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利字當頭

楊凌靠在牀上,高文心坐在牀邊,拿着塊熱毛巾胡亂地又給他抹了把臉,畢竟他剛剛纔洗完澡,那臉蛋兒白裡透紅,氣色好得不得了,怎麼看也不象氣自奄奄,只好裝作剛剛用熱毛巾淨了面。

焦芳坐在桌旁,不慌不忙地捻着鬍鬚,那笑眯眯的模樣很慈祥,如果不是偶爾露出一點奸笑的話,這位仁兄71歲高齡了,卻是耳不聾、眼不花,身子康健得很,白髮白鬚相貌堂堂。

楊凌在回京的一路上琢磨入閣大學士的人選,也曾考慮過這位與自己關係相對較好的文臣。這位焦侍郎天順八年就中了進士,歷任庶吉士、編修、侍講、學士,後來又到地方做過同知、知州、提學副使、通政、太常少師、禮部右侍郎,如今做到吏部左侍郎。

可以說他是技術職稱和行政職務都由低向高走了一遍,從政經驗和資歷都是上上之選。當今的三位大學士入閣時官職比他還小,他算是夠格晉位大學士的人之一。

而且楊凌幫過他的忙,因帝陵一案楊凌入獄時他也爲楊凌說過好話,所以楊凌對他頗有好感,把他列爲一個可能的人選,所以曾要吳傑暗中調查他的情況,想不到自己還沒有決定要不要聯繫他,他倒先找上門來了。

楊凌有氣無力地揮揮手,說道:“文心,你先退下吧,我要和焦大人談談。”

高文心瞧他裝出來的那副死德性,不禁嬌嗔地白了他一眼,這才盈盈起身,嬌聲道:“是,老爺身子虛弱,千萬一要過於勞累了,婢子告退。”

說着退了兩步,向焦芳施了一禮,這才悄悄退了出去,順手掩上了房門。

焦芳好整以暇地呷了口茶,捻着鬍鬚道:“聽說大人回京途中遭了暗算,以致身受重傷,今日見駕之時都起不得身,本官在吏部聽說以後是憂心忡忡、坐立難安哪,所以急急告假,帶了三枝千年老參趕來探望。”

楊凌摸不透他真實來意,所以假意應承道:“勞煩老大人牽掛了,一些皮肉傷,不妨事的。”

焦芳忽地嗅了嗅鼻子,意味深長地道:“嗯,如今見了大人氣色尚好,本官也就放下心了。”

楊凌見他動作,暗道:“壞了,若是身上敷了金瘡藥,豈能毫無味道,這老頭子夠精明的。”他乾笑一聲道:“大人公務繁忙,還要趕來看望,本官深爲感激。”

焦芳嘆氣道:“大人是國之棟樑,如今朝中鼎柱只剩下李大學士一人,人心浮動,此時正需要大人力挽狂瀾、鎮定人心,所以老夫是真心期盼大人早日康復啊。”

楊凌笑了笑,從榻旁几凳上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藉低頭飲茶之機暗暗思忖:以這位焦大人的資歷和官職,此時趕來看望自己,還說的這麼諂媚,顯然是有意結納了。

不過我假借受傷,退出這個風暴圈子以明哲保身,這老傢伙居然看得出來,精明得可怕呀,此人會成爲我政治上的盟友麼?

他若有所思地想着,將那杯茶一飲而盡,擡起頭來剛要將茶杯放回盤中,焦芳已迎上前來,雙手接過茶杯,又爲他斟滿一杯茶,向他面前輕輕一推。

見這白髮蒼蒼的吏部三品大員恭謹的態度,楊凌心中已有所決定,他想了一想,沉沉笑道:“老大人過譽了,楊某進仕之快令人咋舌,但是一直走的都是偏門,從來沒有參予朝庭大事,若論見識和經驗可比不得大人您,比起許多朝臣來,也是多有不如。”

他沉吟一下,徐徐道:“皇上眷愛,做臣子的當然想爲皇上分憂,這次南巡稅賦時,楊某所見所聞,心中倒是有些想法,只是不知是否淺薄可笑,所以也未敢進諫給皇上,老大人既然來了,本官正好請教一番,請大人代爲推敲參詳如何?”

