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3章,寶島琉球

琉球城,劉遠陪着弘治皇帝漫步於琉球城的街道上面。

算下來,自己是第二次來琉球城了,上一次來還是率領大軍橫掃南洋諸國的時候,回京的時候路過琉球城在這裡短暫的停留了一下。

依稀還記得,當時的琉球城還並不算大,僅僅只是一個小縣城的規模, 然而如今的琉球城,規模已經很大了,隱隱間有一座大城的氣勢。

道路上的人很多,非常的繁華而忙碌,兩邊的街道商店林立,琳琅滿目的商品也是看的人眼花繚亂。

“這琉球城規模可真不小啊。”

“這竟然是短短十幾年時間發展、建起來的城市。”

弘治皇帝饒有興趣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關於寶島琉球,以前的時候弘治皇帝根本就沒有在意, 因爲在弘治十三年之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之地, 人煙罕至、瘴氣橫生,蠻夷出沒的地方。

當時大明朝廷甚至於都沒有在這裡設置任何的縣衙、州府之類的,但隨着劉晉率先命人在這裡建立起琉球城,開始在琉球這裡發展種植園經濟,依靠蔗糖的可觀收益以及寶島琉球的肥沃土地、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吸引了數以百萬的人移民到這裡。

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寶島琉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

由原先的荒蕪之地、瘴氣橫生、蠻夷出沒的地方變成了如此人口衆多、經濟增長快速,種植園經濟、造船業、農業發達的地區。

因爲其獨特的自然條件,縱然是在冬天的時候,這裡的氣溫也很少會低於零度,在南部的地區,甚至於全年的氣溫都非常高,故而寶島琉球現在不僅僅是大明的糖庫,更是大明的蔬菜、水果倉。

每到秋冬季節的時候,一船船從琉球出發的貨船, 滿載着各種各樣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前往大明的京津地區。

不同於溫室大棚裡面種植出來的蔬菜,寶島琉球的蔬菜水果以高品質著稱, 在京津地區是非常暢銷的, 是權貴、有錢人的最愛。

“陛下,琉球城現在的常住人口都已經超過五十萬了,並且琉球城這裡的孩童比例是極高的,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孩童。”

“等到這些孩童們長大之後,琉球城這裡的人口還會迅速的增長。”

劉晉連忙笑着說道。

“是嘛~”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就高興的笑起來。

這個時代對生育是極其重視的,有人就有一切,從上至下都是這樣認爲的。

“走,出城看看,感覺我大明的每一個城市都差不多。”

弘治皇帝看了一會,頓時就覺得沒有什麼意思,大明的城市都差不多,特別是這些新興起來的城市,無論是規劃還是建築風格等等,幾乎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

坐上汽車就往琉球城外走去,出了城市的範圍,映入眼簾的是一眼看不到盡頭的甘蔗田。

“停車~停車~”

弘治皇帝連忙喊道,車子很快就靠邊停了下來。

弘治皇帝好奇的看着眼前連綿不絕, 龐大無比的甘蔗田。

“這些是什麼東西?”

弘治皇帝還從來沒有看過甘蔗, 所以甘蔗就在面前,他竟然不認識。

“陛下,這個就是甘蔗,蔗糖就是用這個甘蔗來熬製的。”

劉晉連忙回道。

“這個就是甘蔗啊?”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就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蔗糖吃了不知道多少,這還是第一次看到甘蔗竟然是長這個模樣。

“弄一根甘蔗上來。”

劉晉對着身邊的侍衛吩咐道,很快,一根甘蔗遞送到了劉晉的手上,劉晉又命人砍成數段,削掉皮,洗乾淨,遞一根給弘治皇帝說道:“陛下,嚐嚐這個甘蔗,這琉球的甘蔗最甜了,含量是最高的。”

“這個甘蔗汁清涼解渴,也是極爲不錯的,就是咬起來有點費牙齒。”

劉晉一邊說也是一邊啃起甘蔗來。

弘治皇帝學着劉晉的樣子啃起甘蔗來,剛吃第一口就點點說道:“還真的是很甜,就是太硬了,咬起來費勁。”

“哈哈,這甘蔗就是如此。”

“現在一般都是使用機器來榨汁,然後不斷的用火去熬製,最終就可以得到紅糖、白糖等產品。”

劉晉也是笑了起來。

這弘治皇帝和內閣首輔大臣一起啃甘蔗的樣子要是被朝中的那些迂腐大臣們給知道了,估計着劉晉肯定是少不了又要被人給彈劾一番了。

“原來如此。”

