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十六衛都是吃閒飯的?

房俊壓抑不住心底的狂喜!

縱觀歷史,李二陛下此人爭議極大。

一方面殺兄弒弟逼父退位,甚至將兄弟的妻妾都收入後宮,實在是道德敗壞罪大惡極之輩。而另一方面,卻又能善待功臣勵精圖治,生生將隋末大亂之後的滿目蒼夷江山凋敝經營出一個震古鑠今的“貞觀之治”,成爲千古少有之一代明君……

這人充滿了矛盾,卻唯有一樣極其明顯極其愛惜名聲!這從其篡改史書、不聽勸阻執意東征高句麗便可見一斑。

也正因爲這個原因,所以李二陛下在易儲一事上猶豫不決、搖擺不定,一直拿不定主意,直至太子李承乾徹底失去他的信任之後,方纔改立晉王李治爲太子。

他既害怕太子李承乾不能承擔起繁榮大唐將李唐江山千秋萬載傳承下去的重任,更怕一旦易儲之後新的太子甚至還不如太子李承乾……那會導致他揹負一個昏庸刻薄的名聲,影響其千古一帝之歷史地位。

儘管自始至終,他也沒有達到千古一帝的成就……

房俊利用的,正是李二陛下的這個猶豫心理。

一方面在易儲之事上猶豫不決,一方面又在是否貶斥他出京之事上搖擺不定……這其中未嘗沒有房玄齡的緣故,但是房俊相信更多的卻是這些年來自己一樁樁耀眼的成績所帶來的加成。

將自己這樣一個“能臣”貶斥出京,實在是任何明君都不會做出的糊塗事。

李二陛下既愛惜名聲,不願揹負“排擠能臣”的罵名,又不捨將這樣一個赤膽忠心成績卓然的臣子閒置不用,甚至淪爲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所以房俊纔將心一橫,坦蕩誠摯的站在李二陛下面前,促使其儘快下定決心。

所幸,李二陛下還算是那個一代明君,沒有一意孤行……

不過房俊並不想到此爲止,他心裡還有更大的謀劃。

深吸一口氣,微微躬身,房俊清朗的聲音充斥着整座大殿。

“關中乃是京畿之地,帝國之根基所在,關中穩則天下穩,關中富則天下天下足。立國以來,朝廷便屢次修訂律法,減免稅率、興修水利、甚至遷移天下府上定居長安,以此來穩固關中天下中心的地位。凡此種種,實乃利國利民高瞻遠矚之政策。然而每每天災肆虐之時,朝廷之應對卻是聽天由命、漠不關心,無論事後之賑災救濟如何規模,沒能在天災發生的第一時間展開救援,都會極大的損害百姓心中對於朝廷的歸屬感。而關中又是八水環繞河流充沛之地,每年的水患不計其數,這就促使百姓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往更安全的黃河下游甚至江南之地討生活……長此以往,關中必然人口減少、百業凋敝,導致關中沒落……”

這個時候的關中可不是後世缺少水源的情景,河流密佈水網發達,一旦遇到降水充沛的年份,發生的水患次數便數不勝數。百姓沒有了安全感,又遭受水災,自然要背井離鄉逃離關中。

戰爭已然在大唐國土之上消失,天下昇平,無論是何地都能討得一口飯吃,更何況溫暖溼潤的江南更是宜居之地。

長此以往,關中的人口必然漸漸減少,帝國之中心的位置將要受到動搖,這是事關國本之大事,怎能不受到重視?

李二陛下皺皺眉,說道:“此事固然足以引起重視,卻非是獨有你纔看得清其中利弊得失。莫要在此長篇大論,有何策略速速道來。”

朝廷中樞聚集了天下最精英的一批人,總有眼觀獨到之輩看得見其中的隱患。

房俊趕緊說道:“啓稟陛下,依微臣之見,可成立一個‘災難應急指揮衙門’,專門針對天災採取及時救援。雖然此舉限於交通因素只能覆蓋關中地區,卻也正好以此讓關中百姓感受到優越性,使得各地百姓皆以身處關中爲榮,可確保關中京畿重地之地位,非但不會有百姓遊離,甚至還會吸引天下富戶競相而來。”

歷朝歷代,朝廷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政策手段保證國都附近的穩定,凸顯國都居民的優越性,以此穩定政局。

不過房俊說得這番話他自己都不信,就算是保得了關中天下首善之地幾十年,卻也不可能違背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阻擋帝國中心漸漸由西至東轉移的事實。

不僅僅自唐朝之後便再無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定都長安,事實上即使到了高宗之時,東都洛陽的經濟地位已經開始穩穩趕超長安,這是不可逆轉的大勢。

