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銀子多了也發愁

“僅天津一地,一個月就收到了三百多萬兩稅銀~”

“整個大明算下來,這一月收個七八百萬兩銀子不過分吧,這算下來,我們一年豈不是可以收到七八千萬白銀的稅收?”

內閣首輔劉健伴着手指粗略的算了算,頓時就被自己算出來的數字給嚇了一跳。

這一年收稅銀七八千萬兩銀子,這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現在大明國庫一年的稅銀也不過不到六百萬兩銀子,這還是因爲這幾年資本主義萌芽,單單是長蘆鹽場一年都要交兩百萬的稅銀。

這稅銀一下子能夠徵收到七八萬兩銀子的話,那大明的國庫都要裝不下了。

“七八千萬兩白銀的稅收?”

衆人一聽,頓時一個個都忍不住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這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啊。

這朝廷要是真的一年能夠受到七八千萬兩稅銀的話,那就真的不得了。

到時候,這銀子估計都要犯愁着該怎麼去花了。

“七八千萬兩稅銀?”

弘治皇帝一聽都忍不住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儘管他現在也是很有錢了,可是這朝廷一年要是能夠收到七八千萬兩銀子,這以前很多想辦但是辦不成的事情,似乎一下子就變的輕而易舉了。

錢是好東西啊。

即便是他這個皇帝也不得不承認,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陛下,諸公,以臣的估算來看,今年稅銀總數達到七千萬兩應該是沒有任何難度。”

劉晉站出來,笑了笑回道。

僅僅只是天津一地,算下來這一年也要超過三千萬兩銀子,大明很大,還有諸多的海外領地,去年去黃金洲的船隊也要回來,到時候肯定又能收到很大的一筆稅銀,算下來,七千萬兩的小目標是很輕鬆的事情。

“一年七千萬兩稅銀~”

“看來以前我們是真的什麼稅都沒有收到啊~”

弘治皇帝聽完也是忍不住笑了笑搖搖頭。

以前每次開徵商稅都會遭到朝野上下的反對,朝廷的收入真的是少得可憐,偌大一個大明朝,一年的稅銀僅僅只有不到三百萬兩銀子,說出去都沒有人信。

現在重用劉晉,立竿見影,一下子就看到了巨大的差距。

要是以前一年能夠收到如此多的稅銀,他弘治皇帝早就將很多事情給辦完了。

“好啊,有銀子好啊,有銀子好辦事啊~”

接着弘治皇帝就感嘆一聲,想了想說道:“這一年能夠收到七八千萬兩稅銀,大家都說說吧,這銀子該怎麼花?”

“銀子放在國庫裡面,它是鐵疙瘩,沒有什麼用,這花出去了,纔是錢。”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謝遷頓時就黯然了。

很顯然,他剛剛遞的奏疏是等於白遞了,一年能夠收到如此多的稅銀,不僅僅是弘治皇帝,朝中的這些大臣們一個個都會立即閉上嘴。

朝廷需要銀子,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辦什麼事情都是需要銀子的。

至於其他人則是一個個紛紛微微一愣,這樣闊綽的日子似乎從來就沒有過。

這一年收七八千萬兩稅銀,這銀子給怎麼花?

這個問題也是一下子就難住了大家。

以前過日子都是摳摳搜搜的,恨不得一文錢搬成兩文來花。

現在好了,國庫的收入暴增,這一年大幾千萬兩銀子,讓你來花的似乎,大家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去花了?

“陛下,臣以爲可以繼續修葺長城,以防外敵~”

有人想了想提議道。

修長城這幾乎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必修功課了,只要條件允許,那都是會去修的,主要也是爲了防禦北方草原人的進攻。

只是現在北方草原都已經被大明給征服了,納入了大明的版圖,現在繼續修長城是不是太過多餘了?

“陛下,臣以爲可以擴張泰陵的規模~”

又有人提議道,泰陵也就是弘治皇帝的給自己準備的陵墓,歷朝歷代的皇帝從登基的那天開始都會給自己開始修建陵墓。

活的久的皇帝,這陵墓自然是修建的非常奢華,陪葬的東西也是很多,至於短命的皇帝,很多時候就只能夠匆匆下葬了。

修建陵墓的開支佔比一直以來都不小,也是國庫當中的重要開支。

衆大臣,你一言我一語的,紛紛開始想辦法花錢,這樣富裕的仗,以前都沒有打過。

劉晉一直靜靜的聽着,臉上掛着笑容。

這些大臣們雖然提出了很多花錢的點子,但卻都是沒有說到點上面去。

弘治皇帝看了看劉晉,一下子就看出了劉晉的心思,頓時就笑了笑說道:“劉晉,你說說,這銀子該怎麼花啊?”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衆人也是再次齊刷刷的看向劉晉,想要聽一聽劉晉能夠說出什麼新的東西出來。

