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8章 否極泰來

第4258章 否極泰來

皇后蘇氏看着房俊時眸光如水,在燈燭的反映之下煜煜生輝,心底滿是感嘆。

她雖然出身不算顯赫,但武功蘇氏也是關隴一脈,其父曾在太宗年間任職秘書丞,算是中層官員,自然知曉那些勳貴豪門的秘辛。她剛剛嫁給李承乾的時候,便在宮內宮外聽聞房俊的種種傳聞,簡直如雷貫耳,但無論哪一種,大抵都是“紈絝子弟”“率誕無學”“不當人子”子類。

甚至連皇子都敢打,簡直驚碎蘇氏的三觀,功勳之子便可以這麼囂張嗎?

及至後來,成親之後的房俊似乎一夜之間改邪歸正,在太宗皇帝的寵溺之下大放異彩,官階爵位亦是青雲直上,短短几年之間便由一個“敗家子”成爲年青一代的佼佼者,驚掉一地下巴。

由於房俊自始至終站在李承乾這邊,不遺餘力的扶持、支撐,尤其是關隴兵變之時與李靖一內一外,剪除叛逆、維繫正朔,確保李承乾地位不失,使得蘇氏見識到房俊勇武謀略可與李靖這樣的軍神不遑多讓之能力。

再到今日,聽着房俊深入淺出的將當下局勢剖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愈發驚歎怪不得當年太宗皇帝亦要讚賞一句“此子有宰輔之才”的話語……

女子較弱,最是崇慕英雄,如此德才兼備、文武雙全的當時豪傑當面,怎能不心旌搖曳、泛起崇拜驚歎之感呢?

……

李承乾到時未曾注意自家皇后的神色,他喝着茶水,蹙眉聽着房俊剖析局勢,連連點頭。

末了,他聽出房俊言中之意,問道:“二郎之意,是要在將來徹底改變國策?”

房俊謝過皇后斟茶,頷首道:“倒也說不上徹底改變,正如微臣方纔所言,如今大唐周邊無強國、無敵國,尤其是遼東三國的隱患徹底剪除之後,國策重心自然而然要轉向國內。如今雖然已經初現盛世之輪廓,但距離真正的盛世還有一段距離。好在咱們神州大地上的華夏子孫最是勤勞聰慧,只需國家政局穩定,給他們三五十年發展的時間必然使得經濟穩穩上升一個臺階,從前隋末年民不聊生百業俱廢的廢墟之中徹底走出來。到那個時候,‘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盛世景象將會在帝國大地上出現,縱使千年萬年之後,華夏子孫亦會記得陛下之仁政。”

源遠流長的華夏文化,賦予這個種族聰慧、堅韌的性格,無論面對何等災難、困局,從不會輕言放棄,更不會將自己的命運交由虛無縹緲的神佛蒼天,而是奮起抗爭、不懼犧牲,始終相信人定勝天。

只要能夠掙脫黑暗的政治、混亂的局勢,勤勞聰慧的人民便能夠在一片廢墟之中創造出燦爛的盛世景象,重新屹立於世界之巔。

這期間固然有數之不盡的艱難困苦,有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要劈斬尖銳密佈的荊棘,但勝利的那一條或早或晚,終會到來。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概莫如是。

李承乾聽着房俊言語之中繪製出的宏偉藍圖,忍不住心生嚮往,感慨道:“‘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呀……怕是上古三王之時,亦不曾有過這般富庶生活吧?超越古之賢王,不知道需要多少年呢。”

他從亂局之中屹立不倒,終於如願以償的坐上皇位,除去心頭竊喜之外,亦有如山一般的壓力。而巨大壓力之來源,在於李二陛下當初的不信任,認爲他是個懦弱之人,不能做好帝國皇帝。因此,只要他施政稍有錯誤,“仁和”年間比不上“貞觀”年間,必然遭受無窮無盡的非議。

朝野上下會張口閉口“先帝英明”,早已窺破李承乾乃無能之輩,若是換了更爲聰慧的晉王執掌帝國,必然比現在強上千倍萬倍……

所以李承乾迫切的需要得到朝野上下的認可,承認他這個皇帝做得並不差。

而想要得到這份認可,只能通過政績去換取。

如果將來當真有一天帝國能夠如房俊詩句之中描述的那般景象,想必今日反對他之人,到時候皆啞口無言了吧?

而等到他萬年之後,於九泉之下與父皇相見,也能拍着胸脯驕傲的問一句:“父皇您看孩兒這個皇帝做得可還行?”

