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收服魏徵

王世充點了點頭:“魏先生說言,深合我意,我也是憂心這一點,纔會提前來這河北幽冀之地看看,不過現在太子顯然也已經開始着手應對了,在這扼守幽冀之地的瀛州放下了來護兒這樣的名將,而幽州也是派了竇抗和薛世雄坐鎮,漢王即使想要經略關東,只怕也沒這麼容易。”

魏徵微微一笑:“王員外可曾去過河南黎陽?”

王世充搖了搖頭:“這回出來我是直奔青州,然後北上河北,那河南中原之地,還沒有去過,只是黎陽糧倉乃是國家存糧要地,漢王若是發難,必會起兵出滏口徑攻取,繼而襲擊邯鄲,打開去青州齊魯之地的通道。怎麼,太子在那裡也有了安排?”

魏徵點了點頭:“滏口徑出口的磁州,乃是黎陽的門戶,兩個月前,朝廷派了有驍勇善戰之稱的上官政來這裡當刺史,這個人是著名的勇士,布衣從軍,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無數,硬生生地升到了開府將軍,可他是一勇之夫,性格粗暴,大字不識一籮筐。”

“磁州本爲內地,按說應該派一文吏來治理,可在這個時候卻調了上官政任刺史,又詔命如這瀛州一樣,恢復當地的府兵,這顯然是爲了防漢王東出太行,攻取黎陽倉的舉動。還有,在磁州後面的相州,也調了曾擔任過刑部尚書的重臣薛胄任刺史,以作爲上官政的後盾,這些意圖都是一看便知的。”

王世充摸了摸自己的山羊鬍子,喝了一口面前的茶水:“那麼依魏先生所見,漢王起兵,可有成算?”

魏徵搖了搖頭:“在我看來,基本上沒有什麼成功的可能,除非他能破釜沉舟,不顧一切地揮全軍強攻蒲州,然後渡河打破潼關,進入關中。方有一線希望,若是隻想着求穩,困守幷州,經略關東,那最後未必能比尉遲迥撐得更久。”

王世充嘆了口氣:“先生也是這樣看的啊。”

魏徵正色道:“漢王雖然這些年被皇上加強了權勢,但他並非雄主之才,他手下的謀士首推王?。而武將則以蕭摩訶居首,這些人都是南朝舊人。並非關東本地的大世族,象五姓七望這樣的大世家,在他的王府中卻不得重用。”

“而且在天下士子看來,禮賢下士,結交文人,本身也有着很高文才的太子楊廣,比漢王楊諒更值得投靠,皇上現在廢了天下鄉學,可是以後太子卻很有可能恢復。所以以在下對河北和山東之地的瞭解,中等以上的世家和有名的才俊,是不會跟着漢王走的,即使他一時能攻城掠地,也不會得天下士人之心,加上他如果只是起兵造反,大義的名份在朝廷一邊。失敗只是遲早的事。”

王世充微微一笑:“那既然魏先生覺得漢王起事沒有成功的可能,又認定了太子登基後會重開天下學校,那麼以魏先生之才,還怕到時候不能中舉出仕嗎,爲何又要以這種方式來尋求主家呢?”

魏徵搖了搖頭:“現在皇上雖然聖體微恙,但還是在仁壽宮裡掌握着帝國的實權。只要他一天不龍御歸天,重開學校之事就一天沒有可能,他若是身子骨硬朗,象南梁武帝蕭衍那樣活到八九十,那我這一輩子也不用指望出頭了,再說天下的學校即使恢復,以我這種平民身份。全無背景,即使鄉試第一,再到京城進太學,學問再高也只不過能做個州縣的博士而已,非我所願。”

“所以求人不如求已,與其在這裡空等時局變化,不如主動出擊,尋一明主,無論是做幕僚還是當門客,總歸是條門道,當然,在下也有在下的底線,那就是找到的東家,至少是要入在下眼,讓在下心悅誠服的纔可以。”

王世充哈哈一笑:“魏先生,我王世充雖然有點錢,但在朝中全無根基,而且現在只不過是個五品的上儀同而已,連開府權限也沒有,魏先生如果想要找一明主的話,我可以把你介紹給越國公,尚書令楊素,他纔是真正有能力的人。”

魏徵笑着搖了搖頭:“王員外,這是你對我的最後一道測試嗎?”

