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李淵與樑俊的途中策

“楚秋九這是要搞大事情啊。”

出了閬州,樑俊坐在馬車上對着趕車的李淵說道。

眼瞅着就到了南楚了,趕車的老孫頭在閬州吃完飯之後,樑俊給足了錢,讓他回去了。

趕馬車的活就落在了李淵的身上。

好在李淵也前世也算個馬上皇帝,趕馬車自然不在話下。

只是對樑俊的安排頗有怨言。

樑俊也懶得搭理他,直接用屢試不爽的話題轉移大法阻止了李淵的抱怨。

果不其然,一聽樑俊說到楚秋九的事,李淵的精神頭馬上變了。

看着樑俊道:“沒錯,這個鎮南公雖然是女流之輩,可她這一手可算得上是高明。”

樑俊微微一笑:“高明麼?”

李淵揮了揮馬鞭,笑道:“豈止是高明,只怕她這一開恩科,整個天下都亂了。”

言語之中對鎮南公府這一招十分的佩服。

“我以前常聽人說,丘山八奇如何的了得,原來還不信,現在可是知道了,嘖嘖,這丘山八奇啊,確實有經天緯地之才。”

樑俊見他說這話,笑道:“何以見得?”

李淵道:“長安有劉文靜和上官瑞鶴,之前還有一個諸葛夕當了兩任帝師。這鎮南公府的就有丘山八奇的人,如今楚秋九又要開科舉,這肯定是鎮南公府那位謀主的主意。”

樑俊見他說的信誓旦旦,笑着反問道:“難道這個主意就不可能是咱們要找的諸葛先生出的點子麼?”

“諸葛先生?你說諸葛亮啊。”

李淵皺了皺眉,剛想說絕不可能,可心裡卻又有些嘀咕。

若是不知道諸葛亮到了丘山,李淵也許不會往這方面想。

可如今諸葛亮就在丘山,呂布那麼長時間還沒回彭城找貂蟬,這裡面肯定有貓膩。

經樑俊這麼一提,李淵還真覺得裡面還真有諸葛亮什麼事。

左思右想想不通樑俊爲什麼會往諸葛亮身上想,疑惑問道:“我說殷老大,我這一路上一直有一事不明白。”

樑俊喝了口水,道:“唐國公沒必要那麼客氣,你又不是我手下兄弟,沒必要跟着他們叫我殷老大,你就叫我殷俊就行了。”

李淵也是個敞亮人,笑道:“也好,那我就叫你殷公子,你也沒有必要和我客氣,什麼唐國公之類的,也沒有必要叫了,你叫我老趙就行。”

樑俊樂了,上下打量他,道:“老趙?你這年紀比我還小,哪裡老了?”

李淵長嘆一聲,拍了拍大腿道:“人是不老,可心裡老了啊,老而不死是爲賊,你不叫我老賊,我就謝天謝地了。”

樑俊笑而不語,看着成都的方向心道:“你若是老賊,那丘山裡的那位夫子是什麼了?”

李淵感慨完之後,想起了剛剛想要和樑俊說的話,斟酌再三,道:“殷公子,我有一件事,一直沒有搞明白。”

“您說。”

樑俊點了一根菸,拿起一旁的草帽戴在了腦袋上。

李淵道:“咱們倆這一路之上,同吃同睡,你和我也說了很多,讓我徹底看清楚這炎朝現在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哦,您都看明白什麼了?”

樑俊還是頭一次見李淵露出如此莊嚴肅穆的表情,對於李淵接下來的問題十分好奇。

李淵也不賣關子,看着樑俊道:“像是你所說的那樣,穿越者多如狗,轉世者滿地走。”

樑俊點了點頭,長安和洛陽乃至於整個炎朝的情況,天下沒有人比他再清楚的了。

這一路之上,除了自己之前是太子的身份,他沒有告訴李淵外,其他的全都說一遍。

樑俊是一個十分小心謹慎的人,輕易不會相信別人。

多日相處之下,他對於李淵這位大唐開國皇帝有了新的認識。

如果讓樑俊給李淵做個評論,那就是精明而又糊塗的老好人。

說他精明,是因爲這位老哥如果不精明的話,他做不了大唐的開國皇帝。

說他糊塗,是因爲這位老哥在處理大兒子和二兒子之間的關係時候,沒有表現出開國皇帝的很辣與決絕。

這樣一個人,和他做朋友是很好的,但是和他親人,那就很不好了。

“老趙,這句話好像是我給你說的吧。”

李淵笑道:“沒錯,這話是你說的,可現實不就是如此麼?”

