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亡羊補牢

墨頓意外的看着果決的慧園大師,頷首道:“佛家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我等百家學說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年至今,除了我們的學說之外,那就是我們的自律,理性,如今醫家多名醫者合作,組成醫院,解決了郎中不足的短板,道家將外丹一派分割,其理論再無缺陷,墨家捨棄政治理念,專攻墨技,相比之下,佛家所作出的這點犧牲並不算什麼?”

墨頓說的毫不客氣,然而一衆僧人卻無法反駁,不錯,如今各家都在謀求發展,相比於諸子百家的果決,佛家的確是有些看不清局勢了。

佛家最令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不事生產,如果能夠限制佛家人數,控制在朝廷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那是的佛家纔會再無短板,真正的發揚光大。

“除此之外,佛家還有一個短板需要解決,方可確保無憂!”墨頓又道。

“還請墨施主指點!”慧園大師鄭重道,此刻他再也沒有對墨頓又絲毫的輕視。

“寺田!”墨頓一字一頓的說道。

“寺田!”衆僧面面相覷,他們原以爲墨頓會說佛像鍍金之事,卻沒有想到竟然提到寺田。

墨頓朗聲道:“北周武帝之時,天下紛爭,百姓生活苦難,然而一些精明之人卻發現有一個方法可以躲避繁重的徭役和田租。”

衆僧臉上頓時不自然起來,他們自然知道這個方法就是出家爲僧,因爲僧人是可以免除徭役和田租的,而佛家就是利用這個方法,急劇膨脹,僧尼的數量一下子達到了三百萬,最終招來了北周的瘋狂反撲。

“百姓苦難,佛家又豈能見死不救!”會昌大師正義凜然道。

“是呀,你們成了百姓的救星,百姓只需要打坐唸佛,就可以不用服徭役,不用交田租,佛家輕輕鬆鬆即可獲得不菲的寺田,而朝堂呢?打仗時無兵,發餉時無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旦天下大亂,佛家又豈能獨善其身,亂世之時有多少佛祖金身被刮,銅像被劫,佛寺毀於一旦。”墨頓道。

“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此乃佛家該有此劫。”慧園大師一臉悲苦道。

“一次劫難兩次劫難還不夠,難道還想再來第三次,如今不少寺廟都在重走老路,大肆接納信徒的田產,甚至允許百姓將田產掛靠在寺田之下,更有不少寺廟放印子錢給百姓,每當百姓還不起,只能拿田產來抵賬。”

墨頓一臉冷笑,目光掃過一衆高僧的臉龐,不少高僧不由的低下了腦袋,自己寺廟的情況他們自然清楚,不由心虛的低下頭。

“據我所知,佛家並不缺錢,且不說爾等名下的寺田,就是平時信徒供奉的香火錢,就不在少數,如此看來,佛家未免太貪心不足了。”墨頓名下的墨家子弟都在不停地爲墨刊收集信息,對於佛家的情況墨頓可以說是瞭若指掌。

會昌法師一臉郝然道:“我等雖然廣集錢財,並非爲了私慾,而是未來複興佛家,侍奉佛祖。”

其他高僧也不由點了點頭,復興佛家乃是一衆高僧的信念,然而修建寺廟鑄佛像,鍍金身,哪一個不都是耗資巨大,僧人吃素,平日裡花銷不大,大部分寺廟的錢財都是用在這些地方了。

“正是佛家選擇了這樣一條錯誤之路,纔有二武滅佛之劫。”墨頓肯定道。

“錯誤之路,難道就允許你墨家賺取無數錢財,卻不允許佛家廣集錢財,廣修寺廟。”辯機再一次忍不住反駁道。

衆僧不由點頭,任誰都知道墨家墨技獨步天下,每一個墨技現實都將爲墨家帶來鉅額的利益,墨家村天下第一村,一村皆上戶,哪怕是佛家也久聞,然而聽到墨家子只允許墨家放火,不允許百姓點燈,衆僧不由心中不悅。

墨頓冷眼看了辯機一眼,反駁道:“墨家所有的錢財都是墨家子弟辛辛苦苦賺取的,每一文都清清白白,而且早在墨家崛起之時,墨某就已經預見了今日之局面,早已經放棄了免稅的特權,每一年爲朝廷納的稅款多達幾萬貫,也堵住了衆人悠悠之口。而相比之下佛家呢?”

