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堅定路線

一個壞消息是否能夠影響軍心士氣,其實並不在於這個消息到底有多壞,而是在於軍隊是否擁有足夠的自信,自信自己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能夠重挫面前的強敵。

很顯然,唐軍之自信、自傲,天下無雙!

這種信心非是自大狂妄,而是自大唐立國起,便橫掃國內各路諸侯、反賊,而後又連破突厥、吐谷渾、薛延陀等等強國才慢慢建立起來,是以滌盪寰宇之赫赫戰功爲憑恃!

如若李二陛下當真於萬軍叢中被敵軍射傷眼目,這會被數十萬唐軍視爲奇恥大辱,縱然馬革裹屍、埋骨遼東,亦要攻陷平穰城、覆亡高句麗,以敵人的鮮血來清洗自身之恥辱。

那等情況之下,必然是數十萬唐軍不講戰術、不計傷亡,以人命填出一場勝利。

絕無可能自亂陣腳、惶恐不安。

再加上歷史之中高句麗的確玩弄過這樣一個把戲,試圖以此等謠言動搖唐軍軍心,故而房俊纔敢篤定。

李孝恭飲了一口茶水,慢慢的品味着茶水的回甘,半晌方纔嘆息一聲,搖搖頭,道:“二郎尚未明白本王擔憂之處並非陛下之傷勢到底是真是假,因爲如今之長安,很多人其實並不在乎這個,他們只在乎此等謠言所引發的震盪,會否讓他們有機可乘。”

房俊目光微凝,試探着問道:“王爺所擔憂的,可是宗室之內?”

他自然明白李孝恭言中之意,大唐雖然建國已久,但昔年“玄武門之變”之遺禍且已久未能肅清,太多人想着重蹈“玄武門之變”之覆轍,沿着李二陛下的舊路直達巔峰。

一旦長安局勢失控,那些人便可趁機發難,想着心目當中的權勢巔峰發動衝擊。

一旦這等情況發生,社稷危矣……

李孝恭放下茶杯,面色凝重:“本王不參與朝政許久,朝堂上那些個官員武將到底何等心思着實捉摸不透,但是宗室之內,卻難逃本王之法眼。”

這些年他爲了避嫌,故意“自污”,使得自己得了一個“貪財縱慾”之風評,已久樂此不疲。對於朝堂上的政務,甚至門閥之間的瓜葛,他一概不聞不問,唯恐受到牽連。

但是縱然他不問世事,但“宗室第一郡王”的名頭仍在,在宗室之內的影響力無與倫比,依然有許多消息來源,可以讓他清晰的掌握宗室之內的動向。

房俊道:“荊王殿下?”

李孝恭緩緩搖頭:“不止。”

房俊倒吸一口涼氣。

宗室之內,論身份地位,唯有荊王李元景有資格、有動機謀求至尊之位,所以陛下必定對其監視嚴密,“百騎司”怕是無數人日夜盯緊荊王府,一旦李元景有所異動,朝廷怕是即刻便會知曉。

而如果不僅僅是李元景有不臣之心,那麼宗室之內必然亂成一鍋粥。

大唐立國已久,李二陛下一手將這個帝國推至稱霸宇內之巔峰,朝野上下對於李唐皇室之認可無與倫比,縱然是關隴門閥意欲謀朝篡位亦是不能,一旦起兵謀反,必定遭致天下反對,縱然能夠屠戮宗室、登基爲帝,整個天下亦會頃刻間陷入分裂,烽煙四起、戰火遍及神州。

唯有皇室,纔有謀朝篡位之可能!作爲天下統治之根基,皇室穩定與否,至關重要。

皇室穩定,則社稷穩固;皇室不靖,則天下板蕩!

房俊追問道:“到底都有哪些人心懷不軌?吾實在想不出,除去荊王之外,其餘宗室又有何資格爭逐大位?”

