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大中醫時代

世有“悲秋症”,其人平素鬱鬱寡歡,不呈快意。每見秋風一起,落葉黃花,望景悲憫,暗裡傷情,悽悽然欲哭,幾不能持。此乃五臟氣弱,神散不能固舍所致。治當服以參、芪之品,避秋冬之令,移暖房溫和之地,緩調之。——————選自《天醫堂醫案》

※※※※※※

唐雨道:“齊先生那邊不是說會處理好這一切的嗎,我們只要將探險隊帶回國內就是了。”

由於發現了天醫藥庫,宋浩、唐雨二人興奮得一夜未睡,同時也在商量着如何防止意外之變。天亮的時候,二人這才相擁着小憩了一會。

臨近中午的時候,忽聽得土堡外有人叫門。宋浩、唐雨登上土石牆上看時,見是劉施傑、王培同、祖全、寧國四個人回了來,其中祖全、寧國二人還被劉施傑、王培同攙扶着。

“我們有兩個人在死亡峽谷作業時受了傷,汪隊長讓我們將他們回土堡養傷。”王培同朝土石牆上的宋浩喊道。

宋浩望了唐雨一眼,二人會意一笑。那汪豐不放心二人單獨留在喀倫土堡,藉故派人回來監視了。

宋浩將那四人讓進了土堡內,故作嘆息道:“沒想到又出了意外,我看這尋找天醫藥庫的工作再這樣進行下去也沒什麼意義和價值了,不找也罷。你們誰回死亡峽谷通知一下汪隊長,將探險隊撤回罷。我決定了,這次行動取消了。”

王培同、劉施傑、祖全、寧國四人聽了,皆自露出了驚喜之色。劉施傑自告奮勇道:“我腳力好,讓我去罷。”

宋浩頗顯無奈地點了點頭。那劉施傑便興奮地轉身折回山裡去了。

宋浩和唐雨隨後爲祖全、寧國二人處置了一下傷口。傷勢都甚輕,且傷在不重要的部位上,顯是故意僞裝的傷口。是那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做法。

在宋浩、唐雨爲那兩位傷者重新處置傷口的時候,王培同則乘機出去巡視了一圈。回來後,一臉輕鬆的神色,應該是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之處。

傍晚的時候,汪豐和顧曉峰率探險隊回到了喀倫土堡。

“應該再讓我們繼續尋找幾天,盡了力便是。這樣回去,實在是有愧於齊董事長的。”那汪豐故作遺憾地說道。

“其實齊先生那邊對這次的行動也是未抱有多大的希望,僅僅做最後的嘗試罷了。如今又有人受了傷,再堅持下去沒有任何意義了。所以我決定取消行動。這事你們既已盡了最大的努力,齊先生那邊也應該能理解的。”宋浩耐着性子對汪豐說道。對眼前這個心狠手毒之人,宋浩早已對其不屑了,心中已是產生了憤怒。若不是事關重大和眼前的局面對自己不利,早已施出一式“霹靂針法”將其制住了。

“那好吧,你是齊董事長的全權代表,有權決定本次行動的繼續和取消,我們也尊重你的意見。今晚準備一下,明天一早探險隊全體回國罷。”汪豐輕鬆地說道。

此時顧曉峰坐在一旁,一言不發。眼中呈現出了一種疑惑之色。

晚飯後,宋浩站在土堡的土石牆上觀看遠方的夕陽西下時的戈壁景象。感覺有一人悄然走至身側,轉頭看時,見是顧曉峰。

“顧先生!”宋浩點頭示意。

顧曉峰淡淡一笑。朝前方觀望了一會,說道:“宋浩,你是一名出色的醫生,唐雨更是一名武術行家,對今天那兩個人的傷勢,應該明白是怎麼造成的罷。”

宋浩聞之一怔,笑了一下道:“情有可原。對這種枯燥的尋找工作,任何人都會厭倦的。只不過找個藉口讓我們取消行動罷了,其實我也想回去了,天醫堂還有許多的工作等我回去處理。七次尋找未果,當是天意了。強求不得了,再下去,只是空耗財力而已。”

