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0500【要職任免】

翟汝文是趙桓提拔的翰林學士,聽說“一閣三院六部”裡沒有翰林院,忍不住問道:“敢問大元帥,翰林院會取消嗎?”

“不會,”朱銘說道,“但權責有些變化。”

翰林院這玩意兒,在唐代中前期,連正經官署也不算。裡面個個都是人才,專門陪皇帝休閒娛樂,說白了就是天子養起來的幫閒。

安史之亂以後,皇帝誰都信不過,開始重用身邊這羣人,兼職擔任顧問,並且參與起草內製。

宋代元豐改制,翰林學士成了正三品。帶“承旨”字樣的,乃皇帝顧問兼起草內製;帶“知制誥”字樣的,只能起草內製且不能兼任其他職務。

內製即皇帝親發的特殊詔書,冊封皇后太子,提拔宰相尚書,又或者大告天下百姓,這種聖旨都屬於內製範疇。必須由“翰林學士承旨”或“翰林學士知制誥”來寫,他們如果死活不願動筆,那就只能擼掉了重新換人。

朱銘爲了保證通政院不被內閣奪權,把翰林院的內製起草權,移交給了通政院那邊。再將外製(普通詔書)起草權,交給內閣下屬的制敕房。

父子倆搞出的內閣,權力接近景泰、弘治、正德時期,擁有巨大的權力卻又被制衡。

而通政院,則是弱化的司禮監外加強勢六科,又有朱元璋時期通政司的影子。

這麼比喻吧,內閣是長老會,通政院是辦公廳,六部是各部委。

督察院則是大殺器,直屬於皇帝領導。只要是督察院的品官,級別再低也需要皇帝親自任命,內閣和吏部只有推薦權。新皇帝想要整頓朝堂,督察院便是一把利刃,輕輕鬆鬆就能割開口子。

見翟汝文還是有些不懂,朱銘詳細說道:“今後的一榜進士,必先入翰林院,借調去內閣或通政院觀政。再履任地方知縣,升爲知州至少做滿三年。再酌情繼續主政地方,或轉六部職,或轉中書舍人,或爲侍讀、侍講,若回朝堂還要兼任左右春坊職。”

“臣明白了!”翟汝文不再言語。

翰林院就是個儲才部門,多半會出很多宰相。

但跟明代的翰林院相比,朱銘又進行了改動,那就是必須做地方官。

翰林官的升遷途經都定好了——

先做翰林院初級官員,借調去內閣或通政院實習,熟悉國家的整體運轉情況。

再去做知縣、知州。

根據具體情況,可繼續升爲知府,也可調回中央。回到中央之後,或在六部做司級官員,或去內閣做高級秘書,或在皇帝身邊做低級顧問。同時,兼任春坊職務,也就是東宮屬官,跟太子建立關係。

當然,也有留在翰林院編書的。

可以選擇一直搞學術,這種只能去禮部升任特殊職務。如果想要更大的發展,必須做地方官進行歷練。

朱國祥宣佈到京之後第一個任命:“舊宋翰林學士翟汝文,可爲閣臣,宰輔政事。”

“臣,謝恩!”

翟汝文欣喜若狂,他居然做了副宰相。

舊宋官員羨慕不已,可又能夠理解,誰讓翟汝文是朱元帥的座師呢?

秦檜也是大喜,翟汝文不僅是朱銘的座師,還是他秦檜的座師啊。

甚至他們關係更密切,秦檜在密州當校長時,翟汝文也被貶爲密州知州。秦檜當初能夠考取茂科,在官場打個翻身仗,還是翟汝文推薦應試的!

胡安國能在南宋成爲秦黨黨魁,也跟翟汝文有關。

翟汝文介紹遊酢(程頤的學生)跟秦檜認識,遊酢又跟胡安國是好友。遊酢對秦檜推崇備至,胡安國跟秦檜神交十多年,見面之後立即盡心幫忙。

秦檜沒做奸相的時候,所有人都對他評價極高。

第一個評價是“善於鄙事”,既秦檜擅長處理公務、俗務,不管遇到什麼公私事務,反正交給秦檜辦肯定沒問題。

另一個評價是“才博而周”,不僅事情辦得漂亮,而且還博學多才,做人周到能讓大家都滿意。

秦檜原形畢露之後,胡安國選擇繼續合作。

而翟汝文呢?直接跟秦檜絕交!

