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闖關東

景正五年,歷史上的崇禎十年。

四月,大明朝廷內外發生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官場的劇烈震動,令天下人都感覺到,一股風暴即將到來。

四月十五,畢自嚴,孫傳庭等人相繼出京,督查政務,接着汪喬年,靖王等人也以各種離京出京,加上之前傅昌宗已經去了陝西,內閣裡,唯有一個不怎麼管理政務的孫承宗留守。

新任的內閣中書李幼唐已經熟悉了內閣的運作,坐在他的班房內,處理着他的公務。

這個時候,一個文典郎進來,拿着一道厚厚的奏本,道:“大人,遼東來的文書,是關於今後三年的開墾,建城等計劃。”

李幼唐擡頭看了他一眼,接過來道:“有什麼新鮮說法嗎?”

文典郎道“遼東計劃擴建海參崴城,那裡的人口已經快破五十萬,港口也要擴建,來往船隻非常的多。另外就是再建十八城,以容納不斷移過去的人口,遼東的人口快破千百萬了,需要城池……”

遼東是一塊處女地,近幾年涌入遼東的人口不斷增加,‘闖關東’掀起了淘金熱,各地災民沒有朝廷的組織也在往那裡涌。

李幼唐對於遼東的情況有些瞭解,翻看着奏本,道:“遼東基本上不需要朝廷輸血,他們既然上奏,想必是有了計劃,畢閣老等都不再京城,將這道奏本轉去戶部,工部,請二部商議好,回奏內閣。”

“是。”文典郎接過奏本,又道:“工部的工程今年基本上都會完工,若是可以,下官建議,將那些民夫,工匠送往遼東,以來繼續做事,二來,他們本就是災民,若是能落地生根,安置在遼東,未嘗不是件好事情。”

李幼唐思索着,道:“工部這幾年動用的民夫有數百萬,若是能放在遼東,倒也是好事情,不過,還需要仔細商議妥當,等畢閣老等回來再說吧。”

文典郎也知道,這件事需要統籌管理,應了一聲便要退出去。

李幼唐忽然又道:“張榮穘去了總商會,有什麼情況嗎?”

文典郎感覺有些突兀,想了想,道:“這個總商會不是內閣的機構,是戶部,外務司,皇家錢莊,稅務總局等前頭成立的,目的是爲了進行海貿,據說有三十多家各地商會參與其中,但到底不是官身,張榮穘在裡面有什麼動作,下官還真不清楚,或許,得問問戶部。”boss兇猛:老公,喂不飽

李幼唐‘嗯’了聲,隨口道:“知道了,去吧。”

“是。”文典郎拿着奏本,轉身出去。

李幼唐坐在那,隨手拿開奏本,心思卻有些不屬。

張榮穘是嫡皇子,或者說太子,未來皇帝的舅爺,所統轄的總商會牽扯到戶部,稅務總局,皇家錢莊等,這些都是大明朝廷的絕對要害部門。

這也是皇帝有意的部署嗎?

李幼唐本來一直在朝廷之外,冷眼旁觀,沒有那麼多,到了內閣短短不到一個月,他已經深刻明白畢自嚴所憂慮的事情了。

當今所圖謀的太長遠了,有的他們能看到,有太多他們是看不到的,單說張榮穘這個安排,就足以讓他們心驚。

畢自嚴擔心的是他致仕之後的朝局,李幼唐已經擔心新君了。

當今對商業看的非常重,張榮穘去這個總商會,會不會有什麼其他的安排?

整個大明,或許除了皇帝本人,沒人知道他心底的想法,但誰知道,這我做事向來不是一個目的,表層的都是假象。

李幼唐深刻體會到了畢閣老的憂心,沉思一陣,起身出了班房,上樓,進了曹化淳的班房。

李幼唐是內閣中書,在朝野看來也是個炙手可熱的大人物,但在這裡,還是擡手躬身,道“公公。”

曹化淳對這位新任內閣中書觀感倒是很好,頗有儒家的君子風度,不急不躁,平和中庸。

“李大人,有什麼事情嗎?”曹化淳頗爲客氣的說道。

李幼唐斟酌了下,道“公公,陝西那邊的事情差不多收尾了,內閣目前無人主事,下官想問,是否請傅閣老早日回京?”

