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草原人口問題

聽到弘治皇帝的問話,劉晉自然是知道弘治皇帝此時在想什麼了,想了想說道:“臣剛剛在想草原幾十年、一百年、甚至幾百年之後的事情。”

“哦,是嘛,說來聽聽。”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也就清楚了,劉晉這是在轉移話題,這也正合了自己的心意。

讓這些文官們去着急,先談一談其它的事情再說。

“陛下,草原納入我大明之版圖,與我們內地往來密切,通過貿易,草原牧民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了大量的糧食、食鹽、茶葉等等生活所需的物資。”

“再加上沒有戰爭的動亂,這草原的人口在未來必定會不斷的膨脹,今天草原廣袤無邊,所有的牧民加起來可能還沒有100萬,但是在未來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呢?”

“可能草原上的牧民就會有五百萬,一千萬,那到時候又會給我們大明帶來什麼樣的巨大影響?”

劉晉這次過來主要是找弘治皇帝商討將草原人遷移到澳洲、南黃金洲去的。

不需要一次性遷移太多,每年遷移一定比例的人口出去,長年累月的堅持下去,始終將草原的人口維持在一定的規模和數量。

這樣既能夠保持草原的穩定,同時控制了人口數量,也控制了畜牧的數量,可以保持草原的環境,不至於像後世一樣出現大規模的荒漠化現象。

至於出征西域,這很重要?

早一點、晚一點都沒有什麼關係,對於大明來說,西域這塊肉,隨時都可以吃,打下來容易,這想要長久的穩定統治纔是真正的考驗。

聽到劉晉的話,衆人頓時就紛紛看向劉晉,當大家都在討論着要不要進攻西域的時候,劉晉都已經在想着這北方草原、西域幾十年、上百年之後的事情了。

同時大家也是一下子就意識到了劉晉所說的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草原的人口如何和中原大地一樣,不斷的暴增,所帶來的後果可是用腳趾頭都能夠想到的,到時候大明還能夠像現在一樣遊刃有餘的控制草原?

“繼續說下去。”

弘治皇帝沉思一番,示意劉晉繼續說下去。

“陛下,諸公~”

“我北方的草原非常的廣袤,大家請看地圖,從長城往北,一直到這片廣袤的區域,它基本上都是屬於草原地帶,面積如此廣袤。”

“但自古以來,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面生活的人口數量,它始終非常的稀少,整個北方草原人的數量都在百萬上下。”

“如此廣袤的區域,人口僅僅只有百萬,這是很難想象的一件事情。”

“但這就是草原上的現狀,地廣人稀,牧民們逐水草而居,人丁稀少,牛馬都比人多。”

劉晉來到了巨大的地圖面前,開始對着地圖講解起來。

衆人聽完,也是紛紛點頭,大明官府已經對草原上的牧民進行了統計,現狀草原省上面的牧民總數連百萬都沒有,加起來僅僅只有五十多萬,如果算上瓦剌這些,或許有百萬。

“如此廣袤的區域,爲什麼人口始終如此稀少?”

“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幾個,一個是草原人是遊牧民族,以放牧爲生,需要大量的草場來放牧。”

“我們關內有幾畝地就足以養活一家人,可是在草原上,幾百畝、山千畝草場都未必夠牧民一家的放牧。”

“他們的生活方式決定了他們需要大量的牧場,也決定了他們的人口很難增長上去。”

“其次是戰爭,自古以來草原人都喜歡搶劫,不僅僅對我們大明,他們內部各個部落之間也是經常廝殺,除此之外,在西域等廣袤的區域上,他們入侵了大量的國家和地區。”

“長期的戰爭,一方面造就了他們彪悍的習性,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導致了他們大量的人丁死於戰爭。”

“此外,草原人醫療技術非常差,他們生病了,往往是沒做大夫可看的,只能夠聽天由命,這也導致了他們的死亡率非常高。”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當然草原上冬天天氣寒冷,天寒地凍之下,牛羊馬匹會大量的死亡,一旦出現了白毛風這種極端的天氣,到了來年的時候就會有大量的牧民被餓死。”

“這些因素都導致了草原人的人口數量很難提升,自古以來都始終在這個數字。”

