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八 儒家

“如今王上已貴爲人王,當早些從齊國搬到人皇城纔是。還有,王上也該挑選一個繼承人,承襲你齊國公的爵位。”

“畢竟,王上已經是人王了,當以人族事務爲重,齊國的國事,能放手則放手,儘量交給後人去做。”

太廟的道尊來到姜桓的面前後,如是對祂說道。

“這是應該的!”點了點頭,姜桓迴應道。這些事,祂在來之前就已經有所預料了。

在姜桓動身前往人皇城之前,管仲就曾找過祂,向祂說了一些天地隱秘。比如,諸大神通者借人族成道之事。

也是那時,姜桓就已經知道,前往人皇城後的祂,怕是再難插手齊國之事了。因爲,人皇不會允許一個人王親自坐鎮諸侯國的。

齊國若有人王坐鎮,那哪裡還有其餘諸侯國崛起的機會?若無新的諸侯霸主誕生,如何能以諸侯國的氣運催生出一個新的人王?

那別的大神通者的神念化身,又如何能複製管仲的道路,通過輔佐出一個人王來成道?

所以,無論如何,成爲人王的姜桓都是要離開齊國的。祂要是死撐着不離開,那麼,非但人皇容不下祂,就是別的大神通者也容不下祂。

更甚者,那個輔佐祂成就人王的管仲,也會容不下祂。

姜桓留在齊國,擋住了太多大神通者的路了。

管仲與姜桓相似才幾年?就是輔佐祂成爲人王,也只是互惠互利之事罷了。如何肯爲了祂,得罪數十乃至上百個同道?

這些話,本是風紫宸應該由風紫宸來說的,但又怕姜桓有什麼意見,覺得人皇這是以勢逼人,給祂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

故而,才由太廟的道尊出面。

……

…………

沒幾年的功夫,就傳出姜桓退位,由其子繼位的消息。

新繼位的齊國過,在齊國氣運的加持之下,依舊有着匹敵大羅道尊的力量。不過,新任齊國公到底是一個新人,如何會是其餘幾個老國公的對手?

管仲活着的時候還好,有他維持局面,齊國依舊是諸侯霸主,可等管仲漸漸老邁,無力維持局面的時間,齊國的國力便開始衰落了。

等管仲過世,其餘諸侯國便開始蠢蠢欲動,齊國再不復霸主之名。

說來,其餘的大神通者也是夠意思的,管仲還活着的時候,沒一個大神通打齊國的主意,直到管仲過世,他們方纔出手對付齊國,挑戰其霸主的地位。

齊國之後,晉國隨之崛起。

不過,這一次,又有了不同。輔助晉國的大神通者,不是一個,而是五個。

而且,祂們選擇輔助的對象,也不是當世的晉國公,而是一個晉國公不受重視,流亡在外的兒子。

這些大神通者們爲了成道,又開始進行了新的嘗試。祂們想要看看,多人聯手輔助人王,會不會讓衆人同時成道。

反正成道靠的不是輔佐人王的功德,而是祂們所總結的理念,通過治理百姓的方式,與人道交感,從而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使得自己的大道完善。

待大道達到完美無缺的地步,就是祂們成道的時候了。以此理論來推斷,功德多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理念,他們的大道,能否與人道交感,找出其中的缺陷。

所以,多人輔佐與單人輔佐並不衝突。相反,多人輔佐的話,彼此的理念相互交流,更容易助祂們成道。

……

…………

道仲道人以輔佐人王的方式成道,獲得了衆人的認可,爲此,不少大神通者都選擇走與祂相同的道路。

但也有部分大神通者,雖認可道仲的方法,但並不想走與其相通的道路。於是乎,有部分人遊歷於諸國之間,尋求自己的成道之法。

也是這個時候,子儒漸漸展露頭角。子儒糅合聖皇開創之禮,提出以仁、恕、誠、孝爲核心價值的學說。

即是儒家學說。

儒之一道,讀書明智,重禮,重仁,心懷正氣,合天地之正。

儒家着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子儒自誕生之後,就一直未曾修煉,但隨着儒家的創立,浩然正氣憑空浮現,灌入祂的體內,使得祂自然而然的就擁有了神通。

浩然正氣,天地之正!

只要心懷正氣,堂堂正正,便可獲得碾壓一切的力量。而這,正是子儒所掌握的力量。

儒家成立之後,子儒身與天地合,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然掌握了三種力量。

其一,爲禮!

