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內修外攘

夕陽將漢王臺的光影拖得很長。

帥府議事堂中,諸人並不覺得李瑕剛回來就拖他們議事不近人情。

彼此都很瞭解了。

韓承緒、韓祈安、李墉、郝修陽、李昭成、楊果、楊實、嚴云云這幾乎是李瑕所有的幕僚班底。

楊果家族中還有些別的子弟,大多都留在慶符隨房言楷施政。

理由很多,楊果剛入蜀時提過要讓子弟們隨房言楷學習,同時也是留守李瑕起家之地,還有,以示楊家沒有逃回北地之心。

楊果詞曲文章極好,但不太擅長權謀,有些浪漫主義。族中子弟沒幾個出類拔萃的,包括楊實也有些平庸。

楊家最大的好處在於聲望。

至於郝修陽只管工藝事;李昭成還過於單純;嚴云云起點太低…

真正有本事的,還得是韓家父子與李墉。

如今李墉的身份許多人已知曉,卻並不當着別人面前端父親的架子,開口依舊稱“節帥”。

“蜀地各山城遷回舊城,也在招撫流民歸鄉種田,過了年節,春耕之前我們會試着將人口統計一次;另外,張珏來信,江萬里回朝覲見新君了。”

“內修之事,制定政策不難,重要的是施行過程,我抽空會到各州縣巡視,督促各地官員,若有不妥再適當調整。哦,郝道長,你那裡也是一樣的,我到時親自來看。”

“是。”郝修陽始終閉着眼摸鬍子,只管自己那一攤子事。

李瑕道:“所謂‘內修外攘’,外攘與內修不同,策略必須先定好,須將情報打探清楚,開弓便沒有回頭箭,我有意開始着手南征大理、北據關中,方纔遞的計劃諸位可有看法?”

“我以爲不妥。”李墉徑直道。

“收復漢中不妥?”

“皆不妥。”李墉道:“我以爲,眼下不宜南征大理。”

韓承緒苦笑了一下,韓祈安則摸着下巴,皆沉思起來。

南征大理之事,李瑕是早已與他們商量過的,甚至都定好了用易士英爲將的方略。

此次,高長壽扮作蒙軍,北上五尺道,鬧出攻打川蜀的動靜,既是爲了接應李瑕回蜀,也是爲了給一個南征的理由。

“至於理由,只有一點。”李墉道:“不划算。”

“不划算?”楊果問道。

“佔據大理,至少需軍費三千萬貫。而蒙古佔據大理多年,燒殺搶擄,彼間早已是一片貧脊荒蕪,觀如今形勢,攻下來不難,然而攻下之後,短期內難以讓大理士民全然臣服,又需耗費軍費以維持局面,孝抵抗。其地稅賦,全不足以彌補所耗,三五年間不但毫無收益,且所費巨而收效甚微,只拖累川蜀之內修。”

李墉話到此處,鄭重了些,又道:“節帥當知,蜀地人稀地廣,眼下缺的是人口、錢糧,而非蜀道盡頭之遠疆。”

李瑕想了想,沉吟道:“此事,我回程路上也想過,佔下大理,並非只爲了土地,而是爲了商貿,其地扼南絲綢之路,可通天竺貿易。又有我所需之馬匹,不得不佔。”

“便是南絲綢之路,十年內之利益,豈可彌補軍需所耗?”

李瑕笑了笑,道:“我會做些生意,應該可以。”

李墉無語。

他從來沒見過自己生出的兒子做過甚買賣。

滿腹的論據,一時竟不知如何開口。

李瑕笑道:“此事我意已決,諸位以爲,兵事上可還有錯漏?”

李墉道:“不如請高氏郎君北上漢中一趟,當面商議妥當後再舉兵,如何?”