劉晉先是分析了一下子草原人口稀少的原因。

聽完劉晉的分析,衆人頓時就紛紛點頭,也算是明白了草原人爲什麼人口始終非常稀少的原因了。

“現在草原納入我大明的版圖,陛下仁愛,視草原人爲自己子民,對他們厚待有加,大量的糧食、物資、大夫等等支援到草原上,草原上縱然是出現了白毛風,草原牧民依然可以活下來。”

“還有草原小鎮上面有人開班的醫館也可以給草原看病,提高了他們的存活率,再加上沒有了戰亂,草原的人口在未來必然會迅速的暴增起來。”

“這人口一旦暴增,對於我們大明來說肯定不是好事。”

“先不說會不會滋生他們叛離我大明之心,單單是草原人口的暴增,必然會需要放養更多的牛羊和馬匹才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但我們都知道,草原上普普通通的一家牧民需要幾百畝、上千畝,甚至於上萬畝的草場才能夠滿足他們的放牧需求。”

“這土地不便的情況下,人口增長,放牧的牛羊變多,必然會導致草原上草場退化,競爭別的激烈,到時候對我大明產生難以想象的後果。”

“比如,草場過度放牧變成了荒漠,牧民沒有草場,生活不下去,到時候就會和我們關內的遭受災荒的災民一樣了,烽火四起,揭竿而起了。”

劉晉向大家描繪了未來在草原上所會發生的事情。

後世的草原,伴隨着人口的爆炸,肆意的放牧之下,草場退化,荒漠持續擴大,以至於北方帝都都出現了極其嚴重的沙塵暴。

聽到這裡,弘治皇帝以及衆大臣的臉色終於變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合理的推理下,預測的將來極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草原上的牧民一旦活不下去,揭竿而起,那後果可就嚴重多了。

現在草原上的牧民之所以非常的老實,一個是他們接連遭到了重創,人丁稀少,很多都還是小孩子。

其次是大明軍力強盛,草原上五萬騎兵在訓練,威震四方,他們不敢有任何的心思;最重要其實還是現在他們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太多、太多了。

誰會放着好日子不過非要去幹殺頭的事情?

這誰當可汗不是可汗?

大明皇帝也好,以前的小王子也罷,只要能夠讓大家跟着有好日子過,大家都會支持,反之,如果大家沒有好日子過,大家自然也會反對。

人其實都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有好日子過,沒有人會跟着你去做什麼殺頭的事情,更何況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前提下。

“那我們該怎麼辦?”

劉健想了想立即問道。

“很簡單,控制草原上人口的數量,讓草原上的牧民始終維持在現在的規模。”

劉晉立即回道。

“控制人口數量?”

“如何控制?”

弘治皇帝也是連忙問道。

“控制人口數量有兩個辦法,一個減丁,一個是移民!”

“減丁顯然是不現實,剩下的就只有移民。”

“澳洲這邊有廣袤的土地,黃金洲這邊也有大量的土地,非洲這邊也有大量的土地,此外亞歐大陸如此的廣袤,只要我們能夠打下來,也可以有大量的土地,有些土地離我們太遠,我們漢人未必願意移民過去,但是我們可以讓這些草原牧民遷移過去,替我們守衛邊疆。”

劉晉在地圖上指了指澳洲、黃金洲、非洲和中亞、歐洲等廣袤的區域。

世界很大,有的地方,草原上人多了,就將他們給遷移出去,不斷的將他們前往世界各地,減輕北方草原上的壓力,又可以替大明開疆拓土。

“減丁?”

“移民?”

弘治皇帝沉思起來,想了想說道:“這往海外移民,長年累月下月,他們在海外豈不是也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到時候又會對我大明形成威脅。”

“陛下,這個擔憂就完全沒有必要。”

“世界很大,單單是這個澳洲它就不必我們大明小,如此廣袤的地方,足以供幾千人放牧。”

“還有黃金洲和非洲,也同樣如此,這些地方都有非常優質的牧場,非常適合放牧。”

“而且到了海外,縱然是將來人口多了,也對我們大明形成不了威脅,他們難道還會造船來攻打我們大明本土不成?”

“他們在草原上是騎兵,可是如果到了海上?”

“他們難道還能騎馬來打海戰?”

