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留髮不留頭

不過雖然亂歸亂,但是經過一晚上的忙活之後,兩軍的換防還是基本上完成了,只有稍遠一些的地方尚未完成最後的換防,在山海關一帶的關牆、敵樓、關城的換防工作在天亮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到位,許多地方已經升起了大中軍的軍旗,遠遠望去紅燦燦的一片,頗爲威風,而大明的旗幡,卻基本上已經集中在了山海關主城和東羅城和北翼城三處關城之中,很明顯雙方已經明確了防禦的分工,雖然沒有合兵一處,但是卻正兒八經的已經成了聯軍了。//.lingdiankanshu.//

不過兩軍不合兵一處,也有很多好處,畢竟明軍和大中軍的指揮系統各自都是自成一體,相互之間也不熟悉,如果強行合併的話,短時間之內不但無法提升戰鬥力,還可能造成混亂,現在這麼做,可謂是最佳的辦法,雙方都可以發揮出他們的戰鬥力。

山海關一帶本來就火炮很是密集,明軍撤防的時候,也沒必要將所有其他地方的火炮都移至他們駐守的三城之中,於是不少輕炮便都留在了原地,交給了大中軍使用,同時官軍的一些炮手也被留了下來,併入到了大中軍之中,聽從大中軍軍將的調遣。

但是像一些大炮,比如說大發熕、紅夷大炮、大將軍炮,吳襄還是試探着對閻重喜提出想要過去,天亮之後開始轉運到山海關主城和東羅城、北翼城三城的城牆之上,增強這三城的火力。

至於吳襄的這個要求,閻重喜當即便答應了下來,大中軍的火炮比起明軍的火炮要犀利的多,左路軍又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火炮裝備質量和數量都超出第二鎮和第三鎮一些,所以此次出兵,閻重喜麾下調集了兩個重炮營,軍中足足擁有數十門六磅、八磅和十二磅炮,火力很是兇悍,再加上各營直屬的三磅輕炮,他們的火力也相當可觀,故此他並不稀罕這些明軍的舊式的大發熕、將軍炮和紅夷大炮呢!

所以閻重喜當即便同意了吳襄的要求,吳襄聽罷之後,更是大爲感激,同時也看出大中軍對於配合他死守山海關一線,是有着充分的誠意的,否則的話也不會同意將這些大殺器交還給他,這也說明大中軍對他並沒有什麼防範,於是吳襄暗生感激,爲了表示他的誠意,考慮到大中軍遠道而來,可能攜帶的彈藥不足,而山海關一帶明軍常年累月積存下來了不少火藥,於是便下令從庫房之中撥出了一部分火藥,送給了大中軍一方,也表示一下他的誠意。

天亮之後沒多長時間,在山海關內一條條的道路上,便開始出現了不少人的身影,巡邏的兩軍夜不收和斥候立即攔住了這些人,問罷之後才知道,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撫寧衛一帶的百姓和士紳,得知了頭一天兩軍大捷的消息之後,便紛紛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紛紛趕來山海關勞軍,同時要幫着兩軍助戰,一起打韃子。

於是閻重喜和吳襄得知消息之後,都十分高興,特別是吳襄,比起前段時間,老百姓們對他們明軍畏如蛇蠍避之不及,現如今一經得知他們在關城一帶打了勝仗,便立即紛紛前來助戰,這說明老百姓還是願意幫着他們的,以前不過是因爲他們軍紀敗壞,再加上老百姓對他們實在是沒有信心,所以纔不願意給他們幫忙,可是大中軍來了之後,他們便打了大勝仗,於是便讓這些百姓看到了希望,紛紛跑來助戰來了!這也說明了老百姓是恨透了建奴,在對付建奴這件事上,絕大多數百姓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

當然了老百姓現如今願意來助戰勞軍,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和這段時間散佈在這一帶的大中軍細作的努力分不開關係的,近期京畿和各地都流傳着一種說法,那就是一旦建奴韃子入關的話,便會強令老百姓剃髮,今後也跟韃子一樣,剃那種金錢鼠尾的髮式,而且是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這種事情對於大明百姓來說,特別是男人,絕大多數人是不能接受的,因爲漢人自古以來,都認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此乃是孝道之事,被寫入到了孝經之中,要是剃掉頭髮,留韃子那種難看到極致的金錢鼠尾的話,許多人寧可掉腦袋,也不肯幹,現如今建奴南下,想要奪佔燕雲之地的野心,這已經是昭然若揭了,所以特別是燕雲一帶的百姓,無不爲此憂心忡忡,有些人乾脆想要南下,也有人故土難捨,便寧可跟着明軍抑或是大中軍,跟建奴拼了,也不願讓建奴入主燕雲。

