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情況彙報

第200章 情況彙報

謹身殿偏廳內,趙延洵站在一處沙盤前。

陳安明和另外兩名官員,正在沙盤上標記各種東西,讓元陽周邊的更加清晰。

而此刻偏廳內,還有王府的兩位長史,以及綜合負責城內事務的成文光。

“殿下,元陽西南土地開闊,一直延伸到元縣去,耕種土地足足有數萬畝!”

趙延洵平靜看着,數萬畝地聽起來雖多,但能夠利用起來的卻不太多。

通過這幾天的反饋來看,往南的方向喪屍密度明顯更大,以至於出現了好幾撥反彈。

“按現在的實控範圍,元陽以南連五千畝都沒有,連郡治範圍都沒出,元縣的就不要去想了!”趙延洵沉聲道。

他說的是事實,所以陳安明也無法反駁,於是他只能繼續往下講。

“元陽東南方,因爲山脈阻擋,再有灞河隔絕,郡治之內僅有兩千畝地,也到了該收成的時候!”

這次陳安明學乖了,乾脆不提其他縣的情況,而是隻說郡治之內。

見趙延洵不說話,陳安明才接着說道:“而在元陽以北,怪物即便已被掃平,實控土地約有三千餘畝!”

至於元陽以西,因爲有灞河隔絕,所以土地不是特別多,也就沒有講述的必要。

“城內這麼多人要活下去,要想糧食供應不斷,就必須要把外面地裡的糧食弄進來!”

說完這話,趙延洵退到了椅子上,然後問道:“關於此事,你認爲時機是否到了?”

包括陳安明在內的三名官員,都是原隴右都司的人,出城清理喪屍的情況都由他們彙總。

所以趙延洵纔會聽取陳安明的看法,讓他評估如今城外的安全程度,因爲城外喪屍的情況他們很清楚。

事實上,經過最近一段時間出城作戰,趙延洵已經迫切想建立專門官署機構,來管理軍情和軍中相應事務。

官署的名字他都已經想好了,就叫樞密院。

聽到趙延洵問話,陳安明緩緩道:“殿下,按統一彙總的情況來看,現在已經可以着手秋收,城外的怪物是啥不光的,只能多加巡查清理!”

“但臣以爲……在推行秋收同時,還得從砍伐樹木和竹子,製作一應軍械!”

陳安明知道,關於秋收的一應事務,肯定是由王府長史落實。

既然自己不能主導,那就乾脆接機提出建議,相當於是爲軍隊發聲。

見趙延洵面露思索,陳安明才接着說道:“殿下,城內人力衆多,只要稍微分配一些人手,就可以保證軍械製造,到時候便可招募更多兵卒!”

“工匠們閒着也是閒着,倒不如維持生產,以免手藝生疏了!”

一人計短多人計長,作爲一個勢力的首腦,趙延洵已經意識到廣開言路的重要性。

陳安明話講完後,趙延洵又問向一側幾名文官道:“對此,你們怎麼看?”

成文光正想發言,卻見關和泰搶先開口道:“殿下,陳大人的建議,臣以爲有些道理!”

“城內有數萬勞力,就元陽周邊這些田地,着實也用不了這麼些人,倒不如按陳大人所說,派些人砍樹伐竹以供軍需!”

“軍隊強盛,才能掃清怪物,才能救更多人,才能讓咱們活下去!”

見關和泰說完,趙延洵又把目光掃向其餘兩人。

“臣無異議!”周承平答道。

即便是他這樣清流的人,也知道如今軍隊的重要性,所以不會阻撓軍隊發展。

兩位王府長史都達成了一致,成文光自然也不會異議,於是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好,出城秋收和砍樹的人員招募,就由成卿來辦!”

差事落到了自己頭上,讓成文光有些錯愕,這種大事怎麼也該兩位長史來牽頭吧。

“臣領命!”成文光答道。

趙延洵端起一旁的茶杯,而後說道:“一定要招募青壯,年老的人不要,出去了容易送命!”

經過這些天營救倖存者,他的實控人口已經達到了五萬二,但對趙延洵來說每一個人口還是很重要。

從元陽近郊救回近千人,雖然聽起來挺多,但喪屍沒有爆發時,元陽近郊生活卻着幾萬人,存活率實際上極低。

“是!”成文光再度領命。

其實也就沒什麼事了,於是趙延洵便沉聲道:“你們各項事務繁忙,關長史留下,其餘人都各自去忙吧!”

衆臣向趙延洵行禮後,才躬身退出了大殿,唯留關和泰滿心深沉站在原地。

趙延洵從椅子上起身,往一旁的置物架走了去,上面放着一把裝飾古樸的刀。

這刀正是系統所賜的隕鐵寶刀,可惜還沒參加過實戰,但質量確實是沒得說。

將刀從鞘中抽出一截,只聽趙延洵沉聲道:“國之大事,唯祀與戎,軍隊之重要,在如今更是不言而喻!”

關和泰有些不明就裡,於是他只能應答道:“殿下所言極是!”

趙延洵卻接着說道:“如今王府下轄兵卒衆多,但確沒有統一管理的衙門,本王深以爲不妥!”

聽到這裡,關和泰猜到了趙延洵接下來要說什麼,於是他乾脆不插話了。

“所以本王決定成立樞密院,但這樞密院卻差一位能力出衆,能爲本王信任的主官!”

