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四輪馬車

天津港港口內,一輛輛四輪馬車正非常整齊的停泊在港口區內的一處水泥空地上,數量足足上百輛,場面蔚爲壯觀。

這種四輪馬車也是從去年年底的時候纔開始興起的,最早是西山煤業這邊用來運輸蜂窩煤進京,後來各大煤業也都陸陸續續的開始仿造。

儘管在各個方面來說,沒有先進的軸承,沒有彈簧的情況下,這四輪馬車並不是很好控制,需要非常嫺熟的車伕,並且對道路的要求比較高,只能夠在一些比較平整的道路上行駛。

一旦在坑坑窪窪的地方行駛,這種四輪馬車就會顯得非常笨重,遠不如兩輪馬車實用、靈活和方便,陷入了泥坑之中很難出來。

但是四輪馬車有四輪馬車的優勢,因爲是採用四個輪子來行走,所以四輪馬車的所有的重量都是在四個輪子上面,對馬匹的壓力就小了很多,用來拉扯的馬就可以將所有的力量用來拉貨,這四輪馬車的運力極爲強悍。

普通的兩輪馬車一般只能夠運個幾百斤,這重量一旦過重,馬匹一邊方面要拉車,另外一個方面還需要承受一部分的重量,很容易疲勞,自然也就沒有辦法拉太重。

所以這兩輪馬車一般都是用來載人的,很少用來拉貨。

四輪馬車就完全不一樣了,馬匹不需要承受重量,所有的力量都可以用來拉貨,在加上是四個輪子來行走,這運力就極爲驚人,兩匹馬就可以拉超過兩千斤的貨物(這裡參照的是英國十八世紀時候四輪馬車的數據,以御者兩馬八匹,駕廣福四輪運貨車一輛,載重約四噸,所以這兩匹馬拉一噸應該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比較是走水泥路)。

因爲四輪馬車強大的拉貨能力,現在也是慢慢的成爲了京城、天津地區最常見的貨運馬車,特別是天津這邊,在各大工地之間都能夠看到這些四輪馬車的身影。

因爲沒有軸承的緣故,所以劉晉在四輪馬車的設計上也是採用了相對比較簡單的兩匹馬的設計。

本來因爲有兩隊並列的支點,這四輪馬車其實可以做的很長,就像後世老美西進運動的時候那種四輪馬車,又大又長,拉貨能力極爲驚人。

但現在缺少軸承,所以在設計上,劉晉並沒有設計太長,僅僅只有一丈長,也就是三米多左右的樣子,寬則是按照兩匹馬的屁股寬度來設計。

這樣的四輪馬車和後世的四輪馬車自然是不能相比,但是因爲車身相對嬌小一些,所以操作性就更靈活了,不然沒有軸承的情況下,這設計的越長,它的靈活性就越差,轉個彎都會很難。

此時,港口內的空地上,車伕們正在對四輪馬車進行檢查,特別是馬的屁股後面都帶着一個小篼,這是專門用來裝糞便的。

“還好有這種四輪馬車,不然縱然是天津這邊有糧食,有海魚,這要運到京城也是很難,光靠肩扛手提的話……”

李東陽看着眼前龐大的馬車隊,也是忍不住再次爲劉晉的佈局表示佩服,在這個交通極爲不便的年代,在這個運輸極爲落後的年代,物資的運輸都是極爲困難,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的。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這種劉晉爲了運輸蜂窩煤專門設計出來的四輪馬車,它的運力極爲強大,在京城這邊是越來越流行了。

“是啊,不然這一天幾十萬斤的海魚,還不知道需要多少人才能夠運到京城,縱然是能夠運到京城,光靠走路的話,需要的時間也太久了,這魚可能就壞了。”

周經同樣點點頭,魚可不比糧食,糧食可以長時間的儲存,這魚除非是曬成魚乾,否則的話是極難保存的,時間一場,很容易就腐爛掉。

別看這京城和天津之間僅僅只有100多公里的距離,要是靠走路的話,至少也是需要三天時間才能夠抵達的。

現在有了四輪馬車,再加上正在飛速修建起來的水泥馬路,一天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將海魚從天津這邊運到京城去。

“鐺~鐺~”

就在兩人聊天之際,港口內燈塔上面傳來了一陣陣鈴聲,燈塔上的瞭望員拿着大鐵皮喇叭開始叫了起來。

隨着鈴聲的響起,再加上他的叫聲,原本平靜的港口就開始變的沸騰起來,衆人看向港口之外海天相連之處,隱約之間,幾艘大船正在朝着港口急速的駛來。

並沒有等待太久,9艘船就慢慢的停泊在一處處碼頭上面,港口管事立刻就開始組織人忙碌起來,將船上面的魚卸下來。

同時早就已經在等待的馬車也是紛紛來到了大船的身邊,一筐、一筐的海魚不斷裝進馬車裡面,很快,一輛車就裝滿了海魚,接着在車伕的驅趕下就開始沿着水泥馬路向京城這邊駛去。

一輛接一輛,上百輛馬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已經裝滿了新鮮的海魚,猶如一條長龍一般向着京城而去。

“走吧,我們也該回京了。”

李東陽一個轉身就鑽進了一輛四輪馬車裡面,來的時候爲了趕時間那是直接騎馬過來的,現在回去,什麼都不用急了,自然就可以做四輪馬車慢悠悠的回去。

這種用來坐人的四輪馬車,裡面墊了厚厚的棉絮,非常的柔軟,再墊上一些棉被,往裡面一趟,美美的睡上一覺就到了京城。

周經也同樣轉身坐進了自己的那輛四輪馬車裡面,至於張懋,已經看到發財機會的他,早就已經一個人騎馬現行返回京城了。

美其名曰先向弘治皇帝彙報天津這邊的情況,但其實主要還是回京城這邊籌措銀子用來購買漁船出海捕魚,同時也是準備和定國公徐永久、成國公朱輔一起做做海貿,在天津港口這裡,他可是親眼看到了三百萬兩銀子,知道這海貿利益驚人,豈有錯過之理?