對於頭髮的事情,其實肖天健以前也不是沒有想過,畢竟古人頭髮太長,打理費時間不說,而且還不衛生,容易滋生跳蚤蝨子,起初他初來這個時代的時候,便是一頭短髮,讓人誤以爲他是一個和尚,所以他也曾經想過在刑天軍之中,推行短髮甚至是光頭,可是結果是下面的兵將牴觸的厲害,爲了不影響到軍心,胳膊扭不過大腿,肖天健也只能作罷,就連他自己也蓄起了頭髮和鬍子,否則的話保不準他因此能不能發展起來都成問題,可見的頭髮這東西,對於古人的重要性。

現如今他要北上對付韃子,於是便響起了歷史上韃子入關之後,順治下的聖旨,要漢人剃髮,還說什麼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所以這樣的反面教材,他不用白不用,老百姓既然這麼在乎頭髮,那麼他索性便令情報部門,乾脆將這個事情給散播了出去,雖說現如今韃子根本就沒有想過要這麼做,可是畢竟關外的那些漢人,現如今基本上都剃去了頭髮,這麼說建奴,也不算是污衊他們。

而這條小道消息,無疑在民間等於是丟了一個重磅炸彈,說實在的中國老百姓自古以來,都不太關心國事,他們更多關心的還是生存的問題,誰來當皇帝,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反正他們只要有田種,有飯吃,該納糧不管誰當皇帝,他們都要納糧,只是多少而已,所以一般情況下,改朝換代,對他們來說並不是最關心的事情。

但是在剃髮的問題上,這就干係到了他們切身利益了,這頭髮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剃的,剃了的話就是對不起他們老祖宗,所以一石激起千層浪,肖天健“別有用心”的散佈出的這個消息,一下子便激起了老百姓的公憤,這無疑也使得許多百姓,更加仇視建奴一方,轉而開始幫着明軍抑或是大中軍,來對付建奴了。

所以自從大中軍接防部分山海關沿線的城牆和關城之後,不少百姓便在鄉紳們的組織下,開始絡繹不絕的從撫寧周邊匯聚向了山海關一帶,自發的加入到了抗擊建奴的行列之中,在這個時候,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少有的在一種利益面前,走到了一起。

多爾袞一敗之後,連續三天時間都沒有再發動對山海關的猛攻,一方面他要休整一下被打慘的漢軍旗和蒙古八旗的兵將,重新調動起他們的士氣,另外一個他也知道,大中軍和明軍勾結起來之後,山海關已經不像起初那樣兵力單薄了,他再想輕取山海關已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他就乾脆等皇太極領兵前來,一起商議下一步攻入關內的辦法,另外就地開始打造各種攻城器具,並且派人到周邊將那些沒有來得及逃入關內的百姓抓起來,驅趕着他們爲建奴軍幹活。

可憐關外尚有十幾萬漢民沒有來得及逃入關內,這一下他們可就慘了,被如狼似虎的建奴騎兵們圈住,像是驅豬趕羊一般的帶到了山海關外建奴大營一帶,稍有不從這些韃子便立即刀槍相向,女人要爲建奴做飯補衣,還要滿足建奴兵將的獸慾,男人則全部成爲苦力,爲建奴做苦工,伐木搬運土石,幫建奴準備攻關的器具,每日吃的是豬狗不如,還要時時刻刻的遭到建奴們的毒打和殺戮,整個關外到處都是哀鴻一片,漢人百姓的屍體遍地可見。

趁着這個機會,大中軍和吳襄麾下的明軍也爭分奪秒的加固修葺那些炮損的城牆關隘,大批百姓也熱火朝天的幫忙運送各種御守器具登城,趕製各種守具,如狼牙拍、夜叉擂、防箭用的捱牌、木立牌等物,源源不斷的開始被造出來並且運至城頭。

而大中軍之中除了火炮和火槍之外,還有一種非常厲害的守城武器,那就是他們這些年來日益成熟的霹靂炮,也就是裝填了粒狀黑火藥的原始手榴彈,這些東西也紛紛被運至了各處,配發到了諸軍手中。

皇太極是在四月二十七這一天,率領了十數萬建奴大軍,浩浩蕩蕩的抵達了山海關以北之地,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等諸將立即便接住了皇太極,現如今皇太極身爲大清皇帝,出行的排場是非常大的,雖然是出戰之中,但是全套的排場和行頭卻都不少,代表着他皇帝身份的大纛遠遠的便能看到,令人知道他大清皇帝的到來。

