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親征

剛剛受禪登基的楊官家要繼趙官家之後,要御駕親征了。似乎中原天子一個個都熱衷於親自領兵,揮師北伐,東京汴梁又熱鬧起來,到處都是一副備戰的忙亂喧囂。

趙匡胤十年封樁,積蓄之厚實在是非同小可,前番趙光義北伐,用的是閃電戰術,推進的快,敗的也快,兵馬折損了近三分之一,糧秣甲帳的損失倒是不大,所以積蓄足可支撐再發動一次全國性的大戰,東京城內外,南來北往車馬成羣,到處可見威武剽悍的軍隊來來去去,再不然就是趕着驢馬輸運糧秣輜重的大隊役夫。

與往昔不同的是,在大隊的步卒匆匆來去的時候,時常會有千百匹戰馬爲一隊的騎兵隊伍鐵蹄踏踏,一陣風兒似的從他們身邊捲過,宋軍原本的配置中可沒有數量這麼大的騎兵,這是楊浩的西夏兵,原本宋軍步兵天下無敵,遠攻至幽州城下,殺得遼國六路援軍丟盔卸甲,只是機動力不足,無法對敵方敗兵進行有效殺傷,擴大戰果;無法掌握戰局主動,攻敵必救,牽着敵人的鼻子走。

如今突然增加了這麼多訓練有素的騎兵,我們的優勢敵人沒有,敵人的優勢我們也具備,再一次北伐結果如何,還真的令人期待,儘管剛剛經過一場大敗,至少士子文人們對這一仗是抱着相當樂觀的態度的,大街小巷,勾欄酒肆,常可以聽到他們評估官家御駕親征的勝算。當然,如果這一仗還是敗了,恐怕對中原最沉重的打擊不是物質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從此中原人將患上恐遼症,相當長的時間裡,怕是沒有膽量再對北朝用兵了。

汴河上,也是船隻往來晝夜不歇,汴河四幫在趙光義的嚴厲打擊下煙消雲散,成立了隸屬於官方的漕運隊伍,而唐家不惜血本全力支持,更是投入了大量新建的戰艦和運輸船,足以保證南糧北運和軍隊各種輜重的運輸。

一葉小舟靜靜地泊在汴河上,千金一笑樓的燈火映得河面上流金碎銀,一片迷離。

千金一笑樓的後院角門兒開了,走出來幾個人,前邊兩個掌燈的僕人,中間三個看身段纖細苗條,應該是年輕的女子。天上飄起了零星的雪花,走在旁邊的一個女子及時撐起了油紙傘,舉在中間那個身段曼妙,肩系披風的妙齡女子頭頂。

幾個人登上了小船,竹篙兒一撐,尾櫓輕搖,嘩嘩地離開了岸邊,輕輕地向遠方蕩去。

那傘下的女子俏立在船頭,回頭眺望着燈火通明猶如人間仙境的千金一笑樓,癡癡凝望良久,又復轉頭,看向皇宮的方向。

又復凝望良久,船頭的玉人幽幽一嘆,黯然垂下頭去。

雪花零星飄落,輕輕拂在臉上,便是一陣溫潤的涼意,地上卻是了無痕跡。

小船兒搖曳着,悄然向南駛去……

鐵騎滾滾,向北而去的軍隊絡繹不絕,不分晝夜,此刻又是一隊人馬過去,足足有五千多人,全是騎兵,一個個盔甲鮮明,刀槍閃亮,看裝備,較之普通的隊伍猶勝三分。

這支部隊數量雖然龐大,可是看情形還只是先鋒部隊,因爲他們過去不久,就是步騎混合的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連綿不絕,此時已是深夜,軍隊始終在開拔,等到天明時分,老老實實在家蹲了一宿的平頭百姓打開門扉,壯着膽子向外望去,只看見自深夜便開始行軍的隊伍還沒有走完,探頭往前看,是一隊隊步卒,身不着甲,手中沒有兵器,看來實在奇怪,在他們後面,是一輛輛牛車,也不知載着些什麼東西。

緊跟着過來的,是一隊隊騎兵,同樣是身不着甲,一身布袍,胯下馬都是高大壯實,遠比中原戰馬高出一頭不止的大食寶馬,慢悠悠走的好不悠閒,彷彿不是去打仗,而是去踏青賞春,在他們後面,同樣是一輛輛牛車,載得滿滿當當,上面又用粗葛布、草簾子蓋着,也不曉得是些什麼東西。