“你是這麼認爲的?”顧曉峰問道。

“當然!”宋浩應道。此時宋浩的心中已是明白,顧曉峰對自己輕易的和這樣快的取消本次的行動起了疑心。對方有些事情瞞不過自己,同樣,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些也會瞞不過眼前這位江湖中的高人的。

“宋浩,我們此番空手而歸,回去後實在是無法向我的那位老朋友交待的。”顧曉峰說道。並盯住了宋浩的眼睛。

“也是沒辦法的事,任何人來也都會是這種結果的。不過此行也不算白來,還是有所收穫的。”宋浩淡淡地應道。

“有所收穫!”顧曉峰臉上的肌肉顫動了一下,口氣一肅道:“不知有何收穫?”

“看到了萬里草原的無限風光!也是人生一大快事!顧先生不這麼認爲嗎?或是顧先生見多識廣,天下任何物事,都不放在眼中了罷。”宋浩笑道。

“你倒是擡舉我了!”顧曉峰神色稍緩道。

“對了,聖手毒醫杜萬通前輩曾讓我轉告顧先生一句話。”宋浩道。

“哦!什麼話?”顧曉峰眼中呈現出了一種複雜之色。

“杜萬通前輩說,人心善惡,非藥力所能醫控,只有人自醫自省,才能保存住那般純良天性。若能再不被外物迷惑,大是大非分明,便是入了聖賢之道了。”宋浩認真地說道。

“受教了!”顧曉峰眼中的神色黯淡了下去,並輕輕嘆息了一聲。這是一個複雜的人物,也自有着旁人莫測的複雜心理。

第二天一早,探險隊收拾行裝準備離開喀倫土堡。坐在車中的宋浩望了一眼喀倫土堡,欣慰之餘,與旁邊的唐雨相視一笑。

這一幕,被坐在另一輛越野車中的顧曉峰收在了眼中。他眼中閃過了一絲異樣,隨即靠在座位上慢慢地閉上了雙眼。

“一切都在按着我們的計劃進行!”坐在顧曉峰旁邊的汪豐,興奮地說道。

探險車隊離開了喀倫土堡,經過了數天的行程,到達了中蒙邊境。迎接探險隊還是那位蒙古人和林,收回了借與探險隊的槍械。此時卻不見了那位每次都迎送探險隊進出邊境的張凱揚,換成了天醫集團駐蒙古國企業中的幾名普通的工作人員。

隨後探險隊出了蒙古國境進入了中國內蒙古境內。在那座邊境小鎮上休息了一夜之後,仍由李凡送宋浩、唐雨、伍長三人迴天醫堂。

告別了顧曉峰、汪豐等人,伍長駕車而去。

坐在前座上的李凡這時說道:“昨晚我便接到了董事長的電話,讓我今天務必親自送你們迴天醫堂。並且還讓我告訴你們,張凱揚已經率人進駐喀倫土堡了,這是怎麼回事啊?”

宋浩聽了,心中一鬆,笑道:“此事還是回去問問你們的董事長罷。”

一個月後,那個汪豐私下率了他的探險車隊另以探險的名義又秘密地進入了蒙古國境內,來到了戈壁阿爾泰山山腳下的喀倫土堡,準備將天醫藥庫偷運出去。然而當他們進入那座地窯中的時候,地窯內已是空空如也,不由令他們目瞪口呆。

此時天醫藥庫中的那批珍貴的藥材早已被秘密地運送到了天醫堂製藥廠的倉庫中了。生死門的顧曉峰倒也自與齊延年進行了最後的一次友好合作後,從此再無消息。此人在最後的時刻,終於放棄了。

一年後的一個美麗的晚上,燈火輝煌的天醫堂總部大樓。

宋浩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處理着一些文件和閱讀着令人振奮人心的消息。此時的天醫堂與天醫集團已經合併,定名爲天醫堂中醫藥發展集團,簡稱天醫堂集團。這時的天醫堂已在全國所有的省市和地區,共創立了五十多處天醫堂分部機構。其中包括香港、臺灣、澳門的分部。並且還在海外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天醫堂海外分部。中醫藥在天醫堂的推廣下,已是逐漸地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宋浩和他的天醫堂爲之所奮鬥的那種宏偉的目標——大中醫時代,開始實現了。