李孝恭嘆息道:“非是本王不說,實在是有那樣心思的人決不在少數。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之下,一旦本王隨意猜測,其導致的情況往往使得整個宗室人人自危,便是那些沒心思的,爲求自保怕是也將不得不參預其中。”

這就是房俊對大唐立國之初的歷史一知半解之緣故,事實上,李唐建立之初,高祖李淵也不僅僅依靠自己的幾個兒子打天下,衆多族人亦是慷慨赴死、以血肉之軀鑄就大唐定鼎江山。

似李孝恭、李道宗這般宗室,原本便不是高祖李淵的嫡支子弟,卻盡在武德初年立下赫赫戰功,權勢滔天、聲望卓越,各個都自詡乃是國之幹臣,爲帝國立過功、流過血。

而“玄武門之變”固然使得李二陛下逆而篡取,於不可能之絕境反殺李建成,成爲大唐皇帝,卻也立下了一個極壞的榜樣——他讓所有人都見識到出身並非鑄造成就的唯一階梯,是不是嫡長根本無所謂,只要夠狠,只要掌握着強大的力量,任何人都可以爭逐皇位。

頗有一些“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意味……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有唐一朝,皇位能夠順利傳承的年份極少,大多要經過一番你死我活的廝殺爭鬥,方纔能夠確定皇位之傳承。

而帝國之氣運,亦在這種廝殺之中支離破碎,誰想奪得皇位就必須籠絡統兵大將,故而導致邊鎮軍權愈發強盛,“強枝弱幹”之形勢逐漸形成,終釀成盛唐傾頹之禍根……

兩人沉默一陣,默默的飲者茶水,都感覺眼下長安之局勢頗爲棘手。

半晌,李孝恭道:“此番讓二郎前來,本王就是想要問一問,是否要竭盡全力的輔佐東宮,不留一絲餘地?”

房俊默然,他明白李孝恭的意思。

若是長安穩定,社稷穩固,待到李二陛下御駕親征覆亡高句麗,將遼東之地納入帝國版圖,帝國已經於形式之上大一統,自今而後,天下遂寧,對外征戰將會放緩腳步,大規模的戰爭更是告一段落,將會以發展內政爲國策。

如此情形之下,政局穩固,太子的儲君之位自然徹底篤定,再無變動之可能,否則必將引發劇烈的朝局震盪,於帝國之利益不符。

然而,一旦眼下長安發生動亂,太子身負監國之責,一個“無能”之罪名怕是難以抹去,陛下會否一怒之下以此爲藉口,乾脆將太子廢黜,改立晉王爲儲?甚至於那些心懷叵測之輩若是兵變成功,李二陛下返京之後會否順水推舟,直接將太子廢黜?

這是極有可能之事。

所以李孝恭纔會有這樣一問,到底要不要全力支持東宮?畢竟東宮儲位不穩,一旦失施,他們這些“太子黨”就將成爲李二陛下打壓之對象,即便活命,也將遠離權力中樞,利益大受損失。

況且儲君權力之爭奪,歷來都伴隨着血腥,成功了自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一旦失敗,想要活命簡直難如登天。

到底值不值得?

這個問題房俊並未更深一步予以思考,當初他從“遠離儲位之爭”轉變爲“全力扶持東宮”,就對此進行過一番最深層次的考量。結果自然便是既然重生一回,當戰線自己之價值,儘可能的去避免大唐重蹈歷史之覆轍,走向那一條“強枝弱幹”的舊路,在鼎盛之時轟然崩塌,使得後世子孫扼腕長嘆。

他擡頭看了李孝恭一眼,頷首道:“自然要全力支持東宮,若東宮失勢,崛起的必然是關隴門閥。以關隴門閥之強勢,必將重現貞觀初年一手遮天之舊事,甚至猶有過之!眼下朝廷所原釀的種種改革,皆是針對大破以往的權力平衡,受損最大的便是關隴門閥,一旦被他們得勢,必將這些政策全部廢黜,朝堂之上緊要衙門皆被關隴子弟侵佔。而宗室之內,無論是誰意欲染指大位,自身之能力盡皆不足,要麼依附關隴,要麼拉攏山東、江南,待到他們事成,必將使得山東、江南、甚至隴右各地的地方力量暴漲,而京畿空虛,造成強枝弱幹之局勢……無論哪一種,皆是亡國之禍根!故而,於公於私,咱們都只能支持東宮。”