弘治啃着甘蔗點頭,這種在路邊啃甘蔗的方式,似乎好像還是蠻不錯的,幸運的是帶的劉晉,出來,如果帶的是其它的迂腐大臣估計着自己肯定是要被說一頓的。

什麼天子應該要注意的自己禮儀什麼的,一大堆,巴拉巴拉的沒完沒了。

坐上汽車沿着寬敞的水泥馬路繼續隨意的在寶島上行駛,道路的兩邊是連綿不絕的甘蔗林,規模極其的龐大。

琉球是大明的糖庫,這個可不是開玩笑的。

儘管現在糖的價格已經下跌了很多、很多,早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屬,種植甘蔗的收益比起以前來下降了很多、很多。

但是這裡的人依然還在種植甘蔗,也已經習慣了種植甘蔗,甘蔗依然是這裡的重要作物。

等到離琉球城有些距離之後,除了大量的甘蔗林之外,開始出現大量的蔬菜水果區域,這些區域的特點就是連綿一大片的區域,全部都是種植的蔬菜和水果。

弘治皇帝再次讓人停下了車,來到了田間地頭,看着眼前一大片的菜地,菜地裡面種植了大量的包菜、蘿蔔、洋蔥等等蔬菜,規模很大,整個一大片的區域都是蔬菜。

同時也能夠看到有人在田間地頭忙碌着,有四輪馬車停泊在旁邊,正在一筐筐的往四輪馬車上面搬運收穫的蔬菜。

“走,走,找人聊聊去。”

弘治皇帝看到這一幕,頓時就來興趣了,連忙往哪裡走去。

楊大郎一家原本正在忙着收穫蔬菜,現在是秋天了,很快就要入冬了,正是蔬菜開始收穫的季節,也是蔬菜價格最高的時候,所有的這些蔬菜全部都是要運往京津地區銷售。

但很快就注意到了往這邊走過來的弘治皇帝、劉晉等人,頓時也是好奇的看了起來。

“這些人是什麼人啊?”

“難道也是來收菜的嗎?”

“這開了那麼多的小汽車,還有幾輛大貨車的。”

楊大郎很是好奇。

“老鄉,收成怎麼樣啊?”

弘治皇帝滿臉笑容的和楊大郎等人打招呼。

“今年的收成還是很不錯的。”

楊大郎仔細的看看眼前的弘治皇帝和劉晉等人,這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的人,也是笑着回道。

“是吧,你這裡都種了些什麼菜啊?”

弘治皇帝看着一筐筐的蔬菜,也是笑着問道。

“那可多了,包菜、蘿蔔、西藍花、洋蔥、黃瓜、土豆、大豆、芹菜、蔥薑蒜之類的,有幾十個品種嘞。”

楊大郎回道,聽弘治皇帝的口音就知道這些人應該是來京津地區了。

“這個包菜能夠賣多少錢一斤?”

弘治皇帝直點頭,隨即拿起一個包菜仔細的掂量、掂量,還挺重的。

“我們的這些菜啊全部都是賣到京津地區去的,所以價格還是不錯的。”

“這個包菜能夠賣到2文錢一斤,這個蘿蔔能夠賣3文錢,西藍花也是3文錢,洋蔥和土豆就便宜了,一文錢一斤,姜蔥蒜之類的也可以賣3文錢一斤。”

楊大郎笑着回道。

“那可以啊,看你這一畝地豈不是可以賣出幾兩銀子啊。”

弘治皇帝一聽,略微算了算,也是說道。

“哈哈,還行,還行~”

楊大郎頓時就高興的直點頭。

他原本是福建泉州人,是第一批來到琉球城這邊的人,參與過建設琉球城,在這裡已經十多年的歷史了。

從最初給琉球糖業這邊做事,到後來有了大片的自己土地之後就開始自己種植甘蔗,接着甘蔗價格下跌之後又開始嘗試來種植蔬菜和水果。

收益那是相當不錯,在以前還沒有大棚蔬菜的時候,琉球這邊的蔬菜水果價格更高,收益更加不錯。

這算下來,全家一年種蔬菜、水果也能夠賣出上千兩的銀子,收益是相當不錯的,小日子也是過的非常富足。

“你們的蔬菜都還會打上自己的標籤啊?”

劉晉也是一直看着,當看到筐子上面竟然還貼着琉球蔬菜的標籤時也是好奇的問道。

“那是當然要貼的。”

“現在種蔬菜和水果的地方多了,像瓊州、交趾、象林、南洋等地都有種蔬菜水果的,但是這些地方的品質是比如我們琉球的,故而會冒充我們琉球的蔬菜和水果。”

“我們爲了區分,也是專門請人設計和製造了這個標籤,只有我們琉球這邊的蔬菜和水果才能夠貼上這樣的標籤,也只有貼上這個標籤了,我們的價格纔可以賣得出去。”

楊大郎理所當然的點頭回道。

“原來如此~”