這些百姓只覺有些奇怪,卻不知道這兩隊老爺兵正是楊浩名震西域的重甲鐵騎兵和陌刀隊,遼國的鐵林軍可是同歷史上的西夏鐵鷂子、金國鐵浮屠齊名的重騎兵,楊浩既決意北伐,怎麼可能不帶上這件比他們更勝一籌的大殺器。

剛剛登基便御駕親征,而且是以禪讓方式登基,就敢把京城拋在後面,這一方面彰顯了楊浩對控制大宋帝國的自信,也讓天下臣民見識到了他的魄力。

留下主持宋國政務的是趙普、盧多遜、丁承宗,趙普和盧多遜本是宋國宰相,對帝國的這套統治機構、上下官僚再熟悉不過,他們之中任何一人留下,都足以保證這個大帝國的正常運行,何況是兩個。也許以前他們之間也有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但是至少現在,他們絕對會齊心協力,共同維持好這個帝國的良好運行。

帝國初禪,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空置的官位,兩位老宰相復位,受他們牽連而罷官免職的許多舊臣也會一一起復,這些人是在楊浩手中復起的,自然會奉楊浩爲君,可是也不可避免的,要對起復他們的恩相親近。

楊浩做了甩手大掌櫃,把帝國交到他們舊宰相手中,予以予分信任,只此一舉,由上到下整個帝國的龐大官僚體系的心便安了下來,起復朝中中下階級官員和地方官員的權力下放給了他們,一方面可以最快的速度穩定、恢復宋國的秩序,另一方面,也讓這兩位宰相不可避免地重新建立了派系。

楊浩居上位久矣,已經開始不知不覺地動起帝王心術了。正所謂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妄想人人爲公,全無私念,普天下臣僚不分官階高低都拋開上司直接效忠於皇帝,那種天真可笑的想法至少楊浩是不會有的。做了這麼久的首腦,他已經漸漸品出了其中滋味,沒有派系,那是不可能的,有派系,那是短期利空,長期利好。如此運作下去,很快,趙、盧這兩位同病相憐的宋國大佬,就會更加地依附於他。

而丁承宗留在汴梁,主要職責則是負責安撫巴蜀,招攬王小波義軍,此外的唯一作用就是讓趙普和盧多遜有所忌憚,勤勉辦公了。

李繼隆已經上表向楊浩效忠了,雖說他的奏表比許多望風而動的官員遲了一些。

朝中已經變了天,前朝兩位宰相都歸順了楊浩,趙元佐又明詔天下,遜位禪讓,北朝之敵又陳兵於側,虎視耽耽,處在李繼隆的位置上,雖是手握重兵,卻也實在尷尬的很。

東京禪讓的消息傳來不久,他就接到了楊浩的聖旨,追敘宋軍自遼國撤退時他的殊異表現,予以褒獎,並提拔爲太子少保,令其繼續鎮守邊關,等候朝廷大軍,一併發動反擊,

緊接着,曹彬、潘美以及軍中袍澤好友的私信也一一送到了他的案頭,然後就是李家的親信家人風塵僕僕地趕來,得知姐姐仍是太后身份,李家尊榮絲毫沒有削弱,就算是那個無能的外甥皇帝,遜位之後也封了個鎬王,一般來說,遜帝封個公爵之位也就夠了,封王實是殊恩了。

以上種種,李繼隆也是個聰明人,如何還不知道該怎麼去做?

想反麼?他能反到哪兒去,除非投奔北朝。何況,他雖不知曹彬潘美在送信給他勸他順服的同時,業已知會了心腹將校,一旦他李繼隆懷有異志,便行誅殺,卻知道自己剛剛成爲一方統帥,在軍中尚無根基,他做這皇帝的臣子時,捧的是大宋的帥印,身後是皇權君上,將士自然從命,如果他真想反,有多少人願意跟他走,也太成問題,於是這順表便也遞了上來。

此時李繼隆當面之敵就是耶律休哥的主力部隊,他承受的壓力着實不小。

楊浩御駕親征,很快就要到了,曹彬率羅克敵等一衆宋國大將,以及拓拔昊風、張崇巍、艾義海三位西夏將領趕赴雁門關去了,楊浩親征,帶的是楊繼業、童羽、李華庭等騎兵隊伍以及以潘美爲帥的大隊宋國禁軍。