(未完待續)

第32章 暗箭1第141章 戰爭之神的咆哮第140章 火箭彈第90章 探視第123章 各地局勢1第92章 不宣而走第81章 得勝還師第149章 羨慕第114章 迎頭痛擊第80章 憶苦思甜第219章 倒戈第20章 大軍壓境第186章 父女相見第163章 強攻敵營1第26章 贈美第63章 崩潰第49章 互通有無第170章 屍山血海第179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04章 兵圍承天府第87章 雞飛狗跳第78章 通州會戰7第82章 波濤洶涌第156章 將錯就錯第40章 缺才第7章 大戰四起第107章 秉筆太監第6章 陰溝翻船第54章 石橋攻防戰4第43章 救人第88章 揮師汝陽第4章 糧荒第207章 破釜沉舟第62章 標槍逞威第169章 困坐愁城第81章 殊途同歸第55章 兩強之戰11第107章 臥式鑽牀第68章 不得消停第118章 厲兵秣馬第30章 殿後而行第170章 屍山血海第52章 石橋攻防戰2第23章 逼上梁山第75章 直逼襄陽第170章 背叛第126章 釜底抽薪第179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31章 守備之死第190章 追責第68章 風水炮手第68章 風水炮手第45章 偷雞不成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153章 首戰建功第198章 戰雲壓境第27章 兜頭涼水第30章 挖坑第186章 多喜臨門第51章 中路軍第137章 驗收第53章 新式鳥銃第63章 奏捷第100章 逆襲2第25章 難民潮第123章 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第23章 震懾第54章 換防第42章 內丘之戰3第227章 大中國第26章 孤膽第90章 探視第113章 鄉兵隊第54章 兩強之戰10第104章 兵圍承天府第51章 攜美出巡第43章 叛徒第143章 僥倖第104章 焦頭爛額第179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21章 服軟告饒第102章 王家禎的抉擇第66章 有詐第90章 巡邏隊第177章 貓哭耗子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71章 喜訊連連第150章 雙雄會第120章 官道口決死戰3第46章 火中取栗第194章 作戰沙盤第61章 退縮第98章 山海關之役4第48章 盧象升之憂第24章 洪流第81章 驅降攻城第143章 僥倖第4章 分兵而動第69章 破格任用第13章 單刀赴會2
第32章 暗箭1第141章 戰爭之神的咆哮第140章 火箭彈第90章 探視第123章 各地局勢1第92章 不宣而走第81章 得勝還師第149章 羨慕第114章 迎頭痛擊第80章 憶苦思甜第219章 倒戈第20章 大軍壓境第186章 父女相見第163章 強攻敵營1第26章 贈美第63章 崩潰第49章 互通有無第170章 屍山血海第179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04章 兵圍承天府第87章 雞飛狗跳第78章 通州會戰7第82章 波濤洶涌第156章 將錯就錯第40章 缺才第7章 大戰四起第107章 秉筆太監第6章 陰溝翻船第54章 石橋攻防戰4第43章 救人第88章 揮師汝陽第4章 糧荒第207章 破釜沉舟第62章 標槍逞威第169章 困坐愁城第81章 殊途同歸第55章 兩強之戰11第107章 臥式鑽牀第68章 不得消停第118章 厲兵秣馬第30章 殿後而行第170章 屍山血海第52章 石橋攻防戰2第23章 逼上梁山第75章 直逼襄陽第170章 背叛第126章 釜底抽薪第179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31章 守備之死第190章 追責第68章 風水炮手第68章 風水炮手第45章 偷雞不成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153章 首戰建功第198章 戰雲壓境第27章 兜頭涼水第30章 挖坑第186章 多喜臨門第51章 中路軍第137章 驗收第53章 新式鳥銃第63章 奏捷第100章 逆襲2第25章 難民潮第123章 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第23章 震懾第54章 換防第42章 內丘之戰3第227章 大中國第26章 孤膽第90章 探視第113章 鄉兵隊第54章 兩強之戰10第104章 兵圍承天府第51章 攜美出巡第43章 叛徒第143章 僥倖第104章 焦頭爛額第179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21章 服軟告饒第102章 王家禎的抉擇第66章 有詐第90章 巡邏隊第177章 貓哭耗子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71章 喜訊連連第150章 雙雄會第120章 官道口決死戰3第46章 火中取栗第194章 作戰沙盤第61章 退縮第98章 山海關之役4第48章 盧象升之憂第24章 洪流第81章 驅降攻城第143章 僥倖第4章 分兵而動第69章 破格任用第13章 單刀赴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