第三千一百二十四章 此人奸佞第三千一十三章 穩定宗室第六百八十四章 暗生嫌隙第4515章 時代落幕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河谷遇襲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鏖戰不休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自然科學的先驅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各懷機心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皇帝父子,一曲雙簧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隱患重重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緊要關頭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死中求活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殺人是不可能殺人的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皇帝的執念第八十三章 誠意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慾壑難填第二百九十三章 我在唐朝講西遊第九百九十八章 攻城大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變故第一百一十三章 驛站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失控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局勢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 雨夜突襲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直指長安第三百三十章 諜報之王(中)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轉機第八百三十章 仁義之君(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那宿命的相逢(下)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奉命調停,不服者殺!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李治要舞劍第六百三十三章 紈絝之首第六十九章 又上當了?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威懾第二百五十五章 贊普的煩惱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四十六章 剖白心跡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想殺就殺,墨跡啥?第4285章 如何自救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姊妹私話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謀朝篡位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強勢第八百七十章 找個墊背的第五章 圈套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殉葬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雷霆震怒第4271章 沆瀣一氣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心胸狹隘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蕭關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勸進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西域危機第一百四十五章 父子之間第三千一百零八章 風雨如晦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遭受羞辱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兵部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積毀銷骨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 階下之囚第四百八十五章 魏王做客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政分離(上)第七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下)第4266章 王族野望第二百八十四章 遠見卓識第九百一十六章 丹室夜話(續)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跟着你,你就得罩着我第三千五十四章 一隻耳朵第九百五十四章 血火戰場第二百二十二章 姊妹密謀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海第七百八十章 人與禽獸 (求月票)第一百二十章 “中二”的李佑第一百三十四章 揭短第六百二十五章 陰謀出手第八百六十八章 透支嚴重第六百六十四章 魏王規勸第六百九十四章 名將匯聚第七百二十章 山雨欲來(萬字求月票)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 存亡之際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胸襟廣闊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人要有敬畏,沒有誰可以爲所欲爲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軍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諜報之王(下)第八百二十二章 驚慌失措第三百零二章 勸進第四百一十二章 禮單第五百四十一章 王氏嫡子第4525章 恩威並濟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早有預謀第三千一百十四章 文官政治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不容樂觀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東窗事發第三千一百零四章 土雞瓦狗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又見釣魚執法(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簡在帝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惡人先告狀?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入城覆命第四百五十二章 商機處處第一百三十一章 杜懷恭的悲傷第一百一十章 煩躁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晴天霹靂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丈量天下
第三千一百二十四章 此人奸佞第三千一十三章 穩定宗室第六百八十四章 暗生嫌隙第4515章 時代落幕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河谷遇襲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鏖戰不休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自然科學的先驅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各懷機心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皇帝父子,一曲雙簧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隱患重重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緊要關頭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死中求活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殺人是不可能殺人的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皇帝的執念第八十三章 誠意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慾壑難填第二百九十三章 我在唐朝講西遊第九百九十八章 攻城大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變故第一百一十三章 驛站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失控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局勢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 雨夜突襲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直指長安第三百三十章 諜報之王(中)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轉機第八百三十章 仁義之君(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那宿命的相逢(下)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奉命調停,不服者殺!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李治要舞劍第六百三十三章 紈絝之首第六十九章 又上當了?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威懾第二百五十五章 贊普的煩惱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四十六章 剖白心跡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想殺就殺,墨跡啥?第4285章 如何自救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姊妹私話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謀朝篡位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強勢第八百七十章 找個墊背的第五章 圈套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殉葬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雷霆震怒第4271章 沆瀣一氣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心胸狹隘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蕭關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勸進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西域危機第一百四十五章 父子之間第三千一百零八章 風雨如晦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遭受羞辱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兵部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積毀銷骨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 階下之囚第四百八十五章 魏王做客第一百一十六章 軍政分離(上)第七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下)第4266章 王族野望第二百八十四章 遠見卓識第九百一十六章 丹室夜話(續)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跟着你,你就得罩着我第三千五十四章 一隻耳朵第九百五十四章 血火戰場第二百二十二章 姊妹密謀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海第七百八十章 人與禽獸 (求月票)第一百二十章 “中二”的李佑第一百三十四章 揭短第六百二十五章 陰謀出手第八百六十八章 透支嚴重第六百六十四章 魏王規勸第六百九十四章 名將匯聚第七百二十章 山雨欲來(萬字求月票)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 存亡之際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胸襟廣闊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人要有敬畏,沒有誰可以爲所欲爲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軍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諜報之王(下)第八百二十二章 驚慌失措第三百零二章 勸進第四百一十二章 禮單第五百四十一章 王氏嫡子第4525章 恩威並濟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早有預謀第三千一百十四章 文官政治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不容樂觀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東窗事發第三千一百零四章 土雞瓦狗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又見釣魚執法(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簡在帝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惡人先告狀?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入城覆命第四百五十二章 商機處處第一百三十一章 杜懷恭的悲傷第一百一十章 煩躁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晴天霹靂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丈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