王世充心中暗喜,看來這魏徵對朝局也非常瞭解,但他還是故作驚訝:“魏先生何出此言,難道你不想投奔越國公嗎?”

魏徵收起了笑容,正色道:“在下雖然不入朝堂,但在江湖之遠,也有自己的消息和情報,並不是對大興城中的事情一無所知。現今太子監國,而越國公雖然被升爲尚書令,卻是被明升暗降,不再過問朝政之事,只能時不時地向皇上推薦一些人去當官罷了。”

“比如那一代大儒顏之推的孫子顏師古,就是最近被他推薦去了荊州安養當縣令,又如那征討交州的大將劉方,也是他舉薦的,但除此之外,他現在手中並無實權,楊家現在富可敵國,兄弟子侄遍佈朝野,又沒有高熲這樣的重臣制約,皇上對他心生警惕,將之疏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王世充點了點頭:“皇上確實對越國公有防範之心,換了任何人都會如此的,只是天下人盡知越國公在太子登位的過程中出力極大,甚至可以是首功之臣,就算在皇上這一朝不受待見,等到新皇即位後,不也是能以從龍之臣的身份位居宰輔嗎?”

魏徵微微一笑:“只怕越國公在本朝雖無實權,卻也能保得榮華富貴,可若是新皇即位,他的身家性命都難說了。”

王世充的臉色一變:“魏先生,此話何意?”

魏徵平靜地說道:“歷朝歷代的奪宮之變,與普通的大臣間的政鬥黨爭不同,那是絕無餘地,也不可能罷手的,要麼入主東宮,要麼被廢爲庶人,日後也難逃一死,所以這裡面的手段是極爲殘酷,極爲黑暗的,敗者自不多言,勝利的一方也只是太子。而非幫他謀劃奪位的越國公。因爲如果一個人知道了你太多黑暗的過去,知道了你太多不能爲人道的秘密,那就絕不會是你的盟友,而是你第一個就要除去的心腹之患!”

“剛纔王員外說了,越國公是太子奪位的第一功臣,那就意味着他知道的太子秘密也最多,據我所知。越國公平時只對自己楊氏一門好,在朝堂上目空一切。得罪人無數,高熲當年位高權重,但待人和氣,事事留有餘地,因此雖然被罷相,但也算是全身而退。”

“可換了越國公,只怕不會有高熲那樣的好運氣,最大的可能就是幫新皇渡過開始的幾年後,慢慢架空。然後論罪滅族。到時候無論是他的子侄,還是他舉薦的人,都會跟着倒黴,王員外要越國公來舉薦我當官,那在下只好繼續當我的遊方道人了。”

王世充哈哈一笑:“想不到魏先生不入朝堂,卻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那依你看,太子如果將來即位後。不用越國公,又會重用何人呢?我繼續幫你引見就是。”

魏徵笑了笑:“太子以後即位,只怕武將方面會依賴現在他的東宮左右衛率宇文述和於仲文,治國的話會起用精明而圓滑的蘇威,輔以虞世基,裴蘊這些江南文人。可是這些人我都沒什麼興趣投靠。那二位將軍都是貪婪粗鄙之人,而蘇威之流只會想着投上之所好,牟取私利,並非忠臣。”

王世充這下對魏徵算是完全放了心,他也決定不再繞彎子了,站起身,正色行了個禮:“魏先生大才。不知是否願意在王某這裡暫時屈就棲身?王某希望以後能日日向魏先生請教。”

魏徵也收起了笑容,站起身,正了正衣冠,鄭重地回了個禮:“主公太客氣了,魏某以後當肝腦塗地,以報主公知遇之恩。”

王世充哈哈一笑,上前拉住了魏徵的手,四隻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他的心裡一陣激動,多年來,終於找到了第一個可以作爲軍師和股肱的謀士級人物,打天下時固然需要猛士,但是謀臣文士也是一樣不能缺的,尤其是魏徵這樣有真才實學的大才,現在對於王世充來說更是雪中送炭。

王世充和魏徵坐回了各自的坐榻,王世充正色道:“既然蒙先生不棄,稱我一聲主公,那以後王某也託大,直接稱呼先生的字了,不知玄成以爲然否?”

