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工業化進程

可以這麼說,兩江上海科技園區的設立,在某種程度上,拉進了兩江與國外廣大投資商人之間的距離。再加上中國龐大而廉價的勞動力羣,科技園區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兩江總督姚興華實施金融經濟政策改革的決心和良好勢頭。這多方面的因素綜合在一起,使得兩江上海科技園區剛一設立,便有十數家外資企業申請進入。

是否同意這十數家外資企業進入科技園區,兼任科技園區督辦的上海道馬文卿專門去請示了一次總督大人。姚興華給他的答覆是,在兩江的土地之上,只要按章納稅,服從官府管理,不違反大清律和兩江上海科技園區管理辦法(暫行),不論他是哪一國人,不論他投資多少,不論他從事何種行業,我們都要熱烈歡迎、熱情接待、熱心服務。

在姚興華的這三個熱心的指導下,科技園區在成立後不到一週的時間裡,便有三十三家中外企業到這裡來投資,總投資額高達兩百萬兩白銀,興建廠房所佔用的土地面積超過了七百畝。

成績確實是喜人的,可是仔細得看一看投資人名單,便會發現,這三十三家進入科技園區的企業當中,外企就佔去二十八家,剩下的五家工廠,也都是湖商四象,這種資產雄霸一方得大家族的產業。還有一問題就是,這三十三家企業,竟然全部都是從事湖絲相關的產業,沒有一家是重工業企業。

大量的資金被投入到輕紡織工業中去,完全與當初建立科技園區的初衷不相符,也與姚興華一直以來所倡導的上海-南京重型工業帶的施政方針格格不入。

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因爲一直以來,兩江的經濟產業鏈都是以湖商的湖絲,徽商的產茶業這兩種輕工業爲主有關。而兩江現有兩大重工企業,雖然成立的時間很早,可時到今日,仍然還在負債經營,這也在一方面打擊了那些有意投資重工業資本家的興趣。

爲了全面扭轉這種局面,也爲了給那些有意投資重工業的民營企業家,樹立一個成功的榜樣,姚興華決定先自掏腰包,在上海成立一家大型的重工企業。

最初的想法,是想在上海成立一家瓊州重工集團分公司,以生產瓊州重工研究院的最新科研成功,在英國註冊了專利的軍用裝甲——瓊州乙鋼(哈維鋼,已可以量產。),也可以就近提供給江南造船廠使用。

可是在通過電報與瓊州知府徐德昌一番溝通後,姚興華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其原因是在兩江,尤其是上海周邊地區,現在還沒有一家鍊鐵廠的產品質量,可以達到煉造哈維鋼的要求。

就在姚興華爲重工業難以發展而撓頭的時候,馬文卿上報給了姚興華一份申請兩江投資基金的申請書。這份申請書是兩江上海科學院下屬的技術科學部機器動力科起草的,起草人是三個德國人,、。

在這份申請書的前半部分,三個人大肆吹噓各自在來中國以前興辦的汽車廠規模有多麼龐大,技術有多麼先進,外形設計有多麼考究,產品有多麼的受歡迎。完全沒有考慮到,如果他們說的都是真的話,他們怎麼還會落魄到接受中國人的聘用,來到遠離家鄉萬里之遙的上海發展。

不過相比於前半部分的好無營養,在申請書的後半部分,其有關新式汽油機的內容就頗爲引人了。三人先是簡單介紹了各自現已擁有專利權的汽油發動機的詳細情況,和使用這些發動機所生產出來的汽車數據資料,隨後,又着重介紹了三人計劃共同研製的一款新型汽油機的強勁性能,並向姚興華描繪了一幅未來必將是屬於汽車的世界的美麗畫卷。

其實,早在姚興華出任兩江總督,並拜託駐德公使將這三人找來之前,就曾動過建立一家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廠的主意,只不過後來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瓊州鐵廠和瓊州重工集團的建設中去,以至於竟把這事給忘到了腦後。要不是這三人自己主動找上門來,姚興華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想起興辦中國人的汽車城這件大事呢。

好在,就算是從一零年一月份纔開始發展汽車產業,應該也還不算太晚,畢竟此時的汽車產業,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還只是處於起步摸索階段,世人也還都在爲這個“不需要馬拉的馬車”,最終會發展到何種程度喋喋不休,爭論不已。