“不錯,這是正理。”

韓祈安又道:“到時,須讓聶仲由統一路兵馬南下爲妥。”

楊實又談論了些威寧城之詳情,諸人各抒己見;嚴云云則領命負責重新打通南絲綢之路……

這事,大概方針最後雖依李瑕的主意定下,但李墉的提醒卻讓衆人意識到,眼前的局勢並不樂觀。

氣氛凝重了些。

“如今這物價,會子愈發兌不到錢了。”楊實忽嘆了一句題外話。

“是啊,六千萬貫先支半數,再減去平日養軍之開支,水利、鋪橋、修路、購馬…·所剩無幾矣。”

諸人話到此處,再看向李瑕,幾乎同時沉默下來。

最後,還是韓承緒道:“阿郎欲圖關中,只怕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啊。”

“我這策略不好?”

李墉道:“過於複雜,牽扯過多勢力·…”

李瑕道:“此次,並無上中下三策,我苦心冥想,只想到這一個辦法。”

韓祈安道:“阿速臺已退出關中了,與渾都海合兵於六盤山。”

李瑕頗詫異,訝道:“情報準確?”

“具體消息不好打聽。我幾次讓胡勒根帶人往關中打探,捕獲了劉黑馬軍中一名糧官,他只聽到一些傳言。”

先是仔細將這些說清楚,以免李瑕對情報的判斷有誤,韓祈安才繼續說起來。

“阿速臺無能,久攻長安城不下,而史天澤、張柔大軍趕到,他遂西撤。另外……阿里不哥並無當即攻取京兆府之決心,他所求者,阿速臺將蒙哥攻蜀之兵力帶回。”

李瑕非常不高興,道:“阿里不哥當知戰事拖長,他的稅賦必遠比不上忽必烈,既已先得到消息,該不計代價攻下京兆府,以期速勝纔是。”

“似乎是,阿里不哥請忽必烈到哈拉和林,參加忽裡臺勒大會,藉此將忽必烈引出勢力範圍,雙方各派使節,忽必烈已答應了……”

“答應?”

李瑕搖頭不已。

忽必烈怎可能真去哈拉和林?

當年蒙哥召忽必烈、今歲趙昀召李瑕,那是局勢還不明朗。

而以眼下蒙古之局面,阿里不哥竟還能懷着這般心思?

只怕其人在哈拉和林準備血刃忽必烈之際,忽必烈已搶先稱汗了……

燕京。

燕京城還是金國中都的格局,由完顏亮下詔營建,仿照宋朝的汴京,在遼國南京基礎上擴建。

皇宮居中,方方正正。

成吉思汗攻陷此地後,宮殿多被拆毀或焚燬。

因此,忽必烈雖在燕京登基稱帝,暫時而言,都城還是在開平城。

當然,畢竟是金國舊都,暫時駐蹕於此,宮殿還是非常夠用的。比臨安大內要開闊大氣得太多。

由宣陽門入皇宮,東面是太廟,西面是三省六部,重臣們議事喜歡在門下省對面的會同館·

“劉公不在?”

“陛見去了,他欲與陛下說,開平城位置偏北,不利於控制中原,定都當定於燕京。”

王鄂訝道:“陛下能答應?”

姚樞撫須而笑,道:“得等平定了阿里不哥之叛。”

“好!好啊。”

“蓮花河水量已有不足,難以供應城內官民用水。”王文統道:“若能遷都,該營建一座中原古來未有之大都城。”

“再談,再談,漢制始開,要做的太多了,眼下更重要的是阿里不哥……”

“知曉須先滅阿里不哥,但每促成一樁漢制,不由振奮啊。”

衆人朗笑。

哪怕許多人都不喜王文統,但這種氣氛中,沒人顧得上錮人私隙。

“阿里不哥……”

下一刻,董文炳大步進來。

“陛下同意開聖政了!”