忙碌了一晚上的宋浩,無意中一擡頭,才發現天已大亮了。

他來到了窗前,望着前方白帶如練的白水河,不勝感慨。此時的白河鎮,已經發展成了世界聞名的“中醫藥之都”。宋浩知道自己和天醫堂仍是任重道遠,天醫堂肩負起了醫道中興的責任,而自己還有許多的事情仍待完成,還未出世的《靈蘭秘典》,正在研究中的古術奇方……

宋浩來到了另一側窗前,看到了不遠處天醫堂中醫學院的學生們在出早操。從那些生機勃勃的孩子們的身上,宋浩看到了中國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未來,不由快意地一笑。

太陽從東方緩緩升起,它放射出了溫暖的陽光,照耀着這塊神奇的土地。

一個偉大的時代——大中醫時代,終於到來了!

(雖然,這還是我們的夢想!那就讓我們期盼着那一天真正地到來罷!)

(全書完)

酒蛇

有老翁,年八十餘,善飲自制藥酒,泡以人蔘、狗脊、烏頭、紅花等舒筋活血之物,故得壽。

一日,行野外,路旁遇一小蛇,色彩斑斕,首形如梭。翁以木棍斃之,喜之曰:“蛇類祛風活絡良矣!”

攜之還家,入酒瓶浸泡之。初,小蛇形盤墜瓶底,後兩日,竟直立瓶中,唯首浮於酒面上。

翁見之,以爲酒力浸泡所至,不以爲意。過數月,其狀不變。

家人見小蛇色鮮,勸翁曰:“恐有毒!”

翁曰:“不妨,酒可解之!少飲無礙!”

年餘,酒色微黃,乃是它藥久浸故。翁曰:“可飲矣!”

遂持其瓶,啓其封,以鼻湊前,嗅其味。

忽,瓶中直立小蛇竟竄出,噬翁鼻,牢不可脫。翁驚呼而倒。

家人聞之,急上前,去其蛇,翁已面黑斃命矣。

家人悲之,怒斬其蛇數斷,蛇僵如故。

小蛇被翁以棍擊暈之,或未死,然浸酒密封年餘仍可仇翁,甚爲不可解。

大黃狗

這是一個朋友給我講的,據說是一個真實的事。

其姥姥家在舊時算是一戶地主罷。家裡買了一個丫環,做些雜活。家中有一條大黃狗,也不知養了多少年了。

一次,主人家要修繕房屋,請了個木匠來做活。

主人家有一間屋子,是用來儲存食物的,如將那乾肉、臘腸的掛於樑上,利於風乾和存放。屋子的門沒有鎖,是那種舊式的門閂。

有一天,主人發現臘腸少了幾根,起初未理會。後來又發現少了些,而房門是閂着的,除了人,家裡的大黃狗是進不去的。開始懷疑是那木匠。可是觀察了幾天,排除了木匠的嫌疑。 但食物仍在丟失,於是認爲是那丫環做的手腳。逼問之下,丫環竟自不認。主人惱了,不免棍棒加身。可憐那丫環叫苦連天,受了萬般痛楚,卻也直着性子不承認。於是一丟失食物,那丫環便遭受一頓暴打。

木匠見了,心知事有蹊蹺,東家的家事,外人不方便勸的,於是暗中留意,欲要找出那個賊來。

一日午後,木匠偶聞院中有了動靜,忙起身窺視。心中不免一驚。

卻見主人家的那條大黃狗快步跑到了房門前,如人立,以前爪撥開門閂,進屋後,扶牆壁上,彈跳反撲那掛着的食物,互蕩之下,便掉下來一根臘腸和一塊乾肉,叼了便走。出了門,竟又反身如人立,以爪將門閂合上,端的是不留痕跡。接着跑到偏僻處享受美味去了。

“原來是這個畜生!”

