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一百三十七章 屏藩於外

後世之時,某些國家在破除封建統治之後代之以民選,此舉的確使得他們快速自茹毛飲血的原始狀態向現代社會進步,開啓民智、發展科學,並一躍成爲世界的主宰。

但那種政治制度也存在致命的弱點——當選票決定一切的時候,任何事情都會發生。

一個毫無執政經歷的商人成爲國家的領袖,他會將這個國家帶去何方?

一個神志昏聵的耄耋老翁靠着選票上位,他做出的決策是否有利於國家的發展與安全?

沒有什麼制度是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只能因地制宜、與時俱進,才能找到最合適的制度。

房俊頷首道:“封地存在之意義,不僅在於犒賞功臣、分封王室,更在於屏藩中樞、開疆拓土。譬如將一位親王分封於江南之地,取其地址財稅予以供養,一方面必然滋生其驕奢淫逸、慾壑難填,一方面削弱中樞財政、錢貴頻仍,久而久之,互存怨望,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如若將其分封於外,其地貧瘠、其民寡貧,想要銳意進取、努力經營,便只能與中樞保持親密的關係,在其發展壯大的同時,達到屏藩一方的目的。”

換言之,封國是要吸血才能存在,封於內,則吸自己的血,封於外,便只能吸別人的血……

李勣劍眉緊蹙,想了想,沉聲道:“譬如如今身在新羅的吳王殿下?”

房俊笑道:“正是如此。”

吳王李恪身在新羅爲王,封建一方,稱王稱霸,子孫代代傳承、永不斷絕,尊崇榮耀,舉世矚目。然則其獨處一方,僅憑當初建國之時的班底,如何能夠掌控新羅全國?必須依仗大唐之支援,才能站穩腳跟,一點一點清除掉金氏王族殘留的勢力,直至將其完全掌控,成爲大唐藩國。

在此期間之內,新羅與大唐的關係互爲一體、極爲緊密,絕對不會出現內訌。

等到掌控新羅,或是勉力抵抗周邊異族之覬覦,或是向外擴張攫取利益,起碼百年之內,不會與中樞產生齷蹉。

李孝恭沉吟着道:“退一萬步說,縱然將來吳王子孫與中樞產生齷蹉,甚至引兵攻伐……且不論誰勝誰負,新羅一地將永遠納入大唐之版圖,再不復分裂。”

房俊做了一個非常恰當的比喻:“肉爛在鍋裡。”

窗外細雨潺潺,雨點打在花樹的葉片上沙沙作響,書齋之內茶香氤氳,一片靜謐。

房俊緩緩喝茶,其餘三人則沉浸在這個話題當中,思慮百轉,匡正得失。

他有一句話沒說:縱然將來各處藩國脫離中樞自立一方,又能如何呢?

本是同源同種,有可能爲了利益同室操戈、有鬩牆之禍,可一旦面對外敵,則必然抱成一團,一致對外。

也不至於那種後世華夏以一己之力對抗豺羣狼窩,舉世皆敵的獨孤無奈……

李勣手裡婆娑着茶杯,緩緩道:“二郎此言頗有道理,不過細節之處還需斟酌商榷,不能操之過急。眼下最大之事便是殿下登基,而後消弭叛亂,其餘之事自可徐徐圖之,先制定一個章程,而後細緻討論,查缺補漏。”

李承乾連連點頭,道:“茲事體大,自當謹慎爲之。”

而後嘆了口氣,唏噓道:“非是孤閒來生事,實在是父皇諸子唯孤愚鈍,餘者皆聰慧伶俐、能力卓越,若使其盡皆居於長安城中,生平才智不能伸展,孤這個兄長心中鬱郁、顏面有愧。若能使得一衆手足皆得一塊封地,以之建國立祀、傳承不絕,則李唐之血脈遍於天下、開枝散葉,父皇在天之靈,必然欣慰。”

李勣與李孝恭頷首,對於李承乾的心思表示認可。

任何一位君主即位之初,都是有着一番志向抱負的,只不過有些人或礙於困境或耽於享樂,漸漸忘記了初衷,變得昏聵恣意、泯然衆人。

太子的心思,大家都知曉一二,雖然儲位未廢,但李二陛下生前對於儲位之態度都一清二楚,若非暴卒駕崩,遲早易儲。而今太子看似佔據名分大義,實則心中有愧,畢竟這個位置李二陛下已經不屬意於他。

