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地(四)

順軍的優勢在於靈活機動的馬軍,馬步分離,爲的是將己方的優勢放大發揮;趙營優勢在於穩固森然的步軍,收馬入陣,爲的是不讓己方的短處爲敵所趁。兩方用兵的核心均着眼在“揚長避短”四字,若是戰況照此形勢繼續發展,勝敗之數依舊難料。

可是,戰場如棋局,落子無悔。將帥能在錯綜複雜的局勢下靈光一現,也不免會被局勢矇蔽雙眼,因一念之差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高一功果斷抽離馬軍,大膽包抄不斷收縮的趙營大陣,可謂膽大心細的典範。郭如克緊急調賀人極馬軍入陣躲避以及起用兩翼的預備隊鞏固側背,是沉着的應手。本來按照預期,勝負的轉折將取決順軍馬軍對趙營大陣背襲的成效,然而郭如克畢竟身經百戰,在緊急排兵佈陣的同時,仍不忘觀察全局,從而發現了一個反敗爲勝的機會。

這個機會,也可以說是郭如克主動創造的。

趙營兵馬雖能依靠有素的訓練與堅強的意志在短期內做到對大陣四邊四角的佈防,然而對面襲來的敵人少說也是己方的兩倍,縱能守得一時無虞,依舊爭取不到主動權。順軍進可攻退可守,大可以切斷趙營兵馬的後路,慢慢消磨。時間一久,己方兵馬是否能堅持得住,實在是一個未知數。

郭如克是老練的指揮官,不會容忍將戰場的主動權拱手讓人。在他看來,一旦趙營陷入完全被動的局面,失敗亦只是早晚的事。他必須運用策略,讓己方重佔主導。

說到底,短短一瞬間,能想到的策略很簡單。郭如克下令正面列陣的起渾營四哨停止攻勢便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因爲他敏銳發現,分離而去的順軍馬軍兵分兩路,兩路打得皆是高一功的旗號。由此可見,順軍馬軍幾乎全聽從高一功指揮。這是趙營軍官們都心知肚明的事,但時值順軍馬軍氣勢震天的當口兒,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抵禦順軍馬軍,卻很少有人能逆向想到留在正面那支爲數數千的順軍步軍的統帥是誰。

毫無疑問,只有大順果毅將軍楊彥昌。他是這場戰鬥大順方面的最高指揮官,高一功未帶馬軍離開前,高矗順軍步軍陣後的中軍大纛看得清清楚楚,即便現在大纛收起,郭如克也能判斷出這只不過是楊彥昌意欲掩人耳目的障眼法,其人必然且只能留在步軍陣中——高一功策馬揚鞭可以,楊彥昌身爲主帥若是行蹤不定,先不說馬軍,步軍陣的士氣與戰鬥意志必然一落千丈,順軍雖自恃馬強馬快,但也沒有豪氣到眼睛都不眨一下將數千帶甲的老兵棄置不顧的程度。

郭如克做事從不拖泥帶水,幾道命令傳下去,坐等局勢轉變。事實證明,策略簡單並不意味着效果不濟。戰場風雲變幻,機會稍縱即逝,留給指揮官判斷並作出決定的時間往往只在瞬間,優秀的指揮官能利用積累深厚的經驗與見識大概率擇優而行,但火候尚且欠缺的指揮官則不免因爲慌亂而出昏招。

楊彥昌是成名已久的宿將不假,不過,至少在此時此刻此地,他被郭如克成功引入了彀中。或許是感覺大局已定,想要與馬軍配合一鼓作氣奠定勝利;或許是小覷了趙營步兵的戰鬥力,認爲趙營的停火是後繼乏力的表現。總之,他抓住了趙營正面起渾營四哨故意停火的空當,下達了迅速挺進的軍令。

