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

在文契上按好手印,楊百歲小心的放在懷裡,拱了拱手趕緊離開了這裡,還要趕着去挑選大明三邊基建總局的骨幹。

朱舜拿起那份三弟子焦勖送來的報表,回到工業之城的侯府繼續看,明天去潮河邊的硫酸實驗室。

因爲經過焦勖和京師大學堂學子們一次又一次的實驗,終於實現硫酸的量產了。

硫酸的作用實在太多了,作爲化工之母可以用來造紙漂白,用來製作染料,也可以用來製備化肥中的硫酸銨。

產生大量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是製備無煙火藥的前提條件之一。

第二天。

朱舜帶着鐵塔漢子等幾名隨從來到了硫酸實驗室,京師大學堂的化工學子們還是像往常一樣,時間緊迫的跑來跑去。

年紀輕輕的就開始禿頂,有些化工學子問好的時候,牙齒酸掉了好幾顆。

好在有了橡膠和生漆製作的防化服,極大的緩解了硫酸對化工學子們的損害,這讓朱舜放心了不少。

朱舜穿戴一身橡膠生漆防化服來到院長公舍,得知焦勖不在這裡就讓一名化工學子帶着去硫酸工廠。

硫酸工廠位於下風河段,遠離村莊和縣城,儘量避免飄散的酸氣危害到大明百姓和耕牛。

距離硫酸工廠的還有三裡,搭建了一處涼棚,兩名殘疾軍士揹着燧發滑膛銃站在裡面,防止大明老百姓和牲畜靠近。

要不是私自設立關口違背大明律法,焦勖都準備讓人在東南西北各個方向設立一個關口了。

設立不了關口,只能讓殘疾軍士揹着燧發滑膛銃在這裡擋着。

朱舜經常在七個弟子的實驗室走動,兩名殘疾軍士認出了他,趕緊行了一個軍禮,一直目送朱舜踩着覆蓋一層積雪的土路消失。

自從洗煤廠成立以後,這些殘疾軍士們都能分到一些廉價的中煤,分不到也無妨,反正廉價到一分銀子一擔,基本上都能用的起。

朱舜路過涼棚的時候,掃了一眼兩名軍士,面色紅潤的穿着厚實棉布冬襖,身邊的火塘上方煮着熱水,對於焦勖的安排還算滿意。

走了沒多久就見到了硫酸工廠的高大水泥牆,走到硫酸工廠門口,守門的兩名殘疾軍士是硫酸實驗室的老人了也認識朱舜,趕緊行了軍禮。

朱舜點了點頭,走進門口的工作間拿了一套備用的防化服穿在身上,走進了空曠的硫酸工廠。

根據報表裡的介紹,實現硫酸量產化的製備方法叫做鉛室法,直接在經過硬化的地面進行製備,不需要修築車間。

硫酸工廠裡除了一些必要的倉庫和公舍,沒有一處車間,卻有很多比二層樓閣還要高大的建築。

有圓形大煙囪一樣的建築,也有四四方方的高大建築。

焦勖穿着防化服正站這些建築的旁邊,擡頭看向建築的頂端,檢測鉛室法的各種參數。

朱舜走到焦勖的旁邊,焦勖和京師大學堂化工學子們都沒發現,還在專心的記錄着各種參數。

朱舜沒去打造焦勖,擡頭看了過去,看着大明再次矗立的一種工業化傑作。

密封的高大圓形煙囪是脫硝塔,方形建築是鉛室。

鉛室法會分解出潮溼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混合氣體,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在這過程中生成的70%濃度稀硫酸也有很強的腐蝕性,必須要用一種防腐蝕材料。

以工業派在大明創造的現有工業化條件,最好用的只有鉛了,那些方形反應室就是用鉛建造,也是鉛室法名稱的由來。

在鉛室的反應過程中,二氧化硫的氧化和成酸反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硫酸霧,這是一種氣溶膠狀態的細微顆粒。

凝聚成液體的時間比較長,需要足夠的反應空間容納更多的硫酸霧,這樣才能提高生產效率。

反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必須要及時的散熱,爲了提高散熱效率就要增大鉛室的表面積。

所以鉛室修築的比較高大。

脫硝塔爲了給鉛室提供足夠的原料,修築的體積也是經過大量實驗得出的一個最佳體積。

脫硝塔和鉛室旁邊還修築了一座焚硫爐,三個建築全都是通過管道連接在一起。

一名化工學子走過去把硝石加入了焚硫爐內,進行熱分解,製備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混合氣體。

還有一名化工學子站在旁邊,盯着高溫計,觀測混合氣體的溫度。

朱舜站在遠處看着兩名化工學子靠的那麼近,幾乎就是貼着焚硫爐站着了,對於他們爲了大明科技進步無視化工危害的行爲,肅然起敬。

雖說他們是一羣年輕人,比朱舜的年紀小很多。

雖說他們是朱舜弟子的弟子,從朱舜這裡傳承的知識。

雖然他們的地位很低下,在官僚鄉紳眼裡只是一羣下賤的百姓孩子。

但他們不顧生命安危也要爲大明建立化工體系的風險精神,此時在朱舜心裡其實已經不比孫傳庭曹文詔等人差了。

只不過一個在戰場,一個在都不知道敵人是誰的戰場。

觀測溫度的化工學子每隔一盞茶時間,就報出一個溫度:“360,410,470,320........”

這麼高的溫度,這麼化學危險品,焦勖居然還敢帶着化工學子們站那麼近,幾乎是相當於拿命來填大明的化工體系。

不是建了,而是一個讓人感到頭皮發麻的形容,填。

一堆人命一堆人命的填進去。

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廠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五百三十四章 孔有德來嘗鐵絲網的威力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協同的開始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來水廠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
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廠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五百三十四章 孔有德來嘗鐵絲網的威力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協同的開始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來水廠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