說到這,李淵看着他道:“這一路之上,我一直在想,你們來到炎朝之後,殷公子就昏迷不醒,醒來之後更是足不出戶,爲何對天下大勢知道的如此詳細?”

李淵的話不由的小心起來,輕聲道:“只怕我連我那個在洛陽的不肖子都不及你看的這般透徹。”

樑俊哈哈一笑,對於李淵的懷疑並沒有任何的好奇。

因爲了解了李淵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再加上有李秀寧的存在。

因此樑俊纔會在路上給他說那麼多。

畢竟自己的身份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

樑俊知道,自己早晚有回長安收拾東宮那爛攤子事的時候,到那時,自己必然要公開身份。

因此,他纔打算先讓李淵懷疑,等到合適的時候再告訴他真相。

可,這個合適的時候並不是現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我也是如此。”

見樑俊並不打算告訴自己實話,李淵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也不願意刨根問底,道:“我們剛見面的時候,你曾經問過我與建成,對於太子在雍州施行新政的看法,當時我簡單的說了一些。這些天又聽你說了那麼多,我也一直在想雍州的事。”

“怎麼,您又想到了什麼?”

一聽李淵提到了雍州新政,樑俊的表情不再像剛剛那般輕鬆,反而有些嚴肅。

雍州改制一直是他的心病。

之所以一聽到諸葛亮在丘山,樑俊就馬不停蹄地趕過來。

就是想找諸葛亮還有那位夫子問一問,他們對於自己改制的看法。

如今李淵主動提出自己對於雍州改制有了新的想法,樑俊倒還真想聽一聽。

李淵注意到了樑俊的表情變化,對於心中所想又堅定了一分。

面上卻沒有露出絲毫破綻,笑道:“太子在雍州施行的改制,之所以到了如今的地步,我覺得最大的原因只有一個。”

說到這,李淵故意頓了頓,仔細的觀察着樑俊的表情變化。

在樑俊的注視中,李淵沉聲道:“太子沉不住氣。”

“沉不住氣?”

樑俊皺了皺眉,他沒有想到李淵想了那麼多天,居然給自己這樣一個定論。

李淵點了點頭道:“沒錯,太子沉不住氣。所謂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太子只做到了後半句,因此纔會有今日的雍州改制的失敗。”

樑俊嘴裡琢磨着李淵說的這番話,不由的點了點頭道:“您詳細的說一說。”

李淵搖頭苦笑,道:“殷公子曾給我說過,站在你們那個時代看華夏曆史,歷朝歷代之中,唯有我大唐從起兵到建立帝業,所用的時間是最短的。”

樑俊點了點頭:“沒錯,李唐只用了七年,就奠定了帝業,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都是歷朝歷代開國君主無法相比的。”

這是王陽明之前和樑俊講課的時候談到的。

自打王陽明等人歸附了東宮,樑俊就讓他們填充了東宮的官位。

王陽明乃是太子少師,主要給樑俊講史。

因爲樑羽的存在,樑俊對李唐的事十分的感興趣。

雖然回想起前世,很多時候想到的都是傷心事,但一提到建國最快,李淵心裡還是有些自豪的。

“那麼殷公子,有沒有想過,我李唐爲何能在七年平定天下麼?”

眼見得李淵的臉上沒有了傷心,卻而代之的是一絲小得意,樑俊打趣道:“還不是因爲你生了倆好兒子。”

李淵的面色一僵,輕輕咳嗽一聲道:“這,這只是一方面,只是一方面。”

“哦,那另外一方面呢?”

