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3章,科舉改革的提議

因爲科舉考試的到來,整個京城變得熱鬧非凡,來自五湖四海的才子們在京城各地不斷的賣弄着自己的才華,詩會、酒會、文會等等各種各樣的活動也是層出不窮。

朝廷這邊也在爲這一次的科舉考試做着準備,這次前來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數實在是太多了,超過五萬人前來京城趕考,舉辦如此龐大的科舉考試,各個方面都是需要做好充足準備的。

貢院,會試舉辦的地方。

此時,劉晉和王守仁正在禮部尚書方永良的陪同下正在視察貢院的準備工作,這是朱厚照登基以來第一次舉辦科舉考試,朱厚照對此事也是尤爲重視,這次的主考官就是內閣大臣王守仁,級別比以往要高不少,也顯示出天子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都多少年了,這貢院怎麼還是沒有絲毫的改變,這樣可不行啊,我大明方方面面都發展了,着貢院也進行一些改變了。”

劉晉在貢院裡面走來走去,不斷的視察着,現在都已經是正德二年了,當年自己科舉考試的時候還是弘治十二年,已經過去了三十年的時間了。

然而這貢院除了規模變大了之外,其它方方面面依然還和以前一樣沒有任何的變化,考位依然狹窄逼仄,坐着還好,要在裡面睡覺的話,根本就展不開身子。

還有貢院這裡的衛生條件依然和幾十年前一樣,靠近茅廁的考位依然臭氣熏天,誰要是倒黴的抽到了臭號,這考試時的戰鬥力都要下降一大半。

看到這些,劉晉那是相當的不滿意。

小小的一個貢院也就可以看得出來古代社會的進步是極其微弱的,幾十年的時間了,大明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可是這裡呢,依然還是如此的簡陋,沒有任何的變化。

“劉公,這科考之所,一直以來都是如此,這輕易變動的話,不太好吧?”

方永良一聽,想了想說道。

“有什麼不好的?”

“這考生辛辛苦苦的寒窗苦讀數十載,只爲了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可是在這樣的環境如何讓人好好的考試?”

“抓緊時間進行整改,比如安裝電燈,考試的時候已經是冬天了,天晚的早,看不太清,蠟燭的亮度有限,又不太安全和方便,直接全部換成電燈,更亮也更安全和方便。”

“還有這個茅房這裡進行整改,要有自來水沖刷,建排污系統,防止臭氣熏天,影響考生,此外在考場這裡增設開水房,方便考生考試的時候喝開水,冬天的時候喝冷水會拉肚子,影響考試。”

“另外這一次考試的人數非常多,超過5萬人前來京城考試,相關的準備工作也必須要準備好,不要搞的亂七八糟的。”

劉晉看了看四周說道。

“是!”

方永良一聽,也是連忙點頭。

只要劉晉開口就好辦,反正現在朝廷也有錢,這銀子花在科舉考試的事情上,大家也無話可說,況且這個改好了,這以後參加科舉考試的學生也會多有讚譽之詞。

“這條件啊確實是太簡陋了一些。”

王守仁笑了笑感嘆道:“想當年我們也是從這裡走出去的,考試的幾天時間啊,那真的是難熬。”

“現在時代變了,有些東西也確實是該變一變了。”

王守仁也是感慨萬千,當年自己參加科考的時候還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這一轉眼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自己馬上都要花甲之年了。

當初一介書生現在也是已經成了手握大權的內閣大臣,時間過得太快了。

想當年自己在這個小小的考棚裡面,艱難的熬過了幾天的時間,想想都覺得真是不容易。

“是,我一定仔細的進行整改。”

方永良也是連忙說道。

“老王啊,這時間是過得真快啊,當年你我同期,算算時間都已經過去三十年了,歲月不饒人啊!”

劉晉笑着和王守仁回憶起當年一同參加科舉考試的事情來。

“是啊,都已經過去三十年了,不過我依然還記憶猶新,當初我就是在丙字23號考棚,就是這個考棚裡面考試的。”

王守仁也是笑着點點頭,隨即來到一處考棚說道。

“哈哈,那你運氣可不算太好啊,這裡離茅房可不算太遠,我當時的位置可是很不錯的。”

劉晉頓時就笑了起來。

“還好,還好,要是再過去幾個位置的話,我估計我可能就要名落孫山了。”

