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爭盟

聽秦子檀敘述儋羅島戰事,奢飛虎俊朗的臉微微扭曲着,發恨的抓住桌上的青瓷茶盅。

此戰,甄封僅在兵力佔有優勢,其他方面皆處於劣勢,勝算本來就不大,但奢飛虎絕沒有想到甄封會敗得這麼迅速、這麼徹底,彷彿一座巨塔在眨眼間就給摧枯拉朽的摧毀掉!

那赫雄祁雙眼微眯似古佛枯坐,他對高麗人的失敗沒有什麼意外,他本意也只是將高麗人拖入對淮東的戰事裡來而已,這個目標是達到了,只是對沒能消耗淮東的實力有些遺憾。

過了許久,那赫雄祁開口感慨道:“中原雄傑輩出,蘇護之後有李卓,李卓之後又有林縛,也虧得中原人心不齊,不然東胡與奢家的日子可就難熬了……”

秦子檀跪坐在案後,心裡暗道:李卓或許是一代雄才,但他集江南諸郡之財力,統十萬戰兵,十年征戰也只不過跟大都督相持不下而已。說到雄才大略,李卓比大都督還是要略遜一疇,唯林縛才略詭豔,讓人揣測不到他的深淺。

想大都督棄陸走海而謀浙東,已經算是驚世奇謀;認真說來,淮東走的也是海陸兼顧的大略方針,但要遠比東閩堅決、徹底。

高麗人有儋羅島之敗,有諸多因素,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高麗人的水軍給淮東死死壓制住,根本走不出淺海,與淮東在蔚藍的海洋上爭雄。

秦子檀不難想到,奢家與淮東在東海上爭雄不力,岱山、昌國等島給淮東逐一奪去,包括明州府、晉安府等奢家統轄的核心區域,都將處於淮東水師的直接打擊之下,奢家到時候要如何應對?

想到這裡,秦子檀背脊寒意鋒利,幾乎要將他的血液凍住,暗道:即使奢家短時間裡無法調整戰略重心,也要死守住岱山、昌國諸島,絕不容有失,不然奢家將在戰略上陷入被動。

阿濟格心裡略有些不安。

乘海船逃出儋羅島的,也不僅僅只有他與秦子檀兩人。當時在西歸浦城裡的守軍,最後識機不對,也有三百多人搶得三艘雙桅海船渡船逃回。

這三百多人到海陽郡後就給高麗國相左靖下令關押起來。

阿濟格擔心高麗人會追究他們在西歸浦城搶船的責任,一直暗中窺視左靖的臉色,左靖真要追究這事,那赫雄祁都很難保他。

秦子檀倒是坦蕩,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高麗經此慘敗,左靖想要保住在高麗的權勢,更要抱緊東胡人的粗大腿才成!

抱不緊東胡人的粗大腿,左靖很可能會給高麗王室推出來當替罪羊。高麗國內從清川江之敗以來積累的怨怒,傾泄過來,左靖以及左家子弟怕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阿濟格是東胡汗王寵妃的親弟弟,左靖燒糊塗的纔會在這事上究真。