只要想想那一天的到來,李承乾都覺得渾身舒泰、神清氣爽……

好在他迅速從幻想當中醒悟過來,沉聲道:“就如二郎所言,只要眼下叛軍平定,咱們便重整國策、梳理內政。一方面加快發展基礎建設,一方面穩定西域爲帝國爭取更大的戰略緩衝地帶,咱們君臣一心,定然能夠開創盛世,青史彪炳。”

房俊放下茶杯,搖頭道:“雖然國策由外向內轉變,放棄開國之初的擴張策略,但並不意味着軍隊徹底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而是在放棄擴張的同時愈發注重掠奪,且掠奪的方向由陸地轉向大海,畢竟與陸地動輒以年計數的遙遠路程與巨大的靡費相比,海上掠奪的效率實在太高。”

絲綢之路便是大漢帝國向西域各國掠奪的一條黃金道路,但是自漢朝鑿空西域開始,後面歷朝歷代能夠完全掌控西域的時間卻少之又少,是那些朝廷、大臣意識不到絲綢之路吸納、掠奪來的財富嗎?

並不是。

重點在於西域太過遙遠,與中原王朝的路途太過艱難,想要維繫這樣一條數萬里長的道路,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太過龐大,難以維持投資與收穫之間的正比。

迫不得已,只能放棄。

但是大海不同,只需要有一支無敵於海上的船隊,然後沿着大陸海岸設置好補給基地,那麼縱使萬里、十萬裡之外,亦可在水師的控制之下,沿海諸國的財富將會沿着無數條航線所繪製的財富之路匯聚至大唐。

另外一點,當下大唐的疆域已經無限龐大,受限於交通、信息、人口等諸多條件,即便有再多的土地也無甚大用,沒有精力去開發的土地卻要派駐大軍駐守,取之何用?

除去滿足一些野心家的面子之外,還會將帝國硬生生拖垮……

不過他也提醒道:“以海外至物資開發國力,乃是千秋萬載之根基,但掠奪回的金銀礦產只能充實陛下的內帑,以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拉動經濟,卻不能直接流入民間,否則必然會造成巨大的通貨膨脹,物貴錢賤的後患是帝國絕對不能承受的。”

然後,他不得不向李承乾、蘇氏這兩口子普及一下什麼叫做“經濟”,什麼叫做“通貨膨脹”,以及“貨幣”的本質與用處……

從真正意義來說,“錢”是最沒用處的,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再多的錢也救不活一個窮困的國家。真正有用的是物資,糧食、鋼鐵、木材、布料、茶葉、瓷器……錢幣是作爲各種物資平衡流通之用處而存在。

相比於後世,大唐爲何落後?

不是因爲大唐的國庫收入少,而是因爲大唐的物資極度匱乏,這受困於極其低下的生產力,絕對不是錢幣的多寡能夠彌補,甚至過多的錢幣會造成整個帝國經濟系統的全面崩潰。

畢竟無論在哪一個年代,貨幣都會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絕大部分的人都嚴重缺乏貨幣的支配權,而當物價飛騰,絕大部分缺乏貨幣的人就會陷入徹底的貧困。

當累死累活賺取的錢卻不能保證吃飽,那絕對是要出大問題的,長此以往,就會引發一場自下而上的變革……

他提醒李承乾:“自東漢以來,三國兩晉南北朝連年征戰,國計民生早已凋敝不堪、衰落至深淵谷底,即便前隋一統南北,但周邊胡族虎視眈眈、戰亂頻仍,亦是征伐不斷、空耗國力……直至眼下,纔算是邊疆平穩,待到平定叛軍,可稱政局和順,乃是四百年來神州大地上少有的能夠集中舉國之力發展內政是良機,因爲國計民生早已跌落谷底,起點很低,正所謂否極泰來,只需陛下與大臣們勵精圖治,制定正確之國策,必然能夠使得國內局勢煥然一新,短時間內便可取得長足之進步。”

有些時候,“國運”這個東西是玄之又玄的,看不見、摸不着,但誰也不否定它的存在。

每當“國運昌隆”,各種國策之施行便水到渠成,仁人志士層出不窮,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彷彿得上蒼之眷顧、祖先之庇佑,一舉奠定百年國勢。

可若是沒能在“國運昌隆”之時抓住這玄之又玄的時機,任憑機會溜走,那麼“天予弗取,必遭災殃”……

李承乾以往從未自這個角度去看待天下大勢,此刻得了房俊提醒,仔細一想,頓時眼前一亮。

正如房俊所言,自東漢傾頹、三國鼎立,國內便盜賊蜂起、戰火連綿,百業俱廢、民不聊生,西晉雖然短暫統一,但也只是形式大過實質,況且司馬家得國不正、朝野上下各懷機心,也沒出幾個像樣的皇帝,等到晉室南渡,北地更是淪爲胡族牧場、一片腥羶,再後來南北朝割據並立,既相互攻伐又要外御胡虜,華夏戶口相比兩漢之時十不存一。

