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親情與背叛

大殿上的爭執瞬間消失,大家都看向一直老神在在不聲不響的高士廉。

身爲尚書右僕射兼任吏部尚書,他的話語是極其有分量的,可是高士廉因爲長孫無忌的緣故天然的與關隴集團親近,雙方利益一體,自然是傾向於反對的。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爲高士廉會表示反對的時候,高士廉卻慢條斯理的說道:“諸位爭執不休……卻爲何都未想過,房侍郎當初提出這項議案的初衷是什麼?”

殿中肅然一靜。

一衆剛剛還爭執不休面紅耳赤的文武大臣紛紛面露驚訝,進而各個滿面羞愧。

不得不說,每一個朝代創立時期,無論君臣皆是心繫百姓的忠直之士佔了大多數。固然因爲自身利益而對政見有所不同,私底下亦會明爭暗鬥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對於道德的底線是基本相同的,大家都能夠在保證朝局穩定、造福天下蒼生的理念上求同存異,不至於只是爲了反對而反對!

人家房俊當初提出這個議案是爲了什麼?

是爲了救援災民!

在這個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年代,無論通信還是交通都極其落後,天災**屢見不鮮,水患、旱災、蝗災、疫病、地震……每一次災禍,都意味着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甚至直接死亡!

如何評價一個帝國是否強盛、一個時代是否繁榮?

在古代,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人口!

這個標準看似很簡單、很粗暴吧?

然則就是如此!

人口多了,就能耕作更多的土地、生產更多的糧食,就能徵召更多的軍隊、大敗更多的敵人!

反過來,只有一個帝國強盛起來、繁榮起來,土地更多、糧食更多,才能養活更多的人口!

所以,史書之上所謂的盛世如何評判只有這麼一個條件哪個時代人口多,哪個時代就是盛世!

李二陛下很滿意大臣們的反應,既然都意識到了錯誤之處,他自然不會嚴加苛責。大臣們也是人,都有三姑六親新朋故交,都是生活在一個個圈子裡頭,追逐利益乃是不可避免之事。

他從來都不認爲大臣們爭奪利益有什麼不對,只要能夠在利益之上還有一條道德約束的底線,那就很好。

然而長孫無忌可不這麼認爲……

在高士廉說出這麼一句話的時候,他就心中一震,不可置信的看着高士廉雲淡風輕的臉!

房俊的初衷是什麼?

是救援災民!

這是大義!

高士廉既然這個時候提出這麼一個問題,顯而易見已經完全傾向於房俊這個議案的實施……

可是這不對頭啊!

關隴集團在軍中影響力深厚,幾乎大半的中下層軍官皆是出身於關隴集團。這些關隴集團出身的軍官爲李二陛下爭奪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李二陛下皇權的基石。

可也正是因爲關隴集團在軍中的根基實在是太過深厚,所以李二陛下才一直念念不忘的想要削弱關隴集團的實力,這一次房俊的議案,說不得其中便有李二陛下的授意……

而高士廉能夠走到今天憑的是什麼?

固然有他自己精明強幹的因素,但更多的卻是來自於關隴集團的加成!

沒有文德皇后、沒有他長孫無忌、沒有關隴集團的鼎力襄助,他高士廉憑什麼數十年間都是李二陛下身邊最親近、最有影響力的謀臣?

靠渤海高氏麼?

呵呵……

然而現在,高士廉卻反戈一擊,贊同房俊這個名爲救災,實則將軍權分散動搖了關隴集團根基的議案!

爲什麼要這麼做?

關隴集團拋棄高士廉可以,但高士廉怎麼可能反水關隴集團呢?

長孫無忌滿心不能理解,想要努力的去從高士廉的神情當中找尋一點蛛絲馬跡,但是盯着高士廉看了半天,卻是毫無所得。

都是人老成精的貨色,又怎能將心緒外露呢?

而蕭瑀更是在駱駝身上壓下了最後一根稻草……

“陛下,微臣以爲此議案實乃功在千秋之妙策!”

一直未曾發言的蕭瑀在高士廉表態之後緊隨而上,侃侃而談:“孟子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荀子·王制》亦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可見民心之重要。房侍郎這項議案,且不論可以救援多少災民,單單在災民遭受滅頂之災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萬般絕望之時見到陛下派去的軍隊,那種心靈上的慰籍以及對所有百姓精神上的衝擊,便足以使得陛下萬衆歸心。只要民心所向,何愁陛下不能成就千古霸業,何愁大唐不能千秋萬載?”

