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三十四章 背叛

孔穎達目露震驚,有些不可思議。

他自然不會不知東宮內部文武雙方對立之態勢,這是由雙方各自的核心利益所決定的,無人可以消弭。但眼下易儲之事早已不可逆轉,這些人卻還抱着權力利益之奢望不放,試圖挑起新一輪的文武爭鬥……簡直愚不可及。

若東宮得以確保,大家爲了利益相互爭鬥倒也情有可原,可此等局勢之下,難道不應是力保太子性命、維繫帝國正朔嗎?

大丈夫立於世間,有所不爲、有所必爲,到了這樣的地位,又豈能心心念念一家一姓之榮辱福禍,至天下大統於不顧?

……

于志寧面色難看,嘴脣張合幾下,終究沒有出言反駁。

陸德明也明白了李承乾的態度,顯然已經徹底斷了保住儲位之念,只得說道:“眼下局勢危急,大家立場不同、意見不同在所難免,稍有爭執亦可接受,但吾等乃東宮屬官,自當以殿下之利益爲先,斷不會做出親者痛、仇者快之事,仲遠兄也不必這般咄咄逼人。”

“仲遠”是孔穎達的字,以其今時今日之身份地位名望,即便是同輩之中的佼佼者也不可輕忽稱謂,此刻陸德明隨口稱之,顯然亦是對孔穎達多有不滿……

孔穎達氣急反笑:“說到底,反倒是吾咄咄逼人?汝等心中毫無大義,只知蠅營狗苟,將家族名利置於道統之上,實在是昏聵愚昧、自私自利,終有一日將會自食惡果,悔之不及,‘當世大儒’之稱謂,名不符實。”

于志寧於陸德明面色急變,被孔穎達這般羞辱,羞憤欲死。

李承乾眼瞅着自己麾下幾位大儒鬧內訌,趕緊出言轉圜:“諸位皆乃德高望重之人,深受世人景仰,孤亦是尊敬欽佩,何必這般惡語相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既然關乎於身家前程,有所擔憂亦是尋常,萬萬不能傷了和氣。”

心底卻是嘆氣,這些大儒雖然早已與東宮利益結爲一體,可一旦大禍臨頭之日,卻是絕對不肯與他同生共死、不離不棄的。

這一點,便遠遠不如房俊……

*****

自東宮出來,于志寧望了一眼陰沉沉的天色,拒絕了陸德明過府小聚的邀約,登車直驅家中。

回到家中,在侍女服侍之下沐浴更衣,用了午膳,便獨自一人坐在花廳中飲茶,想起先前孔穎達毫不客氣之言語,愈發覺得氣氛煩躁……

於氏一族乃鮮卑大姓,祖上北周太師於謹,煌煌煊赫,關隴中堅。他本人初仕隋朝,不過一區區縣令,未能振興家業,常感懷才不遇,每每心中鬱結。待到高祖皇帝晉陽起兵攻入關中,頓時預測大有可爲,遂至長春宮拜見高祖李淵,被任命爲渭北道行軍元帥府記室,輔佐秦王。

及至武德四年秦王加封爲天策上將,開設文學館,他便被授爲天策府從事郎中,兼任文學館學士,位列“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乃秦王殿下一等一的心腹親信。只不過相比於“十八學士”當中的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等人,權勢大大不如。

直至被任命爲太子左庶子,賦予教導太子之責,這才讓他意識到“彎道超車”之捷徑,只需兢兢業業輔佐太子,待到將來太子登基,自己與洛陽於氏自然一躍成爲當世大族,大權在握、勢力無雙。

故而這些年太子雖然時刻處於“廢黜”之危機漩渦,他亦是全力輔佐,試圖力保太子不失,由此立下從龍之功。

孰料自房俊異軍突起,且成爲支撐東宮之柱石,他在太子殿下面前無論是影響力亦或是能力都大大不如,每況愈下,自是意難平……

而今日被孔穎達當面羞辱,更令他感覺羞憤欲絕。

最嚴重的是太子自己都放棄了爭儲之念,一旦被廢,自己十餘年心血付諸東流,整個洛陽於氏勢必遭受關隴兵變之牽連,哪裡還有什麼前程?

心中鬱結,悶悶不樂。

長子於立政推門而入,躬身輕聲道:“父親,宋國公車駕抵達後院門,說有要事求見父親。”

于志寧微微一愣,撫着下頜沉吟起來。

今時今日,江南、山東兩地門閥全力支持晉王已經朝野皆知,作爲儲位最大機率獲得者的晉王與東宮太子天然處於敵對狀態,這並非是按照晉王亦或太子的意志,而是利益排他之原則。

大唐立國之時,山東那些大佬被關隴門閥打壓、欺凌,不得不灰溜溜躲回家中偃旗息鼓、避其鋒芒,以免被關隴門閥趁機斬盡殺絕。如今關隴雖然傾頹,但那些大佬也都自持身份,安穩於家中,並未趕赴長安試圖出仕。如今作爲江南領袖的蕭瑀便是兩地門閥於朝中的代言人之一另一人是英國公李勣。

蕭瑀這個時候自後門而來,能有什麼要事?

