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禪讓

太極車緩緩地停在洛陽城外,闊別近兩月的劉協在羣臣的陪同下回到洛陽,皇城依舊,劉協有些感慨道:“真還是第一次覺的天下其實也不算大。”

從洛陽東巡到合肥,再從合肥一直跑到盧龍寨,遠出塞外,進入塞外有多遠不知道,但單是這一路繞到盧龍寨便有六千多裡,放在十年前,這麼遠的距離,別說兩個月,兩年能昨晚這兩個月的事那都是快的,而且會非常疲憊。

然而如今,兩個月不但走完了,而且基本不會有太疲憊的感覺,無論是坐太極車還是坐船,初期的不適之後基本上跟在宮中沒什麼區別,最重要的是,也沒勞民傷財,可能用的最多的就是炭了,此外馬超在關外打了一場小仗。

“丞相。”劉協入宮前,看着呂布笑道:“朕無憾了。”

呂布點點頭,沒說什麼,對着劉協躬身一禮,目送劉協回宮。

陛下這話是什麼意思?

四周羣臣聞言卻是心中升起了疑惑,這話有些不對啊。

劉備下意識的握緊了寶劍,看向呂布。

呂布卻沒說什麼,目送劉協回宮後,看向羣臣道:“陛下已經回宮,諸位也散去吧,這兩月來,諸位一路跟隨,也辛苦了,快些回去休息。”

羣臣有些吃不準呂布跟劉協之間究竟有什麼協議,此刻聞言,也只能向呂布躬身施禮,告辭離去。

接下來幾日,洛陽城風平浪靜,好像沒有任何事情要發生,但不知從哪裡傳來的消息,劉協準備禪位於呂布了。

雖然只是謠言,但這個可能性卻是極高,畢竟以呂布的功績、人望,他接手天下,沒有任何人可以反對。

劉備回到府中,心情有些沉重,他有預感將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呂布恐怕做不了霍光了,那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府邸中,劉備摸索着跟隨了自己多年的雌雄雙股劍,努力想要讓自己冷靜下來。

“兄長。”張飛和關羽突然快步進來,看着劉備道:“小弟聽說,丞相他……要造反了?”

“……”劉備看着自己的兄弟,不知該如何解釋,如果真是劉協禪讓的話,呂布還真算不上造反。

嘆息一聲,劉備看向兩位兄弟道:“二弟、三弟,若真是如此,爾等意欲何爲?”

“我聽大哥的!”張飛沒二話。

關羽捋須道:“兄長在,弟就在!”

“若我執意維護陛下又如何?”劉備看向兩位兄弟,如今呂布若要登位,無人可以阻攔,可說是必死,而且其實沒有意義,這是劉備自己的選擇。

關羽抱拳道:“玉可碎,而不可毀其白,竹可焚,而不可屈其節,身雖死,名可垂於竹帛也,有何懼哉?我兄弟三人昔日曾有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大哥若去,弟怎肯獨留?”

張飛深吸了一口子,對着劉備抱拳:“兄長,俺也一樣!”

“好兄弟!”劉備摟着二人肩膀,這一刻,心中壓抑盡去,他已經做好了爲捍衛漢室赴死的準備,哪怕這事情在旁人看來可笑,甚至他也承認呂布做天子可能更好些,但這與自己心中的道義有別,那便要以命來捍衛自己心中道義。

另一邊,謠言最終吹到了朝堂上,這日,李儒在朝堂上詢問劉協,劉協也沒遲疑,直接肯定了謠言的真實性,並當場表示願意禪位於呂布。

對於這個結果,朝臣有意外,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呂布自然推脫不願,就如同當初封王一般,到第三次,呂布才接受繼任天子。

對於洛陽百姓來說,換皇帝其實跟他們沒太多關係,相比於這個,他們更關注這次新帝登基會不會有什麼好處。

尤其是接受禪讓的是呂布,那就更沒問題了,呂布如今在民間人望可說是如日中天。

九月初九,重陽之日,劉協在洛陽城外建起了祭壇舉行封禪儀式,正式禪讓帝位於呂布。

諮爾趙王:

昔者帝堯禪位於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維歸有德……

祭壇上,劉協開始聲情並茂的宣讀自己的禪位詔書,祭壇之下,百官肅立,見證這一時刻,呂布立於祭壇之上,既然已經決定接受帝位,那也就不必矯揉造作了,大步向祭壇之上走去,在劉協宣讀完詔書最後一句,呂布也正好登上祭壇。