要是他能再沉穩一些,等待己方馬軍衝擊趙營大陣造成鬆動之際,再揮軍正面掩殺,興許換來的結果將成就他的英名。可惜戰場沒有如果,提前將步兵壓上趙營陣線的楊彥昌很快感受到了趙營步兵那強勁的肉搏強度。他聽回報的塘兵述說,趙營的長槍手們不但戰力驚人、甲冑精良,奮戰時口中還大聲疾呼着一時半會兒聽不懂的長短句,個個眼放兇光,如困獸般用命死戰。原本期待一舉撕裂趙營陣線的順軍步軍們反而節節敗退,血流成渠。更致命的是,不知從何處倏忽衝出不計其數的趙營馬軍,全都人馬具裝直似鐵罐,從側面捨身衝擊早就左支右絀的順軍步軍,與趙營步軍合力奮戰。

正面長槍突刺如電,側面馬刀騎槍衝突如雷。天空突然應合也似雷電交加,尚不見分毫雨滴墜落,沉悶令人氣窒的原野上,順軍步軍陣列在激戰之後終於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猛然炸沸。崩潰着的順軍步軍浪潮般向着一側涌動。透陣穿插的趙營馬軍如虎驅羊,所向披靡。

“別讓楊彥昌跑了!”賀人極帶頭大喝,無數趙營馬軍踏着遍地烽煙,縱聲呼應。

潰散難遏的順軍步軍陣很快瓦解,賀人極帶數百騎殺到中軍處,只看到倒在地面上那面早被踩踏進塵埃的順軍大纛,楊彥昌則不見蹤影。

天邊滾雷隆隆,與此同時,趙營大陣內金鼓齊鳴,順軍馬軍正從各個方向展開衝擊。

“頂住!”

左翼鎮筸營統制周晉聲嘶力竭地喊叫。槍刺成林,從柵欄拒馬的各個空隙探出,早被蒙上雙眼的順軍戰馬鐵蹄不停,騎士看到了前方的障礙與防禦,仍舊義無反顧端平騎槍衝刺。一時間,木屑濺射、血肉齊飛,零零落落灑滿草地,第一排順軍馬軍大多爲尖銳的木樁或槍頭刺穿,戰馬發出淒厲的嘶吼,將騎士顛落。但就在剎那,後續袍澤接踵而至,伴隨着砰砰悶響衝開它們尚且溫熱的屍體,簇擁着衝進趙營長槍陣。

“再頂住!”

周晉雙目充血,青筋暴起,眼前成團成簇的趙營長槍手還沒來及的抽回刺出的長槍,即被戰馬撞飛,摔落四周。聽着震耳欲聾戰鼓嘴裡高呼口號的後排長槍手們則結成更爲緻密的小陣,迅速填補空缺。

順軍馬軍海浪般前仆後繼,陣陣拍擊,意圖撼動趙營陣線。槍林堅實,趙營的陣線就像被拳頭擊中的沙袋,縱然有所內凹,但隨着凹陷越深,凹陷處也就變得越加牢不可破。

“爲趙營、爲主公!”

“爲趙營、爲主公!”

三排順軍馬軍衝擊罷,後繼乏力,只留下戰陣邊沿那成堆的人馬屍首。即便身畔橫七豎八許多袍澤戰死疆場,依然堅持着的趙營長槍手無不面色堅毅,在軍官的指揮下呼喊着挺槍猛衝,向原地躑躅的順軍馬軍展開反擊。

正當此時,突進過深的順軍馬軍兩側全都暴露在了分散開來的趙營銃炮的火力前,趙營鳥銃手蓄勢已久,成百上千的銃口毫不留情迸發出彈雨,憑藉炮車靈活佈置的趙營火炮同樣再度佈置完畢,與排銃交叉齊射轟擊。只一小會兒,但見殘肢斷臂漫天亂飛。困頓原地進退兩難的順軍馬軍死傷無計,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適才衝殺所得的收穫。

後續將近未近的順軍馬軍見勢不妙,唿哨着收攏隊列,撤向外圍重新集結。趙營的炮銃不依不饒,攆着他們的退路狂轟猛射,力度更勝之前,直將一二百步內的草木都掀飛殆盡,只留下一片狼藉焦土。