“陛下,諸公~”

“國庫的稅銀,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所以在如何花國庫銀子的上面,核心點還是要圍繞着用之於民來。”

劉晉想了想緩緩開口道。

“一般國庫的開支,我們可以將它分成幾類~”

“一個是官府官員和日常運轉所需要的開支和支出,這一部分我們可以將它稱之爲官府開支~”

“還有就是維持大明軍隊所需要的開支,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稱之爲國防開支~”

“另外還有供養皇親國戚的開支,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稱之爲皇室開支。”

“這幾樣是現在我們大明國庫開支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開支現在已經劃歸到陛下的內帑,所以現在最主要的開支就是官府開支和皇室開支~”

明朝官府的開支一直很小,老朱同志給明朝官員定的薪酬待遇確實是歷朝歷代最低的,這個開支從大明開國一直到大明亡國,其實都沒有什麼變化,幾乎從來就沒有提高過。

真正佔比越來越大的是皇室開支這一塊。

老朱家的王爺太多了,上百個王爺,猶如上百個寄生蟲,寄生在大明的身上,他們的數量每年都在不斷的擴大。

這些老朱家的王爺,什麼事情都不需要做,也不能做,所以只能夠不斷的造人,每增加一個人口,大明的國庫這邊就必須相應的給予供養。

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單單是這一塊的開支就佔到了明朝財政開支的三分之一以上,猶如一個沉重無比的負擔壓在了本就捉襟見肘的大明財政上面。

聽到劉晉的話,大家也是微微點點頭。

大明國庫的開支其實很少,主要是沒有什麼銀子,更多的是徵收上來的實物,所以官員的薪酬待遇方面都還包括了實物,什麼糧啊、布啊、絹啊、茶啊之類的,七七八八,林林總總。

反正就是看不到多少銀子,甚至於剛剛開始的時候,老朱同志還拼命的給官員發寶鈔,寶鈔這東西它就是紙。

最終寶鈔又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轉移到了大明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去了,苦的還是老百姓,官字兩張口,自然是不可能真的餓着當官的。

“臣以爲,朝廷的稅收開支方面,應該進行一個詳細規劃,比如這官府開支方面,它佔整個開支的比例應該控制在一個點數上面。”

“比如大明官府這邊的開支是10個點,也就是十分一,那麼今年用於官府開支的稅銀就應該要達到七百萬兩銀子左右。”

“七百萬兩銀子用來給大家發月響?”

在場的衆人一聽,頓時一個個都忍不住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要是這七百萬兩銀子用來給大家發月響的話,大明官員一年的俸祿豈不是要漲幾十倍?

儘管大家都不是靠朝廷俸祿過日子的,但如果能夠名正言順的拿到更多的俸祿,大家自然也是很樂意的。

“當然,我這僅僅只是舉個例子,這朝廷稅收多了,給大家漲漲俸祿也是合理的嘛~”

劉晉笑了笑回道。

“對,對,合理的,很合理~”

其他人一聽,頓時就連連點頭,漲薪水誰不喜歡?都喜歡,沒人不喜歡漲薪水。

至於弘治皇帝則是笑了笑,這一年收怎麼說稅銀的話,給官員們漲漲俸祿,那也是可以的,銀子多了嘛,當老闆的也不能太摳門是吧?

“這官府開支也好,皇室開支也好,都很難體現這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真正能夠體現這一點啊,其實是公共開支~”

“所謂公共開支,它包括修建城牆、修建道路和橋樑,另外還有修築河提大壩、水庫之類的,只有這些對於老百姓來說纔算是能夠切身感覺到自己所交的稅是用到了自己的身上。”

“同樣的,這些開支也是能夠促進我大明更加的繁榮昌盛。”

“比如,現在我們朝廷有錢了,我們完全可以在大明各地大規模的修建水泥馬路,來方便各個地方的交通往來,道路修好了,做什麼事情都更輕鬆簡單。”

“再比如,我們可以在全國開設一批公辦的學校,由朝廷來出資修建學校,聘請老師,統一印刷課本,統一教授內容,收費方面則是象徵性的收取一點費用,這樣就可以讓更多的人有上學的機會。”