他被秦檜召回朝堂僅兩個月,就選擇辭官隱居,後悔自己看走眼,提拔了這麼個玩意兒。

朱國祥繼續說:“舊宋保靜軍節度使种師道,可爲閣臣,宰輔政事。”

种師道不在,給楊志做參謀去了。

种師中卻已回東京,此刻出列代替兄長謝恩。

兩位閣臣,一個是朱銘妾室的爺爺,一個是朱銘的座師,看似都是在給朱銘面子。

其實吧,种師道代表西軍將領,甚至可以代表全體趙宋武將。給他一個副宰相職務,可以讓趙宋武將安心,姚古、劉延慶、折可求這些人,在交出兵權的時候能更利索。

而翟汝文則代表東京降官,至少得給這些降官羣體,安排一個副宰相職務。在安撫降官的同時,翟汝文的座師身份,又能讓四川班底沒怪話可說。

李邦彥有點着急了,怎麼還沒到自己?

果然,朱國祥說出第三個閣臣名字:“舊宋少宰李邦彥,可爲閣臣,宰輔政事。”

“多謝相公恩典。”李邦彥大喜。

這貨畢竟在奪取東京時立下大功,而且在趙宋就是宰相,不給個閣臣噹噹說不過去。

他若是能消停,這輩子或許可以善終。

但估計消停不了,就看到時父子倆誰來動手。一共五位閣臣,張根首輔,高景山次輔,李邦彥排第三,种師道排第四,翟汝文排第五。

真正能拿主意的,其實也就張根、高景山二人。

朱國祥又說:“樑異,你來做通政使,執掌通政院。”

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出列,年輕得讓無數人感到驚愕。

這位是朱國祥的首席大弟子,甚至算半個義子,當初跟着朱國祥一起抵京,還幫朱銘管理過的煤炭鋪子。起兵之前,實際管理大明鄉,接着又協助朱國祥管理四川。

別看不到三十歲,樑異其實是最熟悉朱國祥行政風格的人,他來當中央辦公廳主任再合適不過。

朱國祥繼續說:“陳東,你做都御史,執掌督察院。”

陳東同樣年紀輕輕,估計是這幾年多了歷練,變得比以前更加沉穩,領差事的時候居然面無表情。

接着是吏部尚書,交給李含章擔任。

李含章已經快四十歲了,但相比起這個職務,依舊顯得過於年輕。

連續三項任命,終於讓衆人記起來,這特麼是一個全新的朝廷,從裡到外都透着股新銳之氣。

六部尚書,陸續點名。

兵部尚書趙遹,趙宋宗室,拿下四川之後歸順。

戶部尚書錢琛,一個捐錢買官的商人。

禮部尚書孟昭,落第士子,大明村的首席村學老師。

刑部尚書柳瑊,原爲利州路提刑使。當時攻破漢中,俘虜一堆官員,殺了幾個臭名昭著的,也被朱國祥招攬了幾個。此後這些人都在四川任職,柳瑊是其中政績最優異的。

工部尚書趙佺,北宋世紀工程豐利渠的締造者,目前被罷職在家鄉養老。但他的兒子趙逢吉,設計修建了漢中山河堰,目前正在考察荊北地區,負責整治荊北水患和沼澤問題。

當唸到自己的名字時,錢琛感動得直接落淚,趴跪在殿中大呼:“多謝經略相公栽培!”

衆人都覺扯淡,這反應也太土包子了。

按照宋代禮制,官員不準在大慶殿因私事下跪,之前的勸進倒是可以跪一跪。

錢琛纔不管這些,他已經無法思考了。

一個生意都懶得管,捐了錢糧做閒官,不在家裡蹲着,眼巴巴跑去山區上任的傢伙。現在突然做了戶部尚書,你猜他到底有多激動?

孟昭也差不多,甚至有些惶恐。

他懂的禮儀不多,對《禮記》也研究不深,這禮部尚書能夠勝任嗎?

“徐敷言,伱來做翰林學士,執掌翰林院,”朱國祥說道,“趙佶留下大量典籍,你挑選一百二十個舊宋官員,去整理這些文字東西。另外,籌備編修《宋史》。”

“是!”

徐敷言心裡其實有點不高興,他是跟柳瑊一起歸順的,而且官位還比柳瑊更高。

可現在,柳瑊執掌刑部,他卻只能執掌翰林院,一個被削弱權力的翰林院。

李邦彥忍不住扭頭看向石元公,咋這位當代孔明啥都沒撈着?

石元公卻面帶微笑,自己身爲元帥的心腹,手底下掌握着無數細作,豈是尋常官職能比的?

