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難道又到風起時

一場談判,兩國最終達成協議。

宋遼從此爲兄弟之國,宋稱上國爲兄,遼稱屬國爲弟。

宋遼以塔里木河爲界,至此雙方撤兵。

同時關於吐蕃在遼的駐紮軍隊,則全權交予宋國與之交涉。

西遼的這個決定,倒是有種甩手掌櫃的意味:反正疆域我們是割讓出去了,剩下的就聽憑你們坐地分贓了。

這項協議的簽署規定,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兩國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遼國每年向宋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貫,牛羊二十萬匹,至崑崙關交割。

雙方於邊境互設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至於遼國因無端興戰,所需賠償宋朝的鉅額賠款一條,因雙方事先達成默契與共識,所以並沒有將其列入這項協議中。

這份協議的最終擬定,是以蔣芾爲首的朝中閣臣共同擬定的。

其實這份協議的意義,並不止於這些,因爲這份合議可以說,與當年澶淵之盟簽署協議雷同。

若非要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彼此的位置互換了。

當初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多數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

然而在戰爭形勢有利的情況下,由於朝中衆大臣以及宋真宗畏懼遼軍的緣故,最後與遼訂立不平等和約。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而史稱“澶淵之盟”。

關於這個澶淵之盟的影響,後世史學家是衆說紛紜觀點不一。有人說這份合約看似屈辱,卻維持了宋遼之間長期的和平,對老百姓來講,是絕大的福音。

也有人說這份合約讓煙雲十六州徹底化爲泡影,致使北宋北方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這爲北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但不論史論影響如何,如今宋朝擬定這份意義深遠的合約,其實就是大宋上下對當年屈辱的一種回擊。

政事堂中,蔣芾與朝中大臣商議着合約後續事宜。

待商議完宋遼後續事宜後,蔣芾隨後詢問在場衆人:“關於吐蕃分屬疆域的劃分,不知諸位同僚有何建議?”

宋遼之事已經結束,那麼接下來就是與吐蕃分配利益了。

“如今的吐蕃早已四分五裂,以赤穹爲首的王系部落不過是分支罷了,因此以下官愚見,可酌情分屬即可!”

“王大人所言甚是,下官也認爲如此,我大宋聲威赫赫,北滅金夏,南定羣夷,如今更是逼得遼邦稱臣獻納,他區區吐蕃分支又有何懼哉?”

“……”

“諸位,皆是這般想法?”

蔣芾沒有任何表示,而是看了衆人一眼,便輕聲的問了一句。

這一句詢問,九成的官員都紛紛點頭附議。

蔣芾平靜的坐在椅子上,在沉默了片刻之後,纔將目光投向禮部尚書潘之所:“潘尚書深諳邦交事宜,不知有何高見?”

“蔣老說笑了,下官豈能有什麼高見。”潘之所急忙起身,躬身便是一禮。

“誒,潘尚書不必自謙,此次我朝與遼邦合議之事,足見潘尚書之能爲。”蔣芾含笑以對,擺了擺手,“有話但說無妨,這裡既是政事堂,大可以暢所欲言。”

潘之所欠身一禮,認真地回答道:“關於此事,下官認爲不可大意。”

“哦?說下去!”

“尚且不說,當年陛下曾允諾過赤穹王子,就是如今我大宋內部國情,已經不容的我們再隔離友鄰。威信,我大宋如今已經樹立,那麼剩下就是予以恩惠了。”

“恩威並施……”聽了潘之所這番話,蔣芾輕捋鬍鬚點頭自語,“是啊,我朝廷連年征戰,如今倉廩府庫儲備不足,的確是個不可忽視的事實。”

潘之所沒有再繼續下去,而是緩緩坐了回去,隨後卻給右側的武青忠遞了個眼色。

武青忠默契的點了點頭,隨後接過話題:“潘大人所言甚是,所謂勝不驕敗不餒,危難不失節義,顯達莫忘持重!”

“呃……”

短短几個字,就直接噎得在場衆人神色一滯,紛紛尷尬的不知該說些什麼。

武青忠意思其實跟直接,在國家危難時,一個個盡失節義,如今朝廷強盛了,一個個卻得意忘形起來!