這便是蕭瑀的高明之處,字字句句皆是得自古訓、發自肺腑,入情入理,卻偏偏就能撓到李二陛下的癢處……

李二陛下最在乎的是什麼?

名聲!

只要天下百姓皆傳頌他的好,又何懼於那一絲半點潛在的後患?

況且他向來對手底下的這幫文武大臣信任十足,出了一個侯君集還不夠,難道還能有第二個?

絕無可能!

此時風向已經完全轉變至贊成一方,李二陛下看了一眼寥寥幾個還在堅持反對的關隴集團出身的大臣,面無表情,直接拍板:“既然如此,便將此法暫且試行,畢竟事關重大乃是千古未有之舉措,其中難免有疏漏之處,且在試行當中漸趨晚膳,以爲後世不易之制度,使得天下百姓盡皆感念朝廷,民心歸附,萬衆一心!”

皇帝拍板了,且還說了乃是“試行”,長孫無忌也不敢繼續反對。

此事即成定局,那就不能在繼續糾纏下去,否則只會使得他越來越少的“聖眷”漸至凋零……

既然高士廉先行反水,那麼他接下來的謀劃便可以進行得毫無心理壓力了。

長孫無忌對於高士廉這個舅舅他自然是滿心感激,但是現在牽扯到長孫家的利益,甚至已經牽扯到整個關隴集團的利益,親情和感恩也只能放到一邊。

若是公私不分,又豈能做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叱吒朝堂這麼多年?

長孫無忌便趁着衆人不注意,隱晦的給晉王李治使了一個眼色……

主位上的李二陛下揮手命內侍給諸位大臣奉上茶水糕點,神情愉悅道:“尚有何事,咱們慢慢細談,先喝口水吃幾塊點心墊墊肚子,稍後朕在宮內設宴,與諸位一醉方休!”

李二陛下最喜歡“與民同樂”,時常跟這幫文臣武將沒大沒小的喝酒嬉戲,有時候喝多了還會跳個舞……所以大臣們都習以爲常,剛剛吵得口乾舌燥,喝點茶水潤潤嗓子,以免待會兒再有爭執的議題之時喊壞了嗓子……

剛纔還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的氣氛又緩和下來。

說起來,大家的矛盾都是爲了各自陣營的利益,期間雖然決不退步,卻並無私人恩怨,犯不着針鋒相對老死不相往來。

不過自然也有例外……

晉王李治心不在焉的喝口茶水,擡頭瞥見舅父又在給他使眼色,心中着實無奈,卻也不敢違逆舅父,只得硬着頭皮道:“父皇,兒臣有一事要說。”

“哦?呵呵,第一次參與議政便有自己的政見,委實難得,瞧瞧你身邊的太子哥哥,像個據嘴的葫蘆一般一聲不吭。”

李二陛下展顏而笑,看似在鼓勵褒獎這個小九兒,實則心裡卻不以爲然。

正如他所言,李治非但年幼,才疏學淺,又是第一次參與議政,自然應當安分低調多多學習,不要輕易表述自己的政見。而太子的表現就不錯,多聽多看多學少說,這纔是皇子應當做的事情。

兩個字本分……

不過他卻是疼愛李治,雖然心中不滿,卻也不忍苛責,只是不輕不重的敲打一句。

想來事後長孫無忌自然會給他細細教導……

李治雖然年幼,卻頗有幾分靈動機巧,父皇的話他也聽的出不對味兒,但此刻卻也只能硬着頭皮裝糊塗,硬着頭皮說道:“父皇明鑑,現在坊市之間關於長樂姐姐與房侍郎之流言沸沸揚揚不可遏止,已經對吾李家的聲譽、皇室的威嚴構成了極爲嚴重的損害!故此,兒臣以爲應當全力徹查其背後是否有人鼓譟煽動,務必將這股流言徹底的打壓下去!”

一言既出,李二陛下爲之錯愕,這孩子關注這件事情幹什麼?