楊浩依稀記得,歷史上楊繼業就是在雁門關一戰主動出兵誘敵,結果吃了遼兵的埋伏送了性命,而身爲主帥的潘美在約定時間沒有等到趕來匯合的楊繼業,於是下令退兵,結果因此背了黑鍋,被後人一本《楊家將演義》,便從開國第一名將,變成了一個靠裙帶關係上位,只知道陷害忠良的潘仁美潘太師。

楊浩可不希望二人重蹈覆轍,論起用兵穩建的風格來,誰能及得上曹彬,所以他把曹彬派去了雁門關,而自己則親自帶着這兩位大將軍殺奔東線。

宋國這時的確有了些麻煩,前些日子傳言交趾國兵馬頻繁調動,現在已經證實了,由於宋國政局動盪,交趾竊以爲天朝威風不再,於是悍然宣佈獨立,不再承認是宋國藩屬。楊浩沒理會他們,區區交趾的些許騷動,在他看來只是癬疥之疾,北朝兵馬纔是心腹大患,先把他們擱在一邊,解決了北邊,再收拾他們不遲。

遼國方面現在看來倒是一派蒸蒸日上的氣像,先是大獲全勝,殺得宋國三十萬大軍落花流水,就連御駕親征的宋國皇帝也死在了逃跑的路上,消息傳來,大遼舉國振奮,歡欣鼓舞。幽雲十六州的漢人,還創作了些詩詞歌賦、俚曲小調,嘲諷宋軍氣勢洶洶而來,抱頭鼠竄而去。

北朝漢地百姓在那裡已經生活了很多年了,平民百姓,誰給他們安定的生活,讓他們太太平平地生活下去,他們就擁護誰,什麼夷狄之辯、民族觀念,又不能當飯吃,更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好處,他們纔不在乎皇帝是趙還是姓耶律呢,或許有些讀書人還會在吟風弄月的時候說說什麼故鄉月明的話出來,不過要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同樣找不出幾個人來,現在北朝對他們可並不賴,政治開明,漢人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一樣的有科舉,一樣的入朝爲官,律法上也嚴禁各種岐視漢人的陋習,他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遼國大捷,蕭綽立即按功論賞,有過則罰,賞罰分明,手段凌厲,緊接着便趁勝追擊,親自攜幼帝坐鎮南京幽州,督促錢糧,前敵交予大於越耶律休哥,擺出了一副誓報宋人侵略之仇,甚至大舉南下的氣派,頗有點主賢臣忠,衆志成城的氣派。

至於上京那邊,經過幾年的治理和血腥清洗,又是在遼國大捷,皇室威望陡然激升的時候,她想不到還會出什麼事。還會什麼問題呢?這幾年殺的人還不夠多嗎?誰還有那個膽子,仍然鋌而走險?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前面。

前面的耶律休哥也是振奮精神,全力以赴,大丈夫建功立業、彪炳青史,正在今日,如何不抓住這個機會?

耶律休哥調兵遣將,以蠶食之策步步推進,穩紮穩打,與此同時,從近衛軍、翰魯朵軍和鐵林軍中抽調精銳,組成了一支八萬人的野戰主力,做爲摧毀宋軍戰力的最精銳部隊。李繼隆退守定州,分兵各處封鎖要塞,駐守定州本陣的只有一萬多人馬,其中大多是步卒,也有一支騎兵,兵甲配備比遼國的鐵林軍還勝一籌,但是宋國這邊馬匹實在是太少了一點,這支重點裝備,視之爲主戰兵團的騎兵隊伍,滿打滿算也只有一千人。

李繼隆一直在尋找反擊的機會,在得知楊浩御駕親征的消息之後,在戰術上他放棄了進攻,進入全面防禦,靜候楊浩親率的宋軍主力,但是在戰略上,放棄哪一塊陣地,牢守哪一塊陣地、必奪哪一塊陣地,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看起來像是沒有章法,其實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反攻做準備。

他的威望,不是建立在勝利之上,而是建立在敗退之時,一場大敗,宋軍徹底崩潰,全面敗逃,獨有他和羅克敵的兵馬保持不亂,而且還能利用地形搞搞伏擊,掩護着大隊人馬撤退,避免了更大傷亡,從而一戰成名。