王守仁也是笑了。

旁邊的方永良以及禮部的官員也是仔細的聽着。

腦海中也都在回憶自己當年參加科舉考試時的場景了,當然和眼前的這兩位自然是沒有任何的可比性。

自己都已經一把年紀了才做到了尚書的位置,估計着也幹不了多久了,可是眼前的這兩位呢,不僅僅早早的就位極人臣,關鍵是年級都還很年輕。

王守仁明年才六十歲,劉晉這也纔剛剛四十九歲,人比人氣死人啊。

還有劉晉和王守仁他們那年弘治十二年的科舉考試那也是出了很多的名人,像眼前的劉晉和王守仁就是最有名的。

當年劉晉是狀元,王守仁是榜眼,現在劉晉是內閣首輔,王守仁是次輔,兩人都非常的受天子的重視和信任,又都是才華橫溢,經世治國之能臣,早已經名滿大明瞭。

除了這兩人之外,弘治十二年科舉考試出身的人現在很多都已經做到了中高層的位置了,像天津府的府尹豐熙現在都已經是三品大員了,未來有機會肯定是能夠進六部尚書侍郎的。

還有遼東省的倫文敘,當年是探花,現在也已經是正三品的封疆大吏了,此外還要香港總督唐伯虎,正四品的官員,據說很快就要升三品了。

另外還有河中省的布政使劉龍,那也是三品的封疆大吏了,可以說弘治十二年科舉考試的那一代被後面的這些學子們稱爲黃金一代。

因爲這一代的考生當中出了太多、太多的牛人了。

並且隨着老一輩的人陸續的退下去,他們那一代的人正在快速的不斷涌現出來,成爲大明朝廷的頂樑柱。

當然這也跟劉晉和王守仁有着很大的關係,他們兩個掌握着大權,這自己同期的好友,自然是會多有提攜,只要幹出業績,提拔那是少不了的。

劉晉和王守仁逛完了貢院也是來到皇宮向正德皇帝彙報起來。

“陛下,臣剛剛視察貢院,這貢院和幾十年前完全沒有任何的區別,現如今我大明蒸蒸日上,日新月異,氣象萬千。”

“這科舉考試又關係着我大明的江山社稷,黎明百姓的福祉,臣以爲也是應該適當的進行一些改革,不僅僅是貢院這邊要進行一些改變,在科舉考試的內容上也應該進行一些改革。”

尚書房內,劉晉也是向朱厚照進言道。

“哦?”

“怎麼改?”

朱厚照一聽,頓時就來興趣了。

這是自己登基以來第一次舉辦科舉考試,朱厚照很重視,也是希望能夠有一些新的變化和改變。

“首先就是貢院這邊,臣以爲要增設電燈,電燈更亮,使用起來也更加的方便,其次就是對貢院的茅廁改一改,改的更衛生,以免影響周圍的考棚。”

“還有就是要增加開水房,這考試的時候已經是寒冬十月了,天氣非常的寒冷,如果喝冷水的話對考生的身體不好,增加開水房也可以讓考生喝上熱水。”

劉晉也是詳細的將自己一些覺得要改的地方說了出來。

“嗯!”

“你說的有道理,我們大明在快速的發展,日新月異,這貢院的考棚也確實是該與時俱進,進行一些改變了。”

“就按照你說的去做。”

朱厚照聽完也是點點頭同意了,他也是去過貢院的,知道貢院的條件極其的簡陋,考生考試的時候要在裡面一連待幾天的時間,那日子絕對不好受。

現在適當的進行一些改變,那也是與時俱進,也是爲了考生着想。

“其次,在考試內容上,臣以爲應該向新學進行學習,增加一門新學的內容,內容包括數學,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等內容在裡面,並且將這門新學考試的地位提高。”

劉晉想了想又提議道。

到了現在,劉晉覺得也是時候對傳統的科舉考試內容進行改革了,死記硬背,斷章摘句的科舉考試只會束縛人的思想,束縛才能之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毫無用處。

必須要增加新學的內容,讓新學逐漸的慢慢取代舊學,成爲大明的主流,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促進大明帝國的進步和發展。

新學發展到了現在,它不能始終流離於權利中心之外,長期下去,必然會產生巨大的問題和矛盾,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資產階級革命,推翻舊有的一切了。

當然在劉晉看來,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放思想,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的推動大明的科技進步和社會進步,確立大明帝國無敵於天下的根基。