焦芳白眉一揚,眸中閃過一絲驚喜,楊凌這番話出口就是有意接納他了。此人在皇上面前一言九鼎,如今掌握內廷大權的幾位太監對他也言聽計從,只要他肯提攜,還用再受馬文升那般人的氣麼?

不過眼前這人年紀雖輕,南巡時收拾鎮守太監,返京平息內外臣工的攻訐,都是深思熟慮,謀而後動,手段十分的老辣,這可不是尋常人物,不知他要考較我些什麼?

我得有些獨見解能讓他常識,但大略方針又必須和他一致才行,機會難得,我得小心應付了。焦芳想到這裡,就如當年進京趕考一般提起十二分的精神,把錦墩向前挪了挪,微微傾身,聚精會神地道:“不知大人有何高見,老夫願聞其詳。”

楊凌道:“本官這次下江南,所經歷處大多是沿海一帶,那裡海盜猖獗,據本官瞭解是海民海商因海禁而走私,走私而海盜,這種情形屢禁不止,所以本官一直想不通,所謂堵不如疏,朝廷爲什麼不能解除海禁,鼓勵民間通商呢?光以賦稅來說,歲入就何止千萬哪。

本官回京時經過龍船廠,見那裡已一片荒蕪,昔年三寶太監下西洋的盛況已不復得見,據說是因爲西洋之行耗資靡巨,國力難以承受,所以本官想……”

楊凌看了看焦芳那張滿是皺紋的面孔,說道:“既然朝廷以宣揚國威爲主的海運得不償失,也不必夢禁止民間通商呀,雖然朝廷以農爲本,也不應抑商過甚,朝中百官難道見不到與各國互通有無的好處?本官百思不得其解,大人能爲我解惑否?”

焦芳皺起眉頭,深深地瞧了他一眼,心道:“原來楊大人也不甘寂寞,他想選擇解禁通商來做爲政績麼?這可難了。”

楊凌見他捻着鬍鬚半晌不語,神情有些不耐起來,焦芳見狀忙道:“老夫與大人甚是投緣,所以有些心腹的話願意奉告大人,若有不當之處,大人聽過也就算了,有些事……雖然人人心知肚明,卻實在是不便拿到檯面上議論的。”

楊凌精神一振道:“那是,此乃晚輩向老大人求教,你我私下之言,自然不會叫第三個人知道。”

焦芳聽了定下心來,沉吟片刻才緩緩地道:“大人真以爲士子們讀書迂腐,見不到通商的好處麼?呵呵,那些只是場面話。且不說民間通商其利之大,就算當年鄭和下西洋時,雖然耗資巨大,遍賞諸國,也並非得不償失。”

楊凌一向聽到的論調,都說是大明下西洋純爲宣揚國威,國庫付出極大,卻沒有相應收入,才導致百官反對,一聽焦芳這話不禁有些意外,忙問道:“大人何出此言?”

焦芳淡笑道:“老夫在禮部任職時,曾翻看過永樂年間諸國往來的文諜,依稀還記得一些事情。我大明朝廷不與外國通商,並不代表朝廷不需要咱們自己沒有的東西,不過都是以各國朝貢的方式進行交易罷了。

這其中許多貨物因地域之別,供不應求,所以價格昂貴。老夫舉個例子吧,咱們大明需要胡椒,但是本地不產。由海外諸國進貢,其價抵同黃金,是原產國的二十倍。

永樂五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回來,每斤胡椒在大明的市價就降爲十倍。至宣德九年,鄭和最後一次從西洋回來,胡椒價格跌至每斤100貫錢,我朝一年所需胡椒何止萬斤,這其中的差價令人咋舌呀。而當時中西交流的貨物多達萬種,國庫爲之節省的錢財不可勝數,扣除天朝賞賜諸國和下西洋的耗費,還大有賺頭……”

楊凌奇道:“但是本官怎麼聽說……朝廷禁下西洋是因爲財政捉襟見肘,所以百官才羣起反對呢?”

