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禁絕

馬蘭頭撥馬回走,官兵就像潮水似的殺來,在北面有無數火把在移動,想來是陳韓三的隊伍,勒着馬首,吆喝着帶人往東淮陽方向突圍。

馬蘭頭五天前想帶兩千精銳跳出包圍圈去,到渦陽、周店一帶拉一批人馬起來,支援淮陽這邊日益艱難的形勢。

沒想到陳芝虎的兵馬藏在老槐溝裡打埋伏,遭遇上就躲不掉,發生一場混戰。

從洪澤浦舉事起就跟着南征北戰的兩千老卒,僅一夜工夫就給打潰。好些人戰死,更多的人當時是給打散;陳芝虎麾下有騎兵,在亮慘慘的雪夜裡,縱馬追殺。

幸虧副將賀宗亮帶着幾十人死死護住,馬蘭頭纔有機會在混戰中往北殺出包圍圈,沒有給全軍覆沒。在老槐溝北面的丘陵地帶,跟追兵糾纏了一天,到夜裡再折向南行,沿路看到都是給砍掉頭顱的伏屍,馬蘭頭壓着心頭的悲憤,撥馬東走。

走進一道川溝子裡,又遇到伏兵——到這時,馬蘭頭才發現淮陽西邊的官兵數量,遠遠超過他之前的估計。

馬蘭龍起初想借地形跟夜色掩飾,從包圍圈裡穿插過,待看到西邊的官兵數量是如此之多,只能強行從還沒有完全閉合的包圍圈空隙裡突出去。

左右村寨塢堡,幾乎都給陳芝虎清掃乾淨,馬蘭頭一行人躲躲藏藏,隨身攜帶的口糧吃光之後,只能靠從雪地裡挖草根充飢——離淮陽雖然只有一百多裡地,但要從官兵的包圍圈裡穿過去,是何等的艱難。

陳芝虎在河淮之間實行禁絕之策,特別是泗州以北、鄢陵以南、汴水以西、渦水以東所包圍的數百里方圓地域之內,他要求麾下兵卒將所看到的任何一個高過馬梢的男人都當成叛匪當場格殺掉。

陳芝虎兇殘暴虐,令流民軍恨之入骨,卻不得不承認,他的禁絕之策,給包圍圈裡的紅襖軍帶來極大的困難跟危機。

陳芝虎所部精銳僅有萬餘人,加上地方上歸他轄制的民勇,總兵力約兩萬餘。

以淮陽紅襖軍爲核心的河淮流民軍總兵力一度有二十餘萬;即便是打到現在,給壓縮到淮陽內線,兵力也有十萬之多。

將淮陽周邊的官兵都算上,總兵力差不多有七八萬人。

唯有將這些兵馬都調歸陳芝虎指揮,他才能將淮陽城圍個水泄不通——只是淮陽周邊的官兵都各懷心思,陳芝虎能調用的不過是一萬精銳、一萬雜兵,想要徹底的圍困淮陽,就極爲困難。

陳芝虎便是通過禁絕暴政,在河淮之間,形成縱深二三百里、差不多有十二個縣範圍的無人區。由地方兵勇嚴守外圍城池、寨城,他率本部精銳在內線城寨駐防,僅用兩萬兵馬,就實際就將十數萬的流民軍圍困在淮陽內線。

更因爲禁絕之策,汴渦之間的鄉野之民,沒來得及往外逃的,只能躲入淮陽城避免屠殺,使得淮陽城裡的人口加上流民軍及家屬,短時間激增到近四十萬人……

誰也不會懷疑,陳芝虎會將這四十萬人不分男女老少的都當成叛軍給殺了。

守住淮陽城當然不是什麼問題,關鍵陳芝虎也不爲攻打,僅僅是在外圍圍困,城裡四十萬個肚皮要如何才能填飽?

淮陽城原先較爲充足的糧儲,很快就見了底。普通人每天除了一碗能照得見人面的摻着野菜、雜草的稀粥吊命外,再無其他所得。即使是劉妙貞手裡的兩萬精銳,每天也僅有四兩米麪充飢——淮陽城裡每天都有大量的人餓死,城外的死人溝都快給屍體填滿,都凍得嚴嚴實實的——城裡甚至有人開始易子而食了。

有鄢陵之屠的先例,還是有人率部走出去投降。

劉妙貞、馬蘭頭也不阻攔;陳芝虎只說沒有官府也養賊人的多餘米糧,先後將兩批人馬無情屠殺,就無人再敢出去投降。

想到這裡,馬蘭頭幾乎陷入絕望,陳芝虎就是一頭餓極了逮人就噬的瘋虎。也許等流民軍所有將領將自己的頭顱都獻上去,他纔會給困守淮陽城的數十萬人一條生路。

也許根本就沒有什麼生路,即便將淮陽城門打開,又有幾人能有力氣爬到幾十裡外去?