樑俊見他沒了得意,也不願意老揭開人家的傷疤,笑道:“您接着說,我這人您也知道,就是有時候嘴欠。”

李淵清了清嗓子,正色道:“我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就在於三個方面。”

說着伸出手指頭來道:“第一,也是最關鍵的,沉得住氣。上一世,我李唐起兵,不早不晚。早了,大隋的江山氣數未盡,那時我李家手中不過精兵三萬,一旦反隋,必然會成爲衆矢之的,被天下人共擊之。”

樑俊跟着點頭,回想起王陽明給自己說的話,道:“晚了,那就黃花菜都涼了。”

李淵雖然不知道黃花菜是什麼玩意,卻也能夠明白樑俊的意思。

“沒錯,當時世民雖然一直勸我早日起兵,但我卻一直按兵不動。後世史書必然會說我猶豫不決,李家起兵乃是因爲世民的勸進之功。”

樑俊笑道:“確實如此。”

當初王陽明也是給自己這樣說的。

在後世史書之中,李唐起兵的功勞全都按在了李世民的身上。

李淵長嘆一聲道:“世民雖然聰明過人,但當時年輕氣盛,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就像是當今的太子一般。只想着起兵之後逐鹿中原,未曾想過一旦失敗會是什麼後果。我一直等待着時機,從現在來看,當時起兵正是不早不晚,恰到好處。”

頓了頓,李淵看着樑俊語重心長的道:“年輕有年輕的好處,老了有好了的好處。有些事,必須得是年輕人去做,但什麼時候去做,卻要聽一聽我們這些老不死的意見。太子的雍州新政,吃虧就吃虧在了太沉不住氣了。”

樑俊仔細的想了想,覺得李淵說的很有道理。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從雍州到長安,做的很多事確實有些着急。

所謂欲速則不達,便是這個道理。

李淵又道:“而太子身邊又全都是年輕人,沒有老臣輔佐,難免會心焦氣躁。這是太子在雍州改制上犯的最大的錯誤。”

“而楚秋九就與太子不同,確切的說完全相反。”

“太子與諸王長安之戰,各自發布檄文,天下諸侯聞風而動,爲了各自的利益,全都帶兵趕到長安來。唯獨楚秋九按兵不動,只派了楚秋遊一人前來,麾下之兵不過三千。楚秋遊乃是鎮南府的世子,誰人都知道,南楚的國公向來是傳女不傳男,這位世子無論是加入洛陽,還是投靠長安,是勝是敗,都不會影響鎮南府的立場。”

樑俊深以爲然,他醒來之後一直在總結洛陽之戰中自己犯了哪些錯誤。

李淵說的這些,很有道理。

“楚秋九明面上只派了一個不痛不癢的楚秋遊前來,暗地裡卻又和那位洛陽的朱大將軍聯合,在關鍵的時刻出現在洛陽城外,若非太子兵行險招,夜襲洛陽,只怕現在長安城裡坐皇位的就是那位所謂的僞帝七皇子了。”

李淵說到這,感慨道:“楚秋九每一步都走的很對,背後必然有高人指點,只是缺少一絲天命。”

樑俊靜靜的聽着,這些他也想過,只是沒有李淵想的那麼透徹。

“說的沒錯,那第二個原因呢?”

李淵的話對於樑俊不敢說是醍醐灌頂,卻也讓樑俊心中的疑惑有些豁然開朗的感覺。

看來這位大唐開國皇帝,這些日子以來,確實是認真的想了很多。

李淵接着道:“這第二,就是太子缺少鬥爭經驗和治國手腕。”

這個結論樑俊聽過很多人說過,他也承認自己在這方面確實是沒有什麼經驗,這也是樑俊自從醒來之後一直在反思的地方。

聽到李淵再一次說出這個結論,樑俊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很多人都這樣說自己,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告訴自己到底該怎麼做。

他想聽一聽李淵這位開國皇帝,在這個方面的看法:“前世裡,唐國公是如何做的呢?”

