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國體與封爵

(非常感謝‘DENNISSEE’和‘怪咖ii’的慷慨捧場和月票支持。)

西北的上官虎、姜木郎、武三、周虎等人,還有河北的羅士信、裴元慶、武四,川蜀的徐世績、陳咬金、沈光、黃少秋等人因爲要駐守邊關,盯着關中的李世民,再加上距離揚州較遠,所以沒能來,但他們早就知道今天是大安帝國立國,王君臨稱帝的時日。

沈果兒則是去了南詔,處理火懷明的事情去了,因爲事關重大,也沒有趕回來。

而聶小雨自從一號殺手之王的身體送到蛇島上之後,便關在她的神秘密室中,已經有兩個多月沒有出來了。

王君臨注意到,此時這些人看向自己的神色中充滿了陌生和敬畏,都不敢對自己直面注視。

甚至與自己關係向來親密無間、之前隱以兄弟相交的劉子明,看向自己時神色複雜之中,也首次有了敬畏之色。

在這一刻,王君臨與自己以往的忠心屬下、朋友、兄弟已經被君臣這道隔閡徹底分開,他進入了孤獨的帝王世界。

在這一刻,王君臨只希望陳丹嬰、香水、沈果兒,以及自己的寶貝兒子他們還能夠一如既往的與他相處。至於聶小雨他反而不會擔心。

杜如晦唸完那篇華麗文章之後對王君臨躬身一禮,然後回到自己位置上,他旁邊的房玄齡又走上前,向王君臨躬身一拜。

這個過程中,王君臨沒有吭聲,只是對二人微微頷首示意。

房玄齡自顧走上前去,展開一卷祥雲圖案的聖旨,深吸一口氣,大聲道:“詔曰…………

……年號天祥。”

接下來的內容王君臨倒是明白,因爲這份聖旨是這些天反覆敲定商量過的內容,也是朝野內外所有人最關心的事情。

而王君臨自己不知道看過了多少遍,甚至能夠將其中內容一字不差的念出來。

事實上,直至昨天晚上,房玄齡和杜如晦還跑來請示王君臨,說其中有一處措辭不準,又進行了修改,這份聖旨內容才最終敲定。

然後,王君臨親自拿着聶小雨親自給他製造的,據說無人能夠仿造的大安皇帝陛下的玉璽蓋上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意義不同凡響的漢字。

立國稱帝的第一份聖旨詔書,內容自然是要比尋常聖旨長得多。

當然,不可避免要先是闡述王君臨建國稱帝乃是天命所歸、大勢所趨,勢必會一統天下,反正是各種理由和天象一大堆。

總之,讓人聽了之後,便會深信王君臨不建國、不稱帝便是違背上天的旨意。

接下來,便是歷朝歷代皇帝登基時都要做得事情————大赦天下,王君臨如今治下有五十八個郡,兩百三十個縣,除了十惡不赦的死囚之外,其他罪犯都被免了大半的罪,很多人都直接出獄,恢復了自由。

然後,就是一年內減稅、降低徭役,這是體現新君登基,恩惠於天下,皇恩浩蕩之舉。

最後,是封官進爵,這也是所有人最關心的事情,甚至當房玄齡唸到這裡的時候,整個大殿中除了王君臨和念詔書的房玄齡之外,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不過,並不是一開始就封爵,而是先頒佈了王君臨和杜如晦、房玄齡、李靖、魏徵、裴世矩、虞世基等重臣研究了兩三個多月才定下有別於之前大隋,乃至歷朝歷代任何一個封建王朝朝廷體制、官員機構。

事實上,這個朝廷體制和官員的機構王君臨和聶小雨之前已經大體定下了框架方向,下面的衆臣只是往裡面填充東西。

而這纔是這封詔書的重頭戲,也是今天開國大典的重頭戲,當然也是滿朝文武,乃至王君臨治下五十八個郡所有的百姓最爲關心的事情。

當然,詔書裡面也只是大體提了一下,具體的章程早已下發五十八個郡,兩百三十一個縣,一些內容也在街巷中貼出了告示,讓百姓知道什麼事情該到何處找什麼樣的衙門或者官員去辦。

總體來說,大安帝國的官制分爲文、武、司法三個大的體系。

文設中書省,有兩名長官,分爲左、右二相,下統六部:吏部、禮部、兵部、戶部、農部和工部;每部設有正二品尚書一名,正三品左右侍郎兩名,且每部各轄四司,共爲二十四司。

杜如晦爲左相,房玄齡是右相,都是正一品的大員,共同負責政事,但各有側重和分管範圍。

這裡要說的是,大安國的六部和中國自西漢以來形成的三省六部中的六部相比還是有很多的不同,面上來看少了一個刑部,多了一個農部。再往深處來看,各部的職責權力範疇也有很大的不同。