曹化淳看着李幼唐,目光平靜。

內閣的氣氛近來有些微妙,畢自嚴這一次帶着一羣閣臣突然離京,本身就極其不尋常,現在李幼唐又要請回傅昌宗,到底打的什麼主意?洪興古惑仔前傳

曹化淳端起茶杯,繼而道:“嗯,傅閣老有信給皇上,最多三五天就會回京,內閣應該不會空太久。”

李幼唐臉上露出笑容,道:“那就太好了,有勞公公,下官告退。”

曹化淳看着李幼唐的背影,眉頭不自覺的皺起來。

事情越發的微妙了,他已經看不清楚。這裡面不是誰在搗鬼,不是誰在跟誰作對,而是一羣人各有謀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亂象紛呈,理不清頭緒。

曹化淳不自覺的轉頭看向左側牆壁,隔着不遠處,就是朱栩的班房。

“或許,只有皇上看的明白吧。”曹化淳輕聲自語。

說完這一句,他便繼續低頭,拿起手裡的一道道奏本。

這些奏本都是下面整理好,進一步送到他這裡的,其他地方都有記錄,無從隱瞞,藏匿,只能認真審閱,讓它們去該去的地方。

能到曹化淳手裡的,自然是不一般。

另一側,朱栩同樣忙碌着,‘新政’已經走了近十個年頭,已經進入最關鍵時刻,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耗費精力,片刻輕鬆不得。

他正在看的,是皇家錢莊送上來的奏報,是對於新幣發放以及貨幣容量預估,還有今年的增發計劃等等。

傅濤到底不是原本那個年輕人,對大明貨幣市場的研究已經很深入,提出的問題,計劃令朱栩都很深思,無法一眼看過。

看了好半天,朱栩才做到心中有數,可還是有不少問題,需要與傅濤當面聊一聊。

“傳信給傅濤,讓他明天來見朕。”朱栩頭也不擡的說道。

“是。”侍候在一旁的內監立即應聲,一個人悄悄跑出去。

旋即朱栩又道:“等等,不用進宮了,在外面吧,朕很久沒出宮了,出去走走。”

那個內監連忙調頭,道“是。”