************

馬蘭頭與副將賀宗亮帶着幾十個兵卒,一直到第三天才接近到淮陽城外圍,在城中兵馬的接援下,才進了城。此番突圍的兩千老卒,差不多就他們這幾十人存活下來,馬蘭頭心痛得要命。

劉妙貞站在淮陽城頭,眺望覆着皚皚白雪的原野。

她那張精緻的面具給林縛一刀剖斷之後,她就換了一張青銅面具戴在臉上。

劉妙貞的身材比普通女子要高,跟尋常男子差不多,就稍矮一線。以往她習慣穿幾層甲來遮掩身材,如今只穿一身紅甲。青銅面具銅鈴大眼,斷鼻獠牙,有血舌吐出,與她身上的紅甲所襯,十分的威武。

馬蘭頭登上城頭,走到劉妙貞的身邊,壓着嗓子說道:“大小姐,再不突圍,就沒法突圍了。西面的封鎖要比半個月前密了一倍不止,看來是長淮軍又從廬州往北來了,你要爲皇覺義軍保留住火種啊……”

劉妙貞已經知道陶春率長淮軍主力從廬州北上的消息。

由於陳芝虎的禁絕封鎖,淮陽的斥候很難潛到淮西去,她知道這些消息,是孫壯暗中派人送來的塘抄,至少不會完全給封住耳目。

當然,孫壯那裡的消息也是真真假假,倒不是說劉妙貞不信任孫壯,而是淮東對孫壯戒備極深,孫壯所能接觸到的塘抄,很可能就是摻着假消息,總之他們是沒有能力去核查真假的。

“率兩萬人突出去容易,但是他們的家小怎麼辦?”劉妙貞問道,“難道我去告訴兄弟們,我們將家小丟在淮陽城裡,總有一天,我會帶你們回來一報血海深仇?”

淮泗戰事之後,劉妙貞率部渡汴西進,主要在淮陽以西一帶活動,對部衆進行整編,編有精兵兩萬餘人。這兩年來,劉妙貞所率的兩萬精兵始終都是河淮流民軍的核心戰力。

她率兩萬精兵從陳芝虎的包圍圈裡突出去,不是什麼難事,但就是不管淮陽城裡其他人的死活,本部兩萬精兵背後的三五萬家小,卻不是劉妙貞說想放棄就能放棄的。

流民軍沒有根基,沒有據點,攜家小轉戰天下,本就是他們最大的弱處,便劉妙貞也無法克服這點。

“我留下來,”馬蘭頭毅然說道,“唯有大小姐率部突出去,這邊纔有活路。即使不成,我跟一家老小都死在淮陽城裡,也是給大家一個交待!”

馬蘭頭說得悲壯慷慨,劉妙貞心裡感動——她蹙眉而思,沒有馬上答應馬蘭頭,青銅面具在夕陽光輝下卻閃着寒冷的微芒。

這會兒有一名穿紅甲的女衛登城走上來,見馬蘭頭在場,行禮問候:“馬帥!”又帶着壓抑不住的興奮跟劉妙貞回稟道,“東面的汴水河凍上了,冰層足以一尺多厚!”

“往東打?”馬蘭頭駭然問道。

河淮地區的流民軍這兩年來要說還能喘一口氣的話,主要是因爲淮東軍守在泗陽沒有向北擴張、沒有給他們軍事壓力的緣故,淮東甚至故意對孫壯與這邊的聯絡視而不見。

只是淮東對孫壯的戒備也深,不管別處打得多熱鬧,鳳離步營的十營精銳始終佈防在泗陽、山陽一線。

在陳芝虎率部南下之後,林縛曾率精銳騎兵渡淮,巡視宿豫、睢寧等地。意思也是十分的明顯,就警告孫壯不得與這邊暗中勾結,更是警告這邊不要輕舉妄動渡汴水。

如今要應付陳芝虎這支虎狼之師就十分困難,大小姐竟然還要東進去惹淮東軍,叫馬蘭頭如何不驚?

