代金券第645章 微服私訪記第1618章 阿帕奇見聞錄第575章 棉花與養蜂人第1311章 推動歷史前進的輪子(求月票)第1435章 武媚娘開始行動了第608章 物美價不高第111章 看完這章就吃第840章 終究是邁出了這一步第1174章 利潤表第1076章 簡單粗暴的對應方法第1186章 刷新李祐的認知第217章 居然真的完工了第75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73章 冬天裡的火鍋第1309章 賈比爾多治病第1440章 各自的心思第892章 投資的風向標第1040章 又是一文錢第981章 青雀葡萄酒的另類價值第229章 犯大唐者,雖遠必誅第137章 遍地開花第1526章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第33章 哪裡都有攀比第1468章 朕也有點失望啊第458章 是誰再次躺着中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