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嚴明法紀

朱栩在慈寧宮被趕了出來,只得迴轉乾清宮。

在路上,朱栩手裡拿着一堆報紙,邊走邊看。

這些報紙都類似於‘闢謠’,在針對各種問題進行‘解釋’,順帶着提一提朝廷的計劃,並沒有多講,只是‘稍微’,現在的大明輿論非常的脆弱,不管說什麼,講什麼,都有一羣人跳出來,大加痛斥,鍼砭時弊,說什麼的都有,上躥下跳,耀武揚威。

總之,現在的朝廷也是譭譽參半,類似於朱栩這個皇帝的‘幫兇’,在挖大明的根基,想要毀滅大明,是不可饒恕的!

報紙不知道是因爲已經陷入循環,還是完全沒事可寫,六部與內閣的報紙看上去是千篇一律,大同小異,看了一陣就乏味,比看奏本還無聊,無趣。

朱栩暗自搖頭,翻到最後一頁,習慣的就要合起扔給身後的內監,突然雙眼微睜,硬生生的收了回來。

最後一章報紙,標題是非常大的:‘富論’,非常有意思的標題。

朱栩端起報紙,腳步放慢,認真看去,沒多久,他神色頗爲訝異。

這篇文章,先是從田畝下手,言稱‘我大明良田逾千萬頃,戶均之五十畝上’,然後是人口,礦,鹽,茶,稅收等各個方面進行闡述,得出了一個結論:‘患不在政,在於災,故而民富,寒士具無,天下承平,萬世不遇之盛’。

朱栩眯着眼,慢慢的看着,心裡揣度。

這篇文章在外面人看來,或許比較新奇,因爲有了一個‘均富’的觀點,這種觀點自然不值一駁,在士林來看更是癡心妄想,離經叛道,大言不慚。

但在朱栩眼裡,有着另一番味道。雖然說觀點稚嫩,想當然,有拍馬屁的嫌疑,可確實點到了一些東西——資源均衡。

所謂的‘均富’,‘貧富差距’之類,根本問題就是資源不平衡,雖然可見的時間內不可能做到‘共富’,但從國家管理者的角度來說,卻可以動用行政手段,早早的來平衡這種‘不平衡’,可以及早的避免許多問題,讓大明在災情以及日後的發展上,走的更穩當一些。

“李懋芳?濟.南府知府?”

朱栩看着落款,微微點頭,道:“記下這個人,日後有什麼好地方缺的,調他去試試,看看是不是個人才。”

“是。”曹化淳接過報紙道。

朱栩揹着手,擡頭看着有些昏暗的太陽,吐了口氣。

今年的事情到這裡就差不多算完結了,可以輕鬆幾天,然後期待明年。

明年,是結束今年混亂局面,穩步推進大明改革,真正開啓‘新政’的關鍵時刻,同時,也標誌着‘小冰川’走入最爲劇烈、可怕的十年!

這十年,如火,如霧,如夢魘,會耗盡大明的所有力氣,積攢的全部家底,想要平穩,安全的渡過,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心血,多少心思。並且,在大明日漸虛弱的時候,那些被壓住的各種矛盾,敵人也會再次出現,拼命的加速消耗大明的元氣。

歷史上,上天似乎真的厭惡了大明,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用盡一切手段想要終結這個朝代。沒有哪一個朝代比大明面對的情況更可怕,也沒有比它的滅亡更值得可惜,遺憾。

現在的大明,也走到了這樣的關頭。縱然朱栩用盡手段梳理,整頓,挖骨療毒,給大明積攢了不少力氣,可面的長達十年的漫長消耗,內內外外層出不窮的敵人,朱栩也不敢說就能安穩渡過。

天時,地利,人和,大明一個都不佔!

他費盡心思,做了太多的努力,付出了幾乎所有,現在,就看到底是人定勝天,還是天命不可違了!

朱栩看着太陽,眯了眯眼,他的決心不可動搖,誰都不能阻擋!

大明,一定會延續下去!

這個世界,大明的國旗要插在最高處!

神擋殺神,佛擋諸佛!

