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章,回家種紅薯

雖然你劉晉是吏部尚書,號稱天官,掌管天下官員的升遷考覈任免,但那只是對四品一下的官員,對於像南直隸布政使馮時庸這樣的二品官員來說,級別都和劉晉已經差不多了,劉晉根本就沒有任免權。

劉晉是拿馮時庸沒有任何辦法的。

再者馮時庸已經六十多歲了,在官場混跡多年,門生故吏等等之類都不知道有多少,別的不說,就眼前這些大明朝的重臣,還不知道有多少和馮時庸沾親帶故的。

馮時庸即便是不鳥你劉晉,你又能夠拿他怎麼辦?

大家都看着劉晉,都等着看劉晉的笑話。

“我身爲朝廷的吏部尚書,替天子選才任能,賢能者自然是要多加的提拔任用,對於想你這樣的碌碌無爲又不思進取、尸位素餐的官員,自然是給予罷免。”

“南直隸千萬百姓都在等着一個有作爲的官員帶領他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而你呢,身受皇恩,身系重任,卻是毫無作爲,對南直隸之事一問三不知,這樣的官員,對於南直隸、對於大明朝廷來說,都是危害。”

劉晉站起來,看着馮時庸這個老頭子,義正言辭的說道。

接着一轉身對着弘治皇帝說道:“陛下,臣懇請罷免南直隸布政使馮時庸,理由是他尸位素餐,毫無作爲,對南直隸之事一問三不知,上對不起陛下重託,下對不起南直隸千萬黎民百姓。”

見劉晉直接向弘治皇帝這邊請求罷免馮時庸,在場的衆人頓時就忍不住倒吸一口氣。

吏部尚書是不能直接任免四品以上的官員,對於南直隸布政使這樣的封疆大吏更是沒有什麼任免權。

一般對於四品以上官員的任免都是先和內閣這邊商量,商量完畢之後再彙報給天子,天子從選定的幾個人選當中選一個。

但是如果當吏部尚書覺得某個高級別官員不作爲的時候,吏部尚書正式向皇帝提出罷免的話,基本上都是會通過的。

不僅僅皇帝會通過,而且內閣這邊也都會通過,因爲吏部尚書的面子還是要給的,要維護天官的威嚴,如此纔可以掌管好天下的官員。

當然,吏部尚書一般是不會如此去做的,也很少有官員會逼的吏部尚書去直接向天子申請罷免自己,畢竟吏部尚書的權力擺在哪裡。

現在劉晉直接向弘治皇帝提出罷免馮時庸,這基本上意味着馮時庸絕對是要回家種紅薯了,甚至於連去南京養老都不可能了。

“你~”

聽到劉晉的話,馮時庸一下子就氣的說不出話來,指着劉晉,氣的喘不過氣。

想他馮時庸,成化朝的進士,做了三十多年的官,這才一步步好不容易做到了南直隸布政使這位置,成爲一方封疆大吏,正是人生得意須盡歡之時,甚至於還想着未來是不是有可能可以再進一步。

可是,誰能夠想到,這個劉晉竟然如此的剛硬,直接向弘治皇帝申請罷免自己。

劉晉可是弘治皇帝身邊的紅人,年紀輕輕就已經位極人臣,一向深受弘治皇帝信任,他這一開口,自己鐵定是要回家種紅薯了。

即便是朝中有很多自己的故交好友、門生故吏、同門、同鄉等等,可是他們敢替自己出聲嗎?

想到自己真的要回家養老,馮時庸都氣的喘不過氣來。

至於下面的這些官員,一個個吃驚不已,接着紛紛看向弘治皇帝。

有的心裡面暗自慶幸,幸虧不是自己和劉晉懟上來了,還有的心裡面罵這個馮時庸是傻叉,都什麼年代了。

弘治皇帝和朝廷這邊三令五申的事情,上面諸多大佬做出決定的政策,他竟然還來反對,關鍵是在自己的位置上面,他竟然對南直隸的情況什麼都不清楚,被罷免了也是活該。

還有的人則是已經在思索起來,自己是不是該找人走動、走動,南直隸布政使這個位置可是一個肥差,而且江南煙花之地,遠不是其它地方能夠相比的。

很多海外任職的總督、巡撫、布政使等等都眼巴巴的想要調回大明本土這邊來任職呢。

“唉,這個馮時庸~”

劉健看了看馮時庸,忍不住直搖頭,這個馮時庸還是河南人,和劉健是同鄉,以前還拜在自己門下,也算是自己的門生了,他能夠做到南直隸布政使這個位置,跟劉健的提拔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但誰知道這個馮時庸在南直隸布政使這個位置上竟然做的如此糟糕。

北直隸布政使左龍雖然做的不咋滴,但是好對自己北直隸的情況很清楚,也是修了很多的馬路,算是一筆政績,雖然不能提拔,但好歹能夠在天子這裡說的過去,有個交代。

可是你這個馮時庸呢,一問三不知,企圖用華麗辭藻來應付這個述職大會,你當天子和當朝的這些大臣都是傻子?