簡直昭然若揭……

所以見與不見,于志寧一時間有些猶豫。

不過稍許之後,他便頷首道:“你親自去請到書齋來。”

於立政遲疑一下,張口欲言,卻終究轉身退出。

他如今乃是太僕少卿,也算是朝廷當中有頭臉的人物,對於朝局之緊張自然知之甚深,也能預測蕭瑀登門之意圖。

但就算他反對父親靠近晉王,又豈能勸其打消主意呢?況且事情走向之好壞,眼下也無可預測……

……

“時文兄登門,令於家蓬蓽生輝,幸甚,幸甚!來來來,快請入座,喝口茶解解渴。”

於立政將蕭瑀引入書齋,見到兩人相互見禮寒喧,知道有機密之事商談,便告退離去,親自站在門外守着,以免隔牆有耳。

書齋內,兩人他態度親切的寒喧一番,分別落座。

于志寧呷了口茶水,便即看向蕭瑀。

蕭瑀也不囉嗦,開門見山:“愚兄今日前來,實是受晉王之託。最近局勢緊張,朝野上下不知多少人盯着殿下,殿下分身乏術,更不願給燕國公你招惹麻煩,故而命愚兄跑這一趟。”

他沒說前來所爲何事,但其中之意,昭然若揭。

于志寧蹙眉沉思,手掌下意識的將茶杯攥在手心……

他明白晉王對招攬洛陽於氏的迫切。

作爲東宮文官之領袖,他、陸德明、孔穎達三人皆乃當世大儒,聞名天下、德高望重。

然而境遇卻各自不同。

陸德明出身吳郡陸氏,遠處江南,朝廷之掌控有所不及;孔穎達祖籍冀州衡水,背後站着的卻是整個曲阜孔氏。這兩家皆乃簪纓之族,源遠流長、文學著世,遠非出身鮮卑的洛陽於氏可比。

所以三家之中,洛陽於氏居於末位。

但是那兩家正因名聲冠絕當世,卻也受到名聲所累,不可能輕易放棄東宮、改投門庭。

只要洛陽於氏能夠背棄太子轉投晉王,對於晉王聲望之助力不言而喻,此消彼長,局勢愈發對晉王有利。

于志寧不需要考慮太多,既然蕭瑀親自前來便彰顯了晉王的誠意,至於詳細的條件自可日後慢慢磋商,所以他很快下定決心。

“晉王仁孝,吾輩皆知,洛陽於氏能效犬馬之勞,雖死亦無恨矣!”

于志寧誠意滿滿,斬釘截鐵。

反倒是蕭瑀愣了一下,原以爲此來要費盡脣舌,還不一定能夠成功,畢竟於志寧乃是太子極爲信任的帝師之一……

但旋即便大喜,笑道:“燕國公此番忠心,晉王殿下必然深有感觸,日後也定會借重洛陽於氏,洛陽於氏穩固朝堂、重振聲望之日不遠,或可成爲關隴門閥之領袖。”

不過於志寧卻並未糊塗,他雖然接受晉王的招攬,但卻也有一事不解:“陛下之國策乃打壓門閥、扶持寒門,不願門閥壟斷朝政之局面出現。晉王殿下若試圖以門閥爲根基爭儲,豈非與陛下之國策相悖?”

自貞觀以來,李二陛下一直奉行削弱門閥之國策,而任何一個帝王最擔憂的便是“人亡政息”,繼位之君若全盤推翻此前之國策,對於先帝名聲之打擊極其巨大。

畢竟任何一項國策之施行都逃不過輿論的導向,“排斥異己”乃是必然,想要施行新政,必須將先帝舊政冠以錯誤之名,予以廢除。

李二陛下乃一代聖主、雄才偉略,焉能願意成爲被“改弦更張”而確定錯誤的那一個?

蕭瑀微微一笑,信心滿滿:“燕國公所慮之事實有必要,但此一時、彼一時也。以往陛下打壓門閥是不希望皇權傾頹,致使朝政落入門閥之手,以免重現前隋舊事。太子優柔寡斷,縱使沒有門閥亦會出現權臣,故而欲予以廢黜。但晉王若想取東宮而代之,又怎能不指望門閥之力呢?所以只要陛下冊立晉王爲儲,便等同於默許了門閥力量重新主導朝堂,畢竟門閥相互制約,可以爲帝王所掌控,而權臣之禍卻遠甚門閥!”

前隋舊事不遠,楊堅便是以權臣之身份欺負北周的孤兒寡母取而代之,李二陛下豈能記不住?