朱栩內心滾蕩,激盪如潮。

——

——

在朱栩回乾清宮的時候,慈寧宮裡的張太后,張國紀,樂安公主朱徽媞,駙馬鞏永固等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

張太后或許是知道朱栩有意培養鞏永固,話題多在樂安公主身上,表現的頗爲關心。

朱徽媞這些年過的一直小心翼翼,朱家皇帝向來無情,朝臣對宗室一貫嚴厲,她從不敢冒頭,受了委屈也都藏着掖着,現在聽着張太后的安撫,很是感動,紅着眼,陪着說了好些話。

小半個時辰後,朱徽媞與鞏永固滿懷感激的離開,偏殿裡只剩下張太后,張國紀與小永寧。

張太后看了眼小丫頭,道“行了,沒你的事了,回你寢宮好好待着。”

小丫頭早就忍耐不住,還是頗有禮節的起身行禮,一本正經的道:“是,母后,舅爺,永寧告退。”

張國紀看着小永寧,一臉欣慰的點頭。他覺得公主能有這番知書達理,殊爲難得。

張太后看的直頭疼,這丫頭在外人面前絕對是完美的公主典範,可沒人的時候,簡直就是一個混世小魔王,她根本治不住,也就是朱栩才能降得住,讓她老實幾分。

看着永寧離開,張太后這才神色稍肅,看着張國紀,面帶一絲憂色的道:“父親,外面……沒人爲難你吧?”

張國紀知道張太后留下他是有話說,沒想到是問這個,笑着道:“娘娘放心,皇上格外照顧我,一切安好。”

張太后看着張國紀,眼神裡有一絲愧疚。

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哪怕她躲在宮裡,貴爲皇后,太后也躲不過。當初魏忠賢想要扳倒她,沒少對付她這位父親,能撐到現在,他們兩人都很是不易。

張國紀與這女兒也不常見面,沒有認真談過幾次心,看着她有些蒼白的神色,心裡也是輕嘆,這一國之母不好做,坤寧宮,慈寧宮都是無數人盯着的地方,事事小心,時時謹慎,一點錯都不能有,着實是難爲她了。

父女倆相對無言好一陣子,張太后收拾心情,道:“父親寬心,皇上向來孝順,我的話還是聽的,對我與永寧頗爲照顧,皇上登基這幾年,是我過的最舒心的一段時間了。”

張國紀點頭,知道女兒過的不易,當年未登基的朱由檢在宮裡不受待見,很受苛待,登基之後又冒出客氏,出嫁後的這些年確實吃足了苦頭。

“那就好。”張國紀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半晌才心頭沉沉的說出三個字。

張太后看着張國紀,笑着道:“父親無需擔憂,外面那些流言蜚語不要去管,徒增煩惱,咱們過好咱們自己就行。”

張國紀知道女兒的性格,不擔心什麼,看了她一眼,遲疑着,還是道:“嗯。我看得出皇上還是很敬重你的,你與永寧日後我不擔憂。不過,皇后即將入宮……”

張太后瞬間就知道他的意思,眉頭慍惱,道:“父親不用擔心,皇后是我與老太妃選的,性情溫厚,賢淑德惠,不會爲難於我。”

明朝歷代皇宮裡總有奇葩女子,遠的不說,萬曆朝的鄭貴妃,神宗爲了她與朝臣對峙了十幾年。天啓年間的客氏,熹宗皇帝縱容,客氏在後宮無法無天,連皇后都敢明目張膽的欺侮,構陷。

張國紀聽後,神色微鬆,道:“那就好。我在宮外也沒什麼事情,皇上讓我去南直隸,未嘗沒有保全的意思。我雖看不清朝局,但我與皇上相識還在十年前,從天啓三年到現在,國政的大體變化還能分清。皇上確實是在爲我大明盡力,若是照此下去,我大明中興在望……”

張太后輕輕點頭,道:“父親這麼說,我就放心了。南直隸確實能避開一些,若是有一天父親想回來了,寫信於我,我與皇上說。”

張國紀道:“嗯,不過依我的看法,三五年是不大可能。五年前皇帝就曾言,這天災一時半會兒不會結束,不過沒幾個人相信,現在已經足足過去五年,這天災不但沒有消失,還日趨嚴重,擴大。欽天監那邊觀天象所知,只怕三五年內也未必會結束,如果真是如此,對我大明來說,將是一個嚴酷的考驗……”

張太后不懂朝政,可也明白現在災情的嚴重,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接話。

張國紀知道自己言多了,便轉移話題道:“對了,南直隸那布木布泰,你可有什麼瞭解?”

張太后自然知道有這個人存在,神色疑惑道:“我知道,是海蘭珠的妹妹,怎麼了?”