對馬蘭頭來說,淮泗戰事就在昨日,林縛率部連破兩寨一城,如江河而下——所謂的流民軍精銳,在淮東軍面前幾乎是不堪一擊。

此時淮陽城裡雖有兩三萬精銳能用,但是缺衣少糧多日,想從陳芝虎眼皮底下突出去就不容易,難道還要去啃淮東軍這根硬骨頭?

即使能讓孫壯重舉義旗,淮東掐斷對睢寧、宿豫的糧草供應,他們還是夾在淮東與陳韓三徐州軍的夾擊之中。只是徒勞的將孫壯再拖下水,對改善流民軍的處境,並沒有什麼好處。

淮東對睢寧、宿豫的糧草是半個月集中供給一次。一旦給淮東掐斷供應,孫壯所部一萬兩千餘衆,幾乎也會立即陷入糧荒之中。

“我知道東進的迴旋空間更小,但如今官兵防備着我們往西突圍,無論是陳芝虎部還是陶春所部的長淮軍,兵力都集中在西線。再拖下去,滿城的人都要餓死,”劉妙貞說道,“再說往西一直到南陽,這千里路途,地方殘破,補給很困難,沒有充足的補給,往西突圍想要擺脫陳芝虎、陶春二人的追擊就是個大問題……”

東進哪怕是緩一口氣也好,馬蘭頭心裡悲嘆。

*******************

寧王府燈燭通明,照得庭中積雪生輝,府裡的奴婢都滿面懼色,想來是怕今夜不小心做錯什麼事會受到懲罰。嶽冷秋匆忙而來,轉過花廳,走進裡間的明堂,給坐在堂上的寧王見禮。張晏、張希同、劉直以及江寧吏部尚書及左侍郎都給請來。

“嶽督都知道那幾本摺子的事情了?”寧王元鑑武請嶽冷秋坐下,就迫不及待的開口詢問。

“微臣略知一二。”嶽冷秋說道。

“你說淮東到底想要什麼?”元鑑武問道。

爲加強江寧對東南地區的集權統治,寧王元鑑武以東南理政大臣的身份,節制江寧六部。寧王府衛營也擴編十營編制,除了一個名號之外,元鑑武差不多已經有儲君監國的權柄。

隨之而來的,是江寧六部的權柄也急劇擴張,以江寧吏部最爲明顯。河南以南,包括兩湖、川東、江西、江東等郡的府縣一級正印官的調動跟任命,江寧吏部會同地方郡司都有權決之,無法再通過燕京核議。

除了張晏、張希同、劉直外,看到江寧吏部尚書及左侍郎在此,嶽冷秋心想寧王應該曉得林縛想要什麼,他還是畢恭畢敬的回答道:“林縛想要海陵知府的位子……”

“他也太囂張跋扈了,五品正印官是他能開口要的?”寧王恨氣的說道,“我就不信他有膽子在背後慫恿糧商鬧事!”

這年頭伸手討官的人多了,也沒有什麼跋扈不跋扈的說法。陳西言、陳信伯、張協等人爭相位,難道又有多遮掩、多不好意思開口?

只是林縛身爲淮東兩府十一縣的軍事官,再將海陵府的政務官抓到手裡,這樣的權柄就過於驚人了。這時候林縛討個郡伯或鄉侯的封爵,或者升散階,都不算過分,但直接伸手要海陵知府的官位,難免讓人聯想他有自立、割據的心思——林縛囂張就囂張在這裡,就算有野心也應該要百般掩飾纔是。

“也許他知道待朝廷解決遼地邊患後,他就再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了,”張希同站在邊上猜測道,“所以他這回才獅子大開口要個狠的?”

“我看多半是如此,”劉直說道,“不然他何必三番數次上摺子危言聳聽的議論遼西戰事?”