焦芳深沉地一笑,目光閃動着道:“永樂年間,內部營建北京城,外部南征交趾,北征蒙元,處處用兵,處處花錢,然而百姓充實,府藏衍溢。這都是史有所載的,江南絲綢業、景德鎮的瓷器,乃至印刷、茶葉、船運、伐木都是因此興旺,何來捉襟見肘之說?

而停止了下西洋之後,國庫反倒處處爲難了。英宗年間,稍有水旱,就難以徵調濟民了,當初對外用兵時建造一座城池都綽綽有餘,如今建一座帝陵都要耗費歲入大半,這又作何解釋?”

“至於揚商損農,更是無稽之談。有宋一朝,土地數量不及大明,田畝產量不及大明,百姓的稅賦比大明的百姓還要重得多,可是百姓卻能承受,生活和食物還比大明富綽。

如今大明歲入最多時纔不過區區400萬兩,僅爲南宋時的十分之一,爲的是薄稅養民,可百姓生活仍難以爲繼,除了稅賦本身尚有弊病外,禁海禁商何嘗不是禍因?”

楊凌聽得一呆。是呀,這些事以前怎麼從來沒有去想,僅憑那些花團錦簇的文章的指責,就把下西洋之舉貶得一無是處,自己可是深深見識到那些文官手中筆桿子的厲害的。如果此次回京被東廠殺掉,自己還不是蓋棺定論了,千古之後也坐定是個奸佞了?莫非這其中另有緣故?

楊凌興奮得差點兒坐起來,欠了下身子才反應過來,忙又躺回榻上,誠懇而激動地道:“不瞞老大人,依本官看來,閉關鎖國實是誤國誤民,開禁通商,從根源上消滅海盜衍生之源,可以富國富民、可以靖清海疆、可以使我大明瞭解海外諸國,不致坐井觀天,實是好外多多,所以有心向皇上諫言,奈何這其中有何癥結,卻始終琢磨不透,大人可以詳細述說一番麼?”

焦芳見他神色興奮,幾乎忘了正裝着重傷在牀,心中也有些好笑。他雖對解禁通商不甚樂觀,不過能表現出自己的獨到見解,而且迎合了楊凌的心思,就算此策不可行,楊凌也必會引他爲心腹,所以焦芳也抖擻精神,將自己所知所解慢慢說了出來。

自從鄭和下西洋以來,最初輸入的大多是奢侈品,而隨着交流增多,物品大量輸入,價格不斷下落,日用品開始多了起來,這個楊凌倒是能理解。後世改革開放之初,最初從國外進口的也是國內短缺的高附加值產品。

不過那時最先進的就是大明,進口的所謂奢侈品多是稀罕物兒,多了以後就開始大量進口原料,而輸出的卻是精美的綢緞、瓷器等東西,還刺激了國內手工業的發展。造船業、鑄鐵業等重工業也因需求增加而發展起來,可謂好處多多,怎麼就在一片反對聲中壽終正寢了呢?

焦芳的回答讓楊凌大爲意外,他原以爲明代士子的小農思想使他們貶商抑商,輕視商業的作用,想不到其中緣由錯綜複雜。看來原準備進諫正德皇帝的策略,必須要予以修改了。

楊凌對焦芳的到來真是萬分感激,如果抱着原來那種認識,在朝堂上駁斥百官的短視,宣揚解禁通商的好處,恐怕真要碰一鼻子灰回來了。

焦芳得到楊凌將推薦他入閣的暗示,同樣感到此行不虛,他再三表示一旦入閣,將與楊凌在朝中守望相助,這才感激涕零地告辭離去。

韓幼娘和高文心、玉堂春、雪裡梅四人就候在外廳,見楊凌緩步踱了出來忙迎上來,韓幼娘看出相公有些心事,不禁擔憂地道:“相公,你有公事要忙了?”