並且,姚興華投資汽車廠,還有一個有利之處,,都已經在德國各自開設了一家汽車製造廠,雖然經濟效益很差,可畢竟也都能夠算得上是有經驗的人材了。

第一百零七章——濟南會戰(三)第九十九章——兩江危機(下)第八十八章——軍事改革第九十七章——後宮家事第五十二章——新軍擴編第六十九章——英國的抉擇(下)第五十四章——上海同濟大學(上)第一百零四章——北伐開始第八十二章——朝鮮東學道(上)第九十一章——同盟《回到清末》角色圖片第十八章——洋務新學(一)第六十六章——瓊州佈防第二十章——兩廣總督紛爭案(一)自強-進取-抗爭──洋務運動三十年第九十五章——南中國互惠條約(下)第八十四章——朝鮮東學道(下)第九十九章——咱也微服一把(上)第九十四章——金本位難題第三十五章——鋼甲巡洋艦第四十章——工業化的石碌(上)序章第十二章——興業辦廠(一)第七十三章——硫球爭端(四)第九十章——上海博覽會第一百一十一章——濟南會戰(七)第九十二章——國外訂單(下)第一百零八章——濟南會戰(四)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第七十八章——大清皇家海軍(上)第七十章——硫球爭端(一)第一百零二章——黃袍加身(下)第八十四章——中華帝國第十一章——花錢買官第八章——落戶安家第一百零七章——濟南會戰(三)檢討書第九章——“金順”典當行第八十三章——朝鮮東學道(中)第八十七章——朝鮮參將劉啓山第七十五章——硫球爭端(六)第八十五章——進兵朝鮮(下)第六十六章——瓊州佈防第四十二章——狄塞爾來華第六十九章——英國的抉擇(下)第七十章——硫球爭端(一)第一百零五章——濟南會戰(一)第一百零二章——黃袍加身(下)第五十章——新婚婦人第十七章——拜見張之洞(三)第一百零一章——飛艇和飛機第三十二章——湖商同鄉會第四章——提前準備第九十三章——民營資本第八十五章——進兵朝鮮(上)銀子第八十三章——進入北平第一百零三章——寂靜前夜第八十一章——遷都奉天第一百零九章——新的一年第一百一十一章——監察部第十七章——拜見張之洞(三)第九章——“金順”典當行第九十五章——南中國互惠條約(下)銀子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漢第八十二章——後續效應第五十章——新婚婦人如果歷史再給我們一次機會第五十一章——重返兩江第四十三章——北京之行第一百零六章——濟南會戰(二)第八十二章——後續效應第八十一章——上海世博會(下)第三章——行動計劃第四十五章——北洋李鴻章(下)第五十七章——狄塞爾來華(二)第七十一章——硫球爭端(二)第九十六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五十八章——科技的兩江第九章——“金順”典當行第一百零三章——寂靜前夜第八十七章——朝鮮參將劉啓山第三十二章——湖商同鄉會第八章——落戶安家第九十六章——“南中國王”第五十八章——科技的兩江第六十章——經濟危機(上)第三十八章——戴姆勒奔馳(上)第五十章——新婚婦人第三十四章——紙幣第一百零八章——1893年的春節(下)第六十五章——兩江新軍(下)第七十八章——大清皇家海軍(上)第四十七章——又見榮升第一章——神秘玉佩第八十四章——中華帝國第九十九章——兩江危機(下)第一百章——進還是退?
第一百零七章——濟南會戰(三)第九十九章——兩江危機(下)第八十八章——軍事改革第九十七章——後宮家事第五十二章——新軍擴編第六十九章——英國的抉擇(下)第五十四章——上海同濟大學(上)第一百零四章——北伐開始第八十二章——朝鮮東學道(上)第九十一章——同盟《回到清末》角色圖片第十八章——洋務新學(一)第六十六章——瓊州佈防第二十章——兩廣總督紛爭案(一)自強-進取-抗爭──洋務運動三十年第九十五章——南中國互惠條約(下)第八十四章——朝鮮東學道(下)第九十九章——咱也微服一把(上)第九十四章——金本位難題第三十五章——鋼甲巡洋艦第四十章——工業化的石碌(上)序章第十二章——興業辦廠(一)第七十三章——硫球爭端(四)第九十章——上海博覽會第一百一十一章——濟南會戰(七)第九十二章——國外訂單(下)第一百零八章——濟南會戰(四)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第七十八章——大清皇家海軍(上)第七十章——硫球爭端(一)第一百零二章——黃袍加身(下)第八十四章——中華帝國第十一章——花錢買官第八章——落戶安家第一百零七章——濟南會戰(三)檢討書第九章——“金順”典當行第八十三章——朝鮮東學道(中)第八十七章——朝鮮參將劉啓山第七十五章——硫球爭端(六)第八十五章——進兵朝鮮(下)第六十六章——瓊州佈防第四十二章——狄塞爾來華第六十九章——英國的抉擇(下)第七十章——硫球爭端(一)第一百零五章——濟南會戰(一)第一百零二章——黃袍加身(下)第五十章——新婚婦人第十七章——拜見張之洞(三)第一百零一章——飛艇和飛機第三十二章——湖商同鄉會第四章——提前準備第九十三章——民營資本第八十五章——進兵朝鮮(上)銀子第八十三章——進入北平第一百零三章——寂靜前夜第八十一章——遷都奉天第一百零九章——新的一年第一百一十一章——監察部第十七章——拜見張之洞(三)第九章——“金順”典當行第九十五章——南中國互惠條約(下)銀子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漢第八十二章——後續效應第五十章——新婚婦人如果歷史再給我們一次機會第五十一章——重返兩江第四十三章——北京之行第一百零六章——濟南會戰(二)第八十二章——後續效應第八十一章——上海世博會(下)第三章——行動計劃第四十五章——北洋李鴻章(下)第五十七章——狄塞爾來華(二)第七十一章——硫球爭端(二)第九十六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五十八章——科技的兩江第九章——“金順”典當行第一百零三章——寂靜前夜第八十七章——朝鮮參將劉啓山第三十二章——湖商同鄉會第八章——落戶安家第九十六章——“南中國王”第五十八章——科技的兩江第六十章——經濟危機(上)第三十八章——戴姆勒奔馳(上)第五十章——新婚婦人第三十四章——紙幣第一百零八章——1893年的春節(下)第六十五章——兩江新軍(下)第七十八章——大清皇家海軍(上)第四十七章——又見榮升第一章——神秘玉佩第八十四章——中華帝國第九十九章——兩江危機(下)第一百章——進還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