魏徵微微一笑:“主公理當如此。您是做大事的人,以後麾下必然也少不得各色俊傑,稱字是最好的方式。”

王世充點了點頭:“不過我還有一事不明,還請玄成不吝相告。”

魏徵說道:“主公但問無妨,我一定知無不言。”

王世充說道:“我沒有顯赫的家世,甚至祖上還是個胡人,在朝廷也不算高官,做生意雖然賺了點錢,但也不是非常張揚,象越國公那樣到處購置房產,甚至我的商鋪也都打着不同的牌子經營,象今天這樣一擲萬金出手買馬的事情,也是十餘年來第一次做,即使是在朝中,不少世家子弟也並不知有我王世充這麼一號人物,玄成雖然大才,但畢竟沒有入朝爲官,又爲何願意投身我這麼一個聲名不顯的人手下呢?”

魏徵微微一笑:“主公的大名,其實在民間,尤其是在士子之間,比你想象的要大,那些世家子弟們其實已經和普通的民間士子來往不多了,他們的圈子很小,也很封閉,雖然不乏人才,可是更多膏樑紈褲子弟,不知主公的名號,實在是很正常的事。”

“但主公在五年前皇上罷天下鄉學後,就一直暗中資助天下的民間學堂,如緱山包愷包先生,信都大儒劉焯劉先生等,都受過主公的資助,雖然主公沒有公開你的名字,但是學子們還是多方打聽到是您出的資,加上您南征北戰,並有能名,因此主公在天下士人中間的地位,比您想象的要高,若非如此,我也不會一聽說是您,就下定了投效的決心。”

“還有一點,世家子弟們或者因爲門戶之見,而輕視先生,但在我們這樣的寒門學子,草根士人們看來,先生雖然出身不高,但自強不息,以商人之子的身份精通兵法,熟讀經史,活學活用。一路奮鬥到了今天的地位,這是件受人尊敬的事情,又怎麼能看不起呢?至少我魏徵,是隻有敬仰的份。”

王世充點了點頭:“玄成以心待我,我這裡也不應有所隱瞞,剛纔你說越國公扶太子登位之事,確實背後涉及了太多不能爲外人所道的黑暗內幕。而我也在越國公手下,對此事出力頗多。你所說的將來太子登基後,會清算越國公,而到了那個時候,恐怕我王世充也無法倖免,我以心待玄成先生,不能拖累你,還是請先生自便吧。”

魏徵的臉色微微一變:“主公當真也參與其中了?”

王世充正色道:“這件事情上我不會和玄成開玩笑,不少大計是越國公和太子親自商議而定,而具體執行和操作的。就是我王世充了,尤其是在打倒高僕射一事上,由於大將王世積是我的死仇,當年南征時爲謀奪我家產,害死我大哥,也讓先父含恨而終,因此我爲報此深仇。也和越國公一起設計將高僕射與王世積一起打倒,可以說我是太子奪位的關鍵人物。”

魏徵的嘴角勾了勾:“想不到世間皆傳主公乃是高僕射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而真正的事實卻是如此,你難道是爲了報父兄之仇才假意投靠高僕射的嗎?”

王世充搖了搖頭:“那倒也不是,高僕射洞悉一切,對我和王世積的恩怨早已經查得清楚。他不想爲了我得罪王世積和他背後的關隴大將集團,但又愛惜我的才華,所以對我多方關照,我也正是因爲要報高僕射的恩情,幾次三番地警告過他不要與前太子楊勇走得太近,只可惜高僕射那時已經無法回頭,最後我只能轉而與越國公聯手。藉着王世積謀逆之事,將高僕射一併打倒,也算爲廢太子楊勇,搬掉了最大的一塊絆腳石。”

魏徵嘆了口氣:“這麼說王世積的那個謀逆案,是個冤案了?”

王世充冷笑道:“不,王世積確實有謀逆之心,當年就是爲了給自己擴充私兵,纔會上門謀奪我王家的家產,爲此不惜在南征陳國時設下圈套,企圖借陳軍之手殺我兄弟三人。而舉報他的皇甫孝諧,是跟隨了他多年的頭號狗腿子,那些謀逆之事,也並非憑空捏造,我所做的只不過是加一把力,設局讓這兩人反目,最後狗咬狗罷了。”

魏徵點了點頭:“如此說來,主公倒也並非陷害忠良,可那虞慶則和史萬歲又是怎麼回事,也是與主公有仇嗎?”

