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同僚

第580章 同僚

李謙不免向姜鎮元打聽楊俊的來歷。

姜鎮元喝了口茶,這才慢悠悠地道:“你年輕小,但你在福建呆了好幾年,應該聽說過丁亥海難。”

李謙動容。

二十八年前,孝宗皇帝當政,倭寇擾邊,連連得手,最後居然打進了福州城。福州知府、福建布政使、福建按察使等均戰死,致仕在家的原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楊尚青組織集結楊家青壯丁三百餘人抗倭,最後楊家六百餘口人除了先前送走的老婦幼童,沒有一個活下來的。

這件事被寫在了福建地方誌上,還在福州給楊家立了忠烈祠。

其他地方的人可能不記得這件事了,但幾乎年年都被倭寇騷擾的福建人卻不會忘記。

李謙不由道:“那楊俊……”

“他是楊大人唯一活下來的孫子。”姜鎮元淡淡地道,“因楊老夫人不願自己的子孫活在前輩的英名之下,也不願意楊家再受此劫難,因而求了孝宗皇帝,帶着楊家活下來的婦儒遷居到了山東,隱姓埋名,棄文從武,不再受先祖餘蔭。可楊大人的所作所爲,只要是讀書人,就沒有不敬佩的。所以在楊老夫人去世後,楊家受當時不知楊家底細的惡霸欺負的時候,楊俊參加了武舉,一路順風順水地升遷至了陝西總兵的位置。不然他和李瑤鬧出如此大的矛盾,李瑤爲何不收拾他?非是李瑤不能,也並非是李瑤沒有這個手段,而是不願意楊家的血脈再受波折,這也是爲何楊俊做官以來就如此囂張的道理。你回了西安之後,要好好地和他相處。這次照李瑤的意思,是把楊俊調到京城西山大營做個僉事或是同知的,但楊俊拒絕了。讓楊俊自己挑個地方,他哪裡也不願意去。沒有辦法,李瑤只好繼續讓他呆在陝西。不過,李瑤也說了,他欠你一個人情。明年的軍餉,不管別的地方怎樣,陝西行都司、陝西都司是要全額撥到位的。”

既然楊俊動不了,李謙也就不去花腦筋多想了。反正以後多的是機會接觸。而且看楊俊這態度,並不是要和他對峙的意思。他剛剛接手兩大都司的人馬,需要整治的內務多着,楊俊那邊正好放放。

聽到姜鎮元這麼說,李謙立刻打蛇隨棍上,笑道:“我們李大人說話可真是厲害。先前許我的時候只提陝西都司和陝西行都司,陝西總兵一句不提,最終陝西總兵果然與我無緣。如今提起軍餉,只說明年兩司的軍餉想辦法全都給我撥到位,卻一句也不提歷年所欠,我聽這意思,是隻準備把明年的軍餉給我撥齊整了,之前的要繼續拖欠了?這又不是我個人的事,李大人既然做好事,何不好事做到底,把歷年的拖欠也給我一併解決了。我新官上任,三把火也能燒起來纔好。”

姜鎮元不由笑:“你這個機靈鬼,難怪李大人跟我說這事的時候反覆跟我交待,說你只管安心回西安,軍餉的事,決不會讓你吃虧的。”

如今朝廷不僅是寅吃卯糧,而且是拆了西牆補東牆,十分的艱難。幾位閣老就是有通天的本領,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大家把希望都放在了新上任的戶部尚書梅城的身上,可照他看來,梅城也有些怏怏的,不像喜歡管這種事的樣子。他自然也不能強求,當然也沒有辦法強求。

“那我就聽李大人的吩咐了。”李謙把皮球踢了回去,問起了姜憲,“保寧之前沒有和我說起這兼職的事,她知道這件事?”

姜鎮元猶豫了片刻,道:“照我的意思,你正好趁機回京,可保寧的意思是與其回京,不如就呆在西安。這件事她沒有商量你,可能是沒有合適的機會……”

看來姜鎮元是誤會他是想到京城來的。

李謙忙笑道:“說起這件事來,就不能不說保寧真是厲害,次次都猜中我的心思。我和保寧想的是一樣的,與其到京中來做個小官,鬱郁不得志,不如到西安天高任鳥飛。保寧也不太喜歡京城的氛圍,您和伯母還年輕,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身體也硬朗,我們趁着這機會到處看看走走,等過幾年了再回京來孝敬幾位長輩也不遲。正好可以帶了孩子回京,請了京城夫子給孩子們啓蒙。”

姜鎮元很滿意李謙的回答,突然間覺得姜憲嫁去了李家也不錯,正好趁着李家還沒有立下規矩的時候按着自己的心意生活。

“你們小倆口商量好了就行。”姜鎮元是贊同李謙的說話的,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李謙和姜憲趁着年輕多出去走動走動,見識見識,對他們以後只有好處。

李謙就問起姜律的婚事來:“可定了什麼時候小定?”