木匠此時才恍然大悟。於是起身找到了主人家,訴說了剛纔的見聞。主人聽了,也自將信將疑。而此時的情形竟被那大黃狗在一旁的角落裡看到了,眼中呈現出了幾分異樣來。

後來主人家將那房門上了鎖,於是再沒有丟失過食物,始信木匠之言,着人打了那黃狗一頓,不再理會。

這天傍晚,木匠收了工,出了門欲回家,忽覺得頭皮一陣發麻,隱感有不祥之事,於是回身尋了柄做活的斧頭別在了腰上。

走到了村外的路上,遠遠的望見那條大黃狗正蹲在路中間等着他。尤其令那木匠驚訝的是,路邊的空地裡,那大黃狗竟然掘好了一個坑,一個剛好能容下木匠身形的土坑。

木匠見此情形,身子已是涼了半截,敢情這畜生來尋仇了。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木匠牙關一咬,憤怒大於恐懼,持了斧頭衝了上去。自要與那大黃狗做個了斷,否則日後說不定又出什麼法子來算計他。

一番搏鬥,那大黃狗斃命在了木匠的斧頭下,它想不到木匠是有備而來的。

殺死了大黃狗,木匠將其拖進了它自己掘的土坑裡,倒也剛好能容得下它,也算自掘墳墓罷。

過了幾個月,木匠仍心有餘悸。

坑鼠

元末明初之際,天下大亂,民間也多生出異象。河北某地鼠患成災,莊稼絕收,草木絕青,無不被鼠羣噬盡。竟出現了人鼠爭食的場面,吃飯要端着碗站在桌子上,否則會有老鼠來搶食的。

鼠患剛起時,曾緊急從鄰縣借調來三百多隻大貓,以爲能剋制。未及數日,衆貓皆被咬死,並出現了大鼠追人的恐怖場景。百姓苦不堪言,紛紛外遷以避鼠禍,未及一月,人口十去七八。州府廣貼告示,重金懸賞召集滅鼠高人。

一日,一遊方道士揭榜應召,言有滅鼠奇策,衆官員皆喜,捧若上賓。道士命備香油十斤,百年檀香木一棵,去枝葉皮存根。香油易備,惟百年檀香木不易尋。道士言,某某家祖祠有其樹,然鄉人敬爲神木,不敢伐。府官出面請之,其家不敢爭,應之,於是得其木。

道士在鼠災區臨山擇一地,令掘一大坑,深十數丈,寬二十餘丈。檀香木立其中,旁備石塊、石灰。另伏三十壯漢於側。

正午時,太陽尤烈。道士從懷中取一包黃色藥粉,和於香油中,隨即命人澆於檀香木上,而後命衆人急退避之。

少待,羣鼠忽從四方涌來,爭先恐後奔墜坑中,似有魔力驅逐一般,場面頗爲壯觀。有大鼠,如牛犢,顯然識破道士計,力阻鼠羣,咬死數十隻大鼠,仍不能阻鼠羣狂奔墜坑之勢,哀嚎數聲,無奈獨自退去。

道士見之,呈憂色,曰:“此乃鼠王,我滅其族類,今晚恐來尋仇!”

近一個時辰,鼠類畢集,竟將大坑添滿,當幾百萬計。先墜入者被壓斃,其上者皆死命圍噬檀香木,似被其味引誘,迷而不能抗。旁伏諸人目瞪口呆。

道士言聲:“已盡矣!”

命人將石灰揚其上,復以石塊壓之。再蓋以土,遂成“鼠冢”。

道士施奇術坑殺鼠羣,幾近盡絕,諸人敬爲神明。道士說“算不得什麼,我在雲南曾照此法坑殺八坑鼠類。”諸人驚絕。

晚間,道士在房前屋後遍佈利刃,鋒芒朝上,露地面三四寸許。衆人不解其故,問之,道士不答,說是明日可知。隨持劍而臥。

第二日,有大鼠斃於道士牀前,腹被利刃劃破,腸物滑出十數米。正是那隻逃走的鼠王,夜晚來襲,未至牀前,腹破力竭而亡。道士有備,否則必受其害。

道士坑殺羣鼠之後,此地三十年內未曾現有鼠跡,堪稱奇事。

奇聞十八則

1.有幼童,誤吞小蛇,家人不知,他也無覺。蛇寄生腹內,偶從口出,竟與童戲耍,相安無事,父母仍不知。年久,童長蛇也長,蛇如“舌”出,取食物與童同食,欣然爲趣。

偶於市井遇惡人行兇,童上前口張,蛇現尺餘,惡人驚斃,時人以爲妖,驅逐山中獨居,後失所蹤。

2.有一舊友,曾殺一蛇食之,不數日,周身生癬,奇癢難耐,若蛇鱗,俗稱“蛇皮癬”,百醫不治。唯於冬季不發,如常人般,其症也隨蛇類“冬眠”呼!