龍椅上,弘治皇帝面色嚴峻,他也是在思索很多的問題。

他想起來了以前,在以前的時候,朝廷之中大部分的官員都和這個馮時庸差不多,甚至於遠不如這個馮時庸。

當官就是翹着二郎腿當自己官老爺,對於自己管轄範圍內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一問三不知,有的多少人口、一年可以收多少稅、老百姓的收入如何?

爲官一任的時候,有沒有替老百姓做些好事,做些實事?

以前的那些官員大部分都是隻會動嘴巴,說話一個比一個漂亮,寫的文章一個比一個精美,可是在處理國家大事上面,卻是沒有幾個有真才實學的。

朝廷被外族入侵,軍隊軍備廢弛,缺乏訓練,老弱病殘,不堪一擊,年年被北方的韃靼侵略、劫掠,卻是隻能夠守城池,以至於很多時候,韃靼人野心勃勃,直逼京師,揚言要再次入住中原、

連東南沿海的倭寇都變的越來越猖獗,可是卻始終找不出一個有用之人來剿滅這些倭寇。

還有稅收問題,偌大一個大明朝廷,一年只能夠收到區區不到三百萬兩銀子,國庫都能夠餓死老鼠,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自己想要乾點事情,這些官員最擅長的就是告訴你沒錢,要辦事從陛下您的內帑出錢吧,以至於自己當了十年的皇帝,可以說什麼事情都沒有做成。

歸根結底來說就是像馮時庸這樣的官員太多了,他們碌碌無爲,尸位素餐,所思所想不是爲君王分憂,爲百姓某福祉。

這個馮時庸身爲南直隸布政使,竟然對南直隸這邊的情況一問三不知,什麼都不知道,真不知道他是怎麼當這個布政使的。

南直隸江南富庶之地,以前一直以來都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然而現在卻是被北直隸給超越,並且差距越拉越大,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爲南直隸這邊有太多、太多馮時庸這樣的官員了。

“準了~”

弘治皇帝輕輕的吐出兩個字。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馮時庸頓時一下子就癱倒下來。

辛辛苦苦幾十年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好不容易成爲了二品的封疆大吏,現在卻是被一句話就給免了。

他實在是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更加關鍵的是,他覺得自己一直以來都沒有做錯什麼的。

他只是按照一直以來做官的傳統和風格去做事,甚至於,他覺得自己還是一個清官,兩袖清風,又非常重視培育人才,在南直隸爲官的時候,非常重視科舉考試,和很多本地的士紳等等一同籌辦了諸多的私塾、書院等等。

他覺得自己勸課農桑,輕徭薄賦的理念是對的,因爲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朝廷就應該少徵稅,更不應該成立稅務衙門,任用稅務捕快來強行徵收老百姓的稅收,這是在搶奪民財,是不對的。

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可是到頭來卻是換來了一個這樣的結果。

他不服!

“陛下,臣覺得我並沒有做錯什麼。”

“自古以來都講究輕徭薄賦,勸課農桑,與民休養的政策,朝廷成立稅務衙門,強制徵稅,這本身就是不對的,這是在搜刮民脂民膏。”

“我沒有錯,我爲官清廉,兩袖清風,我無法接受這一切。”

馮時庸看着弘治皇帝和劉晉,非常大聲的說道。

他不服氣啊,氣的半死,鬍子都氣歪了。

“朝廷爲什麼要成立稅務衙門,強制徵稅,你這個南直隸布政使難道會不清楚?”

“以前的時候,朝廷一年的稅銀不過三百萬兩,連官員的俸祿都有些難以支撐下去,朝廷拿什麼來建設強大的軍隊,又拿什麼來建設國家?”

“遇到災荒之年,便立即餓殍遍野、烽火四起,外族連年入侵,劫掠我邊民,甚至於揚言還要再次入住中原。”

“朝廷窮的要死,可是江南等地各地的士紳、商人卻富的流油,他們在花船上可以一擲千金,卻是連一文錢都不願意繳納給朝廷。”

“成立稅務衙門只不過是要收取朝廷本就該收取的稅收,你卻在這裡說是搜刮民脂民膏,彎曲事實,妄議朝政,虧你還是二品的大員,連這都無法理解。”

“來啊,革去功名,罷免職務,回家種紅薯去吧。”

弘治皇帝看着馮時庸,雙目睜開。

他比馮時庸還要更氣,這就是朝廷的封疆大吏?

這就是朝廷的重臣?

