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六經

今科殿試一場,就讓李家窺伺到了如今科舉的弊端——豪右太多而寒門太少。

有人就說了,豪右子弟爲官,不也一樣是維護朝廷統治嗎?反正只要有才就行了。

話雖如此,但這只是朝廷的角度來說,而對於皇帝而言,豪右子弟與寒門完全不同。

一個家財萬貫,有田有宅,出入是美婢豪車,吃的山珍海味,進士及第對於他們而言,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但,寒門子弟,五更早起三更讀,吃的糙米,飲的是苦茶,一日兩餐,普通的紙張都捨不得增添,突兀地進士及第,中舉進士,其中的差距,天上地下。

別的不提,其對於大唐的感情,肯定大於豪右,無它,他現在的一切,都是朝廷給的,好不容易爭取的東西,自然捨不得放開。

更何況,整個天下,寒門遠比富家多,數以十倍計,拉攏寒門的利處,肯定比豪門多。

當然,寒門子弟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久貧驟富,貪鄙肯定是有的,但與其他的優點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所以,爲了讓寒門更容易出頭,就必須降低讀書的成本,讓人人都可有盼頭。

這般想着,李家第一個就想起後世的應試教育,然後又想起明清的八股文,心中就有了計量。

“竟然沒有四書五經,《孟子》竟然不在其內,讀個甚的書?”

讓人瞭解一番後,李嘉才知曉,此時的儒家經典,並非是後世以爲的四書五經,而是唐時的九經。

即,《易經》、《書經》、《詩經》、《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儀禮》、《禮記》、《周禮》。

《大學》和《中庸》,都在禮記中,與後世的四書五經相比,就多了《週記》《儀禮》罷了。

但,沒有孟子,簡直駭人聽聞。

咱堂堂的亞聖,竟然不在官學中,這還了得?

李嘉一看到這,就感覺不對頭,孟子他老人家名頭這般大,不納入官學簡直太過於可惡。

“陛下,自前唐時,就以九經而治天下了。”

聞聽皇帝這般言語,被傳喚而來的國子監祭酒田晗,犟着頭,輕聲道。

看來他並沒有認出望江樓的李復,那就好。

“前唐時,韓愈稱孟子爲繼承孔子道統之人,豈能不列入官學?”

李嘉不以爲意,規矩這個東西,根本就擋不住皇帝,況且,官學的存在,就是爲了維護朝廷的統治,《孟子》裡的東西,雖然礙眼,但確實是真知灼見。

前唐時的儒家,已經不符合社會發展形勢了,該用孟子來變一變,洗刷一下了。

“前唐衰亡,可見只有這九經爲官學,是遠遠不夠的,依我看,正是缺了《孟子》之言,仁政缺失,以至於前唐日衰,纔有了傾覆之禍。”

шшш•Tтkan•¢ ○

“唐之儒學,缺憾極多啊!”

“陛下聖明!”田晗聞言,嘴角扯了扯,您倒是真會扯,孟子的作用要是有這般大,那還真是奇了。

不過,他倒是識趣,沒有否決皇帝的心思,官學中多一個《孟子》,國子監也不過是增添幾個博士罷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最大的影響,也不過是貼經中,又要多一些孟子的章句罷了。

見其依舊一副不以爲然的表情,李嘉頗爲無奈,這麼明顯的暗示,你竟然無動於衷。

“讀書人,不只是要繼承孔子之道,更是學習孟子之道,方能齊家治國啊!”

李嘉繼續說道,而田晗依舊點頭默認,讓他心情頗有些不爽,看來這老小子,也是個守舊派。

要不是看你在儒林中的威望較大,又爲人本分,聽話,官癮大,老子才懶得找你呢!

可惜,張汀威望倒是大,但就像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固守本分,肯定不會聽從了。

你這是逼我啊!

李嘉搖搖頭,笑道:“九經中,增添一個《孟子》,還是不夠,這些年來,儒學日趨腐朽,以至於道、佛侵蝕,難當大任,某有意,再增添《荀子》,以成十一經,田祭酒以爲如何?”

“《荀子》?”田晗彷彿聽到了什麼天書奇譚,聲音都變了腔調,臉色驟變,連連擺手,言語道:“陛下,萬萬不可啊,《荀子》萬不可納入官學——”

瞧着其臉色,李家心裡差點笑出聲來,讓你裝,這下子就變色了吧。

儒家子弟,厭惡荀子,不亞於異端,幾千年來,根本就沒有盛行在封建朝代,彷彿儒家就沒出過這樣大人物一般,甚至還暗地裡打壓。

無他,荀子的確是太奇葩的,與儒家格格不入。

且不說他教出了韓非子和李斯兩個法家人物,就是他的性惡論,就讓人受不了,誰想自己從孃胎裡出來就是惡人?

這也就罷了,荀子還不遵從孟子,認爲子思孟子一派不是儒家正統,自己纔是儒家正統,還天天批評這兩位老人家。

更惡劣的是,他顛覆儒家,以及道家、墨家等諸子學派都認同的三代王治。

也就是說,大家都認爲今不如古,崇尚法先王,學習堯舜禹湯時代的君王風範,但荀子認爲古不如今,時代會越來越好。

儒家崇尚以禮治天下,而荀子卻認爲禮、法並重。

可以說,荀子雖然言必稱孔子,但是卻打着儒家學派來顛覆儒家,普通學子學了這個,就會導致思想混亂,懷疑人生。

“哦?這又是爲何?”李嘉明知故問。

“荀子之說,可謂是離經叛道之言,可私讀,但卻不可廣之!”

田晗冷靜下來,鞠了一躬,對着皇帝誠懇地說道:“其言語,與當今離之萬里,儒學本就式微,被道、佛所趁,若是《荀子》再傳,勢必再分之……”

“哦!”李嘉點點頭,看着田晗一本正經的模樣,他似笑非笑道:

“《荀子》不傳,但如今儒學,可照樣式微,再不圖改之,何以傳世?”

“陛下,亂世武昌,儒道式微,此乃千百年來的道理,並非是儒學有所錯漏,或者不合於世。”

“話雖如此,但在某看來,已經是沉痾愈重,不得不改了——”

李嘉不以爲意,高聲道。

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1223章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1283章談心第1216章忌憚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四百五十七章武魂殿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1371章三路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1261章涼意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1304章成婚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四百六十二章輿論導向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1293章自己第七百八十二章崇福司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八十九章工坊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1302章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七百八十六章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七百二十五章第1408章孝順第1147章兩人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1390章治河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惡日第1150章安北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一千零八十章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1237章第七百四十章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八百二十一章應對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371章三路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1344章封王?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1174章消磨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
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1223章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1283章談心第1216章忌憚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四百五十七章武魂殿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1371章三路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1261章涼意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1304章成婚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四百六十二章輿論導向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1293章自己第七百八十二章崇福司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八十九章工坊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1302章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七百八十六章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七百二十五章第1408章孝順第1147章兩人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1390章治河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惡日第1150章安北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一千零八十章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1237章第七百四十章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八百二十一章應對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371章三路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1344章封王?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1174章消磨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