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記憶

杜家交割了年前最後一批糧食,共三萬斛,全數送到了金門塢。

剩下的要等到明年開春後了。

洛水其實是能通航的。

史上劉裕攻至此處時,曾派人伐木造船,逆水而行,看看最遠能航行到什麼地方。

因此開春化凍之後,水位上漲,用木船運輸資糧更爲方便,運量也更大。

邵勳剛剛領了一批流民來到金門塢,一共兩百戶,來自豫州。

鮮卑大掠,百姓悽慘無比,而司馬越坐鎮許昌,無能爲力。

每一次入中原征戰,都是鮮卑人壯大己身的良機。

前年的洛陽之戰,鮮卑人多抄掠財貨、婦女、工匠,司馬穎不能制。

這次請其來豫州,免不了又一番生靈塗炭。

從首批逃到洛陽的流民口中,邵勳已經粗粗瞭解了情況:司馬越一口氣賞出去了五萬匹絹帛,但鮮卑人並不滿足,仍然在四處大掠。

另有風聲傳出,鮮卑人年後會移師西進,準備進軍關中,戰爭是停不下來了。

“日子雖然艱難,節還是要過的。”今天是臘八節,邵勳親自來到金門塢,帶着大家過節,一起樂呵樂呵。

他這並不是無的放矢。

底下人爲什麼認你,你的權威從何而來?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就邵勳看來,與他們一起歡樂、一起痛苦、一起勞作、一起訓練、一起經營生活,帶着大家一起富貴,形成牢固的共同記憶,是提高權威的重要途徑。

在這個共同記憶中,你最好不要缺席。

金門塢內已經修起了一座漂亮的小院,又是前後兩進帶花園,完全模仿的雲中塢。

邵勳在雲中塢巡視之時,發現小院的臥房地面新鋪了一層磚。

他悄悄摳出一塊,在反面刻下“裴”字之後,又放了回去,然後吩咐軍士守衛,不準任何人入內。

今日來到金門塢,他再次摳出磚。刻字的匕首在空氣中游移不定,一會像是要寫“庾”字,一會像是寫“樂”,還有點像“盧”,最後終於刻下了“樂”。

之所以想刻庾,是因爲今天庾亮也來了。

這會他正捏着鼻子,行走在一個個大缸中間。

做完“壞事”的邵勳走了過來,道:“元規醒酒時常食此物,這會卻又嫌棄了,何也?”

庾亮不好意思地放下了手。

仲冬之月,百姓們喜歡採擷打過霜的菘菜(白菜前身)、菁(蓴菜)、葵(冬莧菜)等雜菜,曬乾之後,放入有鹽水的大缸之中,用條石壓實,再蓋上蓋子,做出來的便是“鹹菹”。

鹹菹呈金黃色,其根莖被稱爲“金釵股”,既甜脆,又酸美。上到王公大臣,下至升斗小民,無不食之。甚至就連大軍出征,都經常攜帶此物,可謂國民食品。

邵勳也很喜歡吃。

他甚至有一個惡趣味,讓從小錦衣玉食長大的裴妃、羊皇后親手給他做鹹菹。

做得好的,賞一件皮裘,然後坐下來剝蒜!

“郎君,潁川那邊有消息傳回了。”走到一處無人角落時,庾亮說道。

山風颯颯,松濤陣陣,幾乎把兩人的聲音全蓋過去了。

新來的豫州流民怯生生地看着寨內忙忙碌碌的衆人,吃完粟粥後,摘菜的摘菜,劈柴的劈柴,融入到了集體勞動之中。

邵勳收回目光,問道:“如何?”

“之前那批鎧甲,應是潁陰荀氏的人做的,但未必是主家。”庾亮說道。

其實,他們家在鄢陵庾氏之中,就算不得主家。

河東裴氏三代才異居,但很多大家族兩代人就分家了,庾亮他們家現在就是支脈。

潁陰荀氏的家業更大,人更多,很多支脈也頗具實力,這次卻不知是哪一支做的。

“我猜也是。”邵勳點了點頭:“距禹山塢最近的,就潁陰荀氏、長社鍾氏兩家了。”

“另有一事。”庾亮正色說道:“族中有人詢問,郎君你是不是要來潁川建塢?畢竟禹山塢離潁川很近了。”

“你替我帶個話。”邵勳說道:“我對潁川沒興趣,若能與禹山塢守望互助,則大善。”

“可。”庾亮點了點頭。

“庾家之人……”邵勳遲疑片刻,問道:“爲何要問這個?”

庾亮看了他一眼,低聲道:“郎君是否忘了許昌武庫案?族中有人猜測,你至少拿走了五千副鐵鎧,還想找伱採買呢。”

“爲何都急着買鐵鎧了?皮甲不也挺好?”

“自然是都買了。”庾亮嘆了口氣,道:“鮮卑大掠豫州,有兩千餘騎竄入鄢陵,我庾氏有不少正在開河的莊客被掠走。而今對司空很失望,痛罵不絕於耳。既然朝廷不能指望,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另則——”庾亮又道:“禹山塢之事,別人不知道,我庾家還是明白的。兩千餘戶堡民、數百精銳甲士,實力不容小覷。郎君在洛陽還有金谷園、潘園、邵園三處莊園,這實力放在豫州,也是個大豪強了,不少寒門、小姓還沒這麼多部曲私兵呢。”

