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表態

第744章 表態

他以爲姜憲聽了會發脾氣,說完之後立刻目露警惕地望着姜憲。

誰知道姜憲聽了只是冷冷地點了點頭,道:“既然汪大人不同意,那這件事我們以後再議!”說完,端茶送客。

汪幾道覺得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昂揚的鬥志都被堵在了胸口,卡在那裡不上不下的,特別難受,卻也只能嘴角翕翕地呆立片刻,心情鬱悶地出了御書房。

誰知到了第二天的大朝會,李瑤卻走出來提起了這件事,並道:“如今舉國上下只有鎮國公擔得起這樣的重任了,臣懇請皇上早日下旨,平息內亂,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因爲起得太早,三歲的小皇帝趙璽端坐在龍椅上打瞌睡,頭一點一點的,身子骨慢慢朝東或是朝西歪倒着,站在龍椅後面的閔州儘量想辦法扶着他,但寬大的龍椅對他來說,還是顯得太空闊,就像小孩子穿了大人的衣裳,不合適之餘還透着幾分孤單和可憐。

坐在旁邊位置的姜憲看着就輕輕地咳了一聲。

或者是心裡忌憚着誰就會對誰緊張。趙璽對姜憲的聲音非常的敏感。聞聲立刻就醒了過來。

他惺惺忪忪地揉了揉眼睛,懵懵懂懂地朝姜憲望去。

姜憲就將李瑤的話重複了一遍。

只是沒等她把話說完,汪幾道就跳了出來,看也沒看姜憲一眼,朝着趙璽揖了揖就道:“皇上,臣也覺得應該早日平亂。只是平亂大將軍卻不可任命爲鎮國公。畢竟京城剛剛太平,鎮國公德高望重,還有很多事需要鎮國公幫着出謀劃策,特別是韃子逃走後的防衛,更是離不開鎮國公這樣的能征善戰之人。臣推薦楊俊去遼東平亂。遼東是苦寒之地,楊俊年輕,吃得了苦,所領陝西總兵府不僅驅除了韃子,還清剿了密雲衛,不管是能力還是戰績,都足以獨當一面。還請皇上三思。”

趙璽別說是三思了,就是九思也弄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而姜憲又是支持姜鎮元去遼東的。所以汪幾道把話說完之後,轉過身來看了一眼那些有資格上朝的大臣們,希望他們能明白,如今能夠衛戍京城的只有姜鎮元,你們若是想要京城固若金湯,就支持他把姜鎮元留在京城。

同時他心裡也暗暗惱火。

他不相信讓姜鎮元去遼東平亂之事是李瑤自己的主意。李瑤今天在朝堂上這麼說,肯定是和姜憲商量好的。他在宮裡也安插了人,姜憲什麼時候把李瑤叫過去的,他卻一點消息也沒有收到。還有李瑤,這麼做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是鐵了心要跟姜憲一條道,和他磕到底不成?

這一瞬間,他突然明白了姜憲的打算。

拉攏李瑤對付他,就算是不能把他拉下馬,也要讓他這個首輔沒辦法一言九鼎。她則依靠着李家、姜家和楊俊等人的兵力,居高臨下,坐山觀虎鬥,左右朝廷政局。

汪幾道額頭上冒出細細的汗來。

曹太后聽政到了晚期,才琢磨出這點道理來,還因爲手中沒有兵權,只能夠利用朝中的大臣,玩弄得不太順利。

姜憲,卻是像生而就有這樣的天賦似的,不過短短的幾天功夫,就知道怎樣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他們會被她一網打盡的!

汪幾道朝李瑤望去,並遞了個眼色過去。

李瑤卻視若無睹,反駁他的話道:“遼王在遼東經營多年,從這次遼王無詔南下朝廷卻一無所知就可看出,遼東的朝廷命官不是投靠了遼王就是被遼王清算了,遼東現在到底如何,我們一點兒消息也沒有。去遼東的人不僅僅是要平息內亂,還要有能力讓遼東恢復往日的欣欣向榮。正如汪閣老剛纔所說的那樣,楊大人年青,擅長帶兵領將,可楊大人並沒有治理一方的經驗,遼東又多是逆臣,一不小心就可能悍匪遍地,還是派個像鎮國公這樣老成持重的去更爲合適。”

汪幾道肺都要氣炸了!

這個李瑤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讓姜鎮元去遼東,無異於放猛虎歸山,他怎麼可能還會回來!?這是無緣無故給自己找麻煩啊!

他忙道:“照李大人這麼說,朝廷還怕遼東鬧匪患不成?誰又是生下來就會治理朝政的呢?還不都是一步步摸索出來的!我們總要給年輕人一個機會……”

楊俊這個年輕人聽着肺也要氣炸了。

姜憲和他說的好好的,只要他幫着姜鎮元平了內亂,就讓他留在京城的。

他平生所求只爲恢復先輩的聲望。

wωw.TтkΛ n.C O

遼東那個鬼地方,去了沒有十年不可能回得來!

十年之後,誰知道現在站在這裡的人都去了哪裡?黃花菜都涼了!還談什麼光宗耀祖?