但是緊接着劉廷讓中計被圍,他卻“見死不救”,反而果斷退兵,劉廷讓浴血廝殺,最後只率幾十騎逃脫生天,忿然之下立即上表彈劾,他雖上表辯解,不久有逃散士兵陸續返回,也印證了耶律休哥確是以劉廷讓爲誘餌,意圖引之入彀,得到了劉老將軍的諒解,但是李繼隆心裡還是很難受。

他希望能有機會打一場大勝仗,狠狠地擊敗耶律休哥,報此一箭之仇。

自汴梁發兵,楊浩比趕赴雁門關的曹彬早到了一步,率大軍在安國縣紮下營來,隨即命駐紮定州的李繼隆參見,共議大事。李繼隆安排好定州防務,只率幾十親兵,快馬趕到安國縣臨時行在參見新皇。

到了駐地大營,只見旗幡招展,十里連營,大軍浩蕩,無邊無沿,李繼隆不由得精神大振,尤其是見那營中到處都是雄健的駿馬,“咴咴”的馬嘶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看得他更是眼熱不已。可憐他以國舅之尊,執掌的又是邊關精銳,手底下滿打滿算,騎兵也就只有一個千人團,而眼下營中萬馬嘶鳴,那是何等壯觀。得了河西隴右,朝廷無馬的窘境迎刃而解,再也不必在戰馬問題上受制於北朝了。

頭一回見楊浩,李繼隆心中不無忐忑,畢竟他沒有第一時間上表效忠,又有一個遜帝國舅的身份,也不知這位官家對他倒底是個什麼態度,不過楊浩的態度,馬上打消了他的疑慮,楊浩雖未出迎,但是見了他態度和靄,一番話更是推心置腹,剛纔見了楊浩大軍的威勢,又見潘美在場,李繼隆可不認爲這是楊浩不想臨陣換將而施的緩兵之計。

他在定州,一共也不過區區萬餘人,算是他心腹的更是寥寥無幾,楊浩這麼龐大的一支軍隊,根本無須顧忌臨陣換將。就算有此顧忌,也得看換的是誰,如果想收拾他,只消把潘美推上去,就憑潘美多年來在軍中的威信和權柄,掌控邊關禁軍,絕對比他更得力,而不會令得三軍士氣低落。

眼見楊浩態度真誠,五代以來以前朝國戚身份而侍今朝的例子又比比皆是,李繼隆顧慮盡去,便也從容起來,衆將濟濟一堂,御前議起軍事,李繼隆將前敵情形一一說出,如數家珍,甚至一道小嶺、一條小溪的地理情況,都能說的絲毫不差。

介紹完了前敵情形,李繼隆道:“官家,遼人一向倚仗他們騎兵彪悍,來去如飛,欺我漢人步甲遲緩,迫得我等只能以陣法禦敵。今臣入營,見我軍戰馬無數,盡皆神駿,由此,攻守之勢易也。臣願請爲先鋒,以堂皇之師大敗北朝。”

楊浩聽他介紹了前敵情形之後,一直在蹙眉沉思,聽他請戰,微微搖頭,困惑地道:“卿家,聽你方纔所言敵軍動向,一直按部就班緩緩推進,就算是前幾天我朝行禪讓之舉前後,也沒有其它異動?”

說起禪讓,楊浩坦然,李繼隆反而有些不太自在,他微帶窘意地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楊浩臉上掠過一絲奇異的神色,喃喃地道:“難道……中原遽變,北朝尚不知情?”

此言一出,楊繼業和潘美齊齊動容,李繼隆微一錯愕之後,便也醒悟過來,雙眼不由迸出兩道神光:“機會,似乎來了!”