墨家墨技於國於民皆有用處,又爲朝廷貢獻了鉅額的賦稅,佛家非但不事生產,而且佔着免稅的特權,瘋狂的挖朝堂的牆角,將原本繳稅的稅田變成寺廟的免稅寺田,讓朝廷蒙受巨大的損失,如此一對比,高下立判,佛家最後一層遮羞布徹底被掀開。

衆僧紛紛沉默,卻無人肯放棄到手的利益。

“那朝廷的意見?我佛家不可擁有寺田?”慧園大師皺眉道。

墨頓搖搖頭道:“並非不可擁有寺田,而是不可藉着免稅的特權吞併土地,如果田稅乃是國之根本,如果國家國庫空虛,朝廷自然會尋找原因,到時候………………”

墨頓沒有說完,衆僧卻心知肚明,到時候,朝廷自然要朝着擁有大量寺田,富得流油的佛家開刀。這恐怕就是第三次佛家之劫到來之時。

“還請墨施主指點。”慧園大師向墨頓鄭重一禮道。

墨頓毫不客氣的說道:“方法又兩個,就看佛家如何選擇了,第一,度牒規定每個僧人免稅寺田的數目。”

一衆僧人這才臉色一緩,如果給每個僧人一定免稅寺田,那麼也不是不可接受。

“以老衲看,一個僧人名下有五十畝免稅寺田即可!”會昌大師朗聲道。

其他高僧也紛紛點頭,贊同這個提議。

墨頓不可置否的點了點頭,轉首向祖名君問道:“我朝田賦的稅率是多少?”

“十五稅一。”祖名君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如今我大唐得益於墨家試驗田之推廣,畝產已達四擔,十五稅一是多少?”墨頓滿臉疑惑道。

“三十五斤左右!”祖名君回答道。

“這麼說來五十畝地的田稅是…………。”

“一千七百二十五斤。”

墨頓恍然大悟,一副不可思議的目光看着會昌大師道:“小子沒有想到一個僧人的胃口竟然如此之大,竟然一年可以吃上一千七百二十五斤糧食。”

剎那間,會昌大師滿臉通紅,他聽得出來墨頓暗暗諷刺佛家的胃口太大,經過沈鴻才一人一斤口糧的計算一人一年不過食用三四百斤糧食,而祖名君的冷冰冰的數字讓他的貪婪立即暴露無遺。

“每個僧人免稅二十畝!不能再少了,佛家除了吃飯之外,還要有其他用度開銷,而且佛家還要發展。”法琳大師堅決道。

其他僧人臉上不由浮現不情願的表情,二十畝並不能讓他們滿意,然而法琳乃是護法沙門,地位尊崇,衆人也不好說什麼?

墨頓不可置否的笑了笑,轉頭看向一旁的慧園大師問道:“大師的意見呢?”

慧園大師閉目思索片刻之後,驀然睜眼堅定道:“佛家放棄免稅特權!一畝免稅的特權都不要。”

“什麼?”幾乎所有的高僧都一臉駭然,不解的看着慧園大師,要知道天下的佛寺要論寺田的規模,少林寺當數天下最多,非但少林的歷史悠久,而且少林棍僧救了李世民之後,李世民也賞賜了少林豐厚的寺田,加起了足足近萬畝,如果全部納田稅,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免稅一百畝在世人面前是錯,免稅一畝也是錯,既然如此,我佛家又何必要承擔這份過錯,落人口實,還不如放棄免稅,纔可保全我佛家清譽。”慧園大師解釋道。

今日的目的乃是解決佛家的隱患,既然免稅寺田乃是佛家遭劫的源頭之一,與其扭扭捏捏,還不然長痛不如短痛,一次將這個隱患解決,如此一來,也能杜絕百姓躲避田稅將田地掛在寺廟的現象。

墨頓詫異的看着慧園大師,由衷的佩服道:“大師英明,墨某佩服。”

少林寺的有近萬畝寺田,全部都放棄免稅一年可是損失了,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慧園大師搖頭嘆息道:“可惜我佛家沒有出現像墨施主一般的人物,否則也不會連遭兩次劫難。”

他之所以決定放棄寺田免稅,其中最大的靈感就是來自於墨家放棄免稅特權,墨家和佛家一樣,看似擁有免稅特權可以在短期內得到巨大的利益,然而卻給了被人攻擊的把柄,而且自身若是有了漏洞缺點,猶如雞蛋破了一個洞一般,只會越來越崩壞。

墨頓看着不少佛家衆僧一臉不情願的樣子,當下會心一笑道:“在墨家密著之中,墨聖有着一個故事,還請諸位品鑑。”