“陛下,自今日起,你便是這天下之主了!”劉協嘆了口氣,雙手捧起詔書,交給呂布。

呂布雙手接過,躬身施禮。

“且慢!”就在呂布準備宣讀繼位感言之際,一聲斷喝聲中,劉備踏步出列,關羽和張飛相隨。

“放肆!”典韋有些着急,和許褚一起攔住三人。

馬超冷眼看向劉備身後的關張二將。

“讓開!”張飛悶哼一聲,和關羽一左一右將典韋和許褚撞開,讓劉備上前。

“玄德可是有話說?”呂布揮了揮手,示意典韋和許褚退下。

“敢問趙王,可是漢臣?”劉備扶劍大步走向呂布,朗聲問道。

“自然是。”呂布點點頭。

“卻不知趙王今日接替陛下後,以何爲國號!?”劉備目光漸漸冷厲,他知道自己絕非呂布對手,但今日就算是死,也要捍衛大漢尊嚴!

“我已與陛下商議過,依舊以漢爲國號,不但是今日,往後便是有王朝更替,但這華夏天下,當一直以漢延續,但有不尊者,天下共討之!”呂布朗聲道。

劉備:“……”

已經積蓄好的氣勢到了這一刻,突然不知道該往哪兒發了。

他的目的是匡扶漢室,但呂布繼續以漢爲國號,似乎也是一種對漢室的認可和延續,自己似乎沒理由打他,但……好像又有哪裡不對。

劉備一時間呆在了原地。

呂布卻沒呆,看向羣臣道:“天行有常,然天道無常,我本想找可綿延萬世之朝代,然陰陽消長卻是天理,布窮盡此生,也未能找到真正萬世長存之道,是以與陛下商議,雖無萬世長存之朝,但我大漢之名卻可萬世長存,自今日起,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爲漢土,王朝可以興替,然我大漢之名,當長存於世,萬世不可更替!”

“陛下心胸之廣闊,臣難及萬一,臣劉協參見陛下!”劉協退後一步,對着呂布一禮。

“臣等參見陛下!”百官也在劉協的帶動下向呂布恭拜。

劉備站在原地,看着呂布,又看了看劉協,最終長嘆一聲,對着呂布下拜道:“臣,參見陛下!”

也需,這便是最好的結局了!

劉備這一拜,關羽和張飛也只能跟着下拜,大漢似乎亡了,又似乎沒亡,而且似乎可以長存,也不知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衆卿平身!”呂布伸手虛扶,示意羣臣起身,並繼續宣讀自己的繼位感言,同時封劉協爲逍遙王,可參朝政,每年由朝廷奉養,但只有劉協享此殊榮,後世子孫若想入仕需憑藉本事參加科考,此外劉協還享有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之特權。

總之劉協雖然削去了地位,但朝臣見到劉協依舊得拜,只要不犯原則性問題,劉協就不會有事。

漢興二年九月,呂布正式登基,擢升賈詡爲丞相,輔佐自己理政,不過賈詡顯然不能指望他做太多事情了,呂布遂設左右丞相,除了賈詡之外,升荀攸爲右丞相,民部則由荀彧接管。

皇宮之中,嚴氏爲後,王異、貂蟬皆爲貴人,呂玲綺爲長公主,呂雍爲太子,其餘子嗣皆爲皇子。

就如呂布所言那般,沒有改國號,年號也沒改,漢興會一直沿用下去。

一般天子登基,爲彰顯自身能力,總會做些什麼政績來證明自己,不過呂布登基後,除了宣佈大赦天下之外,便再沒做其他事情,於民休養生息,朝廷徵收的稅收基本用來修路。

天下進入了一個平靜卻快速發展的時代,關中往來西域的商客絡繹不絕,洛陽這邊則是天下商客、名士匯聚之所,同時新一輪的科舉也將展開,呂布雖然登基,但這科舉還是由他自己執掌。

逍遙王劉協,自從禪讓之後,幾乎沒在自己王府中待過,整日在民間遊蕩,他有朝廷專門發的薪俸,跟天子同俸,吃穿自然不愁,整日不必理會政事,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比昔日在宮中快活了不知多少,時不時效仿呂布扮作尋常人在市井間溜達,喝茶、看戲、聽曲、找些自己沒吃過的美食。

劉備也沒有被貶黜,繼續留任朝中,張飛被派去西域將趙雲替換回來,一來趙雲在西域多年,功勞不小,也是時候回來升賞了,二來嗎……趙雲相較而言太過溫吞,雖然做事也是雷厲風行,但基本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這樣的性格容易讓人拿捏,所以呂布讓張飛去西域接任西域都護。

西域顯然更需要一個不怎麼講理,不君子的西域都護,另外最好能惹惹事,讓大宛和貴霜、康居這些西域大國消停一些,臨行前,呂布還給了張飛便宜行事的權利,基本上就是往西域扔了個炸藥桶,一點就炸的那種……