李淵微微一笑,道:“我所做的,也是跟着歷朝歷代造反的人學來的。無非就是對內廣積糧,緩起兵,對外廢昏君,立明主。對盟友遠交近攻,對敵人驅狼吞虎,最後再挾天子以令不臣,無非都是古人使過的手段而已。”

“太子改制,一沒有足夠深厚的根基,二沒有足夠的兵權,三沒有手握大義,四沒有搞清楚哪些人必須要拉攏,哪些人必須要消滅。在政治立場上左右搖擺,今日與大皇子聯合,明日又與世民聯手,有些瞻前顧後。”

說到這,樑俊已經無話可說了,這些都是他犯的錯誤。

今日裡李淵直接拍在他的臉上,樑俊非但沒有感覺到尷尬,反而對李淵的話十分認同。

知恥而後勇,現在老天又給了自己一次重來的機會,樑俊有的是時間和機會翻盤。

李淵見樑俊沉默不語,知道他在思考着自己說的話,緩緩道來:“在這一方面,楚秋九做的就很好。至少在洛陽和長安之間,她直接選擇了洛陽,除了姓朱的之外,再也沒和任何人聯盟,這份決絕,雖然有些風險,卻也足以看出,這個女人不簡單。”

“或者說鎮南公府不簡單。”

樑俊補充了一句,李淵的話他全都聽了進去,而且受益匪淺。

笑道:“那這最後一點呢?”

李淵神秘的笑了笑,道:“這最後一個原因,很簡單,因爲沒有太子妃。”

“沒有太子妃?”

樑俊一愣,怎麼也沒有想到李淵會說到這上面來。

有些不解的問道:“國公此話何解?”

李淵笑道:“很簡單,因爲沒有太子妃。沒有太子妃,太子就缺少了一個強大的助力。殷公子,你想一想,東宮在朝堂上的勢力,幾乎全都是太子一手打下來的,周圍所用的人也多半是太子親自招攬的。關中的門閥權貴們幾乎沒有人站在太子這邊。長安乃是那些門閥世家的天下,沒有他們的助力,太子怎麼可能會坐的穩呢?”

樑俊還是頭一次聽說這種理論,十分的好奇,道:“若是有了太子妃呢?”

“若是有了太子妃,別的不說,太子若是能夠在長安門閥世家之中娶一位爲妃,必然會得到了太子妃孃家的鼎力相助。而這些門閥世家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彼此之間多有聯姻,有了一家支持,也就相當於有了其他家的支持。”

“而楚秋九,雖然不能夠像太子那般以聯姻的方式結好其他諸侯,但她現在開科舉,不就相當於施恩於天下讀書人,與天下不得志的讀書人聯姻麼?”

樑俊聽到這,對李淵徹底的服氣。

還別說,老李頭還真有兩把刷子。

“如此來說,太子如果醒來,依着國公的意思,該如何做才能反敗爲勝呢?”

李淵笑了笑沒有馬上回答,反而喝了一口酒,道:“三步,第一娶李秀寧爲太子妃,以安攝政王之心。第二,摸清天下到底有多少穿越者,能籠絡的全都籠絡到手,比如諸葛亮。不能籠絡的則直接殺掉。”

樑俊挑了挑眉毛,沒想到李老頭還是個殺心那麼重的人。

“那第三呢?”

“第三?”

李淵笑了笑,道:“若是殷公子是太子的話,你覺得楚秋九這樣的人還能留着麼?”

“國公的意思是?”