張國紀眉頭微皺,沉吟片刻,道:“此女曾是科爾沁公主,黃太吉的側妃,心機手段,接人待物皆是我見過的女子第一,她在南直隸還好,若是進了宮……”

張國紀沒說完,張太后聽懂了。

海蘭珠還好說,性情溫順,看不出什麼野心,一年多來都老老實實,沒有什麼事端。若說她這個妹妹是城府深重的人,那再入宮,恐怕後宮就不得安寧了。

後宮之事向來晦澀,張太后不能多言,看着張國紀道“嗯,此事我心裡有數,父親在南直隸多多留意,切莫聲張。”

張國紀也是隻是希望張太后心裡有數,便點頭不再多言。

……

第二日一大早,大理寺前就圍滿了人,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朝野官員,士族公卿,都想知道,涉及成,定二位國公,究竟會怎麼判。

朝廷的綱紀是紙上的,還是會厲行而下,都能從這裡窺得一斑。

汪喬年沒有出面,只是一個普通的主審官,匯合六個陪審,原告,被告,督政院,刑部隨堂。

案子異常清晰,加上被告認罪,當堂就擬定了判決,在被告,原告無異議的情況下,判文隨後就貼到了大理寺的公告欄上。

“過失殺人,處罰金,流刑……”

“徐華直流放呂宋前瞻島,二十年……二十年!”

“這也太狠了吧,還不如在京城坐牢!”

“是啊,大理寺這個判決太重了,徐華直怎麼不上告啊,這明顯是失了公允……”

“你們快看,朱瑛友也被流放了,是海參崴,十年,這個也判的重了吧?”

“是啊,要是我,寧願在京城坐牢,哪怕做十年牢也比去塞外受苦寒的好……”

百姓們議論紛紛,這讓在不遠處馬車裡一直看着的徐允禎面色複雜,心裡很不是滋味。

達官貴人一直深受百姓們厭惡,定國公府大概是第一個得到同情的,只是他非常不需要。

相比之下,朱純臣就好了不少,兒子雖然去了海參崴,至少坐着馬車就能派人去看看,徐華直要在海上顛簸兩三個月,大海茫茫,生死難料。

大理寺監牢內,徐華直手裡拿着一片碗的碎片,眼睛看着,猶豫着要不要抹到脖子上。

他弄不懂,以往這樣的事情他做的多了,輕輕鬆鬆擺平,從來沒有發生這種事,他父親是堂堂國公,怎麼就讓他到了這個地步?這與讓他去死有什麼區別?

他怔怔的看着碎片,嘴角抽了抽,猶豫再三,還是沒敢划向喉嚨。

大理寺這邊迅速做出判決,內閣對內部的行政處罰繼而開始了。

督政院被內閣嚴厲警告,勒令進行內部整肅,確保不再發生類似事件,同時靖王罰俸半年,主事級別罰俸三個月!

儘管刑部在這件事沒有什麼過錯,但還是被畢自嚴不點名的在內閣擴大會議上批評,沒有嚴格執行法度,耍了滑頭。

內閣現在權威日重,尤其是有督政院,大理寺做幫手,又有人事複覈之權,已經壓的六部有些喘不過氣,畢自嚴在內閣擴大會議上的點名不點名,都讓各部門心頭沉重,越發的謹慎小心。

內閣這樣的機構,對普通百姓來說自然是太高太遠,探聽不到半點消息,可對於一些人來說,想要知道什麼,輕而易舉。

英國公張維賢,呂國公張之極,兩人便衣而行,在三里河邊走着,目的地是皇家軍院。

張之極跟在張維賢身側,面帶疑惑的道“父親,軍院每年固定名額是三百人,我此去雖然是副院長,可只負責實戰戰術課程,不知道皇上是何用意?”

張維賢揹着手,神色放鬆,聲音有一絲清朗道:“咱們這位皇上,最看重的就是軍權,皇家軍院縱使低調,可皇家政院你看看,不說汪喬年驟登高位,宋應星備受重視,曹鼎蛟,魏學濂等人都是入了聖心,前途不可限量。比之而下,皇家軍院未來也不容小覷,需要重視……”

張維賢被去了兵權後,這些年一直躲在府邸裡,對着朝局冷眼旁觀,洞若觀火。

張之極就差了許多,這些年大部分時間領軍在外,聽着張維賢的話,思索着道:“那皇上究竟是何意,莫非還提防着我們張家?”