本義爲舉行儀禮,祭神求福。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脩六禮以節民性。六禮:冠、昏、喪、祭、鄉、相見。

冠、婚、朝、聘、喪、祭、賓主、鄉飲酒、軍旅此之謂九禮。

禮的力量,可以規範人的行爲。故而,禮之力量表現在外就是言出法隨,具有號令天地規則之能。

一言出,而天地景從,萬物莫敢與之爲敵。

其二,爲仁!

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觀念。其核心指人與人相互親愛,子儒以之作爲最高的道德標準。

仁,親也。

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爲仁。

上下相親謂之仁。

溫良者,仁之本也。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

仁者,親親相愛,是故,仁的力量表現在外,就是可以抹消敵人的敵意、殺意等等負面情緒,使人與人之間可以和平相處。

仁的力量一出,便將天下之人都變成了朋友,就再沒有人能與自己爲敵。是故,仁者無敵!

其三,浩然正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爲氣也,至大至剛,以直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爲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浩然正氣,就是天地間的正氣,至大至剛。故而,浩然正氣一出,天地間所有不好的力量,都要被其所壓制,難以形成威力。

……

………………

儒家開闢之後,子儒也就有了自保之力,然後,祂便離開了人皇城,遊歷於諸國之間,開始宣傳自己的學說,勸人向善,爲諸國制定禮儀。

對於子儒,一衆諸侯國的國主都知道這是人皇城裡出來的大人物,得罪,這些國主是不敢得罪的。但這些人都在地方上稱王稱霸久了,逍遙慣了,如何能受得了諸多禮儀的限制?

所以,祂們對待子儒,那是好吃好喝的供着,說什麼,也是拍着胸脯答應。但事後,還是該幹什麼,繼續幹什麼。至於先前答應子儒之事,無一人放在心上。

你說你的,我做我的。

凡你所言,我都聽着,但就是不做,這就是目前諸侯國主對子儒的態度。想要祂們尊禮,難!難!難!

都是一羣老狐狸了,反正子儒不能對他們動手,他們還怕被子儒一個文弱書生拿捏了?

好吃好喝的供着就是了,斷然不讓他受到半點委屈,也算是給人皇城一個交代了。

而且,等子儒見事不可爲,自然就會離開的。否則的話,繼續留下來幹什麼?繼續一事無成?

……

…………

你道子儒爲何離開人皇城?還不是人皇城的大人物們受不了他,這纔將他給趕了出來。

子儒制定的禮,年輕一代倒是可以接受,但那些老輩人物,如道尊,與天常在,與道同存,如何能受得了這些禮的約束?

但祂們也知道,子儒制定的這些禮,都是爲人族好,以禮來限制心中的惡,從而倡導人人向善。所以,祂們雖不喜歡子儒的禮,但也不會出言反對,只是在一旁冷眼旁觀。

可祂們不去找子儒,子儒卻來找祂們了。言其身爲前輩,當起一個帶頭的作用,率先遵守這些禮節。

這些人皇城內的大人物們,被子儒煩的不勝其煩,但也不敢對其出手。

大家都知道子儒身份不簡單,先不說打不打的過的問題,要是祂們真敢動手的話,怕是在出手的瞬間,就會被人皇鎮壓。

所以,大家都怕了子儒,可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最後沒辦法,聯手將祂趕出了人皇城。

言諸侯國禮樂崩壞,正是子儒大賢宣揚學說的好地方,待教化好了一衆諸侯國,子儒大賢再回來教化人皇城也不遲。

也知犯了衆怒,子儒也就不在堅持,遂邁步朝諸侯國走去,開始了遊歷諸國的旅程。

子儒遊歷的第一站,正是祂的誕生地,魯國。對於子儒的到來,魯侯先是驚喜。接着聽聞子儒是來爲家鄉做貢獻的,魯侯就更驚喜了。

齊國公姜桓成就人王的事,已經過去很久了,基本上已經在諸侯圈子裡傳開了。

於是,大家都知道了,一些大神通者的神念化身,就隱藏在人族之中,準備從一衆諸侯之中,選取合適的人選,助他成就人王,以成自己的大道。

魯侯也曾幻想過這種好事落在自己的頭上,畢竟,人王之位,誰不窺探?可幻想歸幻想,魯侯也是自家人知道自家的事。

他這一身本事,撐死也就能混個伯爵噹噹,如今卻能當上侯爵,完全是靠背後的勢力出力,與他本人的能力,並無太大的關係。

這樣的他,成爲公爵都費勁,如何能問鼎人王之位?