與其縱容權臣使得皇權陷入滅亡之虞,還不如容許門閥重新迴歸朝堂……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心懷鬼胎第九百九十二章 一個守門卒的野望第兩千五十六章 局勢僵持第一百六十九章 集體叛變第二十二章 魏王李泰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騎虎難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橫掃吏部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轉折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方膽寒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瀕臨絕境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圍殲之策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有請第五百七十章 交鋒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皇后蘇氏第四百五十三章 繡樓第四百八十四章 背後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贊成與反對第二十章 偶遇奇人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 唐軍參戰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吧 威逼脅迫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蜀王李愔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崛起的韋家【求票】第七百一十章 照價賠償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嫉妒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爭論不休第一千四百章 帝王心思(上)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彙報情況第九百七十五章 千古人鏡第六百一十六章 長安來人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供詞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旁敲側擊第五百一十八章 謀逆(二)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又見彈劾!第八百一十八章 上門稽查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蔣王李惲第三千八十二章 劉洎投誠第一百八十五章 嫉恨如火第十五章 朕被一個兔子騙了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灰心喪氣第三百六十七章 前途坎坷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心思叵測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各方反應,瞠目結舌第三百九十八章 入城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惑敵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刀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雷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你停手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留有一線第一千一百七十四 識時務者第六十九章 《誡子書》第五百三十九章 自救之策第4497章 順娘登門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羈縻胡族第七百四十五章 故人舉薦(爲盟主“浮生ly”加更)第4519章 當衆哭訴第四百八十章 青稞酒第兩千四十一章 拉人下水第八百八十九章 推脫不得第九百六十二章 太子背鍋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留有一線第七百五十三章 入戲太深?第七百一十三章 晉王心急第四百六十九章 豐碩成果第二十六章 進擊吧,房府之二男!(續下)第八百六十四章 前隋帝胄【萬字求票】第五章 愛意第三百一十七章 軍法(上)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中和位育第三千三十七章 驚變第三百零五章 冒領軍功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懟皇帝!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賣兒鬻女,發家致富第八百四十八章 蘇定方的感嘆第七百六十七章 鵲巢鳩佔(萬字,求月票)第七百六十五章 棒槌不好惹第七十三章 形勢混亂第八百八十七章 妹子嫁你第六百六十六章 處理方式第三十四章 哥的悲傷逆流成河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心如蛇蠍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抵押借貸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各有謀算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金殿殺機第三百一十二章 抵死不認第二百七十一章 耳光響亮第九百三十三章 委以重任第七十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三千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怒氣勃發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局勢渾沌第一百九十六章 打臉太快(續)第二百零六章 招蜂引蝶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局勢逆轉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天亡我也第九百四十九章 對敵戰略第九百七十六章 建設堡壘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水師返航第兩千章 興師問罪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心懷鬼胎第九百九十二章 一個守門卒的野望第兩千五十六章 局勢僵持第一百六十九章 集體叛變第二十二章 魏王李泰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騎虎難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橫掃吏部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轉折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方膽寒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瀕臨絕境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圍殲之策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有請第五百七十章 交鋒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皇后蘇氏第四百五十三章 繡樓第四百八十四章 背後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贊成與反對第二十章 偶遇奇人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 唐軍參戰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吧 威逼脅迫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蜀王李愔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崛起的韋家【求票】第七百一十章 照價賠償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嫉妒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爭論不休第一千四百章 帝王心思(上)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彙報情況第九百七十五章 千古人鏡第六百一十六章 長安來人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供詞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旁敲側擊第五百一十八章 謀逆(二)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又見彈劾!第八百一十八章 上門稽查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蔣王李惲第三千八十二章 劉洎投誠第一百八十五章 嫉恨如火第十五章 朕被一個兔子騙了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灰心喪氣第三百六十七章 前途坎坷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心思叵測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各方反應,瞠目結舌第三百九十八章 入城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惑敵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刀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雷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你停手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留有一線第一千一百七十四 識時務者第六十九章 《誡子書》第五百三十九章 自救之策第4497章 順娘登門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羈縻胡族第七百四十五章 故人舉薦(爲盟主“浮生ly”加更)第4519章 當衆哭訴第四百八十章 青稞酒第兩千四十一章 拉人下水第八百八十九章 推脫不得第九百六十二章 太子背鍋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留有一線第七百五十三章 入戲太深?第七百一十三章 晉王心急第四百六十九章 豐碩成果第二十六章 進擊吧,房府之二男!(續下)第八百六十四章 前隋帝胄【萬字求票】第五章 愛意第三百一十七章 軍法(上)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中和位育第三千三十七章 驚變第三百零五章 冒領軍功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懟皇帝!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賣兒鬻女,發家致富第八百四十八章 蘇定方的感嘆第七百六十七章 鵲巢鳩佔(萬字,求月票)第七百六十五章 棒槌不好惹第七十三章 形勢混亂第八百八十七章 妹子嫁你第六百六十六章 處理方式第三十四章 哥的悲傷逆流成河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心如蛇蠍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抵押借貸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各有謀算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金殿殺機第三百一十二章 抵死不認第二百七十一章 耳光響亮第九百三十三章 委以重任第七十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三千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怒氣勃發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局勢渾沌第一百九十六章 打臉太快(續)第二百零六章 招蜂引蝶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局勢逆轉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天亡我也第九百四十九章 對敵戰略第九百七十六章 建設堡壘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水師返航第兩千章 興師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