如此,自然要做些事情既能向兄弟手足們展示他的寬廣胸懷,又可以向李二陛下的英靈有一個交待——您看,我來做皇帝,也是能夠做出一些曠古爍今的成就的,不比旁人差……

而太子所選擇的方向,起碼現在看來有幾分可操作之處。

若此事最終成行,李二陛下諸子皆能封建一方,於境外建國屏藩四境,的確算得上一項古今罕有的巨大成就。

青史之上,足矣垂名。

而屆時這個制度當真能夠實現屏藩於外之本意,替中樞擋住四夷之攻略,使得天下再現八百年之王朝,他們這些開創者也都將彪炳青史,流芳百世。

面對如此顯赫的身後名,誰能不動心呢……

……

忙碌一天的達官顯貴、宗室郡王、誥命內婦們盡皆散去,稍做修整,明日還要入宮參加登基大典。

禁軍與百騎司、京兆府攜手,將長安城裡裡外外嚴密控制,但有作奸犯科、鼓譟生事之輩,不問緣由、不分輕重、不限身份,一應緝拿入獄,且不予審理,關押至大典結束再做論斷。

房俊等人也不可能回家歇息,在宮中協助李承乾處置各項事務,其中最重要一項便是確定年號。

每一位皇帝即位之初,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志向抱負的,故而會擇選年號,以表達自己的期望。

孔穎達率領數位當世大儒遴選多日,最終定下十餘個字意上佳的年號,以供李承乾選擇。

李承乾最終選擇“仁和”二字,作爲他登基之後的年號。

《禮記·儒行》:“溫良者,仁之本也……歌樂者,仁之和也。”

年號選定,一衆大臣便紛紛一揖及地,讚譽道:“殿下宅心仁厚,天下之福也。”

由此年號,便可見李承乾登基之後的政治意圖:寬仁相待,以和爲貴……

身爲臣子,再這樣一個皇權至高無上的年代,誰不希望遇到一個寬厚的仁主呢?

李承乾並未因即將登基便展露所謂的皇者霸氣,仍如以往那般謙遜和藹,見衆臣施禮,他也起身還禮,溫言道:“諸位皆乃先帝肱骨,更與孤一道歷經劫難、飽受磨礪,往後自當上下一心、精誠協作,繼貞觀之盛世,開創一番曠古爍今之功業,使我大唐威服四方,使我華夏邦寧永昌!”

“謹遵殿下御旨!”

殿上羣臣齊聲迴應,聲若雷鳴,震得大殿嗡嗡作響,齊心協力、士氣如虹。

翌日天明,李承乾換上全幅帝王冠冕,帶領文武羣臣趕赴城南圜丘,祭祀昊天,登基即位。

昭告天下。

*****

《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

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一經建成,便成爲捍衛關中的東大門,聞名天下,自此成爲兵家必爭之地。

前隋之時,將關城由原址向南遷移十餘里,另築新城,與漢朝關城南北夾峙,地勢愈發險要。

李治穿着一身錦袍,負手立於城關之上,遙望河水滔滔奔流如泄,耳畔轟鳴如雷,河風吹着衣袂飄飛,面色卻前所未有的凝重。

父皇已經入葬,今日太子也將登基爲帝、昭告天下,於太極宮中接受臣子、萬民之擁戴,自此佔盡名分大義。

山東私軍雖然陸續渡過黃河,尉遲恭更派遣麾下勐將沿河設阻,迫使水師船隊進展緩慢,但距離洛陽也已不遠,直抵潼關也是遲早之事。

任憑他心胸如海、氣量恢宏,此刻也不禁生出“窮途末路”之感,心情頹然沮喪,懷疑是否還能反敗爲勝、逆而奪取……

“殿下,丘行恭回來了。”