楊凌不想讓她擔心,暫時放下心事笑道:“哪有那麼多事?面還熱着吧,來。相公吃幾口賢妻親手爲我下的面。”

他走到桌前,匆匆將一碗香噴噴的麪條喝光,抹了抹嘴巴道:“好了,相公吃得好飽,我先去園中散散步。”

高文心張嘴欲喚住他,想了想卻又停住,幽幽嘆息一聲道:“算了,也停了幾日了,不差在這一時。”

韓幼娘這才省起另有一樁要事,不禁擔心地問道:“姐姐,相公他和你是分開進京的,前後相差了怕不有十日了吧?這十日不曾鍼灸,不會有什麼大礙吧?”

高文心忍俊不禁地道:“應該不妨事吧,其實前後治療這麼久,想必早也該好了,只是姐姐也是頭一次治療這病症,爲了以防萬一,纔多說了一段時間。”

反正面前三人都是楊凌的妻妾,都是自己的結拜姐妹,也沒那麼多顧忌,她忍不住格格一笑道:“老爺這趟公差來回兩個多月我可看着呢,一直爲你守身如玉喔,經過我的治療,再有這番養精蓄銳,說不定……”

她狡黠地道:“嘿嘿,說這定今兒晚上就可以一舉中的,讓你懷上楊家的骨肉呢。”

韓幼娘聽了頓時滿臉紅暈,她羞怩地在高文心肩上輕輕一打,忽爾又想起相公在閨房中的百般花樣,心兒“撲通”一下,跳得輕快了起來。

“相公的骨肉,我和相公的寶貝兒……”她情不自禁地撫向小腹,輕咬着脣兒,滿面旖旎的春光,那雙烏溜溜的眸子放出神往的光芒。

高文心格格笑着,忽一扭頭,見玉堂春和雪裡梅神色古怪地瞟着自己身後,不禁摸摸臀後,又向肩頭瞧瞧,疑道:“怎麼了?有什麼東西?”

玉堂春和雪裡梅似笑非笑地搖搖頭,彼此對望一眼,咬着脣兒都別過了頭去。高文心莫名其妙,哪知道二人想到了什麼。

玉堂春忽想到如果夫君身子痊癒,自己蒙他寵愛時說不定這先結珠胎的人兒就是自己,這個可是憑運氣,幼娘姐姐可未必能搶得了先,不由怦然心動。

她倏地扭過頭來瞟了雪裡梅一眼,只見小丫頭似乎也想到了什麼,垂頭喪氣地低着頭,眉心兒蹙着,神色說不出的懊惱,心知她這幾日天葵已至,不禁喜上眉梢。

雖說四人結拜,彼此情同姐妹,可是這種事兒女孩子家總是有些私心的,玉堂春又豈能大方到那種程度?

楊凌慢慢踱到內書房,成綺韻正坐桌邊無聊地翻着古籍。她已梳妝整齊,不知出於什麼考慮,她將女衫換去,穿着一襲男子的白色長袍,領口袖邊綴着紫色的花紋,浴後的皮膚如剔透的白玉一般潤澤,鼻如懸膽,紅脣白齒,她若真是男人,那風流秀雅的氣質可將楊凌比了下去。

她似乎早知楊凌接見了焦侍郎必會再來見她,笑盈盈地擱下書說道:“大人書記中醫書倒比經史子集還多上一倍。瞧你勾挑註釋的這些地方,其實故作玄虛處甚多……可惜卑職三日後就要回金陵,否則卑職這裡倒有傳自孫思邈,可以養生練氣的陰陽之術奉上。”

楊凌一愣,然後纔回過味兒來,曉得她含蓄地說什麼陰陽術,其實指的還是房中術,不禁皺了皺眉,說道:“我看中你的,是你的才學,何必將自己歸於方士之流?”