說完這句話,庾亮下意識看了眼金門塢。

他是聰明人,邵勳特意帶他來雲中、金門、檀山三塢轉了一圈,展示實力的意圖非常明顯。

三大莊園、四大塢堡,拉出五六千丁壯不成問題,更別說他還有數量不詳的精銳私兵了。

如果他願意,這幾千人完全可以身披鐵鎧,縱橫豫州——即便攻不下塢堡,也足夠嚇人了。

經歷了鮮卑大掠一事,主家那邊也務實了。有實力,就可以合作。

邵勳微微頷首。

如果說天底下有哪個士族對他的底子最瞭解的話,那必然是裴家和庾家了。

禹山塢最初是庾袞建立起來的,後來大部散奔他處,留下來的幾百戶堡民裡,一定有和庾家關係密切的。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些人就是間諜,但邵勳懶得去甄別了。

自從下決心以廣成澤爲核心基地之後,近在咫尺的潁川世家就成了繞不過去的話題。

拉一派打一派這種傳統故伎,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過時。

鄢陵庾氏現在未必會和他們怎樣,合作或許也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他們的態度不是敵對,哪怕僅僅是中立,對邵勳都是有意義的。

潁川那個世家窩子裡,他急着打開一個缺口,免得將來出現問題。

“汲郡那邊如何?”邵勳又問道:“文君他們都回來了嗎?”

庾亮心下一動。

郎君不問別人,只問了文君,這是何意?

文君過了年才十歲……

庾亮心下有些亂,回道:“已至洛陽。河北局勢太亂了,家父靠着郎君相贈的那一千老卒,拼了命才守住郡城。而其他郡縣,多有陷賊者。郡縣官員,下場悽慘者不計其數。”

河北太亂了,汲郡太守庾琛也沒信心能一直不出差錯。因此,待到局勢稍穩,便立刻把妻兒送回了洛陽。

“回來就好。”邵勳笑道:“正月裡我登門拜訪一下。”

“好說,好說。”庾亮心事重重地說道。

不遠處響起了呼喚聲,二人結束了交談,舉步走了過去。

金門塢塢主陸黑狗正提着把尖刀,揪住一隻哀哀叫着的黃狗,迅疾捅下。

黃狗慘叫一聲,當場斃命。

血放乾淨後,衆人趁熱處理。不一會兒,黃狗便成了盆裡的一堆肉,放到了祭臺前。

黑狗殺黃狗,乾脆利落!

邵勳笑呵呵地拍着陸黑狗的肩膀,道:“何時祭竈神?”

“快了。”陸黑狗焦急地看着遠處。

山腳下,肥豬的慘叫聲驚天動地,幾乎要把樹上的雪給震落。

臘日祭竈神,這是傳統了。

有以豚酒相祭的,也有殺黃狗祭祀的,謂之黃羊。

金門塢條件不行,本不應該舉辦這種節日盛典的。

一干流民們也早就嘗夠了顛沛流離的苦,變得極其卑微,彷彿只要能活下去,什麼都無所謂。

邵勳讓人殺了十頭豬、七八隻黃狗,舉辦一場祭祀。目的是告訴那些流民,你們是人,不是隻剩下果腹本能的野獸,來到金門塢後,各安生業,用心耕作,日子會一點點好起來的,你們也會重新拾起爲人的種種禮儀。

豬肉、狗肉很快被端了上來,放在祭臺前。

邵勳當仁不讓,站在最前面,當着金門塢上下一千戶堡民的面,大聲朗誦着祝詞:“伏見近年以來,生民頗遭災荒,納得王租之後,即不充口食……”

他的聲音抑揚頓挫,飽含感情。

堡民們文化水平不高,聽不太懂祝詞,但莊嚴肅穆的氣氛下,每個人都下意識收斂了起來,肅容靜立,默默傾聽。

聽着聽着,心中漸漸起了一種奇妙的感覺。

原來,我們現在有依靠了,不用再孤零零地一家人乃至一個人掙扎求存了。

這種有集體、有組織可以依靠的感覺,難以描述,卻又妙不可言。

每個人都很享受這種感覺,並下意識想維護這個來之不易的集體。

孤立無援,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沒人想再次經歷,真的。

而站在最前面大聲朗誦祝詞的人,則註定要成爲很多堡民未來多年裡最深刻的回憶。

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六十章 關中閒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十五章 汲桑小賊,何足憂也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七十三章 底線思維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零二章 殿中將軍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優選擇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一百五十章 遣還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三十九章 問對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十六章 汲桑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一百零七章 三關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五十章 看望第十四章 成長第四章 總要種地的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來了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七十三章 底線思維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百零九章 借錢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十二章 無題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軍第十章 忠於什麼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五十六章 大婦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三十三章 鼓起餘勇第五章 弒君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一百四十章 全線出擊?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團建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五十六章 大婦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張方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七十一章 名不見經傳之地第六十四章 獵物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十二章 又要賣命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五十六章 大婦第五十一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一百十一章 圍魏救趙(下)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十六章 汲桑第一百二十二章 試探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一百十二章 誰能阻我?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
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六十章 關中閒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十五章 汲桑小賊,何足憂也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七十三章 底線思維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零二章 殿中將軍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優選擇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一百五十章 遣還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三十九章 問對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十六章 汲桑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一百零七章 三關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五十章 看望第十四章 成長第四章 總要種地的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來了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七十三章 底線思維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百零九章 借錢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十二章 無題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軍第十章 忠於什麼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五十六章 大婦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三十三章 鼓起餘勇第五章 弒君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一百四十章 全線出擊?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團建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五十六章 大婦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張方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七十一章 名不見經傳之地第六十四章 獵物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十二章 又要賣命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五十六章 大婦第五十一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一百十一章 圍魏救趙(下)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十六章 汲桑第一百二十二章 試探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一百十二章 誰能阻我?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