東胡人心裡也清楚,一旦左靖給推倒,高麗國內反抗東胡人的勢力很可能就會崛起,不利東胡在海東地區的利益。

高麗王室與主政大臣是怯弱的,沒有反抗東胡人的信心。這次雖慘敗於淮東之手,但與淮東隔着茫茫大海,讓高麗人心裡能有一種距離上的安全感。

屈從東胡而與淮東對峙,是高麗人當前必然選擇的國策。

左靖要保住他的權位,也只能將戰敗的責任完全推到海陽督郡甄封的頭上,繼續將高麗國內的矛盾焦點引到淮東身上,在海陽、山南、漢陽等地擴兵,擴編水軍,加強與淮東的對峙。

從這一點上來說,儋羅島之敗也沒有什麼可惜的,要將高麗人更深的拖入與淮東的戰事中去,必然要有這麼一敗的。

只是這一敗也太憋屈了!一萬五千多人,僅僅一夜的工夫,就摧枯拉朽的給摧毀。

******************

若說福江島、松浦之戰,僅僅是淮東軍在海東小試牛刀;儋羅島一戰,高麗人一萬五千餘步卒給落花流水似的給擊潰,則是淮東軍大展神威,海東地區爲之震懾、驚惶。

佐賀賴源在對馬島接到報捷的信報,心裡給深深的震動。

割讓松浦、平戶等地之初,佐賀賴源不是沒有想到在境內進行總動員,與淮東軍大幹一場。佐賀家旗下就兩千餘精銳武士,對平民進行動員,兵力擴編到一萬五千人已經是極限了。如今看來,在淮東軍面前,一萬五千兵力還真是不夠看啊。

“看來在佐賀氏統一九州島之前,都不要再去想松浦、平戶了!”佐賀賴源蹙着眉頭,將信函替給家臣山下敬吾。

“家主英明,”山下敬吾說道,“林縛要這邊派人去儋羅島議事,敬吾就請命走一趟。”

“我親自過去,想來遲胄也不會偷懶的,”佐賀賴源說道,“你留在對馬島。高麗人經此一敗,元氣大傷,應該是無力來奪對馬島,不過你也要小心應付!若是此行順利,我從儋羅島回來,就可以打壹岐島了!”

佐賀賴源與遲胄聯軍攻對馬島,也是賭淮東軍在儋羅島必勝。淮東軍若戰敗,佐賀氏在近鄉氏與平氏的壓制下,根本就沒有多力的實力來佔有對馬島。

佐賀賴源在對馬島佈下近三千兵馬,其中精銳武士有千人。高麗人在岸上沒有立足點的情況下,想要奪回對馬島,一次就必須投入足夠攻陷對馬城的兵力纔夠。

高麗人發了瘋,纔會在這時候組織上萬兵力來打對馬島。

儋羅島一役,對海東諸勢力之間的平衡,尤其重要。佐賀氏暫時不用擔心高麗有能力來打對馬島的威脅,就可以放手收拾九州島北海域的海盜勢力。

“或許可以派人先去壹岐島招降。家主與遲胄在此時聯兵奪對馬島,海東還會有誰會不知道佐賀氏就是淮東軍的盟方?在淮東軍威的震懾之下,壹岐島、字久島的海寇繼續抵抗的可能性很少,我們不能讓遲胄那個老賊搶在前頭。”山下敬吾說道。

“對!”佐賀賴源說道。

雖說三家訂立秘盟時約定壹岐島、字久島等九州島北海域的島嶼都由佐賀島收復,但要是讓佔據這些島的海盜勢力先投靠了遲胄,即使遲胄遵守約定,佐賀氏最後也不可能一點代價都不付出就拿回這些島嶼。

盟約存在的基礎是利益,而非道義。佐賀賴源對這個很清楚。

************

到三月初三,佐賀賴源乘船抵達濟州城,儋羅島戰事到這時差不多就徹底結束了。

還有少量的高麗殘卒躲在日出山的深處,負隅頑抗,不肯投降。三五百殘卒,分割成好幾股,也成不了什麼氣候,也就留下來給儋羅王軍練手用。

除了靖海第二水營一部駐守西歸浦北灘外,淮東軍也陸續撤回濟州城。同行南歸濟州的,還有近萬名高麗戰俘。

儋羅國弱丁少,經此一戰,島上存糧有限,根本就不足以再供養近萬名高麗戰俘,林縛也只能先將戰俘押往濟州城安置。

高麗人短時間裡也組織不起反攻儋羅島的武力,林縛這時候更無意去打高麗半島,儋羅北海域就暫時的恢復了平靜。雙方偶爾有哨船在海上相遇,也頗爲默契的不再相互追逐、廝殺。

佐賀賴源趕來濟州,除了帶了賀禮慶祝淮東軍獲得儋羅島大勝,更主要的意圖是想淮東軍司能支持佐賀氏對近鄉氏、平氏的地盤進行擴張。

船進濟州港,佐賀賴源先看到近鄉津野那張樹皮似的老臉。近鄉津野正對他擠出狡詐的笑容,佐賀賴源心裡一驚:沒想到這隻老狐狸會來濟州,更沒有想到這隻老狐狸會趕在前面抵達濟州島。