3.有老醫深山採藥,遇一人攔路求醫。老醫心中怪之,診其脈,六脈滑實,呈一脈象,曰:“異類也!陽者爲龍,陰者爲蟲,蛇君試我呼!”其人大笑而去。

4.數年前曾於野外遇一童子,曰:“我家花娘請君赴宴。”以爲豔遇,欣然而往。至一洞口,森森然,有冷氣出。驚疑間,回尋童子不見,猛然記起當地有食人大花蛇之說,忙轉身而逃。偶聞洞內傳出嘆息聲,後也無它異。

5.有農婦言,偶在山溪中見羣蛇戲水,不下萬餘條,大者數米,小者寸餘,望之怖然,驚奔而走。後數日,前往視之,已失羣蛇所在,溪水流淌如故。唯岸積蛇蛻成堆,是若集體沐浴蛻化般。後也無它異。

6.山中有青石,常有蛇類盤其上,又稱“蛇石”,人不敢近,或是石下有蛇穴也。有捕蛇者,候石旁,日可獲幾十條。以此爲利,愈加罷手不能。一日,忽有怪風從石下出,將捕蛇者吸入,當是激怒蛇王,噬之矣。其家人慾報仇,投炸藥炸之。青石炸開,下果有洞穴,深不見底。復投炸藥轟之,竟微聞其響,已是落地下深處,不知幾千米矣。無果而返。

7.村中有蛇醫,治蛇傷如神。唯以一物貼噬痕處,吸毒至黑色,清水浸之再吸,如是再三次,蛇毒方盡。其物若石,雞蛋大小。蛇醫言,此爲“蛇角”,爲其祖上斬一長角之蛇獲之。信呼?

8.大蛇通靈,可以幻化,是如白娘子事。有人夜敲醫者門,乃是有刺梗喉,幾欲待斃。醫者用鑷子將刺拔出,其人謝過而去。後兩日,醫者見門前有新鮮的山參數支,皆爲千年以上,不知何人所遺。正迷惑間,有鄰人告之,清晨見有大蛇在醫者家門前出現,隨即不見。醫者恍然大悟,刺在喉中者,蛇仙也。遂以此數支老山參暴富。

9.一友言,其父曾見兩頭蛇,無尾,兩端皆頭,或是蛇中怪胎也。民間有見此物不詳之說。

野地中生有怪菌,可化蛇。有誤採之者,放入盆中,隔日視之,已失所在,化蛇遊走矣。此說未見其實,或是謬論,然鄉人多信之。

10.偶于山中遇一小蛇,竟不懼人,後面跟隨數十米,覺其好玩,欲引家中,行至路邊,復尋不見。

有農夫進山耕地,忽見地中羣蛇畢聚,有大蛇十數條互纏一起,首集一處仰望天空,若“蛇花”然。當是迎戰天敵狀。農夫驚懼,隱旁窺視。少傾,有怪鳥飛至,大如鵬,盤旋良久,似無機可乘,遂飛去,羣蛇得保。後,大蛇不見,唯餘類仍留地中不走,農夫以石灰驅逐之,半月方盡,是爲奇事。

此爲一親戚述之,與那農夫爲鄰,頗可信。

有山中採藥者,行走多時體倦,見前方有一橫木,於是坐其上歇息,隨手取一煙吸之。忽覺坐下大動,起身視之,那橫木赫然一大蛇身也,蛇類厭煙味,故聞之避走。採藥者驚駭,落荒而逃。大蛇通靈,不主動攻擊人,未傷採藥者,也是一幸事。

11.一同學言,曾與兩同伴山中殺一蛇,隨後燃火燒烤來吃。忽覺周圍有異,視之駭然,草叢中、樹枝上,羣蛇遊至,花花綠綠,各色雜然。三人驚走,數月未敢再進山。有老人言:山中最忌燒蛇,可速引其類聚矣!是爲食蛇者戒。