成綺韻怔了怔,卻肅然起身道:“大人教訓的是,卑職錯了。”

成綺韻身材窈窕,一襲公子白袍,紫帶方巾,皎皎似修竹一枝,那模樣倒真是翩然脫俗,如同玉樹臨風。楊凌卻哼了一聲,知道她裝神似神,裝鬼似鬼,神情語態根本信不得的。

他在桌前坐了,微微蹙着眉道:“怕是三天之內,你是回不了金陵了,本官原來把海禁的緣由想得太簡單了,今日聽了焦侍郎的話,才曉得其中錯綜複雜,一言難盡哪。”

成綺韻挑了挑柳眉,詫異地道:“有何緣由?我料那位大人必是眼光高人一等,瞧出您纔是此次化解內廷、外廷詰難皇上的幕後高手,所以有心投靠來了。莫不是爲了得您賞識,故意危言聳聽?”

楊凌搖了搖頭,說道:“原來是我把古人……呃……古人教誨下的讀書人看得簡單了,他們大多數可不是我想象中死抱着聖人教誨不放的書呆子,至少那些入仕爲官,在官場上混過的人,大多不是這種人。”

成綺韻抿嘴兒一笑道:“那是自然,自命清高、拘泥不化的讀書人縱然入了官場,也是待不久的,必然如大浪淘沙,最後被人逼得吟風弄月,嘯傲山林去了,能留下來的讀書人哪有那麼簡單的,大人何以發此感慨?”

楊凌輕輕嘆息一聲道:“大明禁海,緣由甚多,並非由於一個簡單的原因,如果我們不能對症下藥,僅憑你的那條妙計,朝中百官也未必響應。”

成綺韻神色凝重起來,她翻過兩個杯子,提起壺來爲楊凌斟了杯茶,說道:“如今好在朝中剛逢大變,畏於個人前程,許多官員未必敢刁難大人。何況內廷盡在你手,皇上又甚爲信服你,這就掌握了大半的勢力了,外廷再安插幾個得力的人,將他們分化開來,事情大有可爲。大人請慢慢說來,都是些什麼緣由,咱們抽絲剝繭,一一應對。”

楊凌點了點頭,啞然失笑道:“本官想事情總喜歡不慮成,先慮敗,過於謹慎了,你卻比我樂觀得多。”

他沉吟了一下,才緩緩地道:“這禁海的第一個理由,是由於朝中黨爭。”

他苦笑一聲道:“這個黨,是文官和宦官黨之爭,內宦主掌海運,有兵有錢,權力極大,文臣忌憚內宦得勢會壞了朝綱。他們認爲天朝上國可以自給自足,不與他國通商無足輕重,異域小國更不可能有能力毀了大明江山,而內宦掌權卻可能讓天下大亂,因此竭力反對宦官主導的海運,結果……從前勝了。”

楊凌嘆息一聲道:“風水輪流轉,如今我想解除海禁,似乎仍要倚仗內廷的攘助,外廷文官會作何感想?”

成綺韻黛眉挑了挑,欲言又止,問道:“這第二條呢?”

楊凌道:“這第二條,是由於帝王制衡。如今文官領軍、兵部、五軍都督府互相制衡這的什麼?預防將領擁兵自重而已。欲開海商,必有強大水師方可,寵大的水師儼然海上一國,尾大不掉怎麼辦?所以以永樂大帝的膽略魄力,也堅持以太監統領艦隊,太監無後代,就沒有裂土之心,且很難在士卒間建立絕對的權威,用他們才放心,可是文臣偏偏不放心他們。”

他呷了口茶道:“第三個原因,纔是我原來的看法,儒生柄國,講究什麼‘父母在不遠游’、‘唯小人重利’,商賈末道也,於國計民生無甚大用。又以爲天朝在大地之中,外國蠻夷皆不足取,不肯通商非不能也,是不願也。”

“這第四個理由……”成綺韻吃驚道:“什麼,還有理由?”