“定下來了!”任姜鎮元如何老奸巨滑,在面對兒子的婚事時也像一個普通的父親一樣面露歡喜和欣慰,“定在了三月初三。我已經給吏部打過招呼了,你的升遷公文會在三月初公佈,這樣你就能吃了姜律的喜酒再走。”

官吏赴任是有時限的,晚點公佈,李謙就可以在京城多逗留幾天。

李謙卻覺得度日如年。

每天應酬着來往的官吏,和姜憲同在一個城裡,卻連面都見不上,特別是在他食髓知味的情況下,孤枕難眠的日子就特別的難受。

好在二月底的時候,金家父子和齊勝來了京城,戰後肅清,邊關穩定下來,他們一爲述職二爲謝恩,約在了一起進京。

幾個人見了面少不得喝酒吃飯。

金宵私底下接着讓李謙給自己出主意:“我爹居然讓我娶黃家的那個表妹,我覺得他腦子裡像進了水似的。要不就是我繼母給他吹了枕頭風。像尤慧娘那種女子,我怎麼能娶了她爲妻?我的後宅還想不想安寧了?我還想不想升官了?”

李謙壓根不知道尤慧娘是誰,問了好幾句才理清楚這其中的關係。

他雖然不擅長這些家長裡短,卻知道娶個像尤慧娘這樣的女子進門破壞力有多強,他不由道:“要不,你去求求鎮國公,然後等我們回程的時候,你再和郡主商量商量?她素來有主意。”

金宵聽着眼睛一亮。

金媛的婚事就不必說了,他再滿意不過了,就是金城的婚事,也比想像中要好上千倍百倍。

“這可是你說的,你可不能反悔!”他急急地道,恨不得讓李謙立個字據給他。

親們,今天的加更!

O(∩_∩)O~

(本章完)

求票貼第83章 變故第445章 被子第952章 防範第1018章 不問第505章 婚前第1158章 不晚第798章 取捨第508章 羞憤第698章 姑母第976章 浮想第48章 道破第746章 擇一第886章 亂嚷第640章 低頭第807章 打破第268章 接嫁第922章 取鬧第145章 出遊第18章 回信第724章 嚇着第733章 噤聲第579章 兼職第283章 發怒第725章 出場第930章 不捨第100章 退讓第1122章 枕頭第149章 馬車第833章 麟兒第977章 佳節第1065章 水軍第579章 兼職第1084章 失信第824章 代爲第732章 顧命第340章 暗鬥第84章 改變第848章 生產第291章 借勢第757章 期期第145章 出遊第880章 搗亂第1009章 感激第746章 擇一第1121章 衣帶第700章 爭權第499章 奈何第939章 添亂第425章 西席第636章 殘局第130章 暗流第217章 大同第667章 來歷第943章 孩子第879章 教育第378章 登門第17章 送餅第1103章 賞花第310章 規矩第759章 門路第229章 立威第434章 區別第30章 再遇第951章 不滿第212章 路遇第948章 打架第1155章 左右第484章 比較第882章 戰敗第79章 得償第1136章 渾水第695章 勤王第578章 留下第562章 戰事第329章 洶涌第825章 許配第1121章 衣帶第1137章 利益第226章 審勢第1038章 左府第892章 拜師第186章 石窟第1008章 恨意第1082章 自大第805章 酒後第517章 傷心第962章 聽說第304章 拒絕第901章 遷都第915章 私怨第923章 雙簧第1003章 盼着第848章 生產第1105章 引來第792章 盛大第136章 兩宮第20章 李家第57章 見到第503章 宅子
求票貼第83章 變故第445章 被子第952章 防範第1018章 不問第505章 婚前第1158章 不晚第798章 取捨第508章 羞憤第698章 姑母第976章 浮想第48章 道破第746章 擇一第886章 亂嚷第640章 低頭第807章 打破第268章 接嫁第922章 取鬧第145章 出遊第18章 回信第724章 嚇着第733章 噤聲第579章 兼職第283章 發怒第725章 出場第930章 不捨第100章 退讓第1122章 枕頭第149章 馬車第833章 麟兒第977章 佳節第1065章 水軍第579章 兼職第1084章 失信第824章 代爲第732章 顧命第340章 暗鬥第84章 改變第848章 生產第291章 借勢第757章 期期第145章 出遊第880章 搗亂第1009章 感激第746章 擇一第1121章 衣帶第700章 爭權第499章 奈何第939章 添亂第425章 西席第636章 殘局第130章 暗流第217章 大同第667章 來歷第943章 孩子第879章 教育第378章 登門第17章 送餅第1103章 賞花第310章 規矩第759章 門路第229章 立威第434章 區別第30章 再遇第951章 不滿第212章 路遇第948章 打架第1155章 左右第484章 比較第882章 戰敗第79章 得償第1136章 渾水第695章 勤王第578章 留下第562章 戰事第329章 洶涌第825章 許配第1121章 衣帶第1137章 利益第226章 審勢第1038章 左府第892章 拜師第186章 石窟第1008章 恨意第1082章 自大第805章 酒後第517章 傷心第962章 聽說第304章 拒絕第901章 遷都第915章 私怨第923章 雙簧第1003章 盼着第848章 生產第1105章 引來第792章 盛大第136章 兩宮第20章 李家第57章 見到第503章 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