12.有林場工人,山中作業時,於一大樹上發現一大“蛇蛻”,長十數米,展開來竟有兩米寬,可見其蛇之大。取之還家,有藥商聞至,以三千元購去,因其可入藥故。

13.幼時曾聞一奇事,有大蛇紅赤如丹,遊浮於稻田之上,貼稻尖若飛行般,瞬間遠去,曾轟動一時。雖未親見,但此事屬實,不敢妄言。

14.有人患怪病,躺地如蛇行,甚至於可攀樹越檐,皆若蛇狀。其家人言,曾殺一蛇故得此疾,醫不能治。後遇一老醫,施以“鬼門十三針”治癒。

民間以蛇類、狐狸、黃鼠狼三者陰氣最重,傷之則祟人。鄉下多有類似之事,醫不能解。

15.家鄉東山有“長蟲溝”,四下皆蛇穴,團團簇簇,滿目皆然,人不敢近。一日偶見一蛇,揹負一草出,傳說中蛇負之草皆爲靈藥,或是去救其同類罷。

曾聞又有頑童遇負草之蛇,斃蛇取草,然不知何用,棄之。後,也無它異。

16.長白山每至秋季,多有進山挖人蔘者,曰“放山”。有老翁偶在一石砬子下見有一大蛇守護,長十餘米,甚兇猛。老翁知石砬子上必有異物,於是以雄黃煙上風頭上薰之,蛇類最怕此物。果然,大蛇避走。老翁至石砬上,見有一物,類靈芝又若野蘑菇,純白無雜色,大若臉盆。翁知其必爲靈藥,盡食之而返。後年逾百歲,仍健步如飛。此乃五十年前事,鄰人講述。

17.幼時家住農村,村中皆是那種舊式的土牆草房。曾聞一人言,其家房檐上曾掉下來兩條長尺餘的長有雞冠的蛇,隨即不知所蹤。村中人家多用坑席,偶翻看,下多有無毒烏蛇,可謂人蛇同眠,倒也兩相無害,村民習以爲常。也常見於竈臺間,驅逐則可。近年多不聞,環境變化之故也。

又有人在松花江邊耕地,忽聞水聲大作,忙走到江邊查看,立時被嚇得魂飛天外。有大蛇過江,首已至對岸,並爬上了一棵大樹上,尾仍在另一岸,奇觀也!

18.又有林場工人,偶在木堆上見有大蛇曬太陽,頭如牛首般大小,僅數米長無尾,一斷蛇也。其人驚懼月餘不敢出門。

有一老者言,其少時曾見一蛇,長角,僅數釐米,已是化蛟,幾成龍矣!