張維賢雙眼睜了睜,涉入福王之事一直令他深爲後悔,沉默了一陣,搖頭道:“我們張家沒有什麼值得好提防的,你做你的事情就行。”

張之極默默點頭,道“是。”

張維賢走在河邊,看着河裡厚厚的冰層,好一陣子才道:“定國公,成國公明日就會啓程,他們兩人一走,咱們父子就是最突兀的那兩個了。”

張之極跟在邊上,一股寒風吹來,遍身寒意。

從當今登基以來,大事小事不斷,從太祖建國之初冊封的勳貴公卿,幾年下來已經不剩多少,他們張家一門兩國公,算是沒有傷筋動骨,最是顯赫的一家。至於中山王之後的徐家,到今天,算是徹底沒落了。

張維賢走過橋頭,看着不遠處的院牆,停下腳步,慢悠悠道“現在內閣越來越強勢,對法度,綱紀看的極重,收的是越來越緊,只怕明年朝野官吏,宗室,勳貴公卿等等,沒有一個會好過。”

張之極這次點頭,道:“是。‘新政’涉及到方方面面,過去都還是流於表面,現在內閣權威大增,必然會大力推行,到時候,肯定會很多人跳出來反對,各項法度必定隨之而動。”

張維賢看了他一眼,道:“進了軍院,這兩三年就不要隨意出來了。”

張之極立即道:“是。”

明年朝廷要推行各種‘新政’,必然會引起巨大風波,不知多少人會被牽累其中,想要避開,皇家軍院確實是一個合適的地方。

乾清宮,暖閣。

朱栩吃過午飯,手邊的桌上是一疊厚厚奏本。這些都是內閣覈准過的各項政令,一系列人事任命以及需要頒佈的新政。

迅速翻過了一疊,朱栩推了下,道“蓋印後給內閣送去,儘快頒佈。”

“是。”劉時敏上前道。朱栩的各種大印都在乾清宮,尋常的蓋印需要曹化淳這個掌印太監點頭,重要的需要朱栩允准。

劉時敏剛走,曹化淳從外面進來,道“皇上,軍演的士兵,武器等都已經妥善安置了,今天晚些時候就可以進行正式的演練。”

朱栩剛剛拿起手裡的奏本,聞言神色微動,興致勃勃的道“嗯,開始了告訴朕,咱們過去看看。”

千等萬等,終於是等來了。

大婚,大演武,大議,這三件事是明年開始的重頭戲。

大婚還好說,一切從簡,但意義非凡,標誌着他這個皇帝成年,徹底的親政!

大演武,這個是給國內國外的所有人看的,提升大明士氣,遏制國外的野心,同時伴隨着不可估量的影響與好處。

大議,蘊有着朱栩的種種想法,太多的大計,謀劃,大略,都將從這裡開始!