楊凌乾笑道:“最後一個,最後一個。這個理由,連我事先也萬萬沒有想到。”

他想了想道:“海外貿易,利益之大令人垂涎欲滴,民間多少都在偷偷走私牟利,鄭和下西洋雖廣泛通商,嗯……壟斷懂麼?就是利益集於朝廷。沿海大小城市的士族官宦無論如何是沒有能力和大明朝廷的龐大艦隊競爭的。他們在朝中爲官的種種關係自然找出種種理由,以爲民請命的姿態拉攏矇蔽更多的朝臣進諫阻止。沿海官宦士族土地本就貧瘠,全靠經商海運起家。自從海禁,事實上是禁而不止之後,連稅也不用交了,獲利更厚。所以倭寇鬧得兇了,他們比誰都激動,吵着要平倭抗倭,真要有人想靖清海疆,掃除所有的走私勢力,他們又會睜隻眼閉隻眼,在朝中拖後腿,海禁反而成了他們爲家族牟利的手段。”

成綺韻聽得也呆住了,她想了一想,抽過一張雪白的信箋來,拿過架上狼毫。打開硯盒蘸了蘸,懸腕寫下四行字,將這四個理由簡要記了下來,然後蹙着眉沉吟不止。

楊凌一邊說着四個緣由,一邊想着相應的對策,心中多少有了些打算,略一思忖,朝中百官既然有這種分化,各有所圖,如果舉措得當,比說服一羣思想觀念完全固囿守舊的官兒,似乎還要容易幾分。想到此節不禁心中大定。

他心中有了些主意,不禁十分喜悅,轉眸瞧見成綺韻用心的模樣,不禁微微笑了起來。成綺韻正蹙眉沉思,聽見輕輕笑聲擡起頭來愕然道:“大人笑什麼?”

楊凌笑道:“我瞧你如同上科場考試一般,呵呵,是不是還要承題、破題?”

成綺韻眼波一轉,莞爾道:“是啊,考個狀元出來,到時入閣拜相,更好爲大人效力。”

楊凌哼了一聲道:“就怕成姑娘真的做了宰相,楊某就不會被你看在眼裡了。”

成綺韻難得見他和自己開玩笑,不禁欣喜非常,她剛想脫口說出:“我要做便做皇帝,把你納進我的後宮當皇后,看你還敢不敢藐視我的存在。”話到嘴邊兒,卻覺得這話太過大逆不道,楊凌是朝廷大員,說不定聽了這話便惱了,便倏地閉了嘴。

楊凌見她欲言又止,問道:“怎麼?有什麼話要說?”

成綺韻嫣然一笑,說道:“大人既然凡事未慮勝,先慮敗,如今明知禁海緣由繁雜,卻還有心說笑,可是已成竹在胸了麼?”

楊凌開心笑道:“哈哈,果然冰雪聰明,不瞞姑娘,要是朝中百官真的是一羣腐儒,只知固守聖人遺訓,楊某還真是一籌莫民,說理哪說得過他們?只怕我說得吐血,他們還認爲我是妖言惑衆呢。既然大多是利字當頭,不管是爲了朝廷之利,還是家族之利,那就不是鐵板一塊了。”

成綺韻眸子一亮,急不可待地道:“大人有何妙策?”

楊凌挺起身來,轉過身施施然向外便走,說道:“今日剛剛回家,可要去嚐嚐自家的飯菜了,成姑娘請。至於對策麼?我還需要找幾具人來,到時再一起商議吧。”

成綺韻氣極,衝着他背影顧眸嗔道:“神氣什麼?等我再想出主意,看我還告不告訴你。”

話一出口,她忽覺頰上一熱:“以前輕嗔薄怒,都是裝出來哄人開心的,如今這是怎麼了?自己在他面前,怎麼越來越沉不住氣了?”