2

第八百九十五章 認罪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喜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塑內閣第兩百六十二章 潰不成軍第四十章 出家 (求收藏,推薦票票~~~)第1408章 對外貸款援助第1385章 外樣大名的背叛第四百二十五章 朱由檢的驚醒第兩百六十九章 兗州案(下)第七百八十八章 李邦華撂挑子第七百八十七章 國之柱石第四百七十二章 送人頭第八百一十五章 鼠疫第四十九章 孝敬(求收藏,求推薦~~)第兩百五十一章 信王府夜議(上)第1246章 教訓畢自嚴的人第1220 彈劾溫體仁第四百七十二章 送人頭第四百五十六章 官商集團第六百一十二章 試探誰?第四百四十四章 水災第六百一十九章 暴打惡少第六百九十五章 新秩序第一百七十一章 唯一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七章 詭異的多爾袞第一百三十一章 獄中熊廷弼第六百七十九章 有些人改變了第1411章 孫傳庭的不善第四百五十章 猛將如雲第一百八十三章 詔重臣進宮第1297章 亂局的冰山一角第三百零一章 嚴峻的形勢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第九百五十三章 就緒第一百四十四章 周建宗再下獄第一百三十四章 漕運總督新人選第五百一十四章 朱由檢裁減東廠第五百五十四章 ‘順利’的廷議第三百三十六章 范文程之死第九十一章 前戲第一千零十八章 定案第1400章 倭國人很有用第一百九十五章 帝師的躊躇滿志第1133章 四大發明的新進展第一百三十六章 見熊廷弼第一百一十章 聰明人(求收藏~)第九百九十五章 船到橋頭第六百七十三章 推第七十七章 不對勁(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零零章 漕運第1496章 羣狼環伺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新人與舊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八百三十三章 名節千古第六十六章 對峙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宴第三百零一章 嚴峻的形勢第1255章 以命相陪第九百三十一章 國企、國歌第四百零三章 九條規定第1274章 沒有傻子第1477章 舉報信第兩百四十一章 朱由檢的作用第1310章 孫傳庭的演講第1428章 年終的大事情第三百二十九章 議和第1325章 雷劈泰山第四百七十七章 御駕山海關第1169章 太妃喪第兩百八十章 平王的手段第八百一十三章 靖王入閣第七百八十八章 李邦華撂挑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王的兩面三刀第1534章 突來的說客第五百七十九章 有樣學樣第八百一十章 閹黨東林合流第1338章 圍剿第1498章 土地丈量隊第五百六十七章 求爺爺告奶奶第九百四十五章 開端第1197章 前夜第1340章 階段性勝利第九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1403章 外交縱橫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旨意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水災第四百二十五章 朱由檢的驚醒第六百九十六章 李香君第1506章 強推第三百二十九章 議和第九百四十七章 杯酒論權第六百七十八章 發威第五百七十章 扶持科爾沁第一百五十九章 葉向高致仕第1278章 閹了多爾袞第1432章 朱栩出海第1284章 戲水第1385章 外樣大名的背叛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道聖旨
第八百九十五章 認罪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喜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塑內閣第兩百六十二章 潰不成軍第四十章 出家 (求收藏,推薦票票~~~)第1408章 對外貸款援助第1385章 外樣大名的背叛第四百二十五章 朱由檢的驚醒第兩百六十九章 兗州案(下)第七百八十八章 李邦華撂挑子第七百八十七章 國之柱石第四百七十二章 送人頭第八百一十五章 鼠疫第四十九章 孝敬(求收藏,求推薦~~)第兩百五十一章 信王府夜議(上)第1246章 教訓畢自嚴的人第1220 彈劾溫體仁第四百七十二章 送人頭第四百五十六章 官商集團第六百一十二章 試探誰?第四百四十四章 水災第六百一十九章 暴打惡少第六百九十五章 新秩序第一百七十一章 唯一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七章 詭異的多爾袞第一百三十一章 獄中熊廷弼第六百七十九章 有些人改變了第1411章 孫傳庭的不善第四百五十章 猛將如雲第一百八十三章 詔重臣進宮第1297章 亂局的冰山一角第三百零一章 嚴峻的形勢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第九百五十三章 就緒第一百四十四章 周建宗再下獄第一百三十四章 漕運總督新人選第五百一十四章 朱由檢裁減東廠第五百五十四章 ‘順利’的廷議第三百三十六章 范文程之死第九十一章 前戲第一千零十八章 定案第1400章 倭國人很有用第一百九十五章 帝師的躊躇滿志第1133章 四大發明的新進展第一百三十六章 見熊廷弼第一百一十章 聰明人(求收藏~)第九百九十五章 船到橋頭第六百七十三章 推第七十七章 不對勁(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零零章 漕運第1496章 羣狼環伺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新人與舊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八百三十三章 名節千古第六十六章 對峙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宴第三百零一章 嚴峻的形勢第1255章 以命相陪第九百三十一章 國企、國歌第四百零三章 九條規定第1274章 沒有傻子第1477章 舉報信第兩百四十一章 朱由檢的作用第1310章 孫傳庭的演講第1428章 年終的大事情第三百二十九章 議和第1325章 雷劈泰山第四百七十七章 御駕山海關第1169章 太妃喪第兩百八十章 平王的手段第八百一十三章 靖王入閣第七百八十八章 李邦華撂挑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王的兩面三刀第1534章 突來的說客第五百七十九章 有樣學樣第八百一十章 閹黨東林合流第1338章 圍剿第1498章 土地丈量隊第五百六十七章 求爺爺告奶奶第九百四十五章 開端第1197章 前夜第1340章 階段性勝利第九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1403章 外交縱橫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旨意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水災第四百二十五章 朱由檢的驚醒第六百九十六章 李香君第1506章 強推第三百二十九章 議和第九百四十七章 杯酒論權第六百七十八章 發威第五百七十章 扶持科爾沁第一百五十九章 葉向高致仕第1278章 閹了多爾袞第1432章 朱栩出海第1284章 戲水第1385章 外樣大名的背叛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道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