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賈詡到來

劉璟將賈詡請進行軍帳,又笑問道:“魏將軍的軍隊也到了嗎?”

賈詡點點頭,“清晨剛剛到達,現在襄陽城東十五里外駐紮。”

兩人進了行軍帳,行軍帳很小,相當於後世的四五個平方,頭也擡不起來,帳中只有一張桌子,一隻竹箱,另外一牀毯子墊在地上,和士兵們完全一樣,這座行軍帳便是劉璟的臨時辦公之所。

兩人在桌子兩邊而坐,桌上有一張襄陽地圖,天還沒有亮,一盞油燈照亮了地圖。

這時,一名親兵端來兩杯熱騰騰的茶,賈詡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笑道:“曹丞相現在應該回南陽了。”

“先生怎麼知道?”

“我瞭解他,在這種非決定性的戰役中,他是不會眼睜睜看着失敗的,如果無力扭轉,那離開也是一種迴避,失敗的責任也只能由曹仁來承擔了,所以曹丞相必然會命令曹仁撤離襄陽,保存實力是一回事,回去替他頂責又是另一個原因。”

劉璟點點頭,賈詡對人性看得很透徹,他想了想又問道:“那先生覺得我是關門打狗,還是放他們走,奪取襄陽?”

“這個就需要州牧權衡利弊了,州牧的目的是什麼,是全殲曹軍還是奪取襄陽,而全殲曹軍江夏軍又有多大把握,準備復出多大的代價,以及值不值得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另外,假如南郡之軍趕來渾水摸魚,會不會劉曹鶴蚌相爭,最後劉備這個漁翁得利?這些問題都需要州牧慎重考慮。”

劉璟默然不語,賈詡不愧是頂級謀士,句句都說到點子上,他嘆口氣道:“可是現在劉備尚未歸來,先生覺得南郡軍會蹚這攤渾水嗎?”

賈詡笑了笑道:“如果我是諸葛亮,又有軍權在手,那麼我肯定會來,只要謀劃得好,完全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把襄陽城攬入懷中,州牧別忘了,襄陽城可是蔡家掌權,如果曹軍撤走,最後掌管襄陽城之人,必定是蔡家,州牧覺得他們會投降江夏,還是投降南郡。”

“如果是蔡家的話,不容置疑,他們一定不會投降我,只會投降南郡。”

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劉璟也懂了,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他站起身,向賈詡施一禮,“先生金玉之言,我記住了,請先生抓緊時間休息片刻。”

說完,他快步走出行軍帳,視察士兵的情況,士兵們都睡得很沉,此時天氣略略偏涼,卻又不寒冷,正是最有利於睡覺的季節。

走到一棵樹下,他見一名年輕士兵睡相難看,毯子蹬到一邊,他不由笑了笑,彎下腰替這名士兵裹緊毯子,不料年輕士兵一下子驚醒,見劉璟他在面前,嚇得他‘啊!’地驚叫一聲,騰地坐起。

劉璟笑着擺擺手,示意他繼續睡,不要驚擾了別人,但這時,周圍不少士兵都被驚醒,坐了起來,揉着困澀的眼睛,這就像多米諾骨牌被推到一樣,越來越多士兵醒來。

劉璟不由苦笑,他的一個關懷之舉,卻帶來如此大的影響,令他始料不及。

這時,李俊快步走上前低聲稟報道:“接到斥候的消息,曹軍已經開始在整軍了。”

劉璟點點頭,“那就讓弟兄們也起來吧!準備用早飯。”

‘咚!咚!咚!’

鼓聲敲響,山谷中沉睡的江夏軍士兵紛紛從睡夢中驚醒,迅速收拾行裝,列隊準備用早飯,火頭軍已經煮好熱粥,將一桶桶熱粥送到士兵們面前,士兵們都帶有面餅乾糧,各自坐在一旁狼吞虎嚥地吃着早飯。

劉璟則站在半山腰一座臨時搭建的亭子裡,注視着遠方曹軍的動靜,曹軍在隆北原南面,相距約八里,晨霧瀰漫,阻礙了視線,使他看不清對面曹軍的情況。

但他卻隱隱聽見對面傳來的鼓聲,這是集合的鼓聲,這就意味着曹軍用完早飯,開始集結列陣了。

很顯然,他們之間相隔的這片曠野,就將成爲兩軍交鋒的戰場,劉璟又不由仔細查看這片曠野,這片曠野他很熟悉,曾經不止一次路過,不過那時都是種滿了莊稼,官道兩邊都是大片起伏的麥浪,而此時,卻是光禿禿的一片,像棋盤一樣,阡陌縱橫,溝渠遍佈,他倒覺得十分陌生。

坦率地說,這裡並不適合擺開戰場,障礙太多,但現在,兩支軍隊也全然顧不上,這是一場奪取荊州和保衛荊州的關鍵之戰,地理環境已經不重要了。

李俊走到劉璟身邊,低聲問道:“我軍現在有一萬軍,對方只有三千人,我們需要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擊潰對方嗎?”