左翼前部的狀況算是順軍馬軍整體衝鋒收效的一個縮影,偌大的趙營大陣終究無法面面俱到,但哪怕有幾處順軍馬軍得勢,也很快被其他部分趕來增援的趙營兵士擊退。這本是正常狀況,自負如順軍,也沒有期望只靠一次衝鋒就將數千人的趙營大陣衝散。然而這當口兒,纔在外圍陸續集結的順軍卻沒來得及再度組織衝鋒,就得知了步兵本陣潰敗、楊彥昌下落不明的噩耗。

戀戰者亡,通過一次卯足全力的衝鋒,高一功已經感到趙營兵士作戰意志以及技戰術都遠非昔日對手可比,暗暗稱奇。眼下楊彥昌本陣淪陷,重出陣外的趙營馬軍士氣如虹,下一步肯定會開始往四處糾纏牽制順軍馬軍,配合步軍作戰。

失去了正面步軍的掩護,衝鋒亦無把握全勝,高一功明白今日這場戰鬥自己已無力迴天。於是不久之後,原先收束起來的高一功大旗重新挺立展開,遠離戰場而走。臨近的馬軍小隊目見此旗動向,亦先後豎起號旗,互相傳遞退兵消息。

趙營大陣不動如山,銃炮持續追射,只任由賀人極的馬軍稍稍追擊。慢慢地,原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天地間的光線正在逐漸退去。

“打完了。”本陣所在的小土丘上,一直站立眺望的郭如克擡起僵滯的雙腿,長舒一口氣,邊走邊將手中的令牌扔到交椅邊。

昏暗之中,顧君命愕然道:“闖、闖賊退、退了?”

“退了。”他對面坐着的孔全斌沿着唾沫點頭,當看到郭如克轉身向自己這邊走來,不由自主拱手讚道,“總管用兵如神,以劣勢力卻闖賊,實爲我大明數年未有之大捷!”

只憑七千步兵,力戰擊退了將近兩萬並有着萬餘馬軍的順軍,郭如克這份戰績不要說在趙營,放眼近年來整個中原的明軍中比較也首屈一指。孔全斌很清楚,這一場戰鬥的獲勝將大大提振趙營乃至其他大明軍隊信心與士氣。想到這裡,不禁對郭如克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與臨陣應變的能力更加欽佩。

郭如克笑了一笑,沒回應,反而仰頭看天道:“暮色將臨,闖賊既敗,遁往西北,葉縣空虛彈指可下。傳令下去,大夥兒再加把勁兒,爭取入夜前北上拿下葉縣縣城,今夜住瓦房、吃大鍋蒸飯!”

孔全斌再無遲疑,肅立道:“是!”

不出郭如克所料,敗退的順軍因受高一功節制,放棄了葉縣,直接退回了高一功鎮守的汝州境內。夜色深沉,更有小雨淋落,本來對趙營攻城不利。但郭如克故弄玄虛,分遣數門二號紅夷炮每隔五十步一設,先後發炮。雖說並沒有校準目標,只是在黑燈瞎火裡頭亂射一氣,但讓城內稀疏的守軍以爲趙營在多個方向發動了攻勢。

倘若趙營兵馬僅僅猛攻一兩處,守軍聚集有針對地防禦,黑夜將雨,趙營兵馬今夜還未必能夠如願進城。郭如克虛張聲勢佯裝發動大規模的攻城,守軍自忖以己方的兵力,難以全部顧及,士氣陡降,不戰而走。因此趙營兵馬得以在不利的天時地利下不費一兵一卒順利奪取了縣城。

當夜下了一場暴雨,很難想象若不能及時進城,尚在野外行軍的趙營軍隊必將遭到嚴重的打擊。顧君命亦對郭如克的智慮大爲服膺,他身爲起渾營參事督軍,發揮本職,以郭如克本稱“郭虎頭”爲由頭,趁興編了“楚北有一虎,破敵拔城三通鼓”的順口溜,用以樹立郭如克一日之內連續攻城拔寨、野戰取勝的神勇形象。傳播軍中激勵將士,傳播軍外震懾敵軍。