九州島本有九藩,纔有九州之名。藩國亂戰加劇之後,九藩只剩下四國了。與佐賀氏相鄰的有日向國近鄉氏、大隅國平氏,在九州島的東南角,還有肥前國入江氏。

近鄉氏家主尚年幼,近十年來都是由家宰近鄉津野持政。

近鄉津野出現在濟州港的迎接人羣裡,佐賀賴源心裡頓時覆蓋了一層陰霾。

林縛可不管佐賀賴源心裡怎麼想,雙手負於身後,看着走棧板登岸的佐賀賴源,笑道:“海途顛沛,有勞執政親自前來議事!”

“制置使相召,賴源不敢怠慢,還是給對馬島的事務纏住,拖了一天才能動身,失禮之處,望制置使寬囿!”佐賀賴源說道,仍拿眼角餘光觀察近鄉津野,心裡思量:要不要派斥候武士將近鄉津野殺死?

“佐賀執政事務繁重,出行又要召集數十斥候武士相隨,不比津野孤舟渡海、只帶幾名隨扈,慢一些也是應該,”近鄉津野倒似看透佐賀賴源所想,說道,“到濟州城之後,津野所住驛舍還要勞制置使派侍衛守護,真是慚愧得很!”

聽近鄉津野點破,知道林縛絕不會容許他在濟州城對近鄉津野下手,佐賀賴源也只能放下心裡的殺念,激怒林縛就有些不智了,何況佐賀氏的刺殺嫌疑還沒有完全洗乾淨。

“高麗兩百年來都是我朝藩屬,以臣視君,相得甚宜,然國政給奸侫竊持,背義棄信,投靠東胡,悍然派兵攻伐燕北,又派兵攻打我朝藩屬儋羅國,不能不懲戒之,”林縛讓佐賀賴源與近鄉津野分別走在他的左右兩邊,告戒道,“佐賀氏、近鄉氏皆是臣君事以視我朝,就應當共同承擔起懲戒高麗的責任來,我率王師回朝,自會向聖上爲佐賀氏、近鄉氏請功。”

佐賀賴源心裡清楚盟約的基礎根源於“利益”二字,但他不能不爭,若讓近鄉氏獲得同等的地位,松浦、平戶不是白白割讓了?

進入濟州城,趁着近鄉津野不在身邊的當兒,便是遲胄在場,佐賀賴源也顧不得什麼,便跟林縛進言:“福江島刺殺事,近鄉氏可洗脫嫌疑啊!”

“近鄉津野能孤舟前來,與執政當初去松浦見我,何其似也……”林縛笑道。

佐賀賴源微微一怔,倒真不能將刺殺之事硬往近鄉家頭上推。

“……入江氏也派人送來賀禮,”林縛板起臉來,說道,“唯有平氏做賊心虛,無禮,也不敢派人來見我。福江島刺殺十有八九是平氏所爲,我饒不了他們!”

佐賀賴源倒沒有想到入江氏的動作也這麼快,不知道送來什麼讓林縛滿意的賀禮,竟然讓林縛將刺殺事都推到平氏的頭上?

“我問執政一聲,欲查得福江島刺殺案的真兇,僅憑藉佐賀氏一家能對付得了平氏嗎?”林縛繼續追問佐賀賴源。

佐賀賴源微微一怔,心想:淮東支持佐賀氏聯合近鄉氏先滅平氏?這倒是不錯,畢竟佐賀氏還沒有力量一口將平氏吞下,仍爭道:“近鄉津野過來,即使能幫近鄉氏洗脫嫌疑,然近鄉氏寸功未立,制置使不能厚彼薄此,讓人覺得不公啊!”