第46章 愛笑的女孩第1章 殺虎第8章 討個藥方第43章 時來,自然運轉第263章 女兒情思第150章 葉少爺北遊第38章 “幽會”第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3章 生來就是天子第4章 獵物第1章 純屬意外第195章 九淺一深第52章 諸葛武侯罵王朗第149章 路遇第73章 刁婆婆第48章 等待第1章 春色無邊第15章 世事無常第46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1章 該我了第239章 想的美第266章 火了第47章 程傢俬人幼兒園第24章 收服楊業第104章 自有玄機第2章 小魚大鱷第23章 設計第212章 反其道而行第93章 找死第202章 白靈少主第92章 擄人第46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67章 又選花魁第126章 信如尾生,蠢耶癡耶第3章 寄情山水第65章 意難決第6章 羯鼓聲催入西涼第178章 碧玉破瓜時第21章 後宅絮語第141章 唯戰而已第138章 滄海桑田?第4章 齊人之福第47章 程傢俬人幼兒園第116章 好一把火第26章 兄弟第22章 偷香竊玉第234章 各西東第117章 真好漢,一肩挑第39章 華容道義釋兩阿瞞第99章 繼嗣堂的來歷第51章 潘楊會第308章 鳳兮鳳兮第11章 隨風潛入夜第6章 曙光第34章 口是心非第117章 真好漢,一肩挑第216章 勢如破竹第138章 蓄勢第29章 儷影第125章 上兵伐謀第10章 黑材料第165章 宴請第189章 泡妞劍法第35章 見官第76章 合腳的鞋子第10章 盛宴第54章 蟄伏第86章 男人之間的靈犀第293章 異曲同工第51章 潘楊會第190章 紅拂遺風第235章 赴東京第108章 柳暗花明第31章 授師五州第113章 男兒第15章 戰未央第186章 攜美赴宴第83章 釵兒第79章 岐路第193章 風雲再起第53章 殺機第42章 二王一後第65章 意難決第217章 明暗皆輔戰第15章 世事無常第80章 天之驕女第29章 反守爲攻第256章 宜將剩勇第193章 風雲再起第18章 大開四門第143章 海市蜃樓第222章 此去馬蹄何處?第135章 親征第9章 殺它個桃紅柳綠第97章 原來如此第245章 白樂天的超級粉絲第33章 四方亂第4章 又到放偷日第16章 疑雲重重第92章 擄人
第46章 愛笑的女孩第1章 殺虎第8章 討個藥方第43章 時來,自然運轉第263章 女兒情思第150章 葉少爺北遊第38章 “幽會”第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3章 生來就是天子第4章 獵物第1章 純屬意外第195章 九淺一深第52章 諸葛武侯罵王朗第149章 路遇第73章 刁婆婆第48章 等待第1章 春色無邊第15章 世事無常第46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1章 該我了第239章 想的美第266章 火了第47章 程傢俬人幼兒園第24章 收服楊業第104章 自有玄機第2章 小魚大鱷第23章 設計第212章 反其道而行第93章 找死第202章 白靈少主第92章 擄人第46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67章 又選花魁第126章 信如尾生,蠢耶癡耶第3章 寄情山水第65章 意難決第6章 羯鼓聲催入西涼第178章 碧玉破瓜時第21章 後宅絮語第141章 唯戰而已第138章 滄海桑田?第4章 齊人之福第47章 程傢俬人幼兒園第116章 好一把火第26章 兄弟第22章 偷香竊玉第234章 各西東第117章 真好漢,一肩挑第39章 華容道義釋兩阿瞞第99章 繼嗣堂的來歷第51章 潘楊會第308章 鳳兮鳳兮第11章 隨風潛入夜第6章 曙光第34章 口是心非第117章 真好漢,一肩挑第216章 勢如破竹第138章 蓄勢第29章 儷影第125章 上兵伐謀第10章 黑材料第165章 宴請第189章 泡妞劍法第35章 見官第76章 合腳的鞋子第10章 盛宴第54章 蟄伏第86章 男人之間的靈犀第293章 異曲同工第51章 潘楊會第190章 紅拂遺風第235章 赴東京第108章 柳暗花明第31章 授師五州第113章 男兒第15章 戰未央第186章 攜美赴宴第83章 釵兒第79章 岐路第193章 風雲再起第53章 殺機第42章 二王一後第65章 意難決第217章 明暗皆輔戰第15章 世事無常第80章 天之驕女第29章 反守爲攻第256章 宜將剩勇第193章 風雲再起第18章 大開四門第143章 海市蜃樓第222章 此去馬蹄何處?第135章 親征第9章 殺它個桃紅柳綠第97章 原來如此第245章 白樂天的超級粉絲第33章 四方亂第4章 又到放偷日第16章 疑雲重重第92章 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