隋文帝雖然一統南北,但邊疆各處胡族興起,屢屢入寇,掠奪人口蠶食疆土,使得隋朝中樞疲於應付。隋煬帝雄才偉略,卻也好高騖遠,修運河、徵遼東,窮奢極欲、窮兵黷武,將隋文帝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家底折騰一空,神州大地烽煙四起,剛剛恢復不久的民生再遭重創。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有所懷疑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兩個神童第七百五十七章 尉遲二少第二百四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情根深種?第八百四十四章 最徹底的架空第九章 出大事了(續)第六十二章 薛延陀的內憂第一千零六十章 未來權臣第4513章 御史大夫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威望卓著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被逼無奈第一千九百零一章 入宮述職第三百一十章 緊追不捨第七百九十三章 乘風破浪會有時【萬字求月票】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南士族第四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間第九十六章 盛世?(下)第三十二章 心有不忿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私下會晤第4578章 壓價太狠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廷辯第四百零五章 不合作第二十九章 絕路?第二百五十四章 吐蕃的危機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預謀第六百四十五章 東宮六率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謀劃第八百三十五章 橫插一槓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無利則散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事有蹊蹺第八百零四章 做賊心虛第七十三章 形勢混亂第二百五十九章 我的兵營我的兵(上)第十五章 朕被一個兔子騙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四百五十七章 國家戰略(下)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還有誰!(續)第八百二十六章 燒個精光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下馬威?第一千八百五十章 悔之莫及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不放棄第四十章 登門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心中疑惑第五百五十二章 尋釁滋事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出其不意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價高者得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秋雨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勝負立分第三千四十章 嫌疑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選爭議第六百六十八章 帝國經濟體系第三百九十二章 殲滅第四百一十四章 毫不退讓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離心離德第三千一百四十四章 忠君?忠國?第三千四十二章 遺詔(上)第八百五十三章 急轉直下第八百七十章 找個墊背的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求求你,佔領我第六百五十二章 給你納妾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艱難的探險第兩千六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六百八十五章 忠君愛國房遺愛!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黑齒常之第九百九十八章 政事堂裡心機重第八百五十四章 重重圍困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嫌隙盡除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背鍋可以,救火不行第八百七十七章 挑唆野心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離心離德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態度堅決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穩住別浪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君心不疑第四百八十八章 元從禁軍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陷入困局第4270章 沆瀣一氣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權臣之相第七百三十五章 疑惑重重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各有謀算第六十二章 房府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留有一線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門閥之貪慾第七十八章 糊塗第六百一十三章 才高九鬥?(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長安局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長樂公主的試探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牛肉真香第九百四十八章 家中溫情第九百二十五章 馮盎第八百一十七章 心甘情願的掏錢【求月票】第兩千零五章 舉世皆醉我獨醒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無法掌控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二百一十九章 妖言蠱惑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在即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金殿殺機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野心勃勃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國戰略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有所懷疑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兩個神童第七百五十七章 尉遲二少第二百四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情根深種?第八百四十四章 最徹底的架空第九章 出大事了(續)第六十二章 薛延陀的內憂第一千零六十章 未來權臣第4513章 御史大夫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威望卓著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被逼無奈第一千九百零一章 入宮述職第三百一十章 緊追不捨第七百九十三章 乘風破浪會有時【萬字求月票】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南士族第四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間第九十六章 盛世?(下)第三十二章 心有不忿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私下會晤第4578章 壓價太狠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廷辯第四百零五章 不合作第二十九章 絕路?第二百五十四章 吐蕃的危機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預謀第六百四十五章 東宮六率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謀劃第八百三十五章 橫插一槓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無利則散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事有蹊蹺第八百零四章 做賊心虛第七十三章 形勢混亂第二百五十九章 我的兵營我的兵(上)第十五章 朕被一個兔子騙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四百五十七章 國家戰略(下)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還有誰!(續)第八百二十六章 燒個精光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下馬威?第一千八百五十章 悔之莫及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不放棄第四十章 登門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心中疑惑第五百五十二章 尋釁滋事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出其不意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價高者得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秋雨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勝負立分第三千四十章 嫌疑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選爭議第六百六十八章 帝國經濟體系第三百九十二章 殲滅第四百一十四章 毫不退讓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離心離德第三千一百四十四章 忠君?忠國?第三千四十二章 遺詔(上)第八百五十三章 急轉直下第八百七十章 找個墊背的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求求你,佔領我第六百五十二章 給你納妾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艱難的探險第兩千六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六百八十五章 忠君愛國房遺愛!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黑齒常之第九百九十八章 政事堂裡心機重第八百五十四章 重重圍困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嫌隙盡除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背鍋可以,救火不行第八百七十七章 挑唆野心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離心離德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態度堅決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穩住別浪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君心不疑第四百八十八章 元從禁軍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陷入困局第4270章 沆瀣一氣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權臣之相第七百三十五章 疑惑重重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各有謀算第六十二章 房府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留有一線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門閥之貪慾第七十八章 糊塗第六百一十三章 才高九鬥?(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長安局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長樂公主的試探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牛肉真香第九百四十八章 家中溫情第九百二十五章 馮盎第八百一十七章 心甘情願的掏錢【求月票】第兩千零五章 舉世皆醉我獨醒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無法掌控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二百一十九章 妖言蠱惑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在即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金殿殺機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野心勃勃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