第四十章 威揚天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做媒第三百零三章 客來第四十章 平淡第一百七十九章 攻堅營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響第一百三十八章 貴霜使者第二十二章 迎駕第四十四章 反客爲主第二百三十一章 搶奪第一百五十一章 朝堂第一百八十三章 落幕第三十三章 開戰第九十六章 信第一百三十八章 貴霜使者第二百六十章 因由第四百三十五章 決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視第一百七十二章 關中暗流第六十九章 衆生相第三百四十七章 矛盾第二百零一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計成第二十五章 北山孤魂第一百四十五章 少年工匠第三十四章 大戰將臨第二十八章 絕地第一百章 中計第九十章 家書第一百一十六章 賭命第四十五章 兵圍虎牢第七十二章 離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要第七十二章 離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堂第一百六十八章 同道中人第四百零四章 定河北第二十九章 奪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苦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決議出兵第一百六十章 回長安第二百四十二章 要兵權第十七章 化解第八十七章 逆襲第六十三章 破敵第七十二章 豪傑末路第二百六十章 因由第三百九十五章 第一仗第二百四十七章 圍城第十九章 上意第四百三十五章 決戰第十九章 換天第七十章 破城第三十三章 機會第三百一十二章 裴家父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萬國宴第一百七十七章 試探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一百八十八章 對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忠義?第三百五十章 曹劉交惡第三十四章 大戰將臨第三十二章 帝王第三百三十二章 束手第一百三十一章 誰人合適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勸第六十五章 箭懾羣雄第一百三十八章 失敗的計劃第二百五十四章 慘烈第一百二十一章 遊說第十五章 人情世故第二百一十五章 入南中第四十九章 招攬第二百七十三章 懸殊第七十七章 不祥的預感第五十一章 相邀第二章 重啓絲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四百一十三章 青州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視第七十章 兩錢第六章 迴歸第一百三十四章 給他第七十一章 遠景第三百四十一章 平靜第二百二十四章 御獸第一百六十八章 城下第九章 權力的縫隙第二十二章 英雄遲暮第二百一十八章 戰機第三百七十五章 特殊要求第九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一十七章 絕糧第一百四十一章 清算第三百一十九章 會盟第二十七章 顏面問題第四十一章 深謀第二十八章 絕地第一百七十章 變化第七十四章 中計
第四十章 威揚天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做媒第三百零三章 客來第四十章 平淡第一百七十九章 攻堅營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響第一百三十八章 貴霜使者第二十二章 迎駕第四十四章 反客爲主第二百三十一章 搶奪第一百五十一章 朝堂第一百八十三章 落幕第三十三章 開戰第九十六章 信第一百三十八章 貴霜使者第二百六十章 因由第四百三十五章 決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視第一百七十二章 關中暗流第六十九章 衆生相第三百四十七章 矛盾第二百零一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計成第二十五章 北山孤魂第一百四十五章 少年工匠第三十四章 大戰將臨第二十八章 絕地第一百章 中計第九十章 家書第一百一十六章 賭命第四十五章 兵圍虎牢第七十二章 離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要第七十二章 離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堂第一百六十八章 同道中人第四百零四章 定河北第二十九章 奪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苦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決議出兵第一百六十章 回長安第二百四十二章 要兵權第十七章 化解第八十七章 逆襲第六十三章 破敵第七十二章 豪傑末路第二百六十章 因由第三百九十五章 第一仗第二百四十七章 圍城第十九章 上意第四百三十五章 決戰第十九章 換天第七十章 破城第三十三章 機會第三百一十二章 裴家父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萬國宴第一百七十七章 試探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一百八十八章 對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忠義?第三百五十章 曹劉交惡第三十四章 大戰將臨第三十二章 帝王第三百三十二章 束手第一百三十一章 誰人合適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勸第六十五章 箭懾羣雄第一百三十八章 失敗的計劃第二百五十四章 慘烈第一百二十一章 遊說第十五章 人情世故第二百一十五章 入南中第四十九章 招攬第二百七十三章 懸殊第七十七章 不祥的預感第五十一章 相邀第二章 重啓絲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四百一十三章 青州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視第七十章 兩錢第六章 迴歸第一百三十四章 給他第七十一章 遠景第三百四十一章 平靜第二百二十四章 御獸第一百六十八章 城下第九章 權力的縫隙第二十二章 英雄遲暮第二百一十八章 戰機第三百七十五章 特殊要求第九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一十七章 絕糧第一百四十一章 清算第三百一十九章 會盟第二十七章 顏面問題第四十一章 深謀第二十八章 絕地第一百七十章 變化第七十四章 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