身形乾瘦句僂的王瘦石無聲無息的出現在李治身後,輕聲說道。

李治從沮喪的情緒之中脫離出來,迎着河風深深吸了一口氣,重新振奮精神,這纔回身,隨着王瘦石下了城關,前往營房會見丘行恭。

第三十二章 心有不忿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山林突襲第四百零八章 農莊記事第六百六十四章 魏王規勸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冤屈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當官抓權第七百六十一章 侯爺真講究!第三百一十四章 皇家公主號?第一百四十八章 返程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告狀第五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玄武門破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佬雲集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用心險惡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借刀殺人 【爲盟主“武器行01”加更】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送人頭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中佈置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城裡人不友好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主力突襲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收租見聞第三千三十三章 內訌第一千零六十章 未來權臣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得脫樊籠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議事第三千七十五章 殺入長安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雪夜突襲第一百七十八章 悔之莫及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桀驁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往日情,今日怨(上)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三千花郎第九百四十五章 試探底線第九百七十九章 西域陰雲第一百七十六章 善後第六百一十九章 合作(下)第4506章 手足之間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逆轉之機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還有誰!(續)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要戰就戰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倉皇逃遁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野心勃勃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權衡輕重第二十二章 銜尾追殺第七百二十八章 正旦朝會第四百七十四章 祿東贊第九百零五章 借題發揮第五百一十六章 好言相勸第八百一十六章 消息靈通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催的蕭瑀(萬字求月票)第三百三十三章 逼供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弔唁第二百三十五章 蝦夷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危機暗伏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回紇歸附第五百八十六章 廷辯(上)第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超時代難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謀逆(五)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血案第4318章 死戰不退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昌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東征是有可能失敗的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有所懷疑第八百五十九章 水師前來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轉折第七百一十八章 前途叵測第一百二十二章 談判(下)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先救人,救火不着急第二百八十八章 步步不順第八百二十一章 借貸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上騎都尉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自首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表哥哪有姐夫親第三十五章 善守的唐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絕境第七百一十三章 自己把自己埋了……(求月票)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誰是兇手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不知死活第十二章 冤大頭李君羨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定罪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嫉賢妒能第三百六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綢繆反擊第三十五章 善守的唐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令犬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君前奏對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跳樑小醜第4326章 信心何來?第六百七十七章 搞大發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野心勃勃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有麻煩,找城管(上)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千金方第七百九十一章 這是黑科技【求月票】第六百八十二章 丹藥盛行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祿東讚的哀愁(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先禮後兵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大唐文化振興會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拉人入夥第三千一百四十一章 逼問立場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眼線內應第九百七十章 隱患重重
第三十二章 心有不忿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山林突襲第四百零八章 農莊記事第六百六十四章 魏王規勸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冤屈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當官抓權第七百六十一章 侯爺真講究!第三百一十四章 皇家公主號?第一百四十八章 返程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告狀第五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玄武門破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佬雲集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用心險惡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借刀殺人 【爲盟主“武器行01”加更】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送人頭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中佈置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城裡人不友好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主力突襲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收租見聞第三千三十三章 內訌第一千零六十章 未來權臣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得脫樊籠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議事第三千七十五章 殺入長安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雪夜突襲第一百七十八章 悔之莫及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桀驁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往日情,今日怨(上)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三千花郎第九百四十五章 試探底線第九百七十九章 西域陰雲第一百七十六章 善後第六百一十九章 合作(下)第4506章 手足之間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逆轉之機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還有誰!(續)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要戰就戰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倉皇逃遁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野心勃勃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權衡輕重第二十二章 銜尾追殺第七百二十八章 正旦朝會第四百七十四章 祿東贊第九百零五章 借題發揮第五百一十六章 好言相勸第八百一十六章 消息靈通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催的蕭瑀(萬字求月票)第三百三十三章 逼供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弔唁第二百三十五章 蝦夷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危機暗伏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回紇歸附第五百八十六章 廷辯(上)第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超時代難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謀逆(五)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血案第4318章 死戰不退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昌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東征是有可能失敗的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有所懷疑第八百五十九章 水師前來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轉折第七百一十八章 前途叵測第一百二十二章 談判(下)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先救人,救火不着急第二百八十八章 步步不順第八百二十一章 借貸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上騎都尉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自首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表哥哪有姐夫親第三十五章 善守的唐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絕境第七百一十三章 自己把自己埋了……(求月票)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誰是兇手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不知死活第十二章 冤大頭李君羨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定罪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嫉賢妒能第三百六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綢繆反擊第三十五章 善守的唐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令犬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君前奏對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跳樑小醜第4326章 信心何來?第六百七十七章 搞大發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野心勃勃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有麻煩,找城管(上)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千金方第七百九十一章 這是黑科技【求月票】第六百八十二章 丹藥盛行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祿東讚的哀愁(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先禮後兵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大唐文化振興會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拉人入夥第三千一百四十一章 逼問立場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眼線內應第九百七十章 隱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