這話一出,趙延洵的目的已經呼之欲出了。

但讓關和泰不明白的是,自己明明是一介文官,爲何要讓自己出任武職,這不明顯亂套了嗎。

“殿下,莫非是要臣出任?”

收刀入鞘,趙延洵轉過身來,徐徐說道:“你是王府老人,本身能力出衆,本王覺得你很合適!”

“臣乃一介文官,手無縛雞之力,怕是難擔此重任!”關和泰苦笑道。

他這還算好的,若是些清流過頭的官員,直接會認爲這是對自己的羞辱。

畢竟堂堂讀書人,怎麼能去做臭丘八呢!

“又不是讓你上陣拼殺,你只需管好軍中日常事務即可!”趙延洵平靜道。

“殿下,臣……”

“不必多說,你是最合適的人選,莫要讓本王失望!”

趙延洵把話說到了這一步,即便關和泰心中有些牴觸,但也只能依王命行事。

“臣領命!”

(本章完)

第495章 嫡長子第641章 勸降第508章 宴會2第121章 夜難安第41章 憤怒第506章 滿倉第290章 甦醒第661章 可爲我大晉忠臣乎?第60章 邀請函第275章 奏摺如雪花第502章 承天大典3第894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516章 抓舌頭第334章 被困第345章 天佑吾王第621章 維穩第485章 北行者第228章 重逢第907章 射箭第163章 伐竹完本感言第478章 唸佛去第245章 糧倉內第71章 怪物第600章 奪權第359章 覲見第592章 口袋已成第457章 返回第33章 和泰月下留承平第390章 整軍第551章 後宮事2第782章 宗親第213章 起風波第291章 反目第390章 整軍第869章 常朝第786章 劫第741章 紫金門開第545章 問對第329章 陳家第229章 中秋至第708章 皇上聖明第629章 夜行第791章 廷議第669章 真龍天子第603章 觀摩歸來第726章 渡河之人第160章 驕兵第138章 識時務者第346章 試弓第189章 雍王殿下萬歲第831章 滑不溜秋第229章 中秋至第881章 小勝第445章 南邊情況第577章 賜福第100章 何至於此第541章 師徒夜話第668章 合辭勸諫第587章 衆志成城2第181章 楷模第918章 大軍盡至第309章 城德下第675章 御前會議第99章 諸府之人第92章 戒嚴難第600章 奪權第189章 雍王殿下萬歲第944章 羣情憤1第578章 覲見第221章 黑乎乎的人第617章 檢閱第920章 年終第505章 探照燈第524章 柳山驛3第616章 碼頭上第160章 驕兵第34章 議侍衛事第583章 夜動第217章 頭屍第351章 興遠縣第604章 類聚第436章 亂起1第468章 陷阱第53章 薛寶筠的擔當第291章 反目第589章 談判第920章 年終第844章 吸收第621章 維穩第552章 麗鹽府第713章 見大將軍第165章 喪屍暴動第628章 熱鬧青崗縣第722章 濟水西第665章 伏闕以拜第327章 監國第48章 再死人第337章 是那頭熊第172章 王妃請罪
第495章 嫡長子第641章 勸降第508章 宴會2第121章 夜難安第41章 憤怒第506章 滿倉第290章 甦醒第661章 可爲我大晉忠臣乎?第60章 邀請函第275章 奏摺如雪花第502章 承天大典3第894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516章 抓舌頭第334章 被困第345章 天佑吾王第621章 維穩第485章 北行者第228章 重逢第907章 射箭第163章 伐竹完本感言第478章 唸佛去第245章 糧倉內第71章 怪物第600章 奪權第359章 覲見第592章 口袋已成第457章 返回第33章 和泰月下留承平第390章 整軍第551章 後宮事2第782章 宗親第213章 起風波第291章 反目第390章 整軍第869章 常朝第786章 劫第741章 紫金門開第545章 問對第329章 陳家第229章 中秋至第708章 皇上聖明第629章 夜行第791章 廷議第669章 真龍天子第603章 觀摩歸來第726章 渡河之人第160章 驕兵第138章 識時務者第346章 試弓第189章 雍王殿下萬歲第831章 滑不溜秋第229章 中秋至第881章 小勝第445章 南邊情況第577章 賜福第100章 何至於此第541章 師徒夜話第668章 合辭勸諫第587章 衆志成城2第181章 楷模第918章 大軍盡至第309章 城德下第675章 御前會議第99章 諸府之人第92章 戒嚴難第600章 奪權第189章 雍王殿下萬歲第944章 羣情憤1第578章 覲見第221章 黑乎乎的人第617章 檢閱第920章 年終第505章 探照燈第524章 柳山驛3第616章 碼頭上第160章 驕兵第34章 議侍衛事第583章 夜動第217章 頭屍第351章 興遠縣第604章 類聚第436章 亂起1第468章 陷阱第53章 薛寶筠的擔當第291章 反目第589章 談判第920章 年終第844章 吸收第621章 維穩第552章 麗鹽府第713章 見大將軍第165章 喪屍暴動第628章 熱鬧青崗縣第722章 濟水西第665章 伏闕以拜第327章 監國第48章 再死人第337章 是那頭熊第172章 王妃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