第438章 廁紙藏秘第190章 鎮羌戰事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82章 黃米白米第13章 首席師爺第90章 焦芳用計0193 知音難妥第416章 唯一選擇第446章 春心.殺心第99章 王三策反第346章 天下熙熙第380章 遊戲人生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460章 英雄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416章 唯一選擇第44章 明月難圓0109章 帝王家事第36章 奪路而逃第236章 綺韻東來第422章 飛蛾第260章 內鬥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226章 取捨之間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321章 沒個消停第199章 鳳欺游龍第327章 防守反擊第72章 廷杖十奸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220章 歡喜冤家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188章 各有所思第299章 戰前喜報第70章 後宮起火第425章 兵發安慶第65章 又生枝節第401章 埋恨第225章 妒後第42章 傾情相望第78章 參見參將0114章 大奸似忠第80章 佛也發火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177章 正合朕意第306章 勒石載功0104章 皇帝發飈第50章 一團和氣第319章 進城第30章 大年初一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75章 恩威並施第303章 貓和老鼠第381章 重返朝堂第458 黃雀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430章 天公地道第67章 不務正業第80章 佛也發火第130章 錢塘大戰第323章 海選駙馬第118章 殺機已現第94章 如此容易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第62章 三公一老第265章 我要殺人第227章 請開海禁第148章 以小人之名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314章 超完美計劃第285章 海上談判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第185章 困龍出海第77章 三姝進門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275章 聖喬治旗第86章 弘治大行第456章 戰端初現第223章 表兄風流第286章 兵發滿刺加第220章 歡喜冤家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第453章 月華如水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95章 舉人的信第318章 回家第341章 我上青天找清官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277章 兄弟反目第60章 鄭和海第76章 糊塗差使第425章 兵發安慶第428章 三個女人第280章 今夜起網
第438章 廁紙藏秘第190章 鎮羌戰事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82章 黃米白米第13章 首席師爺第90章 焦芳用計0193 知音難妥第416章 唯一選擇第446章 春心.殺心第99章 王三策反第346章 天下熙熙第380章 遊戲人生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460章 英雄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416章 唯一選擇第44章 明月難圓0109章 帝王家事第36章 奪路而逃第236章 綺韻東來第422章 飛蛾第260章 內鬥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226章 取捨之間第119章 議建內廠第321章 沒個消停第199章 鳳欺游龍第327章 防守反擊第72章 廷杖十奸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220章 歡喜冤家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188章 各有所思第299章 戰前喜報第70章 後宮起火第425章 兵發安慶第65章 又生枝節第401章 埋恨第225章 妒後第42章 傾情相望第78章 參見參將0114章 大奸似忠第80章 佛也發火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177章 正合朕意第306章 勒石載功0104章 皇帝發飈第50章 一團和氣第319章 進城第30章 大年初一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75章 恩威並施第303章 貓和老鼠第381章 重返朝堂第458 黃雀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430章 天公地道第67章 不務正業第80章 佛也發火第130章 錢塘大戰第323章 海選駙馬第118章 殺機已現第94章 如此容易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第62章 三公一老第265章 我要殺人第227章 請開海禁第148章 以小人之名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314章 超完美計劃第285章 海上談判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第185章 困龍出海第77章 三姝進門第271章 撿到寶了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275章 聖喬治旗第86章 弘治大行第456章 戰端初現第223章 表兄風流第286章 兵發滿刺加第220章 歡喜冤家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第453章 月華如水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95章 舉人的信第318章 回家第341章 我上青天找清官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277章 兄弟反目第60章 鄭和海第76章 糊塗差使第425章 兵發安慶第428章 三個女人第280章 今夜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