羈縻之政的根本,是以夷制夷,分裂的扶桑才更符合淮東的利益。

近鄉氏與佐賀氏,都位於九州島的北部,一個是東北部、一個是西北部,都與高麗人隔海相望。

即使近鄉津野不過來,林縛也會派人去聯絡近鄉氏,邀近鄉氏從海上共同壓制高麗,減輕淮東在儋羅島的駐軍壓力。

再者東州都督府的實力終究是太弱小了,在九州島給佐賀氏選一個競爭對手出來,近鄉氏比入江氏、平氏更合適。佐賀氏有與近鄉氏爭雄之心,更符合林縛的心意。

林縛不介意佐賀賴源色厲內荏的強勢,笑道:“我自有分寸,朝廷定不會薄待你佐賀家!”

佐賀賴源也不懷疑淮東會對海東地區有什麼領土野心,畢竟淮東真要學奢家,視野也只會放在中原制霸,他心裡雖然惱恨林縛在海東實施羈縻之計,將近鄉氏拉了進來,但眼下也無計可施。

第32章 水煮田雞第101章 死地第38章 勤王之議第7章 曬鹽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6章 虎面醜將第4章 宋家子弟第5章 初襲第130章 池州謀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108章 戰黃陂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43章 左軍五營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6章 私糧入京第47章 刺客第11章 潛伏第66章 請戰第2章 故人往事第21章 投附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一百零五章 女刺客(一)第37章 叛第53章 獄島去留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37章 困獸第147章 暗流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39章 用鹽破冰第94章 不容拒絕第104章 轉機第39章 用鹽破冰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73章 籌劃第39章 特使駕臨第54章 殘敗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45章 相臣人選第81章 兵分兩路第5章 兵甲第120章 主臣第52章 列裝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11章 求死之道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第四十章 東海狐第60章 分贓擴軍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133章 耐心第14章 激將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64章 心結第76章 藥材貿易第137章 配刃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41章 冰裂第六十章 三伍編卒第10章 淮西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37章 分功酬勞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3章 月下心迷第17章 使臣第七十八章 風雲漸涌第90章 殘敵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68章 戰爭陰雲第7章 左右爲難第36章 對壘第72章 海上接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31章 疑形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91章 大喜之日第142章 棋子第53章 襲東陽第30章 星星之火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7章 曬鹽第20章 拉攏第8章 寢殿密議第146章 奔喪議事(二)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37章 困獸第124章 北線第75章 手段第48章 營破第95章 左右爲難第53章 破營第83章 南歸第12章 津海號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
第32章 水煮田雞第101章 死地第38章 勤王之議第7章 曬鹽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6章 虎面醜將第4章 宋家子弟第5章 初襲第130章 池州謀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108章 戰黃陂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43章 左軍五營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6章 私糧入京第47章 刺客第11章 潛伏第66章 請戰第2章 故人往事第21章 投附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一百零五章 女刺客(一)第37章 叛第53章 獄島去留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37章 困獸第147章 暗流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39章 用鹽破冰第94章 不容拒絕第104章 轉機第39章 用鹽破冰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73章 籌劃第39章 特使駕臨第54章 殘敗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45章 相臣人選第81章 兵分兩路第5章 兵甲第120章 主臣第52章 列裝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11章 求死之道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第四十章 東海狐第60章 分贓擴軍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133章 耐心第14章 激將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64章 心結第76章 藥材貿易第137章 配刃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41章 冰裂第六十章 三伍編卒第10章 淮西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37章 分功酬勞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3章 月下心迷第17章 使臣第七十八章 風雲漸涌第90章 殘敵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68章 戰爭陰雲第7章 左右爲難第36章 對壘第72章 海上接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31章 疑形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91章 大喜之日第142章 棋子第53章 襲東陽第30章 星星之火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7章 曬鹽第20章 拉攏第8章 寢殿密議第146章 奔喪議事(二)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37章 困獸第124章 北線第75章 手段第48章 營破第95章 左右爲難第53章 破營第83章 南歸第12章 津海號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