劉晉暫時還沒有回京的打算,現在這個時候回去並不合適,因爲他覺得還是天津這邊相對更安全一些,一旦背後之人輸掉了一切,指不定就會自己不利,所以還是在天津這邊運籌帷幄比較好。

第108章,還要過年呢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1426章,恐慌的江南士族第1982章,京城炒房團第1379章,人會死三次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396章,敗家子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個好處第1683章,最終還是牽扯到當官的第1043章,成爲大明人似乎也是挺不錯的第1689章,我們纔是專業當官的第871章,要想富,多養豬第159章,暈船第63章,推銷第895章,現在的大明第1042章,高加索人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686章,最難的還是城市規劃第1685章,小偷小摸也要嚴懲第641章,彪悍的稅務捕快第204章,核心點就是京城第901章,大明的反擊第2052章,還是要實幹派的人啊第264章,鯨魚進京第832章,炮轟古裡第939章,新時代的挑戰第1180章,紅海剿滅海盜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550章,勸說第254章,土娃進城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1879章,冰城第309章,狼煙四起第417章,雄鷹隕落(上)第2159章,玩科技也要趕早第1677章,城管和城建規劃第1404章,成了寡婦村第2061章,天子賜婚第561章,辣椒熟了第1474章,我們不服第74章,和我有緣第19章,練字第1177章,先揍一頓再說第1643章,西伯利亞真的有寶藏?第1939章,當爺爺了第773章,做時代的領航者第2130章,去研究電影第425章,關於軍隊的規劃第1908章,便捷的電燈第1853章,黃金洲大平原第210章,爭論(求訂閱)第927章,種植園主們的小日子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187章,一本萬利第145章,皇帝都眼紅了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2173章,科舉改革的提議第299章,乾清宮走水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1561章,京城奴隸市場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561章,辣椒熟了第1573章,運河開通,日進萬金第197章,兩萬兩一艘第2087章,黑死病的剋星第443章,殖民計劃第810章,炮轟安樂城第127章,必有災荒第316章,人無橫財不富第1975章,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第2165章,一下子就變了第1234章,天竺北方的情況第1473章,蚍蜉撼樹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第1393章,機器有沒有用?第1619章,這還是災荒之年?第1453章,劉晉的煩惱第862章,蒸汽耕地機的推廣第942章,加強集權第2029章,有銀子也招不到人第170章,努力會有回報的第1549章,買房第1379章,人會死三次第235章,爭相辦水泥廠第1227章,東天竺殖民地第1248章,翻身達利特把歌唱第1116章,炸藥包發威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361章,第一個存款客戶第423章,你敢拿嗎?第524章,同化政策第297章,沒有缺口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1924章,大明的民族融合2第634章,牛耕田
第108章,還要過年呢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1426章,恐慌的江南士族第1982章,京城炒房團第1379章,人會死三次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396章,敗家子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個好處第1683章,最終還是牽扯到當官的第1043章,成爲大明人似乎也是挺不錯的第1689章,我們纔是專業當官的第871章,要想富,多養豬第159章,暈船第63章,推銷第895章,現在的大明第1042章,高加索人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686章,最難的還是城市規劃第1685章,小偷小摸也要嚴懲第641章,彪悍的稅務捕快第204章,核心點就是京城第901章,大明的反擊第2052章,還是要實幹派的人啊第264章,鯨魚進京第832章,炮轟古裡第939章,新時代的挑戰第1180章,紅海剿滅海盜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550章,勸說第254章,土娃進城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1879章,冰城第309章,狼煙四起第417章,雄鷹隕落(上)第2159章,玩科技也要趕早第1677章,城管和城建規劃第1404章,成了寡婦村第2061章,天子賜婚第561章,辣椒熟了第1474章,我們不服第74章,和我有緣第19章,練字第1177章,先揍一頓再說第1643章,西伯利亞真的有寶藏?第1939章,當爺爺了第773章,做時代的領航者第2130章,去研究電影第425章,關於軍隊的規劃第1908章,便捷的電燈第1853章,黃金洲大平原第210章,爭論(求訂閱)第927章,種植園主們的小日子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187章,一本萬利第145章,皇帝都眼紅了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2173章,科舉改革的提議第299章,乾清宮走水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1561章,京城奴隸市場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561章,辣椒熟了第1573章,運河開通,日進萬金第197章,兩萬兩一艘第2087章,黑死病的剋星第443章,殖民計劃第810章,炮轟安樂城第127章,必有災荒第316章,人無橫財不富第1975章,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第2165章,一下子就變了第1234章,天竺北方的情況第1473章,蚍蜉撼樹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第1393章,機器有沒有用?第1619章,這還是災荒之年?第1453章,劉晉的煩惱第862章,蒸汽耕地機的推廣第942章,加強集權第2029章,有銀子也招不到人第170章,努力會有回報的第1549章,買房第1379章,人會死三次第235章,爭相辦水泥廠第1227章,東天竺殖民地第1248章,翻身達利特把歌唱第1116章,炸藥包發威第1188章,鐵路的作用第361章,第一個存款客戶第423章,你敢拿嗎?第524章,同化政策第297章,沒有缺口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1924章,大明的民族融合2第634章,牛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