更何況因爲房俊的到來而大力開展的海貿,促使這個農耕民族更早的進入海洋,必然使得沿海一帶快速興起,經濟中心的轉移速度會愈發加劇,長安漸漸只能作爲一個政治中心而存在。

他之所以說出這番話,實在是別有用心……

話音剛落,便聽到長孫無忌的質疑聲響起:“西域不靖,朝廷又籌備東征,無論人力物力都已瀕臨複覈之,此刻貿然增加一個衙門,必將使得朝廷各部捉禁見肘,實乃不智之舉。”

房俊搖頭道:“趙國公誤會了,這個衙門並不需要憑空增設,甚至不需在有關各部抽調人手,只是增設了一塊牌子而已,完全可以令各部官員兼任。”

長孫無忌失笑道:“房侍郎莫非是在說夢話?官員即便可以身兼數職,可是救災的人手要如何調撥?總不會讓各部官員前往災區吧。且不說此舉會否影響朝廷運轉,單單人數就不足以應對各種突發的災情。呵呵,讓一羣尚書侍郎參與救災……倒的確是一個籠絡人心提升凝聚力的好辦法。”

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人手。

大唐立國未久,雖然繼承了大隋的大部分政治架構,然而隋末連年混戰卻差不多已然耗盡了龐大帝國的最後一絲元氣,整個官僚系統幾乎被徹底摧毀,大唐幾乎可以說是建立在一片廢墟之上。

這等情形之下,即便是中樞各個衙門亦是人手短缺,完全沒有歷朝歷代漸至中段所困惑整個國家的冗官問題。

本來各部門的人手便捉禁見肘,又如何去抽掉出一個要涉及整個關中救援天災的龐大衙門?

一衆大臣都露出好奇之色,想要看看房俊如何回答。

畢竟按照房俊一貫的表現來看,若是沒有一定的把握,是不可能這般冒失的站出來的。這廝固然棒槌,但是能力卻是有目共睹,即便最不待見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房俊面容恬淡,朗聲說道:“趙國公言之有理,果然不愧是帝國之柱石,對於大唐上下之利弊深有見地。然而……”

說到此處,他話頭一轉,在大臣們驚奇於他既然替長孫無忌吹噓的時候,一副搖頭嘆息的神情,嘆氣道:“……趙國公卻是雍容的太久,思想作風已然故步自封,辦事只知墨守成規,卻不懂得與時俱進、繼往開來。其實成立這個‘災難應急指揮衙門’只需要有關各部相互協調出一套領導官員,在天災發生之時能夠及時準確的做出應對之策即可,至於救災人手……幾十萬人放在那裡呢,何須愁眉不展?”

幾十萬的救災人手……

滿殿大臣全都愣住了,去哪裡找這麼多人來?

就連李二陛下亦是一臉莫名其妙,不知房俊如何變出“幾十萬”人出來。

長孫無忌被房俊一頓冷嘲熱諷氣得肝疼,此刻卻也氣得笑出聲來:“乳臭未乾之輩,也敢如此信口雌黃?整個關中的人口亦不過三百萬,爾居然敢口口聲聲說什麼幾十萬人放在那裡,是爾依舊宿醉未醒滿口胡話,還是某年老耳鳴聽錯了數字?”

文臣們都以爲房俊是胡說八道,整個關中的人口都放在那裡,哪裡有可能一下子調動幾十萬人蔘與救災?

可坐在一側每一次朝會都充當“吉祥物”的武將們卻是心底一沉!