郭如克對此一笑了之,次日雨歇,派人快馬疾趨南面請侯大貴帶兵速速前來會合。同時遠佈哨探,偵察汝州情形。

軍隊在縣城整頓兩日,南面侯大貴已進軍到了南陽府城,又得知汝州高一功退回汝州,與同樣敗退此地的楊彥昌分兵駐防郟縣與寶豐縣。郭如克本待等候侯大貴軍到再圖謀汝州,誰想從北面突如其來的一封密信,不由令他心思活泛起來。

36救樑(四)2錢塘(二)40經略(四)6拔城(二)46蕭蕭(二)28前奏(四)50對子(二)66求存(二)91凌雲(三)65求存(一)58王將(二)89義氣(一)49昌洪(一)105朽骨(一)40明志(四)82無前(二)62反戈(二)16鄖襄(四)75破竹(三)26元月(二)64反戈(四)22伏延(二)59雄雉(三)96同枝(四)8巾幗(四)104砥礪(四)74養虎(二)37少室(一)47三不(三)104遇吉(四)9單刀(一)62干戈(二)38少室(二)3虛實(三)99抉擇(三)96換馬(四)108積威(四)20天星(四)108鐵石(四)25元月(一)81主客(一)45狼狽(一)91凌雲(三)115總兵(三)5禍福(一)27元月(三)27棒賊(三)45不古(一)22闖將(二)68螳臂(一)8禍福(四)37則玉(一)74養虎(二)6半野(二)44鷲翎(四)34鬥雞(二)20搖旗(四)26元月(二)6巾幗(二)4關山(四)25前奏(一)15權衡(三)1金嶺(一)14黃土(二)107孟流(三)30督師(二)27棒賊(三)21入川(一)64紅冊(四)64驚雷(四)72門戶(四)43世胄(三)80彤雲(四)22闖將(二)84快哉(四)47狼狽(三)116臘梅(四)120輕舸(四)39經略(三)66雲動(二)69故人(一)62棄暗(二)46三不(二)53外援(一)40掌盤(四)18車轅(二)58歸宿(二)72故人(四)47狼狽(三)117三營(一)66山雨(二)5半野(一)67廣元(三)81主客(一)32招安(四)27元月(三)119走水(三)86紅袍(二)47覃氏(三)13權衡(一)
36救樑(四)2錢塘(二)40經略(四)6拔城(二)46蕭蕭(二)28前奏(四)50對子(二)66求存(二)91凌雲(三)65求存(一)58王將(二)89義氣(一)49昌洪(一)105朽骨(一)40明志(四)82無前(二)62反戈(二)16鄖襄(四)75破竹(三)26元月(二)64反戈(四)22伏延(二)59雄雉(三)96同枝(四)8巾幗(四)104砥礪(四)74養虎(二)37少室(一)47三不(三)104遇吉(四)9單刀(一)62干戈(二)38少室(二)3虛實(三)99抉擇(三)96換馬(四)108積威(四)20天星(四)108鐵石(四)25元月(一)81主客(一)45狼狽(一)91凌雲(三)115總兵(三)5禍福(一)27元月(三)27棒賊(三)45不古(一)22闖將(二)68螳臂(一)8禍福(四)37則玉(一)74養虎(二)6半野(二)44鷲翎(四)34鬥雞(二)20搖旗(四)26元月(二)6巾幗(二)4關山(四)25前奏(一)15權衡(三)1金嶺(一)14黃土(二)107孟流(三)30督師(二)27棒賊(三)21入川(一)64紅冊(四)64驚雷(四)72門戶(四)43世胄(三)80彤雲(四)22闖將(二)84快哉(四)47狼狽(三)116臘梅(四)120輕舸(四)39經略(三)66雲動(二)69故人(一)62棄暗(二)46三不(二)53外援(一)40掌盤(四)18車轅(二)58歸宿(二)72故人(四)47狼狽(三)117三營(一)66山雨(二)5半野(一)67廣元(三)81主客(一)32招安(四)27元月(三)119走水(三)86紅袍(二)47覃氏(三)13權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