如此不痛不癢的打臉,換成以往他們早就羣起而攻了,然而如今朝野上下,早已經不是他們的天下,所以在氣勢上不免緘默了幾分。

“關於朝廷府庫拮据一事,下官倒是有個議策,不知蔣老可否願聽?”武青忠在承接話題之後,順利地轉移了話題。

“呵呵,但凡是有利於朝廷之議策,老夫豈有不採納之理?武大人,不妨說來聽聽!”

武青忠躬身離席,隨即遞上一份札子。

蔣芾緩緩打開一覽,突然微眯的雙目陡然瞪了起來,緊接着用驚詫的眼神直視武青忠:“武大人,這就是你的議策!?”

“正是,有何不妥?”

武青忠對上蔣芾犀利的眼睛,絲毫沒有退讓。

“如此行事,你可知會是什麼後果?”蔣芾說着憤而起身,將札子重重地排在桌子上,“真是荒謬之論,武青忠你這是要動我大宋根基!”

武青忠沉着以對,認真迴應:“是否謬論,蔣老久經宦海,應當比下官看得清楚。下官這三項策議乃是循序漸進,並無貪功冒進之意,又何來動搖朝廷根基一說?”

“哼!無知後生,不知所畏!”

蔣芾沒有過多解釋,武青忠也沒有當衆解釋什麼,因此在場所有人都感到莫名其妙。

誰也不知道武青忠的札子裡究竟寫了什麼,讓這個當朝的首輔竟然盛怒不已。

由於不清楚事情始末,衆人也不好出言搭話,因此一時之間整個政事堂,所有人都選擇性的沉默了。

而就在這時,堂外傳來稟告之聲:“諸位大人,劉司公前來傳旨。”

“有請留司公!”蔣芾急忙吩咐下去,隨後面向衆位大臣,“各位同僚,先隨老夫一同接旨!”

說話間,一名中年太監緩步走了進來,正是司禮監掌督劉武嶽,由於劉武嶽在宦官中的地位,因此被多數人尊稱爲劉司公。

即便劉武嶽有從龍之功,更是提督掌督理皇城內一應事務,但劉武嶽卻沒有倨傲到直入政事堂。

因爲這是大宋開國以來,給後宮以及宦官所立下的規矩。

也正因爲如此,縱觀宋朝三百年,幾乎很少有宦官禍國殃民的事情。

劉武嶽來到堂內,微微欠身輕聲道:“打擾各位議事,還請見諒。”

“司公言重了,不知陛下有何旨意?”蔣芾幾步到了近前,拱手直接步入正題。

“確有旨意,諸位請接旨。”

話音剛落,整個政事堂中除了蔣芾,其餘衆人紛紛跪下了一片。

劉武嶽從身旁宦官所託玉盤中,恭敬地請過聖旨,然後展開誦讀:“赫赫天朝國威,豈在於百里之城千里之郭?因此朕決議,遼所納三十六城疆域,盡贈予吐蕃赤穹所部……後續事宜,則交由樞密院總攬!”

聽着這份旨意,在場衆人都是面面相覷。

他們既爲旨意的決議內容頗爲震驚,也爲當今陛下的行文感到無語。

自從葉宇登基以來,只要是親自頒佈的旨意,行文都是這麼的直接了當,絲毫沒有多餘的修飾詞藻。

這種近乎白話的行文,曾經讓不少大臣私下頗有微詞。

幸好葉宇的才華盛名冠絕至今,否則這些大臣都會質疑葉宇是個鄉野土包子。

“司公,陛下這旨意……”

蔣芾這個疑問,正是身後諸多大臣們共同心聲。

“蔣大人,稍安勿躁。”劉武嶽就將蔣芾拉到了一旁,壓低聲音鄭重地說,“陛下尚有口諭,讓老奴轉達於相國!”

“哦?司公請說!”