事實上,曹軍撤離纔是劉璟最期盼之事,如果曹軍都撤出襄陽城,那麼江夏軍奪取襄陽城將不費吹灰之力,所有才有他一夜的等待,給曹軍撤退的時間。

爲了讓曹軍撤離襄陽,他不惜兵壓隆中,給曹仁施加壓力,就是爲了逼迫他離開襄陽。

這也是賈詡的建議,他最終接受了這個建議,放曹軍走,不在乎一時的殲滅曹軍,關鍵是要奪取襄陽城。

想到這,劉璟笑了笑反問道:“襄陽城那邊有動靜嗎?”

李俊搖了搖頭,“得到斥候的快報,襄陽城的曹軍在昨夜已經集結,但遲遲沒有出城。”

這個消息有點出乎劉璟的意料,曹仁居然沒有出城?這說明曹仁也在狐疑不決,必須要再施加壓力,逼他出城。

劉璟當即下令:“出兵,列陣!”

李俊大喜,飛奔下去,片刻,山谷裡響起了低沉的號角聲,‘嗚——’這是出征的信號,一萬江夏軍殺氣騰騰地向隆北原奔去。

與此同時,徐晃率領三千軍隊也緩緩向前推進,但他並沒有深入隆北原,而是向前只推薦一里便停了下來,很快,江夏軍在距離曹軍約一里之處也停止了前行。

雙方旌旗招展,軍馬整齊,雙方都是精銳之軍,但相比之下,江夏軍兵力明顯勝於對方,徐晃心中有些擔憂,如果曹仁援軍遲遲不來,他擔心自己守不住隆中。

本來徐晃是堅決反對撤離襄陽,但昨晚他考慮了一夜,才終於明白丞相爲什麼說守不住襄陽,問題不在曹軍身上,而在荊州軍民,他們會那麼堅決地跟隨曹軍抵抗劉璟,顯然不可能。

如果荊州軍獻城、而西撤之路又被截斷,那他們真的走頭無路了,正是因爲想通這一點,徐晃才改變了想法,希望曹仁能儘快撤離,但偏偏曹仁又開始疑慮不定,遲遲不肯撤離襄陽。

令徐晃心急如焚,一夜間,兩次派士兵去催促曹仁,但直到此時,還是沒有動靜,現在朱靈那邊正在緊張地構築防禦工事,自己這邊能抵擋多久,也只能盡力而爲了。

徐晃明知自己兵少,難以抵擋三倍於己的江夏之軍,也要堅持和江夏軍一戰,根本原因就是他要儘可能地拖延時間,爭取曹仁的援軍到來,同時也是爲朱靈爭取防禦時間。

只是曹仁有些讓他失望,不過徐晃不知道,曹仁之所以沒有來,並不是他改變了主意,而襄陽以南意外地出現了南郡之軍,使他需要觀察形勢的變化。

“哪位將軍願打頭陣?”徐晃回頭厲聲喝道。

“末將願往!”

一名執刀大將從隊伍中催馬衝出,此人是徐晃手下部將焦觸,原是袁紹的部將,官渡大戰後投降了曹軍,成爲徐晃部將,他使一把三尖兩刃刀,在曹軍諸將中武藝列爲二品。

不過焦觸有一記絕招,善打流星錘,總是令敵將防不勝防,正是因爲有這個絕招,他才急於出戰,奪取頭功。

尤其他聽說劉璟在對面,如果能擊殺劉璟,那他將立下蓋世之功,他急不可耐地衝向了戰場。

徐晃嘉獎其勇烈,高聲喝令道:“擂鼓助威!”

鼓聲如雷,喊殺聲震天,士兵人人振奮,漢朝武風盛行,極重個人勇烈,因此武將單挑也成爲兩軍作戰的方式之一,但也並不絕對,比如偷襲、伏擊等等作戰,就不會有什麼武將單挑,武將單挑大多出現在兩軍對壘之時。

當然,武將單挑也並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但它卻能影響士氣和軍心穩定,從而也會影響到最後勝負。

劉璟立馬在軍旗之下,見對面敵軍飛馳出一將,卻並不是徐晃,令他略略有些失望,不等劉璟開口,一員大將上前請令道:“州牧,請讓卑職出戰!”