王世充正色道:“虞慶則之死與我無關,當年他出使突厥時收了突厥可汗數千匹良馬,又曾經在皇上的宴會上借醉裝瘋,無禮之極,恐怕一早就惹得皇上動了殺心了,而殺他應該是對當時還在位的高僕射的一個警告,要他放棄支持太子,只可惜高僕射不聽,最後被皇上利用王世積之案,一併打倒。”

“至於史萬歲之死,則是越國公楊素的一手策劃,目的是打擊一切有可能借軍功上位,挑戰他地位的人,我事先並不知情,甚至在得悉此事後還設法勸諫過史萬歲,讓他收斂,只可嘆那史萬歲全然不懂政治,恃勝而驕,終至殺身之禍。”

魏徵的眉間舒緩了一些,他繼續問道:“那請問主公,現在對於太子,對於越國公,究竟是何想法呢?”

王世充嘆了口氣:“當時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一邊設法升官,以光宗耀祖,另一邊尋機報父兄之仇,現在大仇已報,可是我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已成太子的眼中釘,肉中刺了,與太子殿下合作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太子心機深沉,極會作戲,絕非外界風傳那樣禮賢下士的一代明君,所以現在我也很苦惱,想要遊歷天下,看看以後如果我王世充激流勇退,隱退朝堂後,何處可以作爲棲身之所。”

魏徵微微一笑:“主公,你放心吧,玄成既然剛纔已經約定追隨您,那這輩子就不會有二心,您也不必故作此言,來測試我,如果您真的思退,那也不會來這民風剽悍的河北之地,而是應該去蜀中,或者是江南三吳民風柔軟之地,做個逍遙自在,與世無爭的富家翁了。原來我以爲您來這裡是爲了想着對付漢王楊諒的辦法,可聽您這麼一說,只怕您是希望漢王能爭點氣,跟太子長期相持,這樣纔對您最有利吧。”