“兩句口諭,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二,朝中諸事就勞煩相國與鎮國公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蔣芾暗暗琢磨着這句話,似乎想到了什麼。

可就在蔣芾捕捉到什麼的時候,劉武嶽的第二句話徹底震住了他,蔣芾緊緊地抓住劉武嶽,壓低聲音訝異地問:“司公,難道陛下他……”

“陛下已於昨日子夜,微服出宮南下了。”

“什麼!陛下……”蔣芾心裡猜疑得到證實,更是驚得急忙又問:“所謂國不可一日無主,陛下乃萬乘之軀,豈能行事如此兒戲!?司公,你爲何不阻攔?”

劉武嶽搖了搖頭,無奈道:“陛下行事向來如此,相國大人您又不是不清楚。”

“……”

蔣芾一聽這話,整個人都不好了,因爲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每一次葉宇當甩手掌櫃,他都有種不好的感覺,這一次他真不知道這個主子,又要玩出什麼花樣了。

“此事非同小可,當務之急便是陛下的安全……”

劉武嶽聞聽此言,卻是擺了擺手:“相國放心,陛下乃是微服出巡,若是明目派人護衛,有違聖心尚且不說,如此豈不更是徒增兇險?”

“可是……”

“相國大人,這是陛下之意,您只需做好該做事情即可,至於其他,就無需相國您多心了。”劉武嶽深意地說了一句,“言盡於此,老奴就不打擾了!”

“司公,慢走。”

待劉武嶽率領衆內侍離開,政事堂的一衆大臣紛紛涌了過來。

“蔣老,您說陛下這旨意也太妄斷了!”

“是啊,陛下一直乾綱獨斷也就算了,畢竟多是合理之策,然而如今這份旨意,下官實在是不明白!”

“蔣老,你可要拿個主意,難道真要將……”

“好了!”蔣芾回身環視衆人,恆美冷哼道,“既然陛下已有決議,那就遵旨辦事便是,何來諸多微詞?”

“是!……”

後續的議事繼續進行,直到傍晚時分才結束。

當衆人紛紛離開政事堂,蔣芾默默地站起身來,凝望着暗下來天空,神情複雜的自言自語:“難道,這風又起了?”