李淵擡起手來,緩緩落下道:“殺,整個鎮南公府,從上到下,但凡姓楚,一個不留。”

”炎朝,除了我那二兒子,不允許有那麼厲害的人存在。“

看着李淵毅然決然的臉,樑俊陷入了沉思。

心裡慢慢的明朗起來:自己來南楚,除了要見諸葛亮和夫子之外,還要做什麼。

暗暗的下定了主意。

第一一一章 勞逸結合改造皇帝計劃第八十四章 卿本佳人(四章萬更求推薦、求月票)第一二九章 自古以來第七十五章 終於輪到我上場了第八十七章 你也配給殷老大當狗第二五六章 穿越者的魄力第二一五章 長安無好人第三十五章 名將殺手與銀河射手第六十六章 槓精遇到槓精第九十二章 不會玩槍,你非要玩第二二七章 流氓會算計第七十五章 比武大會第二十六章 我是貂蟬第一三五章 死路一條第一二零章 呂奉先鎮南公府射戟第一二五章 東宮和天策府的初次交鋒第十四章 風水輪流轉,算計太子第四二三章 函谷關下的三方會盟第一二零章 三百六十行第五十二章 吃諸葛亮的醋第九十八章 裝備火槍就叫現代化作戰了?第二四七章 你好常總管第三十一章 當時的場面極其尷尬第一三八章 老趙家比不過老朱家第一九七章 戰神出關第二十五章 人生如戲第一零五章 我猜到了開頭第一百零七章 八方雲動(長城守衛軍篇)第二十九章 還沒見面,就惹怒了臥龍和溫侯的女人第一一三章 司馬懿不值錢第四十二章 讓人頭疼的太子第三十八章 意大利炮,聽說過沒?第五十七章 史上第一槓精第一零三章 白起哪是那麼容易對付的第十八章 東南,白虎山第一三五章 趙雲救我(爲孑孓不二十萬打賞第一更)第二十三章 天下英雄大會第三十八章 讓整個鎮南府無可奈何的女人第八十四章 卿本佳人(四章萬更求推薦、求月票)第一一四章 新的征程第一五九章 權力的遊戲之戰神入場第四十四章 一網打盡樑俊那個時代的攪屎棍第十七章 樑俊微服私訪記第一三二章 我不來種地,誰來種地第二十四章 夫子八奇第五五三章 老朱的秘密武器是什麼?第二零三章 東宮議事第二四九章 交通銀行計劃第二八二章 意外收穫第五五一章 史上第一智商二百五的二百五登場第四一五章 你打朕是打上癮了怎麼着?第九十八章 裝備火槍就叫現代化作戰了?第七十八章 知道老毛子玩什麼麼?第十五章 白虎山下第一章 亂世前夕第四零八章 戰神冠軍侯第一三五章 趙雲救我(爲孑孓不二十萬打賞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一七零章 珍愛生命,遠離賭博第一二二章 讓這些讀書人滾蛋第六十五章 老師,您有點飄了第一章 狼入長城第三十八章 讓整個鎮南府無可奈何的女人第七十七章 真打臉第三十六章 誰說老子只會教書?第四十八章 世上最可怕的男人第十五章 史上最張揚的穿越者第三十七章 站隊第四零六章 劉徹老哥,你在哪裡?第二十八章 你聽說過岳陽樓記麼第十章 老子偏要勉強第五十四章 我親自送他上西天第六十一章 經驗包黃巢軍參上第四十五章 那個自帶bgm的女人呦第五十三章 你拿什麼東山再起?第一二八章 開學典禮第五七五章 世子啊,你這是俘虜了一羣祖宗啊第一二九章 你們司馬家真給咱們皇帝圈子丟人第一二一章 報告太子,樑俊醒了!第二二八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七十二章 挑戰霸權第四章 是時候展現真的裝逼技術了第七十四章 紫衣衛來襲(爲lin老豬萬幣打賞加更第五章)第二十六章 身騎白馬第四十五章 他叫王啓年第一一零章 鐵三角第五五八 武則天和李世民的母子關係,很亂第四二八章 騎兵攻城,戰無不勝第八十五章 回長安第二十章 變故第二十二章 民不聊生第四零八章 戰神冠軍侯第一七六章 撕破臉面第一九零章 徐皇后駕到第八十四章 卿本佳人(四章萬更求推薦、求月票)第九十九章 策反和珅第七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第八十章 論學法律的重要性第二五七章 變革第一一七章 趙老栓造反記(上)