==========================================================

更多精校小說盡在知軒藏書下載:http://www.zxcs.me/

==========================================================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三章 脫胎換骨(2)第二十五章 陰謀第四十六章 死亡峽谷第十七章 祝由術第七十一章 老同學第五章 霹靂針法(1)第五十七章 拜師(1)第十六章 絕緣第六章 絕命反針第四十四章 天醫藥庫第三十三章 三月街天麻採購戰(4)第二章 脫胎換骨(1)第二十五章 陰謀第四十八章 藏醫第五十五章 上清觀(4)第一章 按摩神術第十一章 不辭而別第一章 脈術第五十四章 上清觀(3)第十七章 劫匪第五章 霹靂針法(1)第七十二章 脈法奇人(1)第四十二章 石筍第四十六章 死亡峽谷第四十二章 石筍第二章 神秘的夫婦第三十八章 鬼醫門第五十一章 危機重重第二十九章 識破第二十五章 引火下行第十章 殺手第十三章 真相第四十一章 合作(2)第四章 再現反針術第四十三章 怪物第七章 中西之別第七十章 虎骨第十四章 幕後真兇第五十二章 上清觀(1)第二十八章 靈蘭秘典第二十三章 葉氏正骨(3)第三十一章 藥王門(2)第四十二章 無藥而治第十四章 宋天聖鍼灸銅人(3)第八章 陰謀(2)第四十二章 天醫堂中醫學院第五十二章 上清觀(1)第六十五章 天醫集團第一章 碧血醫心第四十四章 經脈自行第二十九章 識破第三章 萬物皆爲藥第四十七章 脫險第六十九章 相見第二十六章 反針第十七章 祝由術第三十八章 鬼醫門第十一章 不辭而別第四十七章 塔爾寺第二十章 劫持第三十七章 針下生電第四十五章 不眠者第三十五章 鬼祟脈第四十一章 藥苗第二十三章 口眼扶正散(1)第四十四章 驚走第三章 懷疑第十六章 銅人之秘第七章 兇手之迷(2)第三章 懷疑第九章 出走白河鎮第十四章 恩怨第二十九章 識破第三十九章 柺子藥第三十四章 設伏第十一章 父母(1)第三章 脫胎換骨(2)第四十二章 無藥而治第三十九章 柺子藥第二十八章 靈蘭秘典第十三章 宋天聖鍼灸銅人(2)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二十九章 重返上清觀第三十三章 三月街天麻採購戰(4)第二十八章 搭錯車第四十三章 奇門醫術第三十八章 天一生水第十五章 真相難明第二十六章 銅人歸來第四十二章 天醫堂中醫學院第五十四章 上清觀(3)第十九章 初建天醫堂(1)第二十七章 洛門驚變第二十七章 洛門驚變第四十五章 喀倫土堡第六章 絕命反針第五十五章 上清觀(4)第二十一章 背叛第三章 懷疑第五十四章 上清觀(3)
第三章 脫胎換骨(2)第二十五章 陰謀第四十六章 死亡峽谷第十七章 祝由術第七十一章 老同學第五章 霹靂針法(1)第五十七章 拜師(1)第十六章 絕緣第六章 絕命反針第四十四章 天醫藥庫第三十三章 三月街天麻採購戰(4)第二章 脫胎換骨(1)第二十五章 陰謀第四十八章 藏醫第五十五章 上清觀(4)第一章 按摩神術第十一章 不辭而別第一章 脈術第五十四章 上清觀(3)第十七章 劫匪第五章 霹靂針法(1)第七十二章 脈法奇人(1)第四十二章 石筍第四十六章 死亡峽谷第四十二章 石筍第二章 神秘的夫婦第三十八章 鬼醫門第五十一章 危機重重第二十九章 識破第二十五章 引火下行第十章 殺手第十三章 真相第四十一章 合作(2)第四章 再現反針術第四十三章 怪物第七章 中西之別第七十章 虎骨第十四章 幕後真兇第五十二章 上清觀(1)第二十八章 靈蘭秘典第二十三章 葉氏正骨(3)第三十一章 藥王門(2)第四十二章 無藥而治第十四章 宋天聖鍼灸銅人(3)第八章 陰謀(2)第四十二章 天醫堂中醫學院第五十二章 上清觀(1)第六十五章 天醫集團第一章 碧血醫心第四十四章 經脈自行第二十九章 識破第三章 萬物皆爲藥第四十七章 脫險第六十九章 相見第二十六章 反針第十七章 祝由術第三十八章 鬼醫門第十一章 不辭而別第四十七章 塔爾寺第二十章 劫持第三十七章 針下生電第四十五章 不眠者第三十五章 鬼祟脈第四十一章 藥苗第二十三章 口眼扶正散(1)第四十四章 驚走第三章 懷疑第十六章 銅人之秘第七章 兇手之迷(2)第三章 懷疑第九章 出走白河鎮第十四章 恩怨第二十九章 識破第三十九章 柺子藥第三十四章 設伏第十一章 父母(1)第三章 脫胎換骨(2)第四十二章 無藥而治第三十九章 柺子藥第二十八章 靈蘭秘典第十三章 宋天聖鍼灸銅人(2)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二十九章 重返上清觀第三十三章 三月街天麻採購戰(4)第二十八章 搭錯車第四十三章 奇門醫術第三十八章 天一生水第十五章 真相難明第二十六章 銅人歸來第四十二章 天醫堂中醫學院第五十四章 上清觀(3)第十九章 初建天醫堂(1)第二十七章 洛門驚變第二十七章 洛門驚變第四十五章 喀倫土堡第六章 絕命反針第五十五章 上清觀(4)第二十一章 背叛第三章 懷疑第五十四章 上清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