第587章 二女爭鋒引困擾第40章 一夜七次第6章 一局兩得第126章 你能給予我什麼第159章 頭痛欲裂猛撞牆第86章 勤學苦練第55章 絕色佳麗畫中來第53章 血腥之中顯春紅第2章 別無選擇第349章 英雄氣短的無奈第1章 春雨秋蘭第512章 客棧氣氛頗詭異第45章 趙氏子孫出異類第343章 皇儲之爭暗流生第320章 不歡而散的朝會第92章 引狼入室第500章 骨肉親情血濃水第25章 媚兒代筆第156章 舊病復發即昏厥第138章 衆望所歸第168章 心甘情願第27章 孤星獨吟第8章 沐浴春天第63章 鴛鴦戲水夜夫妻第241章 你不覺得噁心嗎第175章 胡攪蠻纏第150章 拈花一笑第65章 火力全開第88章 古墓之中述玄機第67章 樸實無華第110章 心少一點第7章 天生犯賤第341章 古簡譯文終得獲第112章 奇聞之中又生奇第13章 琴棋詩書第223章 其實是你想多了第46章 亭下漠然訴前因第322章 黎大隱的兒子們第88章 羯鼓三通第132章 兄弟十年又相逢第63章 鴛鴦戲水夜夫妻第338章 中都城外金軍潰第27章 美人心計第63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260章 青雲議談第791章 連番詔令天下定第18章 山好水好人更好第103章 歸納總結淺分析第533章 秋宮美子坐天皇第767章 爲了大宋千秋業第259章 你真的運籌帷幄第204章 順水人情第94章 同輩對坐僅一人第66章 言語震懾豔秋娘第171章 我是不是沒救了第30章 濠州大地戰亂起第649章 陛下,我等不服第233章 葉宇無奈地決定第28章 世事難料一念間第55章 知縣登門第31章 一箭奪命鎖雙魂第132章 八大書院第207章 紅城古堡有來源第764章 填平這條汪吉河第11 名爲清流第4章 永生銘刻炎黃魂第139章 一起上吧第31章 三千太學皆俯首第30章 斷筋碎骨第313章 吳挺此前的顧慮第24章 煙花柳巷第247章 擔任主考第512章 客棧氣氛頗詭異第179章 自古難還風流債第93章 此起彼伏兩撥人第333章 不可告人的情愫第294章 紅血伏屍遙千里第81章 不懂詩意一羣人第64章 黃山毛峰第88章 古墓之中述玄機第223章 其實是你想多了第166章 論語二字另類解第229章 二女爭鋒第28章 斷袖之癖第51章 吃幹抹盡不認賬第13章 琴棋詩書第19章 何爲情愛第88章 羯鼓三通第59章 強行納妾三元樓第163章 人的本性第198章 官商勾結第56章 空降美人第18章 一招不慎輸江山第70章 楊輝告假第18章 山好水好人更好第84章 一份殘卷第489章 真正宴席纔開始第149章 黎大隱突襲營盤第135章 羊肉飄香第13章 微微一笑
第587章 二女爭鋒引困擾第40章 一夜七次第6章 一局兩得第126章 你能給予我什麼第159章 頭痛欲裂猛撞牆第86章 勤學苦練第55章 絕色佳麗畫中來第53章 血腥之中顯春紅第2章 別無選擇第349章 英雄氣短的無奈第1章 春雨秋蘭第512章 客棧氣氛頗詭異第45章 趙氏子孫出異類第343章 皇儲之爭暗流生第320章 不歡而散的朝會第92章 引狼入室第500章 骨肉親情血濃水第25章 媚兒代筆第156章 舊病復發即昏厥第138章 衆望所歸第168章 心甘情願第27章 孤星獨吟第8章 沐浴春天第63章 鴛鴦戲水夜夫妻第241章 你不覺得噁心嗎第175章 胡攪蠻纏第150章 拈花一笑第65章 火力全開第88章 古墓之中述玄機第67章 樸實無華第110章 心少一點第7章 天生犯賤第341章 古簡譯文終得獲第112章 奇聞之中又生奇第13章 琴棋詩書第223章 其實是你想多了第46章 亭下漠然訴前因第322章 黎大隱的兒子們第88章 羯鼓三通第132章 兄弟十年又相逢第63章 鴛鴦戲水夜夫妻第338章 中都城外金軍潰第27章 美人心計第63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260章 青雲議談第791章 連番詔令天下定第18章 山好水好人更好第103章 歸納總結淺分析第533章 秋宮美子坐天皇第767章 爲了大宋千秋業第259章 你真的運籌帷幄第204章 順水人情第94章 同輩對坐僅一人第66章 言語震懾豔秋娘第171章 我是不是沒救了第30章 濠州大地戰亂起第649章 陛下,我等不服第233章 葉宇無奈地決定第28章 世事難料一念間第55章 知縣登門第31章 一箭奪命鎖雙魂第132章 八大書院第207章 紅城古堡有來源第764章 填平這條汪吉河第11 名爲清流第4章 永生銘刻炎黃魂第139章 一起上吧第31章 三千太學皆俯首第30章 斷筋碎骨第313章 吳挺此前的顧慮第24章 煙花柳巷第247章 擔任主考第512章 客棧氣氛頗詭異第179章 自古難還風流債第93章 此起彼伏兩撥人第333章 不可告人的情愫第294章 紅血伏屍遙千里第81章 不懂詩意一羣人第64章 黃山毛峰第88章 古墓之中述玄機第223章 其實是你想多了第166章 論語二字另類解第229章 二女爭鋒第28章 斷袖之癖第51章 吃幹抹盡不認賬第13章 琴棋詩書第19章 何爲情愛第88章 羯鼓三通第59章 強行納妾三元樓第163章 人的本性第198章 官商勾結第56章 空降美人第18章 一招不慎輸江山第70章 楊輝告假第18章 山好水好人更好第84章 一份殘卷第489章 真正宴席纔開始第149章 黎大隱突襲營盤第135章 羊肉飄香第13章 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