“振朝綱、肅臺綱、飭官吏、守法令、舉賢才、求直言、興學校、勸農桑、撫軍士、安黎庶、重民籍、厚風俗、旌孝節、止貢獻、均賦役、復租賦、減私租、薄稅斂、息徭役……”

衆人大喜,氣氛登時更熱烈起來。

這就是稱帝與稱汗首先帶來的不同。

大蒙古汗國是不會做這些的,只會永遠貪婪地索要貢品、進獻。

“還有,還有,讓我說完,陛下還要崇祭祀,五嶽四瀆名山大川、歷代聖帝明王忠臣烈士,陛下皆答應祭祀·…”

姚樞背過手,抹了抹眼中的眼水。

這些,他早便知道,但文書正式下來,他還是忍不住哭了出來。

祭祀了歷代帝王,便是他的陛下承認了眼前這個帝國繼承的是華夏正統,這便是法理。

“王公,快擬詔·冖·擬詔……”姚樞哽咽道。

他怕再過一會,自己會哭得說不出話來。

王鄂連忙抹淚答應。

“我擬完這封建元詔書……”

wωω⊕ ttka n⊕ ¢O

“建元詔書……年號定了,諸公,我等請陛下改國號如何?!”

“國號?”

“中原正朔!豈可再稱蒙古?”

“國號……·國號……”

姚樞也極爲想要更改國號,且早已與忽必烈提過。

但此時他還是不停擺手,好不容易纔安撫住館中同僚·

“諸公啊諸公,且都莫急,基業草創,當與陛下一心,先平阿里不哥之叛。陛下答應過,平叛之後,中州正朔自該改國號。”

“……”

基業草創,這些士大夫有太多太多想要做的事,心情激盪,良久不能平息。

撒過淚,纔想繼續議事,王鄂已拿起他的草稿吹了吹。

“諸公可願聽建元詔書,或等下詔之日?”

“請王公允我誦讀。”

王鄂笑着,將手中文稿遞給王文統,館中羣臣遂紛紛恭聽。

“朕獲纘舊服,載擴丕圖,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製。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炳煥皇獻,權輿治道。可自庚申年正月初一,建號爲中

聽着聽着,姚樞不願讓人看到自己失態,掩面出了會同館。

追隨忽必烈十年,他終於與幕府諸公合力將這一代雄主變成了漢人君王。

成吉思汗鐵木真是不是漢人君王?

忽必烈可以追封鐵木真。

至於算不算?後世承認不承認?鐵木真自己又承認不承認?

都不好說。

但忽必烈是。

忽必烈已詔告天下,親口承認了自己是中華之人,這在法理上已不容辯駁。

故而,姚樞有底氣說一句,華夏衣冠未滅、中州正統未斷。

所欠的,唯剩天下一統了……

堪與陛下敵手者,唯阿里不哥而已。

對於姚樞而言,此爲中原王朝與蒙古蠻夷之爭。

他的陛下已兌現了許多承諾,到了北人漢人出力之時了。

整理了鬍子,姚樞轉身,重新走進會同館。

“阿里不哥已犯了第一個大錯,他本比陛下更早得到先皇身歿之消息,奈何失之於果決。今陛下以‘最長最賢’之名份登基,待其得到消息,必倉促來攻。陛下可從容應對,以有備擊無備矣。”

“此戰,阿里不哥必分後兩路,東路軍自哈拉和林逾大漠而南進,至於西路軍猶駐於六盤山·…”

“西路不足爲慮矣,渾都海、阿速臺已錯失良機,劉黑馬、汪良臣足可守隴西……”