可沒曾想,命運就是如此的奇妙,這種被大神通者的神念化身輔佐的好事,直接落到了他魯侯的頭上。

子儒出生時的種種異象,魯侯至今還記在心裡,在他眼裡,子儒就是所謂的大神通者轉世,且還是最頂級的大神通者。

子儒,可是一個剛出生,就能驚動三皇五帝,當世聖皇,乃至女媧娘娘的存在。如果這樣的存在,都不能算大神通者的話,拿這世間,還有誰能被稱之爲大神通者?

因爲知曉子儒爲大神通者的轉世,所以,當魯侯聽到子儒是專門回來輔佐自己成就霸業的,他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興奮之意更是溢於言表。

只道自己終於熬出了頭,獲得了天大的機緣。

可是,魯侯的高興之意,並未持續多久。因爲,他受不了子儒了。

魯侯這個人,就是二代,有着很多人都有的劣性根,貪圖享樂,不求上進,算不上有多壞,但絕對說不上一個好。

而子儒呢,就是立志將魯侯打造成一個千古名君、道德模範,用最高的標準去要求他。首先,要改掉魯侯貪圖享樂的性子,要他重新變得有上進心。

子儒沒來之前,魯侯是不需要處理政務的,每日吃吃喝喝就完事了。可子儒來了之後,他每日都有處理不完的事,連享樂的時間都沒有了。

也對,魯國政事荒廢了那麼久,想要一下子處理完,哪裡會這麼容易,剛開始忙碌一點,也是正常的。

可是以魯侯的性子,有哪裡受到了這些。

最開始,魯候圖個新鮮,還努力了幾天。可沒過多久,他就固態萌發,不在奮鬥,繼續貪圖享樂去了。

子儒勸了幾次,都被他搪塞了過去。這個時候,魯侯也認命了,知道自己沒有成爲人王的機緣,哪怕上天將機緣擺在他的面前,他也無法將其抓在手裡。

他這輩子,也就這個樣了,只能是混吃等死了。奮鬥,那是不可能奮鬥的,吃喝玩樂他不香嗎?稱霸一方他不快樂嗎?

爲何要想不開的去奮鬥?