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2031章,原來都已經被綁在資本的列車上了第459章,覺得貴?分期付款吧第712章,輕輕鬆鬆拿下第2135章,來自東方的戰術第2098章,養羊的笑,種地的哭第1848章 ,金山和銀山第553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768章,蒸汽機第1452章,憤怒的波斯人第749章,鬧事的波斯人和中東人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239章,成功了第455章,愛嘚瑟的楊二狗第1375章,太子選妃第1815章,雲夢糧倉第1064章,全部抓起來第869章,標準化第596章,熱鬧非凡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548章,忽悠巴特爾第426章,搞事情第353章,不算不知道第1118章,東歐奴隸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247章,房地產第784章,大明醫學報第128章,爭論第1333章,我厲害吧?第1434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414章,魔神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1826章,天津的繁華第394章,大明第一銀行的困局第1690章,誰會去當小吏啊第1692章,東城區規劃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1490章,朝波同盟?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542章,方法很多第1696章,內燃機就出來了?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402章,報紙的真正作用第1718章,弘治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第128章,爭論第1979章,彭木匠的春天第322章,張氏百貨第712章,輕輕鬆鬆拿下第1453章,劉晉的煩惱第596章,熱鬧非凡第1032章,波斯大軍被按在地上摩擦第1238章,羅闍們的打算第1112章,繁榮的香港第383章,一個不留第1635章,前往東方的達芬奇第333章,金湖第1725章,暢銷的煤油和汽油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634章,牛耕田第707章,無價之寶的全身鏡第1528章,全部閹割第6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638章,商議第1137章,旗幟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1992章,朱厚熜第997章,真香(加餐)第481章,大買賣第1626章,英吉利海戰第349章,辦學和辦銀行第63章,推銷第1318章,黑煤礦第929章,大奴隸商人寧王1第1242章,輕鬆拿下第1102章,南洋的甘蔗第444章,傳奇人物杜明恩第142章,開業第1185章,火車熱第433章,屁股決定腦袋第166章,萬木匠第867章,大發明家朱厚照第1155章,給你臉了?第108章,還要過年呢第1656章,大明人要講究第798章,朝野上下都很急第1741章,執政之道第1953章,楚國要出大事了第2190章,華夏曆1751年第1057章,再學習、深造第274章,海貨行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2193章,大明的皇子們第240章,吃香的海事學院學員第1599章,大明的工廠第1433章,南非殖民地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865章,賺錢利器
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2031章,原來都已經被綁在資本的列車上了第459章,覺得貴?分期付款吧第712章,輕輕鬆鬆拿下第2135章,來自東方的戰術第2098章,養羊的笑,種地的哭第1848章 ,金山和銀山第553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768章,蒸汽機第1452章,憤怒的波斯人第749章,鬧事的波斯人和中東人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239章,成功了第455章,愛嘚瑟的楊二狗第1375章,太子選妃第1815章,雲夢糧倉第1064章,全部抓起來第869章,標準化第596章,熱鬧非凡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548章,忽悠巴特爾第426章,搞事情第353章,不算不知道第1118章,東歐奴隸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247章,房地產第784章,大明醫學報第128章,爭論第1333章,我厲害吧?第1434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414章,魔神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1826章,天津的繁華第394章,大明第一銀行的困局第1690章,誰會去當小吏啊第1692章,東城區規劃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1490章,朝波同盟?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542章,方法很多第1696章,內燃機就出來了?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402章,報紙的真正作用第1718章,弘治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第128章,爭論第1979章,彭木匠的春天第322章,張氏百貨第712章,輕輕鬆鬆拿下第1453章,劉晉的煩惱第596章,熱鬧非凡第1032章,波斯大軍被按在地上摩擦第1238章,羅闍們的打算第1112章,繁榮的香港第383章,一個不留第1635章,前往東方的達芬奇第333章,金湖第1725章,暢銷的煤油和汽油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634章,牛耕田第707章,無價之寶的全身鏡第1528章,全部閹割第6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638章,商議第1137章,旗幟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1992章,朱厚熜第997章,真香(加餐)第481章,大買賣第1626章,英吉利海戰第349章,辦學和辦銀行第63章,推銷第1318章,黑煤礦第929章,大奴隸商人寧王1第1242章,輕鬆拿下第1102章,南洋的甘蔗第444章,傳奇人物杜明恩第142章,開業第1185章,火車熱第433章,屁股決定腦袋第166章,萬木匠第867章,大發明家朱厚照第1155章,給你臉了?第108章,還要過年呢第1656章,大明人要講究第798章,朝野上下都很急第1741章,執政之道第1953章,楚國要出大事了第2190章,華夏曆1751年第1057章,再學習、深造第274章,海貨行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2193章,大明的皇子們第240章,吃香的海事學院學員第1599章,大明的工廠第1433章,南非殖民地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865章,賺錢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