劉晉聽完,頓時就明白了,感情着現在的競爭是越來越激烈了啊。

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1559章,老王家的午飯第1000章,在大明只有皇權第1658章,錢流通的重要性第1030章,絕美之地第2062章,世紀婚禮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684章,航海日記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1178章,大明人會魔法?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1015章,特殊的禮物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680章,用黃金和白銀來贖罪第1881章,黑色的黃金第1705章,一人來,百人回第306章,開爐第549章,索圖的野心第28章,京師第975章,商人的天堂第200章,災荒不可怕第442章,大明上下都不淡定了第1642章,思想和個性的解放第489章,火鍋配辣椒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2016章,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第1676章,試點改制第245章,休整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2006章,突然的變故第798章,朝野上下都很急第2057章,死的說成活的第995章,倫敦條約第604章,不只是黃金第105章,成了全村人的焦點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476章,忠誠和榮譽第1737章,榆林石油第449章,甘蔗大豐收第402章,報紙的真正作用第228章,都是替死鬼第1727章,南非殖民地的成功第517章,炮轟馬尼拉第2031章,原來都已經被綁在資本的列車上了第1247章,婆羅門的無奈第1147章,多方戰爭第1074章,恩情易忘,耳光纔會讓人牢記第1744章,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第951章,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595章,大明第一屆足球比賽第147章,忽悠哈西姆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646章,必須爭第532章,淞滬第209章,羣臣激憤第1093章,我想回家第1301章,思想觀念的束縛第501章,炮轟兵庫之津第471章,徵兵進行時第1383章,大明版的牛頓?第579章,遼東的重要性第1865章,你祖上十八代都是農民第1663章,流年不順第504章,無情屠戮第502章,一把利刃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365章,對方的弱點第1560章,多納妾多生孩子第289章,這下難辦了第892章,爛到骨子裡的太醫院第1417章,江南征稅難第158章,狼行千里吃肉第84章,先洗澡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520章,都該殺第810章,炮轟安樂城第1426章,恐慌的江南士族第144章,京城最亮第373章,天津聚會第1172章,後悔的寧王第249章,銷售宣傳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1175章,都覺得被侮辱了第123章,人一定要拼,要去搏第897章,全民皆武第737章,就回本了?第1017章,開花彈的威力第1183章,全球第一條鐵路第581章,前往遼東第1236章,不堪一擊第109章,過完年都十八了第1099章,又是一個豐收年第1856章,勤儉忠厚傳家第1107章,這是蘿蔔?第2200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第142章,開業第1201章,天才朱厚照第1842章,大山裡的躁動2第1225章,胡獻的野心
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1559章,老王家的午飯第1000章,在大明只有皇權第1658章,錢流通的重要性第1030章,絕美之地第2062章,世紀婚禮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684章,航海日記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1178章,大明人會魔法?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1015章,特殊的禮物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680章,用黃金和白銀來贖罪第1881章,黑色的黃金第1705章,一人來,百人回第306章,開爐第549章,索圖的野心第28章,京師第975章,商人的天堂第200章,災荒不可怕第442章,大明上下都不淡定了第1642章,思想和個性的解放第489章,火鍋配辣椒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2016章,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第1676章,試點改制第245章,休整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2006章,突然的變故第798章,朝野上下都很急第2057章,死的說成活的第995章,倫敦條約第604章,不只是黃金第105章,成了全村人的焦點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476章,忠誠和榮譽第1737章,榆林石油第449章,甘蔗大豐收第402章,報紙的真正作用第228章,都是替死鬼第1727章,南非殖民地的成功第517章,炮轟馬尼拉第2031章,原來都已經被綁在資本的列車上了第1247章,婆羅門的無奈第1147章,多方戰爭第1074章,恩情易忘,耳光纔會讓人牢記第1744章,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第951章,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595章,大明第一屆足球比賽第147章,忽悠哈西姆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646章,必須爭第532章,淞滬第209章,羣臣激憤第1093章,我想回家第1301章,思想觀念的束縛第501章,炮轟兵庫之津第471章,徵兵進行時第1383章,大明版的牛頓?第579章,遼東的重要性第1865章,你祖上十八代都是農民第1663章,流年不順第504章,無情屠戮第502章,一把利刃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365章,對方的弱點第1560章,多納妾多生孩子第289章,這下難辦了第892章,爛到骨子裡的太醫院第1417章,江南征稅難第158章,狼行千里吃肉第84章,先洗澡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520章,都該殺第810章,炮轟安樂城第1426章,恐慌的江南士族第144章,京城最亮第373章,天津聚會第1172章,後悔的寧王第249章,銷售宣傳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1175章,都覺得被侮辱了第123章,人一定要拼,要去搏第897章,全民皆武第737章,就回本了?第1017章,開花彈的威力第1183章,全球第一條鐵路第581章,前往遼東第1236章,不堪一擊第109章,過完年都十八了第1099章,又是一個豐收年第1856章,勤儉忠厚傳家第1107章,這是蘿蔔?第2200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第142章,開業第1201章,天才朱厚照第1842章,大山裡的躁動2第1225章,胡獻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