第1183章 愕然第兩百一十二章 信王府夜談第兩百七十三章 活埋第五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1196章 兩千萬,每年兩千萬!第五百三十章 收拾安南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亂始第1256章 新勢力第七百九十二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改(求月票~)第1408章 對外貸款援助第一千零八章 一票否決權第三百三十八章 吾皇萬歲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八百五十九章 入內閣第六百七十七章 好局面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盡其然第六百一十八章 惡從心頭起第七百七十九章 變通之說第1457章 不妥協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新人與舊人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考場鬧劇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七十四章 昂貴的驛站第七百八十章 雞蛋裡的骨頭第1255章 以命相陪第八百三十九章 皇家政院一日遊第1407章 龐大的商業計劃第七十一章 第一步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否定聖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使者入京(第四更~)第八百八十九章 錢莊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上出事了第八百四十六章 甚囂塵上第1464章 黑臉閣老第兩百三十六章 給大臣們的甜頭第六百六十一章 方以智第四百二十六章 建奴朝貢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風波暗藏第一百三十一章 獄中熊廷弼第九十八章 文會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得意的笑第七十章 原委(第三更,求收藏,推薦~~)第兩百二十七章 信王夜談第1440章 孫承宗要隱退第七百七十八章 突病第九百四十五章 開端第八十九章 狠揍第七百零四章 科舉禁令第五百零七章 抓捕第五十六章 壞事好事第兩百五十三章 難以控制的恐懼第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零五章 大議結束第四百二十九章 平亂第四十四章 非同凡響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鹽法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戰略部第五百零一章 甚囂塵上的京師第九百二十八章 內閣的日子要不好過了第九十二章 惠民商會(求收藏~突破~~)第九百二十二章 戰略轉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京師的波濤洶涌第三百零五章 安排佈置第三百二十八章 夜襲廣寧第一百七十八章 晉商找上門(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九章 出使歐洲第六百二十三章 亂了第1235章 變局裡的人第1264章 打出去的難堪第五百三十七章 賊奴相合第1508章 亂象紛呈第1115章 嚴厲起來第一百八十七章 信王是上好的擋箭牌第四百一十八章 朕要人頭第五百章 告發吏部尚書周應秋第兩百三十七章 顧首輔下獄第1445章 局面改善第六十八章 接收(今天三更,求收藏~~)第1429章 參觀皇宮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鮮分治第六百四十六章 科爾沁鉅變第兩百七十章 深夜入宮第1254章 千古第二罪臣第七百四十八章 戰端第七百七十六章 順位繼承製第八百三十章 特赦第七百八十章 雞蛋裡的骨頭第七百三十六章 再開幾炮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陌路第五百六十三章 海蘭珠第五十章 遼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追擊第九百九十七章 察哈爾的對策第六百六十九章 封禁秦淮河第六百八十二章 視察軍營第九百六十一章 內閣定第六百七十五章 巡撫與府尹第1536章 開軍營放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忙裡偷樂
第1183章 愕然第兩百一十二章 信王府夜談第兩百七十三章 活埋第五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1196章 兩千萬,每年兩千萬!第五百三十章 收拾安南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亂始第1256章 新勢力第七百九十二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改(求月票~)第1408章 對外貸款援助第一千零八章 一票否決權第三百三十八章 吾皇萬歲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八百五十九章 入內閣第六百七十七章 好局面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盡其然第六百一十八章 惡從心頭起第七百七十九章 變通之說第1457章 不妥協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新人與舊人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考場鬧劇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七十四章 昂貴的驛站第七百八十章 雞蛋裡的骨頭第1255章 以命相陪第八百三十九章 皇家政院一日遊第1407章 龐大的商業計劃第七十一章 第一步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否定聖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使者入京(第四更~)第八百八十九章 錢莊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上出事了第八百四十六章 甚囂塵上第1464章 黑臉閣老第兩百三十六章 給大臣們的甜頭第六百六十一章 方以智第四百二十六章 建奴朝貢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風波暗藏第一百三十一章 獄中熊廷弼第九十八章 文會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得意的笑第七十章 原委(第三更,求收藏,推薦~~)第兩百二十七章 信王夜談第1440章 孫承宗要隱退第七百七十八章 突病第九百四十五章 開端第八十九章 狠揍第七百零四章 科舉禁令第五百零七章 抓捕第五十六章 壞事好事第兩百五十三章 難以控制的恐懼第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零五章 大議結束第四百二十九章 平亂第四十四章 非同凡響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鹽法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戰略部第五百零一章 甚囂塵上的京師第九百二十八章 內閣的日子要不好過了第九十二章 惠民商會(求收藏~突破~~)第九百二十二章 戰略轉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京師的波濤洶涌第三百零五章 安排佈置第三百二十八章 夜襲廣寧第一百七十八章 晉商找上門(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九章 出使歐洲第六百二十三章 亂了第1235章 變局裡的人第1264章 打出去的難堪第五百三十七章 賊奴相合第1508章 亂象紛呈第1115章 嚴厲起來第一百八十七章 信王是上好的擋箭牌第四百一十八章 朕要人頭第五百章 告發吏部尚書周應秋第兩百三十七章 顧首輔下獄第1445章 局面改善第六十八章 接收(今天三更,求收藏~~)第1429章 參觀皇宮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鮮分治第六百四十六章 科爾沁鉅變第兩百七十章 深夜入宮第1254章 千古第二罪臣第七百四十八章 戰端第七百七十六章 順位繼承製第八百三十章 特赦第七百八十章 雞蛋裡的骨頭第七百三十六章 再開幾炮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陌路第五百六十三章 海蘭珠第五十章 遼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追擊第九百九十七章 察哈爾的對策第六百六十九章 封禁秦淮河第六百八十二章 視察軍營第九百六十一章 內閣定第六百七十五章 巡撫與府尹第1536章 開軍營放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忙裡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