元鑑武臉色陰晴不定,張晏也摸着頷下的假須,有些捉摸不透淮東的用意。

“殿下,眼下不是爭這個意氣的時候,這個位子便算給他又能如何?”嶽冷秋看了看寧王的臉色,慢條絲理說道,“再說了,林縛治理淮東勞苦功高,再給他一個海陵知府的位子,倒是應該……這話倒不是微臣說的,而是微臣手下人在藩樓親耳聽到永昌侯在這麼議論,我聽後覺得有幾分道理,特地轉告殿下知道。”

“萬壽宮那邊的人在幫淮東說話?”元鑑武訝異的問道。

“哦!”張晏也微微詫然。

他倒不曉得已經不僅僅是東陽一系暗中唆使幾名官員遞摺子的問題了,似乎更能說明林縛爲何如此膽大妄爲直接伸手要海陵知府的位子。要是淮東與樑家共進退的話,真就成尾大不掉了。

政/治從來都沒有什麼道德可言,樑家當初與這邊聯合逼死湯浩信,但朝廷解決遼地邊患之後,樑家要保住現有的地盤,不給奪權,與淮東、與秦家共進退,倒是最有可能的選擇。在張晏看來,淮東不可能因爲湯浩信的死,就記恨樑家一輩子,關鍵還是要看利益大小。

“如今看來,似乎該讓孟義山率部進維揚休整……”嶽冷秋說道,“畢竟浙北三府缺糧缺得厲害,孟義山率部到維揚就軍食,也能緩解浙北的糧食壓力。”

元鑑武看了看張晏、張希同,見他們微微點頭,便點頭答應下來,說道:“便如你們所言,你們去操辦吧!”心煩意亂得很。他原以爲掌握東南權柄,就不需要再像以前當晉王時小心翼翼,沒想到東南的權臣重將,沒有一個讓人省心的。

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95章 左右爲難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21章 巡政之屯田第44章 齊頭並進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16章 糧荒第116章 強動員第21章 奇襲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31章 江島佈局第89章 鏖戰第164章 窮寇宜追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13章 廷爭第84章 廷爭第79章 算計第78章 虎毒食子第3章 風災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72章 昔日童子第28章 雙面第80章 雲崖小鎮第七十五章 孰不可忍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21章 投附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55章 閨房秘語第26章 搶灘第30章 星星之火第65章 賑災第57章 北進側擊第3章 風災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35章 鏖戰第30章 堵口第52章 兵臨營前第47章 刺客第29章 兒女之議第111章 陳園心機第27章 失城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39章 特使駕臨第116章 強動員第44章 人口隱憂第31章 土地第69章 不臣第50章 驅狼吞虎第20章 豬鼠之輩第37章 困獸第72章 山河倒旋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49章 追敵第十七章 肥差任選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130章 池州謀第81章 兵分兩路第64章 說刀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40章 銀子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6章 去燕南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92章 雜魚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7章 曬鹽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48章 花亭第6章 搏兔第23章 三月潼原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27章 鐵山船場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38章 入冬第151章 新格局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31章 說服第31章 疑形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98章 意在鶴城第2章 故人往事第11章 抵抗軍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75章 手段第95章 左右爲難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36章 對壘第110章 援軍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42章 伏火弩第47章 刺客第七十四章 東市無賴第21章 投附
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95章 左右爲難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21章 巡政之屯田第44章 齊頭並進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16章 糧荒第116章 強動員第21章 奇襲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31章 江島佈局第89章 鏖戰第164章 窮寇宜追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13章 廷爭第84章 廷爭第79章 算計第78章 虎毒食子第3章 風災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72章 昔日童子第28章 雙面第80章 雲崖小鎮第七十五章 孰不可忍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21章 投附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55章 閨房秘語第26章 搶灘第30章 星星之火第65章 賑災第57章 北進側擊第3章 風災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35章 鏖戰第30章 堵口第52章 兵臨營前第47章 刺客第29章 兒女之議第111章 陳園心機第27章 失城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39章 特使駕臨第116章 強動員第44章 人口隱憂第31章 土地第69章 不臣第50章 驅狼吞虎第20章 豬鼠之輩第37章 困獸第72章 山河倒旋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49章 追敵第十七章 肥差任選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130章 池州謀第81章 兵分兩路第64章 說刀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40章 銀子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6章 去燕南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92章 雜魚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7章 曬鹽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48章 花亭第6章 搏兔第23章 三月潼原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27章 鐵山船場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38章 入冬第151章 新格局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31章 說服第31章 疑形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98章 意在鶴城第2章 故人往事第11章 抵抗軍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75章 手段第95章 左右爲難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36章 對壘第110章 援軍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42章 伏火弩第47章 刺客第七十四章 東市無賴第21章 投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