不過轉而細細一想,便覺得應當是稚奴自小敬愛其姊長樂,此時見到長樂聲譽受損,故而心內鬱憤,這纔將這等不上臺面的事情拿到朝會上來說。

然則他卻不知道,這麼一件“不上臺面”的小事,卻將會掀起一場怎樣的波瀾……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你得忍着第四百一十九章 妥善安排第二百二十五章 偃旗息鼓第一百二十五章 疑慮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世子之位第七百五十四章 西域名城第四百二十五章 隔閡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自如第七百九十七章 賊人蹤跡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 討要好處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野心勃勃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治國理念第六百五十六章 街知巷聞第二百四十五章 國之氣節第兩千六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三千一百三十四章 眼線遍佈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 決一死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千六十九章 各懷機心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大戰爆發第4264章 老謀深算第一百七十二章 道德淪喪?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累覺不怒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起兵做反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姐姐,你咋還不嫁人?第十三章 冤枉的就是你!第四百一十三章 數學家?第九十三章 合兵一處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搞錯了?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吧 威逼脅迫第三百七十七章 以身引雷第十章 祥瑞?你們想多了……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誰在釣魚(續)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初抵新羅第九百一十三章 微臣有罪第八百五十四章 重重圍困第六百八十八章 哪管生前身後名!第九百九十三章 又見彈劾第二百二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訛人?本宮也會!(上)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病重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方發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左衛大營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 所謂儒者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直指長安第五百零九章 爲官之道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決勝之時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心懷鬼胎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橋頭遇襲第二百章 悔不當初第4256章 戍衛宮禁第九百四十九章 對敵戰略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新羅動亂(上)第三十六章 天生猛將薛萬徹!第七百六十七章 飽以老拳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五十八章 突厥狼騎第二百七十八章 理念相左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分攤風險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有功就搶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 戰火重燃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解決之道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饒其不死第八十九章 盛世佛,亂世道(上)(修)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攬權第六百三十二章 牝雞司晨第一百八十七章 孔子曰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內部分裂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入宮求情第四百三十一章 解救第四百五十七章 不以爲然第4512章 微臣有罪第六百八十四章 坑你沒商量!第四百四十章 教育改革(下)第三百零八章 房二斗酒詩百篇(上)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奮力一搏第三百四十三章 臨行第二百九十一章 諸事不順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隔河觀火第六百五十六章 街知巷聞第4556章 無可奈何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瀕臨絕境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分化第二百一十四章 勸退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退讓一步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張亮投誠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心黑手狠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煽風點火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嫌隙盡除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越級虐菜第兩千五十七章 勢不可違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勝敗人心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霸權主義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議事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大敗虧輸第八百六十二章 亢奮反常第五百七十章 交鋒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慈父,孝子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聲名鵲起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你得忍着第四百一十九章 妥善安排第二百二十五章 偃旗息鼓第一百二十五章 疑慮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世子之位第七百五十四章 西域名城第四百二十五章 隔閡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自如第七百九十七章 賊人蹤跡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 討要好處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野心勃勃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治國理念第六百五十六章 街知巷聞第二百四十五章 國之氣節第兩千六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三千一百三十四章 眼線遍佈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 決一死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千六十九章 各懷機心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大戰爆發第4264章 老謀深算第一百七十二章 道德淪喪?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累覺不怒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起兵做反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姐姐,你咋還不嫁人?第十三章 冤枉的就是你!第四百一十三章 數學家?第九十三章 合兵一處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搞錯了?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吧 威逼脅迫第三百七十七章 以身引雷第十章 祥瑞?你們想多了……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誰在釣魚(續)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初抵新羅第九百一十三章 微臣有罪第八百五十四章 重重圍困第六百八十八章 哪管生前身後名!第九百九十三章 又見彈劾第二百二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訛人?本宮也會!(上)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病重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方發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左衛大營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 所謂儒者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直指長安第五百零九章 爲官之道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決勝之時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心懷鬼胎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橋頭遇襲第二百章 悔不當初第4256章 戍衛宮禁第九百四十九章 對敵戰略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新羅動亂(上)第三十六章 天生猛將薛萬徹!第七百六十七章 飽以老拳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五十八章 突厥狼騎第二百七十八章 理念相左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分攤風險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有功就搶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 戰火重燃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解決之道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饒其不死第八十九章 盛世佛,亂世道(上)(修)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攬權第六百三十二章 牝雞司晨第一百八十七章 孔子曰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內部分裂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入宮求情第四百三十一章 解救第四百五十七章 不以爲然第4512章 微臣有罪第六百八十四章 坑你沒商量!第四百四十章 教育改革(下)第三百零八章 房二斗酒詩百篇(上)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奮力一搏第三百四十三章 臨行第二百九十一章 諸事不順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隔河觀火第六百五十六章 街知巷聞第4556章 無可奈何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瀕臨絕境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分化第二百一十四章 勸退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退讓一步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張亮投誠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心黑手狠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煽風點火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嫌隙盡除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越級虐菜第兩千五十七章 勢不可違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勝敗人心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霸權主義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議事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大敗虧輸第八百六十二章 亢奮反常第五百七十章 交鋒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慈父,孝子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聲名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