他想了想,一咬牙,上前幾步道:“皇上,郡主,臣自知才學淺薄,行事不夠穩健,懇請皇上和郡主準我爲國公爺的副手前往遼東平亂,等遼東太平之後再返回京城。”

楊俊要的,是姜憲的一句保證。

保證他跟着姜鎮元去了遼東之後,還能回到京城來。

這樣一來,汪幾道也就沒有理由反對姜鎮元去遼東了!

楊俊飛快地睃了汪幾道一眼。

果然,汪幾道的臉黑得像鍋底似的。

他在心裡冷笑了一聲。

把別人當傻子挖坑埋,也別怪別人把他往坑裡推。

楊俊自己都同意給姜鎮元做副手了,別人再說,就是得罪楊俊了。

從前楊俊只是個陝西總兵,這些人當然不會把他放在眼裡。可現在他打了勝仗,還證明了自己能打仗,就成了朝廷炙手可熱、仕途遠大之人了,再加上姜憲明顯地是要用他。誰願意和這樣的新貴撕破臉?

蘇佩文猶豫了一下。

左以明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站了出來,道:“李大人統領兵部多年,又是大行皇帝欽點的兵部尚書,顧命大臣,想必對軍中的情形十分了解。楊大人又自請爲鎮國公的副手,依臣之見,不妨請鎮國公去遼東平亂,讓楊大人留在京城,負責京城的防衛。京城前些日子幾經戰亂,到底還是需要一個像楊大人這樣的人駐守京城纔好。這樣一來,正好可以彌補汪大人擔心的京城防務。不知衆位大臣意下如何?”

姜鎮元一直都是武官之首,且行事內圓外方,不是個好相處的人。楊俊卻不一樣,是文臣之後,資歷又淺,突然調到京城爲官,肯定還有很多需要請教他們的地方。憑心而論,當然是楊俊要比姜鎮元好。

至於姜鎮元,就讓他去那遼東苦寒之地練兵去好了。

說不定他這一生都要在那裡和遼王的殘黨餘孽死磕了。

親們,求月票的加更!

O(∩_∩)O~

(本章完)

第295章 送行第1091章 分配第773章 震驚第950章 不好第29章 舊恨第233章 母子第412章 康家第997章 無救第57章 見到第923章 雙簧第789章 沒完第789章 沒完第1145章 就計第926章 轉移第50章 晾人第876章 打人第694章 僞造第973章 清蕙第834章 角逐第500章 小定第939章 添亂第884章 過年第81章 親戚第271章 陳設第647章 重逢第897章 尺素第930章 不捨第376章 正遇第792章 盛大第176章 混淆第739章 對付第19章 花園第751章 一點第1018章 不問第462章 對策第913章 內耗第419章 事成第94章 醒悟第738章 解釋第512章 臨近第751章 一點第1133章 後方第909章 輿圖第400章 繞過第244章 懷疑第924章 得手第796章 輕視第952章 防範第1040章 襲職第639章 結局第1084章 失信第456章 各異第75章 發難第808章 情面第451章 爭取第849章 長子第221章 驚翻第7章 打聽第420章 幸災第537章 告誡第848章 生產第1059章 代價第145章 出遊第739章 對付第362章 各自第885章 嬉笑第872章 壓力第1029章 迎接第359章 牛家第719章 一環第53章 10月30日請假第343章 生辰第170章 混亂第46章 後手第690章 猜到第686章 書信第547章 厲害第929章 離間第568章 立功第506章 機智第226章 審勢第314章 拜貼第670章 先後第543章 可憐第54章 12月21日請假第655章 對策第653章 赫然第263章 困惑第475章 小別第828章 包袱第865章 接踵第93章 東西第237章 遇到第24章 心亂第27章 人選第240章 糟心第754章 天成第618章 紛呈第607章 不甘第521章 皇上
第295章 送行第1091章 分配第773章 震驚第950章 不好第29章 舊恨第233章 母子第412章 康家第997章 無救第57章 見到第923章 雙簧第789章 沒完第789章 沒完第1145章 就計第926章 轉移第50章 晾人第876章 打人第694章 僞造第973章 清蕙第834章 角逐第500章 小定第939章 添亂第884章 過年第81章 親戚第271章 陳設第647章 重逢第897章 尺素第930章 不捨第376章 正遇第792章 盛大第176章 混淆第739章 對付第19章 花園第751章 一點第1018章 不問第462章 對策第913章 內耗第419章 事成第94章 醒悟第738章 解釋第512章 臨近第751章 一點第1133章 後方第909章 輿圖第400章 繞過第244章 懷疑第924章 得手第796章 輕視第952章 防範第1040章 襲職第639章 結局第1084章 失信第456章 各異第75章 發難第808章 情面第451章 爭取第849章 長子第221章 驚翻第7章 打聽第420章 幸災第537章 告誡第848章 生產第1059章 代價第145章 出遊第739章 對付第362章 各自第885章 嬉笑第872章 壓力第1029章 迎接第359章 牛家第719章 一環第53章 10月30日請假第343章 生辰第170章 混亂第46章 後手第690章 猜到第686章 書信第547章 厲害第929章 離間第568章 立功第506章 機智第226章 審勢第314章 拜貼第670章 先後第543章 可憐第54章 12月21日請假第655章 對策第653章 赫然第263章 困惑第475章 小別第828章 包袱第865章 接踵第93章 東西第237章 遇到第24章 心亂第27章 人選第240章 糟心第754章 天成第618章 紛呈第607章 不甘第521章 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