別看李邦彥做了副宰相,可在他石元公面前,始終得裝孫子才行。

“朱銘,”朱國祥側頭看向兒子,“你來做樞密使,開府儀同三司。”

朱銘終於站起來,站到殿中去謝恩。

朱銘的老朋友、老部下,全都獲得提拔,但用不着朱國祥當場宣佈。

比如錢忱,身爲公主的兒子,熟悉各種禮儀制度,被安排在禮部做郎官。

又如侯宣,已經很多年不見。但朱銘考進士之前,這位就跑來聽他講學,還帶着朱銘一起去勾欄聽曲,被安排在鴻臚寺裡做寺丞。

租房子給朱銘住的陸宰,前陣子被招入京城。半路在客船上,老婆還生了個兒子,已經取名叫做陸游,被朱國祥任命爲刑部侍郎。

黃龜年,禮部侍郎。

張鏜,兵部侍郎,負責銜接樞密院和兵部,把山東軍隊移交給張叔夜之後就回來。

就連朱銘做濮州太守時,受他連累被調往窮縣的那三位,由於早早投靠父子倆,這次也全部升爲知府級別。

白崇彥、鄭泓、令孤許、閔子順等人,自然更不用說。他們還要繼續在地方任職,按照一方大員的路線培養,如果實在沒那個能力,再調回中央擔任清貴職務。

並非什麼任人唯親,而是父子倆暫時不信任舊宋官員,自己手裡的班底又着實不夠用。

李綱被扔去做知州了,朱銘認爲他品行不錯,但辦事能力很成問題,需要在地方歷練歷練。

秦檜正好相反,辦事能力頂尖,但品行堪憂啊。

第415章 0410【師旅團營】第723章 0718【金國內鬥】第687章 0682【太子也該享受享受】第425章 0420【還有豪俠部隊?】第305章 0300【不能戴枷】第902章 0897【留學生】第116章 0111【朱院長的心靈雞湯】第612章 0607【結營不出】第306章 0301【大理寺下獄】第563章 0558【樑師成的結局】第748章 0743【攤丁入畝】第351章 0346【戰績輝煌的夔州路官兵】第329章 0324【殺進東京,奪了鳥位!】第841章 0836【天日昭昭】第578章 0573【民爲邦本,官民同罪】第316章 0311【孟子錯了】第193章 0188【貪官也想進步】第834章 0829【朱皇帝喝馬奶能喝一桶】第266章 0261【川蜀情報員】第747章 0742【白三郎回京】(等待更新)第624章 0619【利國監】第193章 0188【貪官也想進步】第338章 0333【仙法】第200章 0195【押解州城】第412章 0407【南陽襄陽現狀】第391章 0386【長腿高太尉】第47章 0045【義氣值幾個錢?】第109章 0104【莫名其妙的衝突】第379章 0374【往死裡用】第717章 0712【合扎猛安吃炸彈了】第695章 0690【五星連珠】第650章 0645【火炮版卻月陣】第501章 0496【新朝問題】第384章 0379【誅心】第901章 0896【大明教育體系成型】第548章 0543【重錘擺鐘】第659章 0654【劉豫的野望】第625章 0620【尋仙使回來了】第500章 0495【朱相公抵京】第547章 0542【劉氏三兄弟】第692章 0687【秦檜愛種菜】第237章 0232【五條人命】第234章 0229【建立班底】第60章 0057【應徵弓手】第624章 0619【利國監】第400章 0395【未戰先撤】(爲盟主孤獨症貓第431章 0426【夫君,且吃妾身一槍!】第697章 0692【金國的麻煩】第621章 0616【趙鼎外放】第13章 0012【牀前看月光】第288章 0283【梁山聚義】第711章 0706【爆炸的藝術】第192章 0187【帝堯害民】第179章 0174【君臣相得】第791章 0786【金國噩耗連連】第37章 0036【打油詩也是詩】第483章 0478【系巾爲號】第19章 0018【家父當年駕船出海】第531章 0526【出其不意】第337章 0332【鼎革】(爲盟主鐵血旗隊長加第452章 0447【趙朱共享社稷?】第534章 0529【雜牌騎兵全體換裝】第480章 0475【蔡京與高俅】第888章 0883【兼併問題】第94章 0089【朱院長的沮喪】(求訂閱)第224章 0219【一羣業餘發明家】第436章 0431【施行仁政的蔡攸】第291章 0286【關勝的首戰】第317章 0312【水性該講物理】第325章 0320【方七佛復起】第521章 0516【四面皆敵】第82章 烏龍了第562章 0557【大食商人】第200章 0195【押解州城】第78章 0074【真假夜襲】(求首訂)第209章 0204【誘捕】第670章 0665【各自打算】第247章 0242【整頓治安】第802章 0797【調糧堆兵】第740章 0735【菩薩太子】第184章 0179【逛窯子囉】第408章 0403【宣和六年春】第683章 0678【大理西夏互吹牛逼】第278章 0273【品官婚禮】第857章 0852【龍門書院】第80章 0076【悲天憫人朱院長】第417章 0412【故友迴歸】第787章 0782【奸臣的謀劃】第343章 0338【城樓飄蕩的腦袋】第490章 0485【進城】第8章 0008【張五】第161章 0156【還沒領工資,就被罰沒了】第147章 0142【三綱五常】第335章 0330【兵臨城下】第158章 0153【生意經】第490章 0485【進城】第434章 0429【月餅的故事】第198章 0193【村騎兵】第491章 0486【諸多安排】第777章 0772【臺北臣服】