吏部尚書爲許敬宗,是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總體來說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

下設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的文選清吏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廕、請封、捐封等事務的驗封司;掌文職官員守制、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入籍、複名複姓等事的稽勳司和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的考功司。

戶部尚書爲劉子明,左右侍郎爲這幾年跟着劉子明的兩個副手。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

隸下設掌鑄錢的錢行司,掌庫藏的庫藏司;掌倉儲及漕務的倉場司;掌工商事務的工商司,可謂是權柄極重,除了一直負責這一塊,且最早跟着王君臨的劉子明,其他人王君臨還真不放心。

禮部尚書爲裴世矩。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和外國之往來事,下設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的儀制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的祠祭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的主客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的精膳清吏司。

另外在四司之外,還設有鑄印局,掌鑄造皇帝寶印及內外官員印信。會同四譯館,掌接待外國貢使及翻譯等事。類似後世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門。

兵部尚書由李靖擔任。兵部執掌全國士兵的徵召和兵籍的管理,武職官員的除授、封蔭之典,敘功、核過、撫卹,乘載、郵傳之制,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管理掌全國馬政及驛傳等事。戰時,也可以根據皇帝的旨意,擔任兵馬大元帥。

工部尚書由一直負責鹽場武器裝備生產基地的錢正闊擔任,兩名侍郎分別是格物研究院的院長,墨門的門主兼任,另外一名便是錢正闊的副手董康。

工部爲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和以前六部中的工部有着很大的不同。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製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並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設四司﹕營繕清吏司,掌宮室官衙營造修繕;虞衡清吏司,掌製造、收發各種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鑄錢;都水清吏司,掌估銷工程費用,主管制造詔冊、官書等事;屯田清吏司,掌陵寢修繕及覈銷費用,支領物料及部分稅收。

農部尚書是劉子明和杜如晦共同推薦的一人,名叫王灰兒,也是范陽學院第一批畢業的高材生,專攻農學,這幾年遠東軍治下百姓種植各種新品種,年年增收,這個王灰兒功不可沒。農部掌管全國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農墾等事,在中國封建王朝時代從未單獨設這一部,大安國設農部是王君臨特意堅持所設。