“我等恭聽墨聖教誨!”慧園大師恭敬道。

“墨聖曾經遊歷到楚國,借宿到一戶牧羊人的家中,第二天清晨,牧羊人發現羊圈中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墨聖就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固執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

結果第二天早上,牧羊人發現羊又少了一隻,他很後悔沒有聽墨聖之言,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再也沒有丟過羊。

此事在楚國廣爲流傳,戰國時期楚國大夫莊辛勸告楚襄王,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

“亡羊補牢!”慧園大師猛然一震,眼中精光一閃,脫口而出道。

“不錯,如今佛家已經丟了兩次羊,還不想把羊圈補牢麼?”墨頓振聾發聵道。

一衆高僧頓時猶如死一般沉寂,原來的不滿頓時煙消雲散,墨家和道家捨棄了一部分理念,就將自家的學說達到圓滿,也算是僅僅丟了一隻羊就已經將羊圈補牢。

而佛家連續兩次遭劫,卻依然執迷不悟,相比之下,也未免太過於愚蠢了,而事實上,佛家何止是執迷不悟,直到經歷了三武一宗之厄,連續四次遭劫,到了宋朝之後,佛家才慢慢的反省。

“阿彌陀佛,如此固然穩妥,然而我佛家再行發展,恐怕是舉步維艱呀!”法琳大師感慨道。

墨頓反駁道:“前些日在長安街頭行騙的那羅大師,固然目的不純,然而卻是天竺真正意義的苦行僧,這一點,佛家恐怕相差太遠了吧!”

天竺苦行僧生活極爲艱苦,一生奉獻給佛祖,相比之下,大唐的佛家的日子簡直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一衆高僧不由郝然。

慧園大師朗聲道:“就此決定,哪怕是放棄寺田免稅,寺田還會剩下不少餘糧,再加上信徒的香火錢,若是真的無以爲繼,我衆僧還可以出去化緣,或許會有困難,也不過是佛祖給我等的考驗而已。”

衆僧紛紛沉默,如果失去了特權,他們固然可以生存,但是恐怕再也沒有如今這麼滋潤了。

“我佛家可以接受這個條件,不過佛家還有一個問題,向墨施主請教。”法琳大師鄭重道。

墨頓正色道:“法琳大師請講!”

“佛家屢遭劫難,傅奕等人一直攻擊佛家,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其中還有一個理由認爲佛家乃是胡教,信奉的乃是異域神靈,如果不化解此死結,哪怕是佛家做到以上兩點,恐怕也難以並列於諸子百家。”法琳大師悲憤道。

佛家的規模和影響已經和諸子百家不相上下,然而卻一直被排斥在主流的思想之中,這一點讓佛家頗爲委屈。

墨頓頓時沉吟,如果不能解決佛家的委屈,恐怕今日定然無功而返,當下靈光一現道:“諸位可知宇文、慕容、南宮、呼延……這些複姓的由來。”

“這誰人不知,此乃五胡亂華時期,北方胡人南下留下後人的姓氏。”辯機傲然道。

墨頓點頭道:“你說的不錯,這些姓氏的確是那個時候傳入中原的。”

辯機不由露出得意的笑容,然而沒有等他得意多久,就聽到墨頓反問道:“然而這些姓氏在三百年前被稱之爲胡人,而如今這些姓氏之人又有哪一個被稱之爲胡人,而佛家傳入大唐已經足足六百年,依舊被稱之爲胡教,難道佛家還不知道原因麼?”