第415章 0410【師旅團營】第723章 0718【金國內鬥】第687章 0682【太子也該享受享受】第425章 0420【還有豪俠部隊?】第305章 0300【不能戴枷】第902章 0897【留學生】第116章 0111【朱院長的心靈雞湯】第612章 0607【結營不出】第306章 0301【大理寺下獄】第563章 0558【樑師成的結局】第748章 0743【攤丁入畝】第351章 0346【戰績輝煌的夔州路官兵】第329章 0324【殺進東京,奪了鳥位!】第841章 0836【天日昭昭】第578章 0573【民爲邦本,官民同罪】第316章 0311【孟子錯了】第193章 0188【貪官也想進步】第834章 0829【朱皇帝喝馬奶能喝一桶】第266章 0261【川蜀情報員】第747章 0742【白三郎回京】(等待更新)第624章 0619【利國監】第193章 0188【貪官也想進步】第338章 0333【仙法】第200章 0195【押解州城】第412章 0407【南陽襄陽現狀】第391章 0386【長腿高太尉】第47章 0045【義氣值幾個錢?】第109章 0104【莫名其妙的衝突】第379章 0374【往死裡用】第717章 0712【合扎猛安吃炸彈了】第695章 0690【五星連珠】第650章 0645【火炮版卻月陣】第501章 0496【新朝問題】第384章 0379【誅心】第901章 0896【大明教育體系成型】第548章 0543【重錘擺鐘】第659章 0654【劉豫的野望】第625章 0620【尋仙使回來了】第500章 0495【朱相公抵京】第547章 0542【劉氏三兄弟】第692章 0687【秦檜愛種菜】第237章 0232【五條人命】第234章 0229【建立班底】第60章 0057【應徵弓手】第624章 0619【利國監】第400章 0395【未戰先撤】(爲盟主孤獨症貓第431章 0426【夫君,且吃妾身一槍!】第697章 0692【金國的麻煩】第621章 0616【趙鼎外放】第13章 0012【牀前看月光】第288章 0283【梁山聚義】第711章 0706【爆炸的藝術】第192章 0187【帝堯害民】第179章 0174【君臣相得】第791章 0786【金國噩耗連連】第37章 0036【打油詩也是詩】第483章 0478【系巾爲號】第19章 0018【家父當年駕船出海】第531章 0526【出其不意】第337章 0332【鼎革】(爲盟主鐵血旗隊長加第452章 0447【趙朱共享社稷?】第534章 0529【雜牌騎兵全體換裝】第480章 0475【蔡京與高俅】第888章 0883【兼併問題】第94章 0089【朱院長的沮喪】(求訂閱)第224章 0219【一羣業餘發明家】第436章 0431【施行仁政的蔡攸】第291章 0286【關勝的首戰】第317章 0312【水性該講物理】第325章 0320【方七佛復起】第521章 0516【四面皆敵】第82章 烏龍了第562章 0557【大食商人】第200章 0195【押解州城】第78章 0074【真假夜襲】(求首訂)第209章 0204【誘捕】第670章 0665【各自打算】第247章 0242【整頓治安】第802章 0797【調糧堆兵】第740章 0735【菩薩太子】第184章 0179【逛窯子囉】第408章 0403【宣和六年春】第683章 0678【大理西夏互吹牛逼】第278章 0273【品官婚禮】第857章 0852【龍門書院】第80章 0076【悲天憫人朱院長】第417章 0412【故友迴歸】第787章 0782【奸臣的謀劃】第343章 0338【城樓飄蕩的腦袋】第490章 0485【進城】第8章 0008【張五】第161章 0156【還沒領工資,就被罰沒了】第147章 0142【三綱五常】第335章 0330【兵臨城下】第158章 0153【生意經】第490章 0485【進城】第434章 0429【月餅的故事】第198章 0193【村騎兵】第491章 0486【諸多安排】第777章 0772【臺北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