這員大將長得豹眼戟須,面如鍋底,相貌兇狠,身材異常魁梧,使一把七十斤重的開山大斧。

此將名叫邢道榮,原是劉度手下一員上將,零陵人,號稱荊南第一將,官拜別部司馬,年初被借調給劉磐幫助練兵。

劉磐單騎奔南郡後,邢道榮並沒有回零陵,而是留在長沙,成爲黃忠部將,跟隨黃忠一起投降了劉璟,不久前被調至江夏,這次跟隨劉璟出征。

邢道榮是第一次爲江夏軍作戰,他同樣立功心切,急於出戰,劉璟知道他武藝高強,甚至比劉虎還要高一籌,是一員猛將,便點點頭,“準戰!”

邢道榮大吼一聲,催馬衝出,他大斧一揮喊道:“我乃零陵邢道榮,來將通名!”

“幽州焦觸是也!”

聲到刀到,焦觸劈頭一刀向邢道榮砍來,邢道榮奮力揮動大斧迎戰,兩員大將戰成一團,雙方鼓聲如雷,喊殺聲震天。

雙方交戰十幾個回合,焦觸漸漸體力不支,他賣個破綻,撥馬便逃,邢道榮催馬追趕,奔跑不足二十步,焦觸忽然一甩手,一隻流星錘無聲無息打來。

邢道榮大驚,本能地一拉繮繩,戰馬一聲暴叫,前蹄揚起,這一錘正打在馬頭上,力量強勁,打得戰馬頭骨碎裂,向側面倒去,將邢道榮壓倒在馬下。

第666章 虛城以待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第223章 有才自遠方來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1005章 權利不容第764章 江東風雲(八)第29章 劉備的深意第1004章 相國之爭第576章 危局反擊(上)第505章 司馬懿遇刺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514章 初見龐羲第1107章 中原大戰(六)第650章 孫夫人的拒絕第143章 江東退兵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74章 意外來信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1017章 戰雲籠罩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701章 家事風波第991章 夫妻交心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315章 危機深伏第195章 吞併江夏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461章 益州使者第741章 出使失敗第153章 劉表讓步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789章 事非簡單第140章 大軍壓境第304章 耀武揚威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第219章 東撤第672章 兵壓渭谷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43章 可疑之人第1004章 相國之爭第385章 最終決定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651章 出兵合肥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209章 江夏書院第394章 最後的心結第216章 緊急報信第445章 曹操特使第146章 蔡家的思慮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698章 最後的收穫第38章 錦帆賊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1005章 權利不容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232章 出兵反擊第723章 迎頭痛擊(下)第911章 備戰合肥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1039章 鄴都大案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780章 江東風雲(二十四)第16章 不傳之秘第13章 無妄之災第1088章 龍骨水車第643章 張遼北歸第629章 渡江突圍第1090章 驚天劇變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614章 襄陽消息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1074章 貨幣之戰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700章 許昌夜話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317章 叔侄夜話第913章 合縱連橫(上)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497章 京城米內侍第483章 智取平安堡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668章 上方谷(上)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40章 蒯越之勸
第666章 虛城以待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第223章 有才自遠方來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1005章 權利不容第764章 江東風雲(八)第29章 劉備的深意第1004章 相國之爭第576章 危局反擊(上)第505章 司馬懿遇刺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514章 初見龐羲第1107章 中原大戰(六)第650章 孫夫人的拒絕第143章 江東退兵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74章 意外來信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1017章 戰雲籠罩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701章 家事風波第991章 夫妻交心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315章 危機深伏第195章 吞併江夏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461章 益州使者第741章 出使失敗第153章 劉表讓步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789章 事非簡單第140章 大軍壓境第304章 耀武揚威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第219章 東撤第672章 兵壓渭谷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43章 可疑之人第1004章 相國之爭第385章 最終決定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651章 出兵合肥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209章 江夏書院第394章 最後的心結第216章 緊急報信第445章 曹操特使第146章 蔡家的思慮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698章 最後的收穫第38章 錦帆賊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1005章 權利不容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232章 出兵反擊第723章 迎頭痛擊(下)第911章 備戰合肥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1039章 鄴都大案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780章 江東風雲(二十四)第16章 不傳之秘第13章 無妄之災第1088章 龍骨水車第643章 張遼北歸第629章 渡江突圍第1090章 驚天劇變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614章 襄陽消息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1074章 貨幣之戰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700章 許昌夜話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317章 叔侄夜話第913章 合縱連橫(上)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497章 京城米內侍第483章 智取平安堡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668章 上方谷(上)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40章 蒯越之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