子儒無奈,繼續勸說魯侯。可奈何,子儒手段用盡,嘴皮子都磨破了,也是沒能勸魯侯改變心智,重新奮鬥起來。

最後,許是被子儒勸的煩了,魯侯很乾脆的表示,他這人就這樣了,已經沒救了,要是讓他這樣的人去當人王,那纔是對人族最大的危害。

魯侯,已經自我放棄了。

ps:我今天又更新了。

第六百四十九章 紫微帝氣第三百四十八章 傳道(第二更)第七百八十七章 破太極圖八五八 想要戮聖的冥河第一百七十二章 洪荒堪輿圖第六十九章 天理昭彰第三十七章 定人倫第二十八章 洪荒最慘法寶第三百九十四章 生死簿,判官筆(7000/10000)第九十五章 趕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沒完沒了的玄清第三百七十六章 五道輪迴還是六道輪迴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道認可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道皇庭第一百一十九章 責任八三一 踐行後天道祖之路第四百九十九章 二帝成道第七十章 天地劫氣九一四 穿越緣由第三百二十七章 先天兩儀劍第二百一十七章 盤古紫宸氏的意義第二百六十五章 聖人的本質(求訂閱)第六百五十章 臥底第五百五十五章 歸墟神子第五百二十章 狂噴聖人第四百三十章 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姜慧第一百九十二章 西方,魔門第六百八十五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六百零七章 最後一搏第二百零五章 先天神魔——紫宸氏第二十六章 分身第一百一十九章 責任第一百九十六章 蒸乾血海第一百零六章 鎮壓第二百九十章 混沌珠與人皇印第五百零三章 天地屏障,碎第五百六十六章 屠宰場第二百八十三章 天地人三大至寶第四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五十七章 雷澤第二十二章 紫府州 東王公第二百零六章 媲美先天靈寶的肉身第三百六十八章 盤古意識第八百零七章 洪荒天地無敵第四百九十一章 圍攻紫微星第一百六十六 先天五穗禾說件事,很重要的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封神的開端第一百七十章 祖巫令第七百一十四章 強逼元始第四百七十一章 巫族攔路第一百章 意外第六百六十九章 物盡其用的大羅金仙第二百八十三章 天地人三大至寶八九六 化島爲界第六百零五章 唯利益,最能驅動人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十二祖巫第六百六十九章 物盡其用的大羅金仙八三一 踐行後天道祖之路第七百八十五章 歸來,對峙八二八 紫微大帝的座駕第五百二十五章 勾陳出世第二百四十六章 九天仙尊第七百零九章 天庭的底蘊八四七 拉開大世序幕第七百七十五章 誰算計誰第八十六章 兇獸之戰落幕第五百一十四章 盤古神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羅天彌羅宮(求訂閱)第三百八十四章 地道本源第五百三十一章 女媧舉薦的人選八九九 輪迴劫,混沌成無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龍帝袍(10000/10000)第一百四十二章 重煉七曜州第二百八十九章 太一退八九七 陣法運轉九一零 大預言術第三百九十四章 生死簿,判官筆(7000/10000)第四百二十七章 齊聚人道皇庭八四四 謀劃第一百五十二章 驚變(求訂閱)第四十九章 煞谷第七百五十一章 獨臂大俠元始天尊第四百一十四章 差距第四百三十三章 逼婚第三十一章 龍門現世第三百五十八章 對盤古的猜測第八百章 鎮壓混沌魔神第四百一十一章 強八三一 踐行後天道祖之路第二百零一章 欲證星辰大道(求訂閱)第二十三章 先天至陽神光第七百七十六章 建萬神臺第二百零四章 終成大羅第七百八十一章 十方伏殺第六百八十二章 天道異常的原因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三祖巫誕生第八百零四章 先天后天,並行於世第三百八十四章 地道本源九一七 融合
第六百四十九章 紫微帝氣第三百四十八章 傳道(第二更)第七百八十七章 破太極圖八五八 想要戮聖的冥河第一百七十二章 洪荒堪輿圖第六十九章 天理昭彰第三十七章 定人倫第二十八章 洪荒最慘法寶第三百九十四章 生死簿,判官筆(7000/10000)第九十五章 趕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沒完沒了的玄清第三百七十六章 五道輪迴還是六道輪迴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道認可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道皇庭第一百一十九章 責任八三一 踐行後天道祖之路第四百九十九章 二帝成道第七十章 天地劫氣九一四 穿越緣由第三百二十七章 先天兩儀劍第二百一十七章 盤古紫宸氏的意義第二百六十五章 聖人的本質(求訂閱)第六百五十章 臥底第五百五十五章 歸墟神子第五百二十章 狂噴聖人第四百三十章 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姜慧第一百九十二章 西方,魔門第六百八十五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六百零七章 最後一搏第二百零五章 先天神魔——紫宸氏第二十六章 分身第一百一十九章 責任第一百九十六章 蒸乾血海第一百零六章 鎮壓第二百九十章 混沌珠與人皇印第五百零三章 天地屏障,碎第五百六十六章 屠宰場第二百八十三章 天地人三大至寶第四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五十七章 雷澤第二十二章 紫府州 東王公第二百零六章 媲美先天靈寶的肉身第三百六十八章 盤古意識第八百零七章 洪荒天地無敵第四百九十一章 圍攻紫微星第一百六十六 先天五穗禾說件事,很重要的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封神的開端第一百七十章 祖巫令第七百一十四章 強逼元始第四百七十一章 巫族攔路第一百章 意外第六百六十九章 物盡其用的大羅金仙第二百八十三章 天地人三大至寶八九六 化島爲界第六百零五章 唯利益,最能驅動人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十二祖巫第六百六十九章 物盡其用的大羅金仙八三一 踐行後天道祖之路第七百八十五章 歸來,對峙八二八 紫微大帝的座駕第五百二十五章 勾陳出世第二百四十六章 九天仙尊第七百零九章 天庭的底蘊八四七 拉開大世序幕第七百七十五章 誰算計誰第八十六章 兇獸之戰落幕第五百一十四章 盤古神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羅天彌羅宮(求訂閱)第三百八十四章 地道本源第五百三十一章 女媧舉薦的人選八九九 輪迴劫,混沌成無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龍帝袍(10000/10000)第一百四十二章 重煉七曜州第二百八十九章 太一退八九七 陣法運轉九一零 大預言術第三百九十四章 生死簿,判官筆(7000/10000)第四百二十七章 齊聚人道皇庭八四四 謀劃第一百五十二章 驚變(求訂閱)第四十九章 煞谷第七百五十一章 獨臂大俠元始天尊第四百一十四章 差距第四百三十三章 逼婚第三十一章 龍門現世第三百五十八章 對盤古的猜測第八百章 鎮壓混沌魔神第四百一十一章 強八三一 踐行後天道祖之路第二百零一章 欲證星辰大道(求訂閱)第二十三章 先天至陽神光第七百七十六章 建萬神臺第二百零四章 終成大羅第七百八十一章 十方伏殺第六百八十二章 天道異常的原因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三祖巫誕生第八百零四章 先天后天,並行於世第三百八十四章 地道本源九一七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