第301章,免費建第942章,加強集權第1312章,大明生育健康計劃第518章,殺第1387章,愈演愈烈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235章,爭相辦水泥廠第2103章,弘治皇帝病重第101章,萌芽第659章,摩加迪沙的特產第1873章,石見銀山第1541章,給他們發錢也是可以促進消費的第1016章,都在等消息第223章,天降祥瑞第1946章,農業社會的財富增加和積累第2195章,家大業大也架不住兒子多啊第279章,刷題大法第1791章,大明各地的規劃第1544章,福禍相依第2067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2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159章,暈船第1918章,這就要當爺爺了?第2186章,春運時節第557章,中轉點第470章,堅決不能去當兵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1039章,你以爲你們是大明?第40章,恩師在上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565章,淞滬買地第2216章,老來得子第1329章,朱厚照是個人才第2139章,歐洲大戰第1330章,張皇后生了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1310章,看誰先急第1421章,扣帽子誰不會啊第151章,天津第1822章,不依不饒第414章,魔神第2182章,退休的想法第99章,喜滋滋第1403章,掃路匪惡霸,打擊黑店第703章,象林布政使司第1594章,你會如何選擇?第1257章,大西安第1537章,無解的陽謀第2152章,電話第407章,大明必勝第353章,不算不知道第482章,怕他們不來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1407章,官府改革第1330章,張皇后生了第1784章,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279章,刷題大法第770章,蒸汽收割機第1573章,運河開通,日進萬金第1200章,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第1004章,牛痘預防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1523章,最根深蒂固的問題第1851章 ,黃金洲的趣聞第577章,真好吃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881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上)第360章,敗家子第1623章,反倒是移民出去的過的更好了第1733章,汽車的速度第1090章,坑人我可是專業的第390章,獎懲第2118章,劉姥姥進大觀園2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1191章,又爭起來了第2100章,想要武器就拿羊毛來換第1195章,五年鐵路規劃第1111章,躁動的探險家們第490章,石見銀礦第543章,出使乃蠻部第688章,連文官們也變了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1143章,王爺可別後悔啊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626章,大明藩屬國條約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774章,西洋聯合商行獻寶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249章,銷售宣傳第647章,關於大明海軍的構想(加餐)第2022章,以權謀私的政策第160章,拖網捕魚第1282章,激動的朝鮮和倭國第2110章,要多養羊纔有錢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689章,朝鮮、倭國武士
第301章,免費建第942章,加強集權第1312章,大明生育健康計劃第518章,殺第1387章,愈演愈烈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235章,爭相辦水泥廠第2103章,弘治皇帝病重第101章,萌芽第659章,摩加迪沙的特產第1873章,石見銀山第1541章,給他們發錢也是可以促進消費的第1016章,都在等消息第223章,天降祥瑞第1946章,農業社會的財富增加和積累第2195章,家大業大也架不住兒子多啊第279章,刷題大法第1791章,大明各地的規劃第1544章,福禍相依第2067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2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159章,暈船第1918章,這就要當爺爺了?第2186章,春運時節第557章,中轉點第470章,堅決不能去當兵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1039章,你以爲你們是大明?第40章,恩師在上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565章,淞滬買地第2216章,老來得子第1329章,朱厚照是個人才第2139章,歐洲大戰第1330章,張皇后生了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1310章,看誰先急第1421章,扣帽子誰不會啊第151章,天津第1822章,不依不饒第414章,魔神第2182章,退休的想法第99章,喜滋滋第1403章,掃路匪惡霸,打擊黑店第703章,象林布政使司第1594章,你會如何選擇?第1257章,大西安第1537章,無解的陽謀第2152章,電話第407章,大明必勝第353章,不算不知道第482章,怕他們不來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1407章,官府改革第1330章,張皇后生了第1784章,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279章,刷題大法第770章,蒸汽收割機第1573章,運河開通,日進萬金第1200章,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第1004章,牛痘預防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1523章,最根深蒂固的問題第1851章 ,黃金洲的趣聞第577章,真好吃第2071章,提高大明人均壽命20年第881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上)第360章,敗家子第1623章,反倒是移民出去的過的更好了第1733章,汽車的速度第1090章,坑人我可是專業的第390章,獎懲第2118章,劉姥姥進大觀園2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1191章,又爭起來了第2100章,想要武器就拿羊毛來換第1195章,五年鐵路規劃第1111章,躁動的探險家們第490章,石見銀礦第543章,出使乃蠻部第688章,連文官們也變了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1143章,王爺可別後悔啊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626章,大明藩屬國條約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774章,西洋聯合商行獻寶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249章,銷售宣傳第647章,關於大明海軍的構想(加餐)第2022章,以權謀私的政策第160章,拖網捕魚第1282章,激動的朝鮮和倭國第2110章,要多養羊纔有錢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689章,朝鮮、倭國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