王世充的眼中碧芒一閃,摸着自己的鬍子,苦笑道:“玄成啊,真是什麼事也瞞不過你,確實,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太子若是登基得太順利了,那不光是越國公,就是我王世充,只怕也難逃被滅口的下場。其實我也不想走這條路,天下太平盛世,我即使不當官,也可以做生意賺錢,何必要冒這掉腦袋的危險呢,玄成若是有其他的良策可以讓我自保,還請教我。”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父子論兵(十八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手刃仇敵(二)第二千五百三十章 生死一線間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殘忍虐殺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御前會議(二)第二千三百五十章 致勝之道(二)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狗頭軍師第一千零六十章 陰雄辭職第二千零五十一章 費青奴的追擊第二千二百七十三章 河間府的陷落第二千二百七十七章 隱者之言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 放李密第二千二百三十六章 強渡淇水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騎衝陣!第二百六十六章 股份制經營第二百一十八章 陰影中的腹黑男第二千零七十九章 守城的佈置第二千二百一十七章 李唐建國(九更)第九百七十八章 淝水往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生擒悍將第一百三十二章 土豪會議(一)第二千四百六十三章 華強建國(7更)第二千二百九十三章 致命的細節第二千一百八十章 唐弼之敗本月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求月票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四面楚歌(78更)第二千六百二十四章 戰意高下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機動軍團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陰山之盟第二千一百八十三章 投降天子第二千三百九十四章 封倫獻計(二)第二千五百五十七章 夫妻出陣第二千五百一十九章 死亦爲狗雄(5更)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見財起意第五百三十七章 盟約第二百五十二章 火攻,三千破四萬(一)(二更)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奸雄指路第二千零六十七章 殿上激辯第五百零九章 交心(二)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近戰騎兵第二十四章 江南故人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刀劍叢中笑第二千一百一十七章 瓦崗軍的佈置第二千五百七十三章 殺人如麻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試探之法第九百三十二章 陰雄變諫臣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高掛免戰牌第二千六百五十二章 洪水無情第二千三百七十五章 王者不死(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攻心爲上第二千零三十四章 火併計劃第九百四十五章 順河而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尾行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火箭天襲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二李相通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沈光出陣第七百九十七章 長孫家的內戰第二千四百五十四章 引見王伏寶(8更)第九百八十二章 逼反竇建德(一)第二千一百三十六章 戰場接頭第一千九百零五章 飛石天襲第二千二百五十二章 霸王突陣殺有關檀君朝鮮和這三章高句麗的說明第八百二十九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賞賜標準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醇酒入口,美娘在懷第二千二百九十三章 致命的細節第八十八章 長孫晟的謀略第二百零二章 戰場防疫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望都關下第六百四十八章 大戰蕭摩訶第三十一章 大哥之死第二千零六十章 致命的號角(五更)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忠言(一)第七十二章 殺機四伏第三百四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出城偵察第八百五十七章 抓眯-眯的野豬皮第五百五十九章 女相的真面目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將復出終章 老大哥注視着你第五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利用羅藝寫在上架之前第三十六章 生死一線第二千四百六十二章 衆臣勸進(6更)第三百零八章 宣嬪的一家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舊部房彥藻第二千五百八十二章 攻城神器第一百九十二章 口是心非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驅狼防虎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如意算盤(六更)第一百零四章 複議(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玄感結親第二千六百章 牀弩轟城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狼騎圍城第六百九十一回 蕭銑自首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姑侄密謀第二千六百五十六章 捨生忘死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父子論兵(十八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手刃仇敵(二)第二千五百三十章 生死一線間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殘忍虐殺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御前會議(二)第二千三百五十章 致勝之道(二)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狗頭軍師第一千零六十章 陰雄辭職第二千零五十一章 費青奴的追擊第二千二百七十三章 河間府的陷落第二千二百七十七章 隱者之言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 放李密第二千二百三十六章 強渡淇水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騎衝陣!第二百六十六章 股份制經營第二百一十八章 陰影中的腹黑男第二千零七十九章 守城的佈置第二千二百一十七章 李唐建國(九更)第九百七十八章 淝水往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生擒悍將第一百三十二章 土豪會議(一)第二千四百六十三章 華強建國(7更)第二千二百九十三章 致命的細節第二千一百八十章 唐弼之敗本月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求月票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四面楚歌(78更)第二千六百二十四章 戰意高下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機動軍團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陰山之盟第二千一百八十三章 投降天子第二千三百九十四章 封倫獻計(二)第二千五百五十七章 夫妻出陣第二千五百一十九章 死亦爲狗雄(5更)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見財起意第五百三十七章 盟約第二百五十二章 火攻,三千破四萬(一)(二更)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奸雄指路第二千零六十七章 殿上激辯第五百零九章 交心(二)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近戰騎兵第二十四章 江南故人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刀劍叢中笑第二千一百一十七章 瓦崗軍的佈置第二千五百七十三章 殺人如麻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試探之法第九百三十二章 陰雄變諫臣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高掛免戰牌第二千六百五十二章 洪水無情第二千三百七十五章 王者不死(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攻心爲上第二千零三十四章 火併計劃第九百四十五章 順河而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尾行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火箭天襲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二李相通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沈光出陣第七百九十七章 長孫家的內戰第二千四百五十四章 引見王伏寶(8更)第九百八十二章 逼反竇建德(一)第二千一百三十六章 戰場接頭第一千九百零五章 飛石天襲第二千二百五十二章 霸王突陣殺有關檀君朝鮮和這三章高句麗的說明第八百二十九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賞賜標準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醇酒入口,美娘在懷第二千二百九十三章 致命的細節第八十八章 長孫晟的謀略第二百零二章 戰場防疫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望都關下第六百四十八章 大戰蕭摩訶第三十一章 大哥之死第二千零六十章 致命的號角(五更)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忠言(一)第七十二章 殺機四伏第三百四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出城偵察第八百五十七章 抓眯-眯的野豬皮第五百五十九章 女相的真面目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將復出終章 老大哥注視着你第五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利用羅藝寫在上架之前第三十六章 生死一線第二千四百六十二章 衆臣勸進(6更)第三百零八章 宣嬪的一家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舊部房彥藻第二千五百八十二章 攻城神器第一百九十二章 口是心非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驅狼防虎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如意算盤(六更)第一百零四章 複議(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玄感結親第二千六百章 牀弩轟城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狼騎圍城第六百九十一回 蕭銑自首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姑侄密謀第二千六百五十六章 捨生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