第一一一章 勞逸結合改造皇帝計劃第八十四章 卿本佳人(四章萬更求推薦、求月票)第一二九章 自古以來第七十五章 終於輪到我上場了第八十七章 你也配給殷老大當狗第二五六章 穿越者的魄力第二一五章 長安無好人第三十五章 名將殺手與銀河射手第六十六章 槓精遇到槓精第九十二章 不會玩槍,你非要玩第二二七章 流氓會算計第七十五章 比武大會第二十六章 我是貂蟬第一三五章 死路一條第一二零章 呂奉先鎮南公府射戟第一二五章 東宮和天策府的初次交鋒第十四章 風水輪流轉,算計太子第四二三章 函谷關下的三方會盟第一二零章 三百六十行第五十二章 吃諸葛亮的醋第九十八章 裝備火槍就叫現代化作戰了?第二四七章 你好常總管第三十一章 當時的場面極其尷尬第一三八章 老趙家比不過老朱家第一九七章 戰神出關第二十五章 人生如戲第一零五章 我猜到了開頭第一百零七章 八方雲動(長城守衛軍篇)第二十九章 還沒見面,就惹怒了臥龍和溫侯的女人第一一三章 司馬懿不值錢第四十二章 讓人頭疼的太子第三十八章 意大利炮,聽說過沒?第五十七章 史上第一槓精第一零三章 白起哪是那麼容易對付的第十八章 東南,白虎山第一三五章 趙雲救我(爲孑孓不二十萬打賞第一更)第二十三章 天下英雄大會第三十八章 讓整個鎮南府無可奈何的女人第八十四章 卿本佳人(四章萬更求推薦、求月票)第一一四章 新的征程第一五九章 權力的遊戲之戰神入場第四十四章 一網打盡樑俊那個時代的攪屎棍第十七章 樑俊微服私訪記第一三二章 我不來種地,誰來種地第二十四章 夫子八奇第五五三章 老朱的秘密武器是什麼?第二零三章 東宮議事第二四九章 交通銀行計劃第二八二章 意外收穫第五五一章 史上第一智商二百五的二百五登場第四一五章 你打朕是打上癮了怎麼着?第九十八章 裝備火槍就叫現代化作戰了?第七十八章 知道老毛子玩什麼麼?第十五章 白虎山下第一章 亂世前夕第四零八章 戰神冠軍侯第一三五章 趙雲救我(爲孑孓不二十萬打賞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一七零章 珍愛生命,遠離賭博第一二二章 讓這些讀書人滾蛋第六十五章 老師,您有點飄了第一章 狼入長城第三十八章 讓整個鎮南府無可奈何的女人第七十七章 真打臉第三十六章 誰說老子只會教書?第四十八章 世上最可怕的男人第十五章 史上最張揚的穿越者第三十七章 站隊第四零六章 劉徹老哥,你在哪裡?第二十八章 你聽說過岳陽樓記麼第十章 老子偏要勉強第五十四章 我親自送他上西天第六十一章 經驗包黃巢軍參上第四十五章 那個自帶bgm的女人呦第五十三章 你拿什麼東山再起?第一二八章 開學典禮第五七五章 世子啊,你這是俘虜了一羣祖宗啊第一二九章 你們司馬家真給咱們皇帝圈子丟人第一二一章 報告太子,樑俊醒了!第二二八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七十二章 挑戰霸權第四章 是時候展現真的裝逼技術了第七十四章 紫衣衛來襲(爲lin老豬萬幣打賞加更第五章)第二十六章 身騎白馬第四十五章 他叫王啓年第一一零章 鐵三角第五五八 武則天和李世民的母子關係,很亂第四二八章 騎兵攻城,戰無不勝第八十五章 回長安第二十章 變故第二十二章 民不聊生第四零八章 戰神冠軍侯第一七六章 撕破臉面第一九零章 徐皇后駕到第八十四章 卿本佳人(四章萬更求推薦、求月票)第九十九章 策反和珅第七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第八十章 論學法律的重要性第二五七章 變革第一一七章 趙老栓造反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