另外,王君臨又設了軍機府,軍機府的主官由秦瓊擔任,正二品大員,軍機府副職爲單雄信。軍機府之下直屬機構有軍情府、特戰大隊、鹽城武器裝備生產基地,以及執法隊。

但立國之後的軍情府已經不是沈果兒的軍情府,只是從後者分裂出去的一部分,由瓦崗營的謝映登擔任軍情府統領。

特戰大隊依然是張天岡統領。執法隊統領是聶小雨培養出來的陳小狗。

另外,兵部統領地方的郡兵和縣兵,而軍機府直接統領遠東軍各個野戰部隊。

不過,隨着人馬增加,王君臨準備將各營的規格提升爲軍團,所屬人馬編制不變,主將人選只作略微的調整。

比如,老虎軍團主將依然是尉遲敬德,瓦崗軍團的主將依然是徐世績。

不過,王君臨另增設幽州軍團、天衛軍團,幽州軍團主將自然是羅藝,主要負責防務東北,盯着高句麗,以及東北的契丹和北方的突厥等異族。

而天衛軍團專司皇宮和天子防衛之事,編制五萬人,主將是程咬金。

讓程咬金擔任天衛軍團的主將,是王君臨親點的人選,包括程咬金本人在內,這事可是出乎了不少人的預料。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屠府滅門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史被打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氣急敗壞的魏刀兒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神通終於來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倭國人的野心第三百六十九章 圍困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趁勝追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侯府密室(第三更)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這纔是最大收穫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李淵父子的爭論第六百四十三章 林中追殺第七百零七章 王君臨的謀劃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無敵羅士信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如此毒誓真何用?第三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現的讖語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悲憤的十二位大將軍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隻幼虎第九百五十二章 最隱晦的殺機(第五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朝堂驚變第三百五十二章 意料之外的實力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誘餌還有作用第二十五章 平蘭縣大捷第八百五十二章 弱敵國之計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的另一個暗手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兩百名奇怪的死士第三十七章 西突厥政變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華會第四百九十三章 天魅妖女第九百一十三章 她是海妖第五百一十六章 麗華香茶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雞犬不留第九百五十六章 水師駐地第八百二十三章 背黑鍋的齊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武三的戰略第八百五十六章 三百死士第三百二十七章 暴露與激戰第四百零七章 山中同路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奇怪的鴻門宴第四百六十二章 朝堂之爭(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毫無防備的龍宮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紫面天王雄闊海的地盤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華會第二十四章 白蘭王第二百四十六章 決斷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王君臨什麼時候到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追殺與死士第六百七十八章 日連部小酋長第八百零三章 生死拼殺(下)第五十三章 五百藏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榆林郡太守第四百九十二章 聶小雨的變化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不一樣的攻守戰(九)第六百五十八章 聶小雨的孿生姐姐?第五百九十六章 合夥生意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高句麗水師的異動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虎獅相搏第七百八十一章 陰謀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李淵父子的爭論第二十五章 平蘭縣大捷第八十五章 趙州橋和相親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趁勝追擊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完勝第七百零七章 王君臨的謀劃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韓相國的依仗第八百九十八章 鷹揚郎將薛禮第四百四十三章 真假官差第七百一十九章 刺殺(下)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三大紀律八項禁令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府開宴(中)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四萬多個瘋子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陽山關破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一場鬼怪大戲(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火燒漢王府第六百九十三章 參賭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安南正式立國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李世民回關中了第九百五十章 小人的用處第六百六十二章 橋頭稅第一千章零三章 范陽學院第六十九章 馬賊第四百二十二章 春秋使者的僕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宇文成都之死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程咬金的懷疑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談判第八百二十一章 陳朝太子第三百四十八章 侯爺饒命第一千二百章 大朝會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四郡之戰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自我“神化”的楊廣第六百二十七章 朝堂驚變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慘敗而歸的王伯當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蛇島訓練營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真的看見了鬼第六百二十四章 楊堅死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文人毒計第六百七十三章 陷入死境第九百九十章 狠人盧辯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親兵阿呆與漂亮小妾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王君臨的胃口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屠府滅門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史被打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氣急敗壞的魏刀兒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神通終於來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倭國人的野心第三百六十九章 圍困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趁勝追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侯府密室(第三更)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這纔是最大收穫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李淵父子的爭論第六百四十三章 林中追殺第七百零七章 王君臨的謀劃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無敵羅士信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如此毒誓真何用?第三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現的讖語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悲憤的十二位大將軍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隻幼虎第九百五十二章 最隱晦的殺機(第五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朝堂驚變第三百五十二章 意料之外的實力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誘餌還有作用第二十五章 平蘭縣大捷第八百五十二章 弱敵國之計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的另一個暗手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兩百名奇怪的死士第三十七章 西突厥政變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華會第四百九十三章 天魅妖女第九百一十三章 她是海妖第五百一十六章 麗華香茶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雞犬不留第九百五十六章 水師駐地第八百二十三章 背黑鍋的齊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武三的戰略第八百五十六章 三百死士第三百二十七章 暴露與激戰第四百零七章 山中同路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奇怪的鴻門宴第四百六十二章 朝堂之爭(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毫無防備的龍宮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紫面天王雄闊海的地盤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華會第二十四章 白蘭王第二百四十六章 決斷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王君臨什麼時候到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追殺與死士第六百七十八章 日連部小酋長第八百零三章 生死拼殺(下)第五十三章 五百藏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榆林郡太守第四百九十二章 聶小雨的變化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不一樣的攻守戰(九)第六百五十八章 聶小雨的孿生姐姐?第五百九十六章 合夥生意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高句麗水師的異動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虎獅相搏第七百八十一章 陰謀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李淵父子的爭論第二十五章 平蘭縣大捷第八十五章 趙州橋和相親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趁勝追擊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完勝第七百零七章 王君臨的謀劃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韓相國的依仗第八百九十八章 鷹揚郎將薛禮第四百四十三章 真假官差第七百一十九章 刺殺(下)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三大紀律八項禁令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府開宴(中)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四萬多個瘋子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陽山關破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一場鬼怪大戲(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火燒漢王府第六百九十三章 參賭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安南正式立國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李世民回關中了第九百五十章 小人的用處第六百六十二章 橋頭稅第一千章零三章 范陽學院第六十九章 馬賊第四百二十二章 春秋使者的僕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宇文成都之死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程咬金的懷疑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談判第八百二十一章 陳朝太子第三百四十八章 侯爺饒命第一千二百章 大朝會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四郡之戰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自我“神化”的楊廣第六百二十七章 朝堂驚變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慘敗而歸的王伯當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蛇島訓練營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真的看見了鬼第六百二十四章 楊堅死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文人毒計第六百七十三章 陷入死境第九百九十章 狠人盧辯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親兵阿呆與漂亮小妾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王君臨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