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商稅

第267章 商稅

一日後。

飛狐關騎兵抵達燕城王府。

聽完騎兵的述說,趙煦道:“回去告訴他們,不要去管西涼兵,切不可輕舉妄動,中了西涼人圈套,至於百姓,讓他派出一隊騎兵引導百姓前往燕城。”

“是,殿下。”騎兵聞言,躬身離去。

劉福此時正在向趙煦回稟四郡的政務。

聞言,他說道:“殿下,這二十多萬百姓涌入上谷郡,可是二十多萬張嘴。”

頓了下,他道:“這還不包括從晉河送來的百姓,封地的糧食賑濟四郡的百姓夠用,但加上這些百姓可就撐不了幾個月了。”

趙煦點點頭,劉福提的問題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在古代,尤其是北方經常發生饑荒。

шшш ●t t k a n ●℃ O

原因就在於北方產糧不足。

若是在遇上洪澇乾旱,基本上就要鬧饑荒。

燕州這個地方。

風調雨順的時候,百姓種出來的糧食也勉強只夠自己用的。

何況四郡現在百廢待興,本身的糧食生產就一團亂麻。

如今又添了幾十萬人口,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口他不是用來耕種的,而是準備作爲工業人口來使用的。

一旦他們到了燕城,他會將其安排到各個工坊中。

促進四郡的手工業興盛發展。

如此,這不產生糧食的幾十萬張嘴對他來說的確是個壓力。

畢竟四郡的產量總量沒有多少提升,人卻多了。

“本王想好怎麼辦了。”趙煦對劉福悠悠一嘆。

“哦?殿下有何妙法?”劉福正犯愁,這時眼睛一亮。

“天下之糧出謝家,只要獲得謝家的支持,四郡的糧食無憂矣,不過相對的,本王要給謝皇后和廢太子送上禮物。”趙煦道。

“殿下決議支持廢太子爭奪儲君之位?”劉福大驚。

趙煦目光悠遠,“正是,謝家本就有意拉攏本王,此時送上這份人情,本王和謝家便可相互支援,給本王一些糧草不是問題吧?”

沉吟了一會兒,他說道:“據本王的瞭解,在諸位皇子中,皇上對廢太子的確偏愛,支持太子也會得到皇上的歡心。”

“話是如此說,只是殿下就沒有……”劉福緊鎖眉頭,話說到這裡,戛然而止。

趙煦聞言望向劉福,劉福的腦袋立刻低了下來,像是做了虧心事。

他懂的劉福的意思,無非是讓自己也加入到儲君之位的爭奪中。

他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本王現在已經站在風口浪尖,如果再不知韜光養晦,迎來的怕會是滅頂之災。”

負手來到書房門前,他又道:“再者,你且記住,帝王不是僅僅穿上龍袍就能被稱之位帝王的,只要擁有絕對的實力,自能不王而王,你與本王只需經營好北四郡即可。”

“不王而王?”劉福思索着,接着突然醒悟,“下官懂了。”

拋去這件事。

趙煦和劉福又回到了政務問題上。

冬季就要過去,積雪就要融合。

馬上煥發生機的春天就要到來。

在這個季節,萬物復甦,四郡四郡自然要復甦,進入全面的發展狀態。

此次劉福上報的建設規劃問題就是兩人在商量的人。

當然,建設規劃這個詞是他教的。

劉福有空可就來政務學堂。

甚至有時候晚上也會來請教他不懂的問題。

“殿下廢了徭役,可是四郡的土地需要開墾,河道需要清淤,即便戰事運輸糧食也得要民夫,下官覺得這樣委實不妥,當將徭役重新拾起來。”劉福道。

“朝令夕改,豈可取信於民?民不信,則官言廢。”趙煦當即否定劉福的諫言。

徭役是一種讓百姓怨聲載道的東西。

徵調徭役就是讓百姓沒有工錢,白白給官府幹活。

而且有時爲了趕進度,官員甚至會懲治百姓,逼迫他們沒日沒夜的幹。

每場徭役,都會有百姓死亡。

更甚的是,徭役還會催生腐敗。

負責徭役的官員收銀子免去一些人的徭役,將徭役攤牌給不需要服徭役的人。

雖然四郡的官場在他的整頓下比大頌的氛圍要清廉公正許多。

但這難保一些地方官吏不會這麼幹。

畢竟這些官吏的手段很厲害,有的是辦法隱瞞自己做的齷齪事。

所以,徭役這個東西絕對是不能再進行下去了。

但興建水力這類東西又需要民力,這又的確矛盾。

想了想,於是他道:“官府可將需要營建的事項承包給商賈,派出官員監督,比如營建一座橋樑,這個橋樑需要多少銀子,讓商賈過來竟價,物美價廉者得,如此,不需徵發徭役,亦能促進四郡發展。”

“不過,如此府衙又要多一筆支出了。”劉福嘆了口氣。

趙煦聞言笑起來,“你呀,還得繼續在政務學堂深造,目光實在短淺。”

回到書案前坐下,他道:“但這些銀子流向了民間,百姓就會富裕起來,富裕起來的百姓就能讓家中的孩子讀書,就能吃得起肉,買得起商貨,這豈不是促進了四郡的商貿發展?”