難道……

果不其然,房俊也不看長孫無忌,對着李二陛下沉聲道:“陛下,關中十六衛十數萬大軍宿衛京畿,集齊關中雄兵,遙制天下州府,乃帝國穩定之基石。然則區區關中不過八百里之地,更有雄關天塹所成之屏障,已然是固若金湯。既然如此,何妨在可以快速抵達的區域之內,由朝廷統一指揮調度,以十六衛之兵馬參與救援天災?”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長孫無忌目眥欲裂,驚呼道:“賊子好膽!安敢動搖天下乎?”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明月第九百九十四章 私通敵國第一千八百八十章 情感複雜第四十章 不堪一擊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九百二十章 《唐林庚子條約》第一百二十五章 疑慮第一百二十八章 鬧劇第七百六十七章 鵲巢鳩佔(萬字,求月票)第九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四十八章 伏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陛下,我錯了……第一千三百三十章宇文士及第二百七十七章 賭注 (上)第五百零五章 欲語還休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聖君明主!第二百四十章 股份第一百二十章 人選(續)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上路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投降也殺第四百九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祿東讚的哀愁(中)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叛軍潰敗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 滿載而歸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長安震盪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借刀殺人 【爲盟主“武器行01”加更】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致仕、升官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有杕之杜第四百七十九章 給你挖個坑(續)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起兵做反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混淆視聽第一百三十二章 賣炭翁(上)第兩千二十四章 志存高遠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回馬槍第二百一十三章 君臣(昨晚的承諾,加更!)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少府監與狗,不得入內(下)第七百零四章 錯有錯着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等唐軍入甕?第八百四十七章 新時代來臨之前的迷茫【求月票】第八十六章 鏖戰趙信城(續)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惶恐不安第八百二十六章 燒個精光第兩千九十章 演技一流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訛人?本宮也會!(上)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炮擊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七十九章 魂飛魄散第六百五十一章 君子好逑第六百九十二章 集體封駁第八百八十二章 我的理想第二百三十二章 以功勳換自由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熱潮第九百一十二章 紅顏禍水第一百七十二章 上元(下)第八百七十章 找個墊背的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私下會晤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踏破長安!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僵持不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家和萬事興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還有完沒完?第八百五十五章 會意第兩千三十二章 陣前倒戈第一千零四十章 舉薦之恩第三千八十章 利益至上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利弊取捨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 夜涼如水的路口,那囂張的少年第4262章 強渡灞水(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繳械投降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糧食去哪兒了?(下)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老謀深算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一箭雙鵰第三十七章 李二的疑心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大雨之下第兩千七十章 請賜諡號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御前對質(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危急關頭第八百一十五章 皇家錢莊第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中允第九百六十五章 提議通過第三十三章 薛延陀撤軍第四百三十五章 姐弟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軟禁第四百六十一章 百萬軍中,拖死狗……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探險船隊歸來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齊王驚厥第一千零九十章 大敗虧輸第4529章 第一千四百六十二 風雪涼州第三千一百十四章 文官政治第一百一十三章 驛站第三十二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八百六十四章 烈焰焚城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困局未解第三百三十三章 逼供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蔣王李惲第4273章 龍顏震怒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利益權衡第八十一章 我眼光很準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屈突詮問計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明月第九百九十四章 私通敵國第一千八百八十章 情感複雜第四十章 不堪一擊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九百二十章 《唐林庚子條約》第一百二十五章 疑慮第一百二十八章 鬧劇第七百六十七章 鵲巢鳩佔(萬字,求月票)第九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四十八章 伏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陛下,我錯了……第一千三百三十章宇文士及第二百七十七章 賭注 (上)第五百零五章 欲語還休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聖君明主!第二百四十章 股份第一百二十章 人選(續)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上路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投降也殺第四百九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祿東讚的哀愁(中)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叛軍潰敗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 滿載而歸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長安震盪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借刀殺人 【爲盟主“武器行01”加更】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致仕、升官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有杕之杜第四百七十九章 給你挖個坑(續)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起兵做反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混淆視聽第一百三十二章 賣炭翁(上)第兩千二十四章 志存高遠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回馬槍第二百一十三章 君臣(昨晚的承諾,加更!)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少府監與狗,不得入內(下)第七百零四章 錯有錯着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等唐軍入甕?第八百四十七章 新時代來臨之前的迷茫【求月票】第八十六章 鏖戰趙信城(續)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惶恐不安第八百二十六章 燒個精光第兩千九十章 演技一流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訛人?本宮也會!(上)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炮擊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七十九章 魂飛魄散第六百五十一章 君子好逑第六百九十二章 集體封駁第八百八十二章 我的理想第二百三十二章 以功勳換自由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熱潮第九百一十二章 紅顏禍水第一百七十二章 上元(下)第八百七十章 找個墊背的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私下會晤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踏破長安!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僵持不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家和萬事興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還有完沒完?第八百五十五章 會意第兩千三十二章 陣前倒戈第一千零四十章 舉薦之恩第三千八十章 利益至上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利弊取捨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 夜涼如水的路口,那囂張的少年第4262章 強渡灞水(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繳械投降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糧食去哪兒了?(下)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老謀深算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一箭雙鵰第三十七章 李二的疑心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大雨之下第兩千七十章 請賜諡號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御前對質(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危急關頭第八百一十五章 皇家錢莊第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中允第九百六十五章 提議通過第三十三章 薛延陀撤軍第四百三十五章 姐弟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軟禁第四百六十一章 百萬軍中,拖死狗……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探險船隊歸來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齊王驚厥第一千零九十章 大敗虧輸第4529章 第一千四百六十二 風雪涼州第三千一百十四章 文官政治第一百一十三章 驛站第三十二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八百六十四章 烈焰焚城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困局未解第三百三十三章 逼供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蔣王李惲第4273章 龍顏震怒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利益權衡第八十一章 我眼光很準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屈突詮問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