“更何況,我們在對他們進行移民的時候,也可以將他們和我們漢人移民進行混合,同時改變他們的遊牧方式,將遊牧改爲定居放牧,劃定草場,將他們安定下來。”

“我想只要這個政策實行下去,到時候不僅僅不用擔心他們會對我大明形成威脅,過上幾百年,他們估計和我們關內的漢家百姓沒有任何的區別了。”

“而且在全球各地放牧,他們放牧的牛羊數量可以大增,到時候不僅僅可以滿足我大明老百姓對肉食的需求,同樣也是可以產出更多的羊毛出來,滿足我大明紡織業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草原牧民民風彪悍,有他們在的地方,我們大明的統治就會更加的穩固,甚至於不需要我們特意的去開疆拓土,他們放牧所到之處都可以變成我大明之疆域。”

劉晉想了想說道。

在草原上都翻不出浪花了,這移民到了海外還怕他們會翻出浪花了?

這移民去澳洲,過上幾百年,即便是有幾百萬草原人在澳洲,他們還能夠騎着馬來殺回大明?

放着好日子不過,誰會來造反?

更何況,別說過幾百年了,再過個幾十年,以大明資本的發展還有新技術的發展,到時候遊牧民族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戰馬和彎刀的時代已經在逐漸的落幕,接下來的時代是鉅艦大炮的時代,根本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將他們遷移出去也是爲了保護北方的草原,防止沙漠化,並不是說擔心他們將會還會對大明造成多大的影響。

以大明如今的實力,再加上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科技和工業化的發展下去,根本就不用擔心這些。

老老實實的給我放牧自然是最好的,真要是有什麼異心的話,大明也可以輕易就將它給按下去。

“移民海外?”

縱然陷入了沉思,思來想去,似乎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將多餘的人口遷移到了海外,始終控制一定的數量,自然而然也就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陛下,臣以爲劉晉所言有理。”

“正如西域一樣,我大明打下來很容易,但是如果想要長久統治西域的話,不僅僅要大量遷移我漢人到西域,同時也要不斷的減少西域原先的草原人,這樣才能夠長久穩定。”

謝遷站出來表示了支持。

不過也是沒忘了提醒下弘治皇帝西域的事情,打西域很容易的,輕輕鬆鬆就可以打下來,至於長久統治,那就和草原這邊差不多了。

遷移漢人過去,將西域原先的人遷移出去,總之就是改變人口結構,這樣才能夠長久的鞏固這裡的統治。

“陛下,劉晉所言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我們遷移草原人去澳洲、去黃金洲,他們會願意遷移出去嗎?”

李東陽想了想說道:“會不會因爲此事而逼反了他們呢?”

“逼反了他們?”

“現在反也總比以後反要更好收拾,更何況他們根本就不敢反。”

劉晉非常自信的說道。

草原上還剩下多少人?

男丁都沒多少了,就一些老弱婦孺,他們還敢反大明?