“只是這樣富庶豈不是商賈?百姓獲利甚薄。”劉福的點出的問題一針見血。

“所以,府衙就要對商貿收稅,尤其對商賈徵稅,越富裕的商賈就要收越重的稅,而這點就是你們府衙要做的,切不能與商賈同流合污,只收百姓的稅,而縱容商賈偷稅漏稅。”趙煦正色道,“收回來這些稅,就又能投入到四郡的發展中去了,針對此,府衙專門有個負責商稅的機構。”

劉福聞言,陷入了沉思。

在大頌,最重要的自然是農賦,這點毋庸置疑。

但此刻燕王提出的商稅對他來說似乎也充滿誘惑力。

他不清楚燕王如此重商是對是錯。

但現在只能沿着燕王指定的路走下去。

或許他能見證一個不同於大頌任何地方的燕州北四郡。

“下官懂了,回去便籌劃下此事。”劉福說道。

趙煦點點頭,“還有晉州的百姓的事,這幾日把粥棚之類的準備好,同時通知各郡郡守,王府挑剩下的,由他們領會各郡安置。”

“是,殿下。”劉福又應了聲。

兩日後。

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百姓隊伍在王府士兵的護衛下抵達燕城。

趙煦迎了出去。

(本章完)

第462章 玉面公子第461章 變局第1006章 殺入皇城第905章 東南波瀾第778章 破裂的談判第289章 燒山第498章 柴五現身第741章 貨幣體系第170章 暗子第554章 接戰第1038章 新物件第1011章 絕地第664章 決戰之前第274章 風帆第935章 赫蘭德第768章 震懾第951章 自行車第815章 雙關第43章 金陵第969章 抵達第828章 殲滅第331章 又一份聖旨第234章 奢侈商貨第505章 重心第506章 惡化第786章 炮擊第61章 堅盾第360章 轟鳴第62章 勝負第844章 戰江夏第897章 蛛絲馬跡第752章 海軍偉業第804章 民轉戰第793章 偷雞舍米第380章 朝堂狂瀾第679章 對峙第148章 勾連第734章 北狄突襲第15章 生死之間第143章 威脅第463章 不敗而敗第134章 柳暗花明第747章 外交攻勢第831章 狠毒第578章 逃亡計劃第559章 地下之道第939章 意外之器第185章 暗流第78章 問罪第553章 一觸即發第388章 完整形態第512章 馬車第780章 意外之喜第334章 燕山角鬥第213章 名動京師第977章 追擊第586章 粉墨登場第1022章 暹羅歸附第969章 抵達第826章 起事第759章 目標長岐第962章 重火力第526章 全面優勢第471章 北狄出血第22章 酒香滿燕城第131章 一郡之土第855章 破解第978章 擒獲第605章 禍心第182章 絕境第769章 北條臣服第1133章 內情第781章 洞悉事態第1042章 國王們的震撼第1044章 訓誡第239章 展會第1133章 內情第269章 踊躍第970章 反攻第171章 包裝第681章 舊敵之死第1158章 全面戰爭第532章 波及第126章 奏摺第1081章 暗流第858章 針鋒相對第163章 反殺第742章 遏制第187章 權衡第921章 橡膠第927章 都護府第21章 蒸餾酒第451章 升空第1039章 飛艇第620章 鋼鐵爲基第946章 歸去第544章 龍城飛將第239章 展會第204章 北狄可汗第102章 一觸即發
第462章 玉面公子第461章 變局第1006章 殺入皇城第905章 東南波瀾第778章 破裂的談判第289章 燒山第498章 柴五現身第741章 貨幣體系第170章 暗子第554章 接戰第1038章 新物件第1011章 絕地第664章 決戰之前第274章 風帆第935章 赫蘭德第768章 震懾第951章 自行車第815章 雙關第43章 金陵第969章 抵達第828章 殲滅第331章 又一份聖旨第234章 奢侈商貨第505章 重心第506章 惡化第786章 炮擊第61章 堅盾第360章 轟鳴第62章 勝負第844章 戰江夏第897章 蛛絲馬跡第752章 海軍偉業第804章 民轉戰第793章 偷雞舍米第380章 朝堂狂瀾第679章 對峙第148章 勾連第734章 北狄突襲第15章 生死之間第143章 威脅第463章 不敗而敗第134章 柳暗花明第747章 外交攻勢第831章 狠毒第578章 逃亡計劃第559章 地下之道第939章 意外之器第185章 暗流第78章 問罪第553章 一觸即發第388章 完整形態第512章 馬車第780章 意外之喜第334章 燕山角鬥第213章 名動京師第977章 追擊第586章 粉墨登場第1022章 暹羅歸附第969章 抵達第826章 起事第759章 目標長岐第962章 重火力第526章 全面優勢第471章 北狄出血第22章 酒香滿燕城第131章 一郡之土第855章 破解第978章 擒獲第605章 禍心第182章 絕境第769章 北條臣服第1133章 內情第781章 洞悉事態第1042章 國王們的震撼第1044章 訓誡第239章 展會第1133章 內情第269章 踊躍第970章 反攻第171章 包裝第681章 舊敵之死第1158章 全面戰爭第532章 波及第126章 奏摺第1081章 暗流第858章 針鋒相對第163章 反殺第742章 遏制第187章 權衡第921章 橡膠第927章 都護府第21章 蒸餾酒第451章 升空第1039章 飛艇第620章 鋼鐵爲基第946章 歸去第544章 龍城飛將第239章 展會第204章 北狄可汗第102章 一觸即發