堂堂二品官員,對於朝廷的政令竟然一點理解都沒有,朝廷成立稅務衙門、強制徵稅只不過是收了該收的稅,到了他這裡竟然成了搜刮民脂民膏,這將弘治皇帝給氣的半死。

本來只是想要罷免下你的官員,給你保留功名和品級,還能夠回家好好的養老,這一氣之下,連功名什麼的一起收了。

第1344章,都是送菜的第454章,楊大郎回家第1099章,又是一個豐收年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1954章,佛帝第1119章,地中海最大的生意第373章,天津聚會第894章,崩潰的朱厚照第2077章,飢寒肆虐的歐洲1第1437章,西班牙人的謀劃第1458章,聽雨軒詩會第1209章,大明的新年第194章,爲國爲民當開海禁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1556章,民以食爲天第1507章,大明股市第926章,南洋的奴隸第1385章,儒生的衝擊第1597章,大明已經全面領先世界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1991章,仗着皇親國戚欺負人的興王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1139章,不要也罷第1079章,製造計算時間的機器第403章,你看報紙了嗎?第515章,抵達呂宋第1459章,鄙視鏈第1154章,大明圖謀整個埃及?第61章,製造蜂窩煤第1608章,中亞大牧業第1402章,凌遲處死第59章,人挪活,樹挪死第959章,劉晉的後門不通第1228章,商討第558章,大明魚溪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1747章,波斯灣油田第1730章,第一輛客車第1066章,殺雞儆猴第1511章,你們種橡膠,我挖石油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704章,西班牙第833章,果阿的蜀王第1428章,坎蘇二世的野心第664章,首先要有法可依第431章,人頭滾滾第1837章,天之崖澳洲第5章,煮鹽第643章,銀子多了也發愁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1324章,知府算個錘子第499章,開炮就完事了第1851章 ,黃金洲的趣聞第1573章,運河開通,日進萬金第286章,一門三舉人第1701章,以後也可以當狗大戶了第1787章,愚公移山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1669章,大明的造船業第1471章,攻訐劉晉~第1221章,那叫一個後悔第1701章,以後也可以當狗大戶了第901章,大明的反擊第794章,融合第463章,萬惡的房地產第791章,弘治皇帝一定是故意的第1920章,陳彼得家第295章,再次啓程第109章,過完年都十八了第1831章,淞滬奇蹟第833章,果阿的蜀王第1850章 ,繁榮的蓬萊城第407章,大明必勝第1708章,一切圍繞大明之根本利益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1352章,驅狼吞虎第2210章,民族意識的真正覺醒第139章,這一千兩花的值第1031章,不急再等等第1531章,招工難第1003章,瘟疫國度第600章,都成了球迷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1660章,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745章,着急也沒用第1063章,當場揭穿第2090章,歐洲的有識之士第550章,勸說第1209章,大明的新年第307章,流淌的黃金第100章,去京城第1727章,南非殖民地的成功第1671章,家鄉的味道第374章,南洋航線的難點第959章,劉晉的後門不通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840章,不一樣的教育第23章,狼吞虎嚥第417章,雄鷹隕落(上)
第1344章,都是送菜的第454章,楊大郎回家第1099章,又是一個豐收年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1954章,佛帝第1119章,地中海最大的生意第373章,天津聚會第894章,崩潰的朱厚照第2077章,飢寒肆虐的歐洲1第1437章,西班牙人的謀劃第1458章,聽雨軒詩會第1209章,大明的新年第194章,爲國爲民當開海禁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1556章,民以食爲天第1507章,大明股市第926章,南洋的奴隸第1385章,儒生的衝擊第1597章,大明已經全面領先世界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1991章,仗着皇親國戚欺負人的興王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1139章,不要也罷第1079章,製造計算時間的機器第403章,你看報紙了嗎?第515章,抵達呂宋第1459章,鄙視鏈第1154章,大明圖謀整個埃及?第61章,製造蜂窩煤第1608章,中亞大牧業第1402章,凌遲處死第59章,人挪活,樹挪死第959章,劉晉的後門不通第1228章,商討第558章,大明魚溪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1747章,波斯灣油田第1730章,第一輛客車第1066章,殺雞儆猴第1511章,你們種橡膠,我挖石油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704章,西班牙第833章,果阿的蜀王第1428章,坎蘇二世的野心第664章,首先要有法可依第431章,人頭滾滾第1837章,天之崖澳洲第5章,煮鹽第643章,銀子多了也發愁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1324章,知府算個錘子第499章,開炮就完事了第1851章 ,黃金洲的趣聞第1573章,運河開通,日進萬金第286章,一門三舉人第1701章,以後也可以當狗大戶了第1787章,愚公移山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1669章,大明的造船業第1471章,攻訐劉晉~第1221章,那叫一個後悔第1701章,以後也可以當狗大戶了第901章,大明的反擊第794章,融合第463章,萬惡的房地產第791章,弘治皇帝一定是故意的第1920章,陳彼得家第295章,再次啓程第109章,過完年都十八了第1831章,淞滬奇蹟第833章,果阿的蜀王第1850章 ,繁榮的蓬萊城第407章,大明必勝第1708章,一切圍繞大明之根本利益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1352章,驅狼吞虎第2210章,民族意識的真正覺醒第139章,這一千兩花的值第1031章,不急再等等第1531章,招工難第1003章,瘟疫國度第600章,都成了球迷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1660章,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745章,着急也沒用第1063章,當場揭穿第2090章,歐洲的有識之士第550章,勸說第1209章,大明的新年第307章,流淌的黃金第100章,去京城第1727章,南非殖民地的成功第1671章,家鄉的味道第374章,南洋航線的難點第959章,劉晉的後門不通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840章,不一樣的教育第23章,狼吞虎嚥第417章,雄鷹隕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