辯機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其他僧人也不叫愕然。

“漢化!”法琳大師一字一頓道。

這些胡人姓氏之所以在大唐習以爲常,因爲他們說漢語,穿漢服,寫漢文,除了姓氏多了一個字之外,其他的所有習俗和漢人無異,這就是佛家卻不然,無論是哪一條都迥異於世人,這纔是被人稱之爲胡教的原因。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儒墨新時代第九百一十七章 非儒第五百六十七章 西域變天第一百七十九章 被咬痛的王家第二百二十二章 流行第八百二十八章 匯票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城市化建設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忠心最重要第三百九十七章 玻璃第三百二十八章 前所未有的路第八十八章 紈絝集會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法獨立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算學一脈的野望第八百二十三章 一敗再敗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武媚孃的逆襲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醫者的悲劇第七十七章 差生逆襲第一千零三章 墨家大女第四百一十二章 糧食和鋼鐵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文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醉解千愁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好心辦壞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宏觀調控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法家的希望第五百二十章 醫家揚名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南北合流第八十八章 紈絝集會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外傷急救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出征高昌第五十五章 無人可賞第八百五十七章 墨家vs子錢家第二百三十三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玉案元夕第八百零七章 酒肉穿腸過第一百七十章 一次性碗筷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馬拉雪橇第四百四十三章 足金配完人第七十八章 算學的種子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狼性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農民工進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相互利用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大唐不敗神話第九百八十章 危機解除第七百六十四章 花王之爭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百家震動第七百四十九章 新婚誓言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爆炸第三百五十九章 碳毒之危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藥第八百四十九章 誰最有錢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九成入學率第一百四十一章 心理學大師袁守誠(二合一)第八百八十章 驛站利弊第八十一章 核桃補腦第二百九十四章 和親第一百二十章 神漢的騙術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家村效仿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百匹傷馬第七百七十九章 染血的慈悲第九百五十五章 小說一脈的契機第六百一十八章 相夫氏一脈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西方佛國第七百七十二章 奪回公主第九百二十九章 最公平的戶婚律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唐人均壽命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鑄鐵錢第四百三十七章 七品芝麻官第五百五十九章 追擊三千里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國營鐵礦第六百八十五章 墨家村擴建第九十章 文鬥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開顱之術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非儒即墨即醫第六十八章,價值萬萬貫的活魚秘技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松贊干布第七百一十三章 墨頓授徒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沙漠行軍之法第二百零一章 海的顏色第八百七十章 驛站第三十一章 墨家vs儒家第六百五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各路齊聚長安第四百一十二章 糧食和鋼鐵第九百一十六章 李泰的抉擇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李治到來第六百五十六章 夜光杯第七百九十七章 奉旨救佛第九百四十二章 千古一後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破亂世讖言第五百七十七章 山東大水第九百七十章 過招第一百七十章 一次性碗筷第四百八十八章 新官上任第七百八十五章 瑜伽第九百四十五章 長孫皇后痊癒第三百九十三章 儒墨共贏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儒墨新時代第九百一十七章 非儒第五百六十七章 西域變天第一百七十九章 被咬痛的王家第二百二十二章 流行第八百二十八章 匯票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城市化建設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忠心最重要第三百九十七章 玻璃第三百二十八章 前所未有的路第八十八章 紈絝集會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法獨立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算學一脈的野望第八百二十三章 一敗再敗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武媚孃的逆襲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醫者的悲劇第七十七章 差生逆襲第一千零三章 墨家大女第四百一十二章 糧食和鋼鐵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文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醉解千愁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好心辦壞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宏觀調控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法家的希望第五百二十章 醫家揚名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南北合流第八十八章 紈絝集會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外傷急救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出征高昌第五十五章 無人可賞第八百五十七章 墨家vs子錢家第二百三十三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玉案元夕第八百零七章 酒肉穿腸過第一百七十章 一次性碗筷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馬拉雪橇第四百四十三章 足金配完人第七十八章 算學的種子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狼性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農民工進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相互利用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大唐不敗神話第九百八十章 危機解除第七百六十四章 花王之爭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百家震動第七百四十九章 新婚誓言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爆炸第三百五十九章 碳毒之危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藥第八百四十九章 誰最有錢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九成入學率第一百四十一章 心理學大師袁守誠(二合一)第八百八十章 驛站利弊第八十一章 核桃補腦第二百九十四章 和親第一百二十章 神漢的騙術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家村效仿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百匹傷馬第七百七十九章 染血的慈悲第九百五十五章 小說一脈的契機第六百一十八章 相夫氏一脈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西方佛國第七百七十二章 奪回公主第九百二十九章 最公平的戶婚律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唐人均壽命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鑄鐵錢第四百三十七章 七品芝麻官第五百五十九章 追擊三千里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國營鐵礦第六百八十五章 墨家村擴建第九十章 文鬥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開顱之術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非儒即墨即醫第六十八章,價值萬萬貫的活魚秘技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松贊干布第七百一十三章 墨頓授徒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沙漠行軍之法第二百零一章 海的顏色第八百七十章 驛站第三十一章 墨家vs儒家第六百五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各路齊聚長安第四百一十二章 糧食和鋼鐵第九百一十六章 李泰的抉擇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李治到來第六百五十六章 夜光杯第七百九十七章 奉旨救佛第九百四十二章 千古一後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破亂世讖言第五百七十七章 山東大水第九百七十章 過招第一百七十章 一次性碗筷第四百八十八章 新官上任第七百八十五章 瑜伽第九百四十五章 長孫皇后痊癒第三百九十三章 儒墨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