要是再過個幾十年,或許他們是真的敢反,現在嘛,大明要他們往東,他們就絕對不敢往西。

第1214章,榮譽之戰第789章,着急的大佬第537章,羊毛第772章,麾下產業的發展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1988章,走出大山,看向世界第100章,去京城第1563章,未來要面對的人口問題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276章,祖上冒青煙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1451章,得罪了世界第二強國第1002章,影響第9章,激活金手指第1955章,楚國鉅變第271章,詩書傳情第2192章,兒子生多了的煩惱第1509章,價值連城的橡膠園第1722章,死命忽悠第1134章,第一筆股票交易第1773章,外面的世界第1751章,朱厚照終於當元帥了第589章,朱秀,出列第898章,獅子遇到刺蝟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898章,獅子遇到刺蝟第1527章,奴隸不準出現在大明本土第1333章,我厲害吧?第1377章,哪裡的美人好第748章,南下的朝鮮人和倭人第1149章,英奸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21章,轉移注意力第1009章,大陸上最強大軍的對碰第1804章,還是外面好第249章,銷售宣傳第1400章,掃黑勿盡,除惡不斷第1023章,怒火沖天第2088章,大明人的命更珍貴第1966章,貧窮的西南地區第1093章,我想回家第1816章,天塹變通途第1987章,大山裡的震驚2第1043章,成爲大明人似乎也是挺不錯的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529章,送禮的學問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2157章,新學人才濟濟第58章,古代的逃稅手段第1797章,摩托車開售第208章,坐不住了第593章,農部第9章,激活金手指第1121章,給你一個建議,挖條運河第1231章,資本主義國家雛形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497章,恐怖火槍第177章,弘治皇帝心中的裂痕第2212章,有沒有可能自己就是匈奴?第609章,稅改方案第864章,由哭轉笑第1493章,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波斯人第727章,天津的夜第1150章,嚴懲暴徒第683章,你們侵犯了我大明的土地第1720章,驚豔亮相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1209章,大明的新年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2035章,小冰河期的威力1第1978章,嶄新的樓房第530章,繁忙的天津第398章,都是些什麼稿子啊第86章,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第241章,招生和離別第701章,清理地方豪強和土司第528章,這生意太好做了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2200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第31章,比數第1529章,建長江大橋?第53章,爲什麼不用煤?第611章,有錢了才能夠辦大事第400章,大明早報第一期第2050章,瘟疫肆虐第1455章,軍火買賣不能停第2027章,狂風暴雨第1019章,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641章,彪悍的稅務捕快第1079章,製造計算時間的機器第184章,大明上國第247章,房地產第1835章,奴隸自由的一天第266章,我們拆城牆吧第350章,王守仁的紡紗廠第267章,回京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843章,你該頤養天年了第2139章,歐洲大戰
第1214章,榮譽之戰第789章,着急的大佬第537章,羊毛第772章,麾下產業的發展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1988章,走出大山,看向世界第100章,去京城第1563章,未來要面對的人口問題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276章,祖上冒青煙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1451章,得罪了世界第二強國第1002章,影響第9章,激活金手指第1955章,楚國鉅變第271章,詩書傳情第2192章,兒子生多了的煩惱第1509章,價值連城的橡膠園第1722章,死命忽悠第1134章,第一筆股票交易第1773章,外面的世界第1751章,朱厚照終於當元帥了第589章,朱秀,出列第898章,獅子遇到刺蝟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898章,獅子遇到刺蝟第1527章,奴隸不準出現在大明本土第1333章,我厲害吧?第1377章,哪裡的美人好第748章,南下的朝鮮人和倭人第1149章,英奸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21章,轉移注意力第1009章,大陸上最強大軍的對碰第1804章,還是外面好第249章,銷售宣傳第1400章,掃黑勿盡,除惡不斷第1023章,怒火沖天第2088章,大明人的命更珍貴第1966章,貧窮的西南地區第1093章,我想回家第1816章,天塹變通途第1987章,大山裡的震驚2第1043章,成爲大明人似乎也是挺不錯的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529章,送禮的學問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2157章,新學人才濟濟第58章,古代的逃稅手段第1797章,摩托車開售第208章,坐不住了第593章,農部第9章,激活金手指第1121章,給你一個建議,挖條運河第1231章,資本主義國家雛形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497章,恐怖火槍第177章,弘治皇帝心中的裂痕第2212章,有沒有可能自己就是匈奴?第609章,稅改方案第864章,由哭轉笑第1493章,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波斯人第727章,天津的夜第1150章,嚴懲暴徒第683章,你們侵犯了我大明的土地第1720章,驚豔亮相第512章,文官的分裂第1209章,大明的新年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2035章,小冰河期的威力1第1978章,嶄新的樓房第530章,繁忙的天津第398章,都是些什麼稿子啊第86章,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第241章,招生和離別第701章,清理地方豪強和土司第528章,這生意太好做了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2200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第31章,比數第1529章,建長江大橋?第53章,爲什麼不用煤?第611章,有錢了才能夠辦大事第400章,大明早報第一期第2050章,瘟疫肆虐第1455章,軍火買賣不能停第2027章,狂風暴雨第1019章,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641章,彪悍的稅務捕快第1079章,製造計算時間的機器第184章,大明上國第247章,房地產第1835章,奴隸自由的一天第266章,我們拆城牆吧第350章,王守仁的紡紗廠第267章,回京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843章,你該頤養天年了第2139章,歐洲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