姚樞聽到這裡,忽然想起自己去信招降的那個宋將李瑕還未肯歸附,不由搖了搖頭·

第328章 考校第560章 眼光番外篇·物哀(爲盟主“隨時回火星”加更)第1031章 談判第673章 漢臺幕府第1325章 賣力第471章 突殺(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11)第996章 起居注第406章 紅燭第362章 劫第1043章 圍點打援第349章 小戰第1204章 北歸舊事第710章 郡王府第136章 了斷第220章 支援第1107章 逃第131章 搬家第1019章 玉石俱焚第1015章 背疽第1315章 融入第1061章 河湟番外篇·萌芽(爲盟主“兩手插袋誰都不愛”加更)第1178章 前夕第1070章 一意孤行第1224章 輕重緩急第538章 關中之勢(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5/11)第1162章 追擊第511章 手段第355章 失魂症第282章 道路第1287章 女婿第773章 大敵第1251章 東線第995章 貪心則易上鉤第920章 敬畏第786章 白雪歌送李郡王歸長安第928章 人和第708章 新的部下第112章 爭執第867章 將計就計第941章 籌辦第858章 小螞蟻第496章 歸家子第559章 閻李丁當第486章 劍門天下險(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4/11)第496章 歸家子第1153章 屋外打狗第740章 各個擊破第685章 宋臣與名義第827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1129章 老將行第1060章 伯樂第591章 信息差(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9/21)第750章 克敵營第760章 破陣第254章 挑釁第1156章 耐心第429章 賞罰第1291章 牧民第843章 因而封之第417章 遇強則避第15章 相救第571章 不思蜀第157章 心意第756章 驅口第526章 臣下第334章 叛將鐫名第68章 脫鉤第397章 回家第946章 古戰城南第833章 風氣第957章 宣戰第524章 安家第1314章 忠臣之心第263章 屬僚第635章 急襲第403章 接風第592章 孰爲周公第1148章 督戰第671章 接人第204章 白巖苗寨第1128章 結束與開始第567章 彩頭(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1/21)第1279章 避巷戰之短第956章 條件不變第1217章 揪第30章 搜查第843章 因而封之第1303章 佳宴第574章 秘聞第377章 真假第741章 小勝第741章 小勝第91章 忠犬第114章 通緝第758章 避實就虛第710章 郡王府第247章 花襖子
第328章 考校第560章 眼光番外篇·物哀(爲盟主“隨時回火星”加更)第1031章 談判第673章 漢臺幕府第1325章 賣力第471章 突殺(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11)第996章 起居注第406章 紅燭第362章 劫第1043章 圍點打援第349章 小戰第1204章 北歸舊事第710章 郡王府第136章 了斷第220章 支援第1107章 逃第131章 搬家第1019章 玉石俱焚第1015章 背疽第1315章 融入第1061章 河湟番外篇·萌芽(爲盟主“兩手插袋誰都不愛”加更)第1178章 前夕第1070章 一意孤行第1224章 輕重緩急第538章 關中之勢(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5/11)第1162章 追擊第511章 手段第355章 失魂症第282章 道路第1287章 女婿第773章 大敵第1251章 東線第995章 貪心則易上鉤第920章 敬畏第786章 白雪歌送李郡王歸長安第928章 人和第708章 新的部下第112章 爭執第867章 將計就計第941章 籌辦第858章 小螞蟻第496章 歸家子第559章 閻李丁當第486章 劍門天下險(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4/11)第496章 歸家子第1153章 屋外打狗第740章 各個擊破第685章 宋臣與名義第827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1129章 老將行第1060章 伯樂第591章 信息差(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9/21)第750章 克敵營第760章 破陣第254章 挑釁第1156章 耐心第429章 賞罰第1291章 牧民第843章 因而封之第417章 遇強則避第15章 相救第571章 不思蜀第157章 心意第756章 驅口第526章 臣下第334章 叛將鐫名第68章 脫鉤第397章 回家第946章 古戰城南第833章 風氣第957章 宣戰第524章 安家第1314章 忠臣之心第263章 屬僚第635章 急襲第403章 接風第592章 孰爲周公第1148章 督戰第671章 接人第204章 白巖苗寨第1128章 結束與開始第567章 彩頭(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1/21)第1279章 避巷戰之短第956章 條件不變第1217章 揪第30章 搜查第843章 因而封之第1303章 佳宴第574章 秘聞第377章 真假第741章 小勝第741章 小勝第91章